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缺失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缺失,沙门,布鲁氏菌,菌株,伤寒,疫苗。
缺失株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慧,苏硕青,李巧玲,吴同垒,张志强[1](2019)在《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肠炎沙门菌外膜蛋白PagC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肠炎沙门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C50336)pagC基因缺失突变(C50336Δhtra),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因回补菌株。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利用生化鉴定系统测定各菌株的生化特性;分析肠炎沙门菌各菌株在酸性、碱性和高渗环境下的存活能力;利用K-B纸片法测定肠炎沙门菌各菌株的耐药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C50336ΔpagC。生长曲线显示,与野生型菌株和回补菌株相比,C50336ΔpagC缺失株生长速度、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表明pagC不影响肠炎沙门菌的生长特性。应激实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应对酸碱应激和高盐应激能力显着下降,表明pagC影响肠炎沙门菌应激条件下生存。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ag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性增高,表明pagC参与肠炎沙门菌耐药过程。结论 PagC蛋白与细菌抗环境应激和耐药性相关,为进一步阐释肠炎沙门菌致病机制和耐药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2](2019)在《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缺失株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的平衡致死系统。将打靶基因片段Cat基因重组入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位置,之后将温敏型质粒pCP20转入菌体中用以消除Cat基因片段,通过PCR技术两步法筛选出缺失株Δasd LH430;将asd~+的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转入Δasd LH430,经PCR及测序鉴定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构建成功。对构建的基因缺失株研究表明,该缺失株失去了在二氨基庚二酸(DAP)阴性环境中生存的能力;糖发酵试验表明,缺失菌株在利用碳源的能力方面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9种生化试验结果显示,缺失菌株遗传了亲本菌株的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缺失菌株能够稳定遗传缺失的423 bp的基因片段;将绿色荧光基因转入所构建的平衡致死系统,成功构建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重组菌Δasd LH430(pYA-gfp),对其研究表明该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能够有效表达所携带的基因,该系统可作为疫苗活载体来携带外源基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彭小薇,吴方达,刘郁夫,董浩,孙永健[3](2019)在《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布鲁氏菌clpP基因与细菌毒力的关系,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用巨噬细胞RAW264.7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评价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同时测定该缺失株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力。研究发现: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后,在细胞感染模型和小鼠感染模型中的毒力显着降低;clpP基因缺失株感染小鼠后,不引起脾脏肿胀,并且在脾脏内的持续期短于A19疫苗株,说明该基因缺失株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使用clpP基因缺失株免疫小鼠后,该基因缺失株无法抵御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和羊种布鲁氏菌M28株的感染。本研究为揭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新型布病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11期)
杜付玉,廖成水,郁川,张春杰,程相朝[4](2019)在《鼠伤寒沙门菌sseK3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sseK3基因的缺失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开发安全有效的鼠伤寒沙门菌活疫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通过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两步筛选法敲除sseK3基因并成功构建缺失菌株的回复菌株,进而检测其生物学和免疫学特性。结果:PCR、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sseK3缺失株及其回复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sseK3缺失菌株和亲本株SL1344血清型均为1,4,5,12:i:1,2,生化特性和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且sseK3缺失株能够稳定遗传;sseK3缺失株口服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的LD_(50)为2.96×10~8 CFU,与亲本菌株SL1344相比,sseK3缺失株的LD_(50)值升高约1 035倍,毒力显着下降;免疫保护效力实验显示:sseK3缺失株免疫后第17天保护率为66.7%;在免疫小鼠后的第14天血清IgG达到最高水平;回复菌株与亲本亲株生物学特性无显着性差异,基本回复到野生型水平。