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悬架论文_韩高威,杜秀梅,黄超群,余淼,浮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流变悬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悬架,主动,减振器,阻尼器,模糊,策略,齿条。

磁流变悬架论文文献综述

韩高威,杜秀梅,黄超群,余淼,浮洁[1](2019)在《全地形车磁流变悬架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地形车在越野路面行驶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参考坐标变化导致信号中存在低频干扰,会导致悬架系统的振动衰减性能下降。本文设计了一种增量式PID控制算法消除低频干扰成分的影响,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Swarm Optimization, PSO)对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中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分别进行整定。为了验证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全地形车磁流变悬架系统进行越野路面测试,对增量式PID控制算法下车辆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及车轮动载荷的时域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式PID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且增量式PID控制器可以有效抑制低频干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11-09)

赵新龙,秦雯,吴双江[2](201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电流相关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并设计变增益模糊控制器。首先提出动态迟滞单元来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迟滞特性,并将电流嵌入到模型参数中以建立电流相关磁流变阻尼器模型。然后针对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半主动控制元件的2自由度1/4车辆悬架系统,设计变增益模糊控制器,通过增益改变来适应路面随机激励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变增益模糊控制器可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架实现有效减振控制。(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9年04期)

刘剑,王恩荣,颜伟,张海龙[3](2019)在《磁流变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混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修正的磁流变阻尼器Bouc-Wen力-速度(F-v)模型,建立了磁流变悬架动力学系统。根据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理论发现了系统发生混沌的可能性。给出全局分岔图和Lyapunov指数谱图,得到了系统随参数变化呈现出的周期振动、概周期振动和混沌运动交替出现的复杂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以及经由倍周期分岔、鞍结分岔以及逆向倍周期分岔通向混沌的演化过程。以理想线性模型为参考,提出了基于运动状态追踪的滑模控制方法,有效地将系统混沌运动镇定到稳定的周期状态。(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3期)

