导读:本文包含了不育系改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抽穗期,开花期基因组合,光温敏不育系
不育系改良论文文献综述
农春晓[1](2019)在《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湘陵628S的开花期定向改良和粳型光温敏不育系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在驯化与人工选择下使得某些水稻品种光周期敏感性渐渐下降,水稻的地域适应性得到提高,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为充分利用各个地域的光温条件以获得水稻最优产量,育种家需要根据不同生态区的光温情况对水稻抽穗期进行相应的优化。通过本室前期研究发现,水稻抽穗期长短与开花期基因型组合有关,尤其Ghd7、Ghd8、Hd1这叁个基因型组合均为强功能型(SSF)时会出现极度晚花甚至不开花的情况,具有该基因型组合的水稻品种只适合在热带地区栽种。杂种生育期由亲本基因组共同决定。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湘陵628S配制的杂种F1抽穗期常大幅度延迟甚至不抽穗。日益积累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育种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利用具有快速、精确、成本低廉的CRISPR/Cas9系统用于水稻育种可避免常规育种中耗时长、易出现连锁累赘等缺点。两系法杂种优势在籼稻生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两系杂交稻在粳稻生产方面几乎没有被利用。本研究以628S为对象,利用基因诊断办法对获取该品种的主效开花期基因信息,再对主要恢复系的开花基因进行诊断,找到导致628S杂种F1晚花的原因,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628S进行定向改良;并创建粳型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减缓育种难度并加快育种进程。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基因诊断628S及部分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的主效开花期基因,发现628S配制的杂种F1的Ghd7Ghd8Hd1叁基因组合型为SSH,其中的Hd1是致使628S杂种F1花期延迟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的开花期基因。破坏Hd1的功能,产生SSN(Ghd7Ghd8hd1)的组合理论上可以获得生育期合适的高产组合。因此,运用基因编辑手段CRISPR/Cas9系统对Hd1进行精准高效编辑,目前获得628S的Hd1敲除材料628SM。为验证创建材料628SM是否解决了628S配组后F1花期晚的问题,则对628S和628SM与恢复系材料9311、华占(HZ)、MH63进行配组获得F1和m F1,对628SM和m F1在长、短日照下进行抽穗期考察验证。2.将光温敏基因pms3、tms5和广亲和基因ORF4-j通过CRISPR/Cas9技术进行基因编辑,并且选择粳稻中花11(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CV.Zhonghua 11)(即ZH11)作为转化载体,快速创建粳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获得了pms3+orf4-j敲除突变体和tms5+orf4-j敲除突变体材料。目前已对T0代进行测序鉴定,并在海南种植T1代进行繁种,同时与籼型恢复系配组获得F1。(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旭[2](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油菜核不育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和稳产性的有效途径。而有效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关键是获得优良的雄性不育授粉控制系统。本研究旨在利用油菜9012AB核不育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具有高油酸性状和同时具有高油酸抗根肿病性状的隐性核不育授粉控制系统。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Bnms3和BnA10.Tic40、BnC9.Tic40序列之间的差异,开发了等位基因特异标记M3C9-1F/1R和m3c9-4F/2R。该标记能有效区分Ms3/ms3,但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存在一定差异。基于Bnms4~a和Bnms4~b序列之间的差异,开发了共显性标记M4A1-5F/1R;通过对原有SSR标记A7-24和AT3G24240-1的测序序列分析,将其转化为更为简便的琼脂糖水平检测标记。利用C-1F/1R标记和M4A1-1F/b-1R标记,可有效确定ms4~b和ms4~c基因型。基于BnA5.FAD2和BnC5.FAD2、BnA5.fad2开发了BnA5.FAD2的单显性引物x2d-1-1F/1R,并根据序列之间的SNP差异,获得一个共显性的Kasp标记。2.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118份甘蓝型油菜两型系及临时保持系进行基因分型。聚类分析了它们的遗传相似性,两个高油酸核不育系ZH5和ZS9及其衍生群体与轮回亲本的背景回复率均高于86%;ZH5和ZS9两型系和临时保持系系内遗传相似性高均于90%,其中ZH5和ZS9两型系AB株的遗传相似性分别达到96.8%和95.7%,ZH5和ZS9系统中AC系的遗传相似性分别达到81.3%和88.3%。上述结果为选育遗传相似性高的AC不育系提供了重要信息。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Crb基因导入ZH5和ZS9叁系高油酸材料中。抗根肿病高油酸核不育材料的轮回亲本背景回复率分别达到83.9%和86.3%,育性表现和高油酸核不育系相似,实现了抗根肿病高油酸ZH5材料的叁系配套,ZS9材料可以通过自交下一代实现叁系配套。4.