结论: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seK3基因缺失株,可稳定遗传,毒力显着降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推测sseK3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毒力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探究该基因的功能及将其开发为更加安全有效的沙门菌弱毒疫苗候选菌株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杨金金,陈腾,张艳艳,齐宇,周鑫韬[5](2019)在《狂犬病病毒CVS-11株间隔区缩短的缺失株构建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基因间隔区对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以狂犬病病毒CVS-11株为母本株,将其基因间隔区碱基均替换为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段扩增后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同源重组,运用反向遗传技术进行重组病毒拯救,经过菌液PCR鉴定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获得重组病毒rCVS11-222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稳定,重组病毒rCVS11-2222在细胞中的复制表现出与CVS-11株相似的特点;小鼠存活率显着降低。说明狂犬病病毒CVS-11株基因间隔区的缩短增强了原毒株的致病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9期)
郭长明,吴植,吴双,王永娟,王安平[6](2019)在《无乳链球菌dnaJ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dnaJ基因序列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dnaJ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登录号:NC_018646)目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PCR克隆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将两个片段连接到一起,构建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PCR克隆含有启动子序列的dnaJ基因。将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和含有启动子序列的dnaJ基因分别连接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SET4s和pSET2,电转化GD201008-001感受态细胞,构建dnaJ基因缺失株ΔdnaJ和互补株CΔdnaJ。通过分析ΔdnaJ和CΔdnaJ的遗传稳定性与形态学变化对dnaJ上、下游基因转录的影响,以及生长速率和斑马鱼攻毒试验评价dnaJ基因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经PCR鉴定和测序证明,ΔdnaJ和CΔdnaJ构建成功;与野生株GD201008-001相比,ΔdnaJ和CΔdnaJ在细菌染色形态上均无明显差异,但ΔdnaJ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dnaJ基因的缺失未对相邻基因的转录造成影响;ΔdnaJ对斑马鱼的毒力明显下降,对斑马鱼的LD_(50)为5.68×10~4 CFU,约是野生株的241倍。dnaJ基因对无乳链球菌的毒力有显着影响,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无乳链球菌dnaJ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刘韬,魏文燕,刘家星,汪开毓[7](2019)在《鱼源鲁氏耶尔森菌mobBC基因无痕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四型分泌系统(T4SS)中mobBC基因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强毒力Y.ruckeri SC09菌株mobBC基因的无痕缺失株并研究了其生理变化和毒性影响。将mobBC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克隆入自杀载体pLP12并转化供体菌β2163,得到pLP12-mobBC/β2163,进一步通过接合转移,将pLP12-mobBC导入受体菌株SC09中。利用抗性筛选和vmi480反向筛选获得无痕缺失株Y.ruckeriΔmobBC,并进行PCR测序鉴定。同时构建回补株Y.ruckeriΔmobBC+p Mob BC。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缺失株形态变化,同时绘制野生型菌株、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将缺失株和野生型菌株感染模式小鼠,初步研究mobBC毒性;将野生型菌株、缺失株和回补株感染虹鳟鱼,进一步研究其对水生动物的体内毒性;对虹鳟鱼主要感染组织进行细菌计数并分析菌株在感染组织的分布差异;观察感染缺失株和野生型菌株的虹鳟鱼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毒性影响。结果显示,本实验构建了无痕缺失株Y.ruckeriΔmobBC,并回补了mobBC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超微结构对比变化不显着,但缺失株的生长性能弱于野生株和回补株,且表现出较弱的体内毒性和较轻的组织感染力。这提示mobBC基因可能是Y.ruckeri重要的毒力基因,该基因的缺失能够有效降低Y.ruckeri的增殖力和对宿主的感染力。本文首次研究了水产病原菌Y.ruckeri SC09的mobBC基因的毒性作用,为该病原菌的毒力研究增加了新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志强,苏硕青,杜万年,李永慧,吴同垒[8](2019)在《狐肺炎大肠杆菌yih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YihE蛋白在狐肺炎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λ-Red同源重组方法构建狐源大肠杆菌yihe基因缺失株,并从生长特性、生化特性、抗吞噬能力、菌株毒力等几方面对突变菌株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狐肺炎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相比,yihe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无明显差异,但其抗吞噬细胞吞噬能力以及胞内存活能力有明显下降,细菌半数致死量有显着提高。