韩佐悦[4](2019)在《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与集成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需求的提升及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需要,智能化、集成化的线控底盘及其集成控制技术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系统作为控制车辆垂向动力学与纵侧向动力学的重要手段,对车辆性能有重要影响。如何针对两系统动力学耦合关系,设计集成控制系统,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对于发展线控底盘及集成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集成控制系统的设计尚需解决叁个核心问题:(1)如何建立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方法,设计出满足车辆性能需求的磁流变减振器;(2)如何针对磁流变减振器响应特性及不同工况悬架控制需求,设计出集成控制系统架构下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3)如何针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系统的耦合关系及执行器输出限制,设计出集成控制系统,提升紧急工况下车辆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研究:(1)面向整车性能的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参数优化。针对现有研究中磁流变减振器参数优化与车辆性能脱节的问题,基于对双线圈磁流变减振器构型的分析,建立了以整车性能为目标的结构参数优化问题描述,设计了结构参数优化流程,搭建了包含磁流变减振器多物理场模型的整车优化仿真平台,并对减振器结构参数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在优化过程中,利用BP神经网络创建的磁场有限元替代模型及参数动态边界模型显着提高了优化仿真计算效率。对优化后的减振器试制样件进行了台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减振器可以满足悬架控制需求且阻尼力输出具有良好线性度。(2)磁流变减振器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设计。首先,针对磁流变减振器的动态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架构。然后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非线性互感特性模型,明确了减振器驱动电路特性需求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变结构电流驱动器。随后基于变结构电流驱动器控制需求设计了电流环自抗扰切换控制器,并针对系统惯性环节设计了阻尼环Dahlin补偿控制器。最后搭建了Simulink-PSpice联合仿真平台,进行了典型工况下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验证了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对磁流变减振器电流及阻尼力的控制效果。(3)非紧急工况半主动悬架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研究。首先针对不同工况车辆振动特性与悬架控制需求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路面不平度辨识并考虑纵侧向惯性力的多工况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架构,创建了整车模型预测控制器。随后提出了基于悬架输入功率估算的路面不平度分类支持向量机并设计了考虑制动转向引起纵侧向惯性力的多工况预测控制权重自适应调节器。最后搭建了半主动悬架预测控制器Matlab-Carsim联合仿真平台,仿真验证了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在多种非紧急工况下的控制效果。(4)紧急工况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集成控制研究。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线控制动系统,提出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集成控制系统架构。针对两系统耦合关系及执行器输出限制,在执行器预测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了集成控制机制。而后依次设计了集成控制系统中的半主动悬架混合地棚控制器、线控制动系统车轮滑移率跟踪预测修正滑模控制器、整车稳定性模糊PID控制器以及车轮制动压力跟踪分时控制器。搭建了包含磁流变减振器与线控制动执行器模型的集成控制系统Matlab-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并对线控制动系统部分参数进行了辨识。最后使用联合仿真平台在紧急工况下对集成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控制算法有效性及合理性。(5)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集成控制系统试验研究。搭建了包含半主动悬架系统试验台、线控制动系统试验台、中央计算控制平台的集成控制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利用试验平台进行了非紧急工况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测试,验证了双闭环驱动控制系统以及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控制效果。最后利用试验平台进行了紧急工况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与线控制动集成控制系统测试,验证了集成控制算法以及执行器驱动控制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立博[5](2019)在《齿轮齿条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作为新型智能悬架,弥补了传统被动悬架阻尼不可调的缺点,但自身作为耗能部件,需要外部电源进行供电,这样无法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为解决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耗能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结构,将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引起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并给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提供电能。这样不仅能够对悬架进行半主动控制,提高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半主动悬架的耗能问题。设计了一种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结构,针对混合工作模式下的磁流变减振器进行结构设计、磁路分析,仿真验证减振器活塞处磁路的合理性,加工试制原理样机,对样机进行阻尼特性试验,依据阻尼特性试验结果对磁流变减振器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建立精确的双曲正切模型;建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天棚、地棚、混合天棚控制算法模型,对比仿真叁种控制算法下悬架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馈能模型,分析不同激励下悬架的馈能特性及参数的敏感性,对悬架系统能耗进行仿真分析,分析悬架实现能量自供给的条件,为降低系统能耗,提出双模式切换的悬架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馈能特性和动态响应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悬架在混合天棚控制算法下,簧载质量加速度降低22.8%,悬架动挠度降低11.21%,轮胎动载荷降低6.98%,该算法明显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与乘坐舒适性;车辆以40km/h的速度行驶在C级路面上的馈能效率可达15.7%,在不同正弦激励下的平均馈能效率可达16.05%;分析影响悬架馈能特性的因素中,行驶车速对馈能特性影响最大;在双模式切换方式下,悬架的减振性能和馈能特性均得到提升。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悬架在1Hz/10mm和2Hz/20mm正弦激励下的馈能电压分别是0.55V、1.05V,悬架能够实现对振动能量的回收;相比被动悬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降低25.7%,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一定程度上提高车辆的平顺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屈亚洲[6](201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挂汽车列车悬架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公路货运已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半挂汽车列车因运输效率高、行驶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公路货运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半挂汽车列车驾驶员在长时间、长距离的驾驶过程中因路面冲击作用,易引起驾驶员疲倦,对驾驶员生命及其它道路车辆的安全行驶造成潜在威胁。因此,研究能提高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平顺性及安全性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某六轴半挂汽车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可变阻尼的磁流变阻尼器,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可调阻尼的半主动悬架模型,并设计不同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可调阻尼的半主动悬架模型对半挂汽车列车行驶平顺性及安全性的影响。主要工作体现在:1)阐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及其工作模式,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优缺点,搭建了Bou-Wen修正模型的仿真模型,探讨了不同电压输入下阻尼力与激励位移、激励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2)利用滤波白噪声法,构建了随机路面激励模型,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简化振动力学模型,并使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车辆振动系统仿真模型。3)通过改变牵引车及半挂车的悬架结构参数对车辆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究了其对车辆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牵引车为控制对象的半主动悬架振动力学模型。4)在半挂汽车列车可调阻尼的半主动悬架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天棚控制、天棚-地棚混合控制和模糊混合控制叁种控制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控制器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叁种控制策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半挂汽车列车的行驶平顺性。