对油酸含量和植株育性进行统计观察发现,ZH5系统中低油酸个体的死蕾程度低于高油酸个体;通过遗传连锁分析,两者间基因附近有4个连锁标记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育性差异的原因之一。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Ms3位点和ms4位点各等位基因导入到Y2009、15苗15和ZS11来源的优良轮回亲本中,基因型和表型观察表明,Y2009和15苗15群体中不育株死蕾现象明显减轻,表明了遗传背景可能对育性存在较大的影响。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加快优良基因聚合育种进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湘桂,降好宇,张菊萍,唐伟,肖应辉[3](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和镉积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培育抗稻瘟病且籽粒镉低积累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利用谷梅4号、天津野生稻和魔王谷为稻瘟病抗源,Cd14030(日本晴的衍生系)为稻米镉低积累基因OsHMA3的供体亲本,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逐步聚合的方法,创制了基于创5S(C5S)背景的包含抗病双基因和镉低积累基因的叁基因聚合系。叁基因聚合系的苗瘟感病级别为1.5~2.1级,与抗病双基因聚合系无显着差异,但叁基因聚合改良株系的糙米镉含量因亲本来源而异,其中,基因型为C5S(Pi49+Pigm+OsHMA3)的改良系糙米镉含量为0.051~0.067 mg/kg,与日本晴(0.051 mg/kg)相当,较C5S(0.118mg/kg)下降43.2%~56.8%,较好地将稻瘟病抗性与镉低积累特性聚合于两用核不育系创5S中。此外,叁基因聚合改良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大多与C5S相近,其中有一些株系甚至在每穗总粒数与一次枝梗数上还得到了改良。(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4期)
刘玉芹[4](2018)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两系不育系SE21S的香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R58025B的改良系福香25B为供体亲本,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SE21S为受体亲本,利用回交转育、香味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GRFM04~([1])与DNA指纹分析方法辅助选育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将香味基因导入SE21S,结果获得了5份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基本相同但具有香味基因的SE21S改良株系。(本文来源于《福建稻麦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张宏根,仲崇元,司华,刘巧泉,顾铭洪[5](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C418对红莲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效选育红莲型(Honglian,HL)粳稻恢复系有助于HL型杂交粳稻育种,对促进叁系杂交粳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Rf6是一个HL型恢复基因,来源于HL型籼稻强恢复系9311。前期研究中,在以9311为供体、日本晴为受体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鉴定出携带Rf6的株系R1093。本研究利用R1093与BT型粳稻恢复系C418(携带Rf1)杂交,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Rf6导入C418中,进行Rf6与Rf1聚合育种;利用BT型、HL型六千辛A进行测交鉴定改良系的恢复力。【结果】共获得12个BC_3F_4株系和55个BC_4F_3株系,其中6个改良系的农艺性状已基本接近C418;测交鉴定结果表明聚合Rf6的改良系对HL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度达到85%以上,可应用于水稻生产;对BT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度提升效果不显着。【结论】聚合Rf6能有效改良BT型粳稻恢复系对HL型粳稻不育系恢复力,是选育HL型粳稻恢复系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黄艳玲,严志,王慧,申广勒,张从合[6](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向改良不育系Q211S稻瘟病的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水稻温敏型核不育系‘Q211S’的稻瘟病抗性,以‘Q211S’为受体材料,以携带Pi9基因的抗稻瘟病材料‘75-1-127’为供体,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选育出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抗性鉴定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这5个抗病性改良的两系不育系对苗瘟、穗瘟均表现较高抗性,其他特征特性与‘Q211S’相近。5个改良不育系与‘Q211S’所配组合在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上差异不显着;而改良不育系所配组合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较‘Q211S’所配组合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4期)