本试验成功构建狐肺炎大肠杆菌yihe基因缺失株,为研究YihE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杜付玉,廖成水,郁川,张春杰,程相朝[9](2019)在《鼠伤寒沙门菌SL1344?sseK3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糖酵解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seK3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利用构建好的鼠伤寒沙门菌SL1344?sseK3缺失株和亲本菌株,分别感染巨噬细胞,对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进行收集,利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产的检测试剂盒,对糖酵解中间生成产物丙酮酸和乳酸的含量、产生的能量ATP水平以及糖酵解途径的限速酶已糖激酶的活性进行检测,检测后分别使用公式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或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赵晓丽,王奔奔,陈创夫,王震,张欢[10](2019)在《羊种布鲁氏菌M5-90疫苗株铁应答调控因子irr和rir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羊种布鲁氏菌铁调控因子irr和rir A基因的功能及其在布鲁氏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M5-90作为亲本株,利用同源重组和抗性替换的方法,以卡那抗性基因分别替换irr和rir A基因,获得缺失株M5-90Δirr和M5-90Δrir A;将亲本株和缺失株分别在相同营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其振荡培养时的生长变化趋势;利用抑菌圈法检测各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将各菌株置于10m M H2O2的氧化环境下进行培养,检测其对H2O2的敏感性变化;将各菌株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检测其黏附侵袭能力和胞内生存能力。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铁应答调控因子irr和rir A基因缺失株且20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Δirr和Δrir A在相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其生长趋势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其总体浓度低于亲本株,进一步证实了irr和rir A参与了布鲁氏菌的生长繁殖过程;药敏试验显示,irr和rir A基因缺失后对相应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有所增加,但对新霉素的敏感性消失;体外应激环境中的存活试验显示,irr和rir A基因缺失后在强酸、强碱、高盐、热休克应激环境中的生存率降低程度各有不同,但在H2O2氧化环境下的生存率高于亲本株;黏附侵袭试验显示,在感染15min、45min和60min时,缺失株Δirr和Δrir A对RAW264.7的黏附侵袭能力显着低于亲本株M5-90,首次发现irr和rir A基因缺失后导致细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侵袭能力有所降低,irr和rir A基因不仅与细菌铁离子代谢相关,还参与了布鲁氏菌入侵宿主细胞的生物学过程;胞内生存试验发现,缺失株Δirr、Δrir A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能力相比于亲本株M5-90均有所增强,感染巨噬细胞24小时后,缺失株Δirr和Δrir A的细胞内存活能力显着高于亲本株M5-90,说明irr与rir A基因的缺失能使羊种布鲁氏菌在其宿主细胞内更快地建立生态位,而根据本研究结果,缺失株Δirr和Δrir A能够比亲本株更快建立生态位的优势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这些结果表明,铁应答调控因子irr和rir A基因参与了羊种布鲁氏菌的生存繁殖过程,并调控着羊种布鲁氏菌的毒力与致病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缺失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的平衡致死系统。将打靶基因片段Cat基因重组入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位置,之后将温敏型质粒pCP20转入菌体中用以消除Cat基因片段,通过PCR技术两步法筛选出缺失株Δasd LH430;将asd~+的原核表达质粒pYA3493转入Δasd LH430,经PCR及测序鉴定表明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构建成功。对构建的基因缺失株研究表明,该缺失株失去了在二氨基庚二酸(DAP)阴性环境中生存的能力;糖发酵试验表明,缺失菌株在利用碳源的能力方面与亲本菌株保持一致;9种生化试验结果显示,缺失菌株遗传了亲本菌株的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缺失菌株能够稳定遗传缺失的423 bp的基因片段;将绿色荧光基因转入所构建的平衡致死系统,成功构建携带绿色荧光基因的重组菌Δasd LH430(pYA-gfp),对其研究表明该重组菌能够有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平衡致死系统Δasd LH430(pYA3493),能够有效表达所携带的基因,该系统可作为疫苗活载体来携带外源基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失株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慧,苏硕青,李巧玲,吴同垒,张志强.肠炎沙门菌pagC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2].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鼠伤寒沙门菌LH430株asd基因缺失株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9
[3].彭小薇,吴方达,刘郁夫,董浩,孙永健.牛种布鲁氏菌clpP基因缺失株的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评价[J].中国动物检疫.2019
[4].杜付玉,廖成水,郁川,张春杰,程相朝.鼠伤寒沙门菌sseK3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5].杨金金,陈腾,张艳艳,齐宇,周鑫韬.狂犬病病毒CVS-11株间隔区缩短的缺失株构建及特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6].郭长明,吴植,吴双,王永娟,王安平.无乳链球菌dnaJ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刘韬,魏文燕,刘家星,汪开毓.鱼源鲁氏耶尔森菌mobBC基因无痕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8].张志强,苏硕青,杜万年,李永慧,吴同垒.狐肺炎大肠杆菌yihe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致病性[J].中国兽医学报.2019
[9].杜付玉,廖成水,郁川,张春杰,程相朝.鼠伤寒沙门菌SL1344?sseK3缺失株感染巨噬细胞糖酵解检测[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
[10].赵晓丽,王奔奔,陈创夫,王震,张欢.羊种布鲁氏菌M5-90疫苗株铁应答调控因子irr和rir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与鉴定[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