5)为探究不同控制策略对半挂汽车列车乘坐舒适性及行驶安全性的影响程度,从时域和频域两个层面对各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天棚控制策略在提高乘坐舒适性方面优于天棚-地棚混合和模糊混合控制策略,但在降低悬架动位移及轮胎相对动载荷方面弱于后两者,甚至有恶化作用,而模糊混合控制策略与前两种控制策略相比,不仅很好地衰减了主要振动部件的振动加速度,而且也在一定程上降低了悬架动位移和轮胎相对动载荷,很好地兼顾了乘坐舒适性及行驶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其基,滕利卫,严天一,孙富权[7](2019)在《空气弹簧磁流变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一款电控空气弹簧磁流变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本文建立电控空气弹簧磁流变阻尼器的理论模型,根据模型确定电控单元的控制变量,以飞思卡尔汽车级微控制器XDT512为核心芯片,开发了由单片机最小系统、组合阀控制模块、电流驱动器模块、电动气泵控制模块、电源模块、车速信号调理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和CAN通信模块等组成的电控空气弹簧磁流变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并对电子控制单元的电流驱动器模块进行相关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电流驱动器模块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与励磁电流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动态响应时间短且精度高,能够快速实现阻尼力的无级调节。本文设计的电子控制单元能够对空气悬架系统实现良好的控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坤[8](2019)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是以磁流变液为工作介质,利用磁流变液的流变特性开发的新型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具有阻尼连续可调,较高的响应速度,较低的功耗以及相对简单的结构等优点,使得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成为研究热点。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建模困难、半主动座椅悬架控制复杂等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模式、结构形式和关键尺寸参数,搭建了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性能测试平台,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实验测试,获取阻尼力与励磁电流、活塞运动速度以及活塞振幅的关系,利用获取的数据和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2)介绍了减振系统的舒适性评价标准,以及半主动座椅悬架的减振原理。设计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结构,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为了获取在不同振动状态下的最佳阻尼比,对其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并通过半主动座椅悬架仿真模型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3)根据半主动座椅悬架振动控制的特点,设计了基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改进果蝇优化PID和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并对五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和改进果蝇优化PID,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的响应速度更快,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更短且无超调量,整个过程平稳且无随机跳跃,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特性。(4)搭建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座椅悬架减振实验台,对实验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开展了电流控制实验、碰撞激励减振实验以及随机振动减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PID、果蝇优化PID、粒子群优化PID和改进果蝇优化PID,基于粒子群改进果蝇优化PID控制器拥有更好的减振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少帅[9](2019)在《基于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的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悬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保和节能的观念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电动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汽车企业对电动汽车研发的投入逐年增长。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作为电动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因其独特的驱动方式,与传统驱动汽车相比具有操控性强、集成度高以及占用空间少等优点。然而,由于轮毂电机的引入,导致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存在非簧载质量增加和轮毂电机激励的负效应问题。因此,采用合适的措施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顺性进行改善,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目前,针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顺性主要存在轮毂电机轻量化、传统悬架优化、动力吸振器应用和智能悬架开发四种改善措施。前叁种改善措施效果一般或应用具有局限性,本文选择引入半主动悬架研究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顺性改善问题。针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悬架控制研究,已经开展了诸多相关研究工作。但是,已有研究大多基于1/4车辆模型,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较少,对采用的路面激励时域模型的合理性缺乏探讨,采用的控制策略较少考虑到轮毂电机激励的影响,与实际控制执行机构结合也少。针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顺性及其悬架控制研究面临的问题,依托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和省校共建项目,本文建立基于Padé逼近的前后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和汽车四自由度平面模型,仿真分析Padé逼近的阶次对汽车平面模型平顺性的影响,找出Padé逼近的最佳阶次,以此建立的路面激励模型用于后续仿真;建立磁流变减振器正模型,通过NARX神经网络建立其逆模型;建立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面模型,分析电机激励对被动悬架、天棚控制策略、地棚控制策略和天棚-地棚混合控制策略的影响,通过对比选出较好的控制策略,引入JADE算法和FxLMS算法进行自适应优化,并将其控制效果通过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实现。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Padé逼近的基本原理,推导出指数函数Padé逼近及其在滞后系统中B应用的时域通用公式。基于前轮路面激励滤波白噪声描述和指数函数Padé逼近,建立了前后轮路面激励的时域模型。基于汽车平面模型和所建的路面激励模型,建立了平顺性时域和频域仿真方法,在1~6阶Padé逼近下,开发了前后轮路面激励时域模型和汽车四自由度平面模型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以频域仿真结果作为基准,设计了比较方案,选取相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平均值为比较指标,仿真分析了Padé逼近阶次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找出最佳的阶次作为后续仿真输入的依据。(2)给出磁流变减振器Bouc-Wen现象模型的数学描述,建立了相应的Simulink仿真模型,从位移幅值、激励频率和电压强度叁方面分析了Bouc-Wen现象模型的响应特性。总结了NARX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MATLAB实现,确定了训练样本,设计了一系列试验方案,选择均方根值和相关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每种方案的训练测试效果,找出最佳的试验方案,以此建立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3)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激励模型和包含被动悬架的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面模型,开发了包含被动悬架的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面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电机激励对被动悬架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的影响。阐述了天棚、地棚和天棚-地棚混合控制策略的原理,建立了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面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电机激励对叁种控制策略效果的影响。引入JADE算法对天棚-地棚混合控制策略进行自适应优化,仿真发现其对俯仰角加速度的改善并不理想。再引入FxLMS算法对天棚-地棚混合控制策略进行自适应优化,仿真对比了两种自适应优化的结果。(4)建立了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平面模型及其Simulink仿真模型,研究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应用的基本原理,制定了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案。阐述了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仿真实现的过程,选取相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仿真评价了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的应用效果。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adé逼近阶次对路面激励模型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阶次用于仿真比较重要。电机激励对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悬架控制策略影响较大,考虑电机激励更符合实际。采用JADE算法和FxLMS算法对控制策略进行自适应优化,并结合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的应用,可以为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悬架控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庞辉,刘凡,王延[10](2019)在《某越野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半主动悬架传统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过度依赖经验规则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变论域T-S模糊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磁流变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实验结果,建立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减振器阻尼力模型及1/2车辆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其次,建立悬架系统T-S模糊控制器,同时为了实时调节T-S模糊控制器变量的论域,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结构描述伸缩因子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变论域模糊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2期)