廖常青,陈英,向聪,雷东阳[7](2018)在《分子标记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为改良对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40和Pigm导入到创5S中。通过杂交和回交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获得了分别携带Pigm基因(17S10、17S11和17S13)和Pi40基因(17S16、17S18、17S19)且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创5S基本一致的改良不育系株系。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不育系改良株系17S11、17S13、17S18的稻瘟病抗性已达抗病等级,17S10、17S16、17S19的稻瘟病抗性已达中等抗病。(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菊萍,郝明,曾盖,曹志,降好宇[8](2018)在《MAS聚合Pi9和Pi49位点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的稻瘟病抗性,分别以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9位点(Pi9/Pigm/Pi2-1)的75-1-127、谷梅4号和天津野生稻以及携带Pi49位点的魔王谷为基因供体,通过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了包含单一抗性位点的创5S抗病单基因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聚合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了包含两个抗性位点的创5S抗病双基因聚合改良系。结果表明:携带单一抗性位点的改良不育系稻瘟病抗性显着增强,苗期发病级数显着低于受体亲本创5S;聚合2个抗性位点的改良系,较携带单一抗性位点的不育系稻瘟病抗性进一步增强、抗谱拓宽;部分改良不育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柱头外露率等农艺性状与创5S有显着差异。改良的系列抗病单基因系,可望用于配制稻瘟病抗性增强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改良的抗病双基因聚合系,可在单基因系丧失抗性后应用于生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2期)
向聪[9](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骨干不育系和恢复系稻瘟病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瘟病作为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每年对我国水稻生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谷梅4号中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IR65482中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40导入到水稻两系不育系骨干亲本C815S、创5S和恢复系华占、R4418中,并对成功导入抗病基因的不育系和恢复系材料进行稻瘟病田间抗性鉴定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筛选和考察,对新选育的抗病材料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到2个在受体亲本和供体亲本之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RM7311和RM527,利用筛选的标记可鉴别出谷梅4号、IR65482和受体亲本间的抗病基因型。2、在每回交一世代均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病基因型进行选择,已获得分别携带Pigm和Pi40基因的抗病纯合株系。3、对获得的BC_3F_2纯合改良株系进行田间病谱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为中感,而改良株系达到中抗到抗,部分株系稻瘟病抗性达到供体亲本水平。4、对已获得的BC_3F_2纯合改良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部分改良株系在穗数、穗长等方面显着优于受体亲本,其他性状与受体亲本无显着差异,改良系基本保持了受体亲本的优良性状。(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任西明[10](2018)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骨干不育系和恢复系褐飞虱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飞虱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品质及商业价值。控制褐飞虱的有效途径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选育抗褐飞虱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抗虫杂交水稻组合。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通过杂交、回交等传统育种手段将抗褐飞虱基因Bph14、Bph15、Bph18(t)、Bph20(t)和Bph21(t)导入到水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两系不育系C815S、创5S和恢复系R4418和华占中,以改良亲本材料的褐飞虱抗性。主要研究果如下:1、获得携带Bph14、Bph15双基因的抗性品系,其中两系不育系C815S改良系3个,创5S改良系2个,恢复系R4418改良系1个。获得携带Bph18(t)基因的抗性品系,其中C815S改良系1个,创5S改良系2个,R4418改良系2个,华占改良系2个。获得携带Bph20(t)、Bph21(t)双基因的抗性品系,其中C815S改良系1个;创5S改良系1个;R4418改良系2个。