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探究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万骥四川省彭州航空动力园区实验中学6119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巧妙的利用学科特性,引入一些先进、创新的思想、方法等,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将学科价值尽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提升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06-02

前言

在传统模式下的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将课堂定位为传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灌输、能力传授,使学生很难体会到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使其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一定要以新课改为导向,积极的改善这一教学现状,促使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在展现学科价值的同时,为课程改革的推进助力。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有所不足,对最终的教学质量、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忽视了兴趣引导[1]。在化学教学中,一些化学实验、化学现象、理论知识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集中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动力。但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却严重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性的出现困乏感,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非常不利。

其次,教学设计缺乏新颖性。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将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效率。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教师很难对教学设计加以精心处理,使得教学严重的缺少创新性、生动性,很难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探究欲望,就更加谈不上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了。

最后,缺少与现代技术的整合[2]。现代技术具有着较强的动态性,其可以将一些实验过程、理论知识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能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着较大的效用。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保守,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价值,将该技术的使用停滞在形式主义上,难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持续、顺利开展。

二、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兴趣培养,提高教学实效

当学生在开展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让学生“善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促使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就应深化自身的认知,将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切入点,力求将化学学科的魅力发挥到最大,促使高效课堂得以真正的构建。

例如,学生在初中才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于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至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借助这一特点,善用一些激趣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的抱有学习兴趣,使其的学习效果一举数得。比如,在讲解《走进化学世界》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应不要急着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可以运用一些化学原理,以变魔术的方式为学生演示一些小实验,使其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如“白纸显字”、“清水变果汁”、“魔棒点灯”等,促使学生深感化学的神奇所在,使其在后续学习中自觉、自主、积极,将化学学习的价值一一的展现出来。

再例如,在讲解《金刚石、石墨、C60》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讲解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合,可以让学生发掘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存在,使其真正的喜欢化学、爱上化学,使其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

(二)精心设计流程,提高教学实效

要想促使教学实效性的增强,教师在课前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等,以此来导向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有效教学得以真正的实现[3]。

1、集体性备课。可以由化学教师们共同组成科研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逐一发言,对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目标设定、重难点、课件准备、课后习题等进行明确,并做好相应的发言记录,实现集思广益,使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健全、完善。

2、教学方案的实施。可以在特定时间内,组织教师们观察、听课等,在必要时也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像,使得研究回归到教学中来,保障教学方案的顺利实施。

3、注重教材反思。在执教过后,教师也应对课堂中的学生表现、教学行为、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总结等,找出其中的成功、失败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使教学过程得到逐步的优化、完善。

4、新教案的形成。在上多次课、多次反思、多次探讨之后,教师也应结合班级中具体的学生学情、教学需求等,来形成新的教案,为后续的实践设置新的起点,使教学本身得到不断的进步、发展,真正的达成提高教学实效这一目的。

(三)结合现代技术,提高教学实效

初中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就一定要摒弃自身陈旧、死板的传统观念,对现代技术的应用价值加以注重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教学实效,保障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

例如,在“铵盐受热分解”这一实验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加热NH4CI晶体,使实验得以开展下去,在实验中会逐一的分解出NH3、HCI,虽然当实验冷却过后,这些产物会重新结合成NH4CI,但很难百分百结合,依然有部分NH3在空气中排放出来,对师生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针对于这种实验,教师就可以以多媒体为载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操作视频,并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暂停、缓放、快放等功能来便于学生观察,这往往比亲手操作更加安全、便捷的多。在此模式下,可以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观察、探讨等,将其的主体性突显出来,使教学的有效性得以真正的增强。

再例如,在讲解《原子的结构》一课的过程中,该部分知识属于微观世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很难使其突破知识难点,对其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引入,来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将原子结构图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再配有逐一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攻破学习难点,使其获得更多。

(四)重视课堂评价,提高教学实效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要想切实的提高教学实效,教师也应注重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到更多的成就感、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趣味、奥秘所在,将学科价值一一展现出来。

例如,在实际评价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应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在一起,将教师评价与师生互评结合在一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在一起,真正的构建起完善、健全的评价体系,将课堂评价的内涵、价值逐一的展现出来。另外,由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一定要始终的秉持着激励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为其化学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此模式下,不仅能使课堂的创新性、活跃性、生动性得以增强,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获得更多,也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新课改的所提要求一一的落到实处。虽然,在当前,部分教师在此方面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但我确信,只要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一定能完善这一现状,为我国化学教育的总体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严立洋.浅析提升城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山西农经,2016(14):120+122.

[2]周勇.探索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4):53.

[3]刘春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85.

[4]黄凌娟.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探究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