磁流变悬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电流相关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并设计变增益模糊控制器。首先提出动态迟滞单元来描述磁流变阻尼器的迟滞特性,并将电流嵌入到模型参数中以建立电流相关磁流变阻尼器模型。然后针对以磁流变阻尼器为半主动控制元件的2自由度1/4车辆悬架系统,设计变增益模糊控制器,通过增益改变来适应路面随机激励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变增益模糊控制器可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架实现有效减振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流变悬架论文参考文献

[1].韩高威,杜秀梅,黄超群,余淼,浮洁.全地形车磁流变悬架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2].赵新龙,秦雯,吴双江.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悬架系统控制器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

[3].刘剑,王恩荣,颜伟,张海龙.磁流变悬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混沌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9

[4].韩佐悦.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与集成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李立博.齿轮齿条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6].屈亚洲.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挂汽车列车悬架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其基,滕利卫,严天一,孙富权.空气弹簧磁流变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

[8].王坤.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车辆座椅悬架半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9].陈少帅.基于磁流变减振器逆模型的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悬架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庞辉,刘凡,王延.某越野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论文知识图

汽车磁流变悬架垂直振动测控及评...汽车磁流变悬架振动的多模态智...车辆磁流变悬架实验平台Figure...车辆磁流变悬架仿真封装模型汽车前部磁流变悬架自适应模糊控...磁流变悬架在VolvoVN重型卡车和...

标签:;  ;  ;  ;  ;  ;  ;  

磁流变悬架论文_韩高威,杜秀梅,黄超群,余淼,浮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