2、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个受体亲本C815S、创5S、R4418和华占对褐飞虱均表现为感,供体亲本B5,IR65482和IR71033对褐飞虱均表现为高抗;而改良株系中,不育系7CS04、7CS05、7CS09、7CS06、7CS14和7CS10等对褐飞虱均表现为抗,7CS07、7CS13、7CS18和7CS27等对褐飞虱均表现为中抗;恢复系7CR04、7CR05、7CR10、7CR24、7CR28等对褐飞虱均表现为抗,7CR11、7CR15等对褐飞虱均表现为中抗。3、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改良不育系在株高、穗数、剑叶长、剑叶宽、剑叶角度、柱头外露率等方面均与受体亲本无显着差异,每穗总颖花数和穗长等方面优于受体亲本;改良恢复系在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方面与受体亲本无显着差异,有效穗数和穗长等方面优于受体亲本。(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不育系改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油菜产量和稳产性的有效途径。而有效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关键是获得优良的雄性不育授粉控制系统。本研究旨在利用油菜9012AB核不育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回交转育具有高油酸性状和同时具有高油酸抗根肿病性状的隐性核不育授粉控制系统。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Bnms3和BnA10.Tic40、BnC9.Tic40序列之间的差异,开发了等位基因特异标记M3C9-1F/1R和m3c9-4F/2R。该标记能有效区分Ms3/ms3,但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存在一定差异。基于Bnms4~a和Bnms4~b序列之间的差异,开发了共显性标记M4A1-5F/1R;通过对原有SSR标记A7-24和AT3G24240-1的测序序列分析,将其转化为更为简便的琼脂糖水平检测标记。利用C-1F/1R标记和M4A1-1F/b-1R标记,可有效确定ms4~b和ms4~c基因型。基于BnA5.FAD2和BnC5.FAD2、BnA5.fad2开发了BnA5.FAD2的单显性引物x2d-1-1F/1R,并根据序列之间的SNP差异,获得一个共显性的Kasp标记。2.利用油菜6K SNP芯片对118份甘蓝型油菜两型系及临时保持系进行基因分型。聚类分析了它们的遗传相似性,两个高油酸核不育系ZH5和ZS9及其衍生群体与轮回亲本的背景回复率均高于86%;ZH5和ZS9两型系和临时保持系系内遗传相似性高均于90%,其中ZH5和ZS9两型系AB株的遗传相似性分别达到96.8%和95.7%,ZH5和ZS9系统中AC系的遗传相似性分别达到81.3%和88.3%。上述结果为选育遗传相似性高的AC不育系提供了重要信息。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Crb基因导入ZH5和ZS9叁系高油酸材料中。抗根肿病高油酸核不育材料的轮回亲本背景回复率分别达到83.9%和86.3%,育性表现和高油酸核不育系相似,实现了抗根肿病高油酸ZH5材料的叁系配套,ZS9材料可以通过自交下一代实现叁系配套。4.对油酸含量和植株育性进行统计观察发现,ZH5系统中低油酸个体的死蕾程度低于高油酸个体;通过遗传连锁分析,两者间基因附近有4个连锁标记有差异,这可能是导致育性差异的原因之一。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Ms3位点和ms4位点各等位基因导入到Y2009、15苗15和ZS11来源的优良轮回亲本中,基因型和表型观察表明,Y2009和15苗15群体中不育株死蕾现象明显减轻,表明了遗传背景可能对育性存在较大的影响。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加快优良基因聚合育种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育系改良论文参考文献
[1].农春晓.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湘陵628S的开花期定向改良和粳型光温敏不育系创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李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油菜核不育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9
[3].黄湘桂,降好宇,张菊萍,唐伟,肖应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和镉积累特性研究[J].杂交水稻.2019
[4].刘玉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两系不育系SE21S的香味[J].福建稻麦科技.2018
[5].张宏根,仲崇元,司华,刘巧泉,顾铭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C418对红莲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J].中国水稻科学.2018
[6].黄艳玲,严志,王慧,申广勒,张从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向改良不育系Q211S稻瘟病的抗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8
[7].廖常青,陈英,向聪,雷东阳.分子标记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J].作物研究.2018
[8].张菊萍,郝明,曾盖,曹志,降好宇.MAS聚合Pi9和Pi49位点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8
[9].向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骨干不育系和恢复系稻瘟病抗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8
[10].任西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骨干不育系和恢复系褐飞虱抗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