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DHA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转录组分析

高产DHA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转录组分析

论文摘要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系列,因对人体有益而颇受关注,目前普遍应用在婴幼儿奶粉、孕妇DHA补充剂和保健品当中。DHA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传统方法获取DHA存在一定局限性,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HA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产量较低,DHA合成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旨在通过ARTP诱变提高裂殖壶菌中DHA的产量,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DHA产量提高的机理。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ARTP对原始菌株SR21型裂殖壶菌进行诱变处理,处理时间为15 s,使用不同浓度的丙二酸平板、碘乙酸平板、丙二酸与碘乙酸混合平板筛选高产菌株。最终,在添加1.2 g·L-1丙二酸的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得到一株性状稳定且DHA产量较高的诱变株,命名为NA2。摇瓶发酵120h后,其生物量、油脂总量、DHA产量分别达到36.00 g·L-1、22.24 g·L-1、6.59 g·L-1,与原始菌株相比分别提高18.11%、14.87%和46.12%。(2)在5 L发酵罐中比较出发菌株SR21和诱变菌株NA2在分批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特性,NA2的最终DHA产量比SR21提高27.5%。进一步对NA2菌株在5 L发酵罐中的底物流加策略进行优化,比较了四种底物流加策略下的发酵性能:①间歇流加碳源、不流加氮源;②间歇流加碳源、间歇流加氮源;③碳源浓度恒定、间歇流加氮源;④DO-Stat策略流加碳源、间歇流加氮源。结果表明,NA2菌株在恒定葡萄糖浓度、间歇补加氮源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好的发酵性能,此时最终的生物量、油脂总量和DHA产量分别达到81.83 g·L-1、53.23 g·L-1和 13.66 g·L-1。(3)对原始菌株SR21和诱变菌株NA2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的分类,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并将这些基因归类到相关的代谢途径中,探讨了诱变菌NA2中DHA产量提高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菌NA2中参与氨基酸代谢的ECHS1基因和能量代谢的tpiA基因表达量上调,为DHA的合成提供了大量的前体物质、还原力以及能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与转录组分析一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不饱和脂肪酸简介
  •   1.2 DHA简介
  •     1.2.1 DHA的性质
  •     1.2.2 DHA的生理功能
  •     1.2.3 DHA的市场应用及前景预测
  •     1.2.4 DHA的来源
  •   1.3 裂殖壶菌积累DHA的研究概况
  •     1.3.1 裂殖壶菌简介
  •     1.3.2 裂殖壶菌生产DHA的研究现状
  •     1.3.3 裂殖壶菌中DHA积累机制与代谢调控研究
  •   1.4 转录组分析
  •     1.4.1 转录组学简介
  •     1.4.2 转录组学在裂殖壶菌研究中的运用
  •   1.5 课题的立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
  •   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2.3 原始菌株
  •   2.4 培养基组成
  •   2.5 实验方法
  •     2.5.1 菌种保藏
  •     2.5.2 菌种培养
  •     2.5.3 生物量、葡萄糖、氨基氮的测定
  •     2.5.4 油脂的提取
  •     2.5.5 DHA含量的测定
  •     2.5.6 呼吸参数测定
  •   2.6 常压室温等离子诱变(ARTP)
  •   2.7 转录组分析
  •     2.7.1 RNA测序及数据处理
  •     2.7.2 测序数据分析
  •     2.7.3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T-qPCR)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ARTP诱变提高裂殖壶菌DHA产量
  •     3.1.1 原始菌株SR21 基本发酵特性研究
  •     3.1.2 ARTP诱变时间的确定
  •     3.1.3 筛选条件的确定
  •     3.1.4 诱变选育
  •     3.1.5 遗传稳定性分析
  •   3.2 诱变菌株NA2 发酵工艺优化
  •     3.2.1 原始菌株与诱变菌株分批发酵性能比较
  •     3.2.2 补料分批发酵性能研究(流加碳源)
  •     3.2.3 补料分批发酵性能研究(同时流加碳源和氮源)
  •     3.2.4 不同培养条件下胞内油脂及DHA含量比较
  •   3.3 诱变菌株NA2 高产DHA的机理分析
  •     3.3.1 总RNA样品质量评估
  •     3.3.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3.3.3 基因功能注释
  •     3.3.4 基因差异表达
  •     3.3.5 RT-qPCR验证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龚定芳

    导师: 史仲平

    关键词: 补料分批发酵,转录组分析

    来源: 江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江南大学

    分类号: TQ921;Q78

    总页数: 58

    文件大小: 2590K

    下载量: 159

    相关论文文献

    • [1].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4(03)
    • [2].基于杆组分析法的机构分析及应用[J].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8(01)
    • [3].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ass技术的山羊奶、大豆奶、牛奶的脂质组分析研究[J]. 中国饲料 2017(10)
    • [4].高通量花生转录组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1(03)
    • [5].推动相关问题切实解决[J]. 人民之友 2013(01)
    • [6].多穗柯转录组分析及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4)
    • [7].蚊虫血餐前后转录组分析研究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05)
    • [8].单细胞转录组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3(12)
    • [9].盐碱胁迫下羊草转录因子的转录组分析[J]. 北方园艺 2017(07)
    • [10].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中的研究和探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组分析[J]. 生态经济 2016(12)
    • [11].对齐(Alignment)——一种新的多群组分析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9(01)
    • [1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文冠果转录组分析[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7)
    • [13].基于RNA-seq的能源植物芒转录组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15(10)
    • [14].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用于大肠杆菌代谢组分析[J]. 色谱 2014(10)
    • [15].初花期和盛花期的桂花比较转录组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3)
    • [16].水稻苗期低温应答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05)
    • [17].作者合作网络结构特征及差异三方关系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9)
    • [18].甘薯‘徐薯18’转录组分析[J].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5)
    • [19].上饶早梨两个品种‘六月雪’和‘黄皮消’试管苗的转录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7)
    • [20].玉米矮秆突变体A2的表型鉴定及转录组分析[J]. 玉米科学 2019(04)
    • [21].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了成肝细胞分化的精确途径和调控机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12)
    • [22].皇竹草转录组分析揭示其抗冻特性[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3)
    • [23].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的转录组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10)
    • [24].不同品种桂花转录组分析及桂花精油成分差异的初步探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6(04)
    • [25].多尺度分割对脑连接组分析的影响[J]. 中国医疗设备 2015(06)
    • [26].蜜蜂球囊菌菌丝和孢子的比较转录组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6)
    • [27].植被宏离子组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应用[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3)
    • [28].基于Snakemake构建非模式生物转录组分析框架[J]. 绿色科技 2019(14)
    • [29].双重路径决策中感应度的调节效应——基于多群组分析[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2(05)

    标签:;  ;  

    高产DHA裂殖壶菌的诱变选育及转录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