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零团费现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零负团费”,产生机制,治理建议,日照
零团费现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1](2019)在《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现象分析及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照是新型的沿海旅游城市。近年来,面对大众休闲时代和航空高铁时代到来机遇,积极实施“旅游富市”战略,推进日照旅游向优质、精品转变。由于日照市旅游资源产品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等历史原因的存在,早在2009年日照市旅游市场开始出现旅游“零负团费”现象并一直影响着日照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日照市旅游主管部门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市场整顿,但旅游“零负团费”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本文以日照滨海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现象产生与现状、成因,以及“零负团费”游客及其动机,并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首先,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游客满意度理论、博弈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日照旅游“零负团费”游客体验感知调查问卷,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取数据。其次,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日照旅游“零负团费”游客体验感知内容,探究不同人口属性特征的游客对日照旅游“零负团费”体验感知差异;通过无结构式访谈的形式获取日照旅游市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旅游“零负团费”认识的相关文本数据,了解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的具体运作机制。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日照旅游“零负团费”游客动机、产生与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治理建议。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现象的产生有其客观性,其形成原因既包括旅游产品同质化、旅行社低价竞争、旅游需求旺盛等因素,也包括经营者、游客方面因素。在旅行社、旅游景区、购物店、游客的多方利益博弈下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现象得以产生、蔓延。(2)旅游业治理涉及文化、公安、工商、交通、行政执法、物价等多个部门,关系到客源地和目的地市场,仅仅依靠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很难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加强区域协作和多部门联动,加强互动执法和联合治理,制定长效机制,有效推动日照市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3)旅游“零负团费”现象产生具有一定必然性和法理上的不合理性。它在一定时期内对繁荣日照市旅游市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日照“旅游富市”的大背景下,立足日照市旅游长远发展,“零负团费”现象必然会加剧旅行社、导游与游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日照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日照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旅游法律方面治理、完善旅游行业监管、加快旅游行业规范升级、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引导旅游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五个方面的治理建议。(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佳航,魏祎[2](2016)在《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零负团费",是景区所在地负责接待的旅行社在接待外地来团的时候,在大大低于成本价的前提下收取费用的一种经营现象,其本质是以低价之名行欺诈之实,是旅游市场当中不正当竞争的方式。"零负团费"之所以难以治理,原因在于旅游体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进入"十叁五"阶段以后,要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治理"零负团费"现象。因此,必须认清"零负团费"现象的实质,调动旅游管理体制、市场监管的积极因素,运用创新思维加强旅游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真正实现"标本兼治"。(本文来源于《珠江论丛》期刊2016年04期)
王晴雪[3](2015)在《对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的分析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其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零负团费"现象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各类旅行社的恶意竞争,导游服务意识的缺失,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了这种旅游乱象的出现,对旅游者的利益造成危害,对旅行社、旅游目的地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采取措施坚决杜绝"零负团费"之类的非正规旅游产品的产生,保护旅游业的稳步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5年01期)
易婷婷,梁子应[4](2011)在《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及对策分析——香港“购物门”事件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举例分析"零负团费"低价团的成本及利润,探讨"零负团费"现象给旅游业及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采取提高导游的待遇及导游准入门槛,提倡旅游者理性消费等措施,来解决旅行社的恶性价格竞争。(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李志雄[5](2007)在《桂林零团费现象分析与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团费指地接旅行社以低于旅游产品成本或不收取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接待费用销售旅游产品,需从目的地导游对旅游者的购物及增加自费项目的消费来填补团费的差额并获取利润。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影响桂林入境旅游市场,之后相当长时间桂林旅行社维持零利润的经营模式。零团费治理一直是我国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工作的重心,2002年桂林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市场整顿与规范重点城市之一,推行导游IC卡管理和“公对公”佣金结算制度等措施,整治私拿回扣的现象,但零团费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治。自2003年SARS以后,受旅游业“低价开市”的影响,桂林各大旅行社纷纷以低价参与市场竞争,零团费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在总结我国学者对零团费现象研究基础上,结合桂林实际情况,剖析桂林零团费现象,并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全文分五部分,按照零团费现象分析、桂林零团费形成及均衡机制、现有治理研究的评述到治理原则再到实践操作的顺序而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导言综述了现有关于零团费的理论研究,指出对零团费的研究必须要借助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阐明了本文的理论研究路线。第二部分对零团费现象研究,阐明零团费的叁种不同表现形式,剖析了零团费现象对桂林的影响,指出零团费危害性。第叁部分通过对桂林零团费演变过程的分析,指出零团费在桂林的具体表现以及“复杂而逆向的畸形回扣链”的零团费运作方式;零团费形成及均衡理论研究分析旅游市场供方产品的差异化不强、旅行社之间的博弈、行业组织与管理体制、旅游产业链的断层,需方消费心理不成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是零团费产生的深层根源;旅行社利益相关主体的均衡机制失衡是桂林零团费盛行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零团费治理研究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综合评述。在借鉴境内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较适宜于桂林现实情况的零团费综合治理方案。第五部分结语指出本文在零团费对与国家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尚存有较多不足,经验判断多而实证分析较欠缺,并指出在旅游消费者决策行为等研究领域尚需加强。总体上看,在借鉴前人对零团费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桂林零团费现象提出治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6-30)
苟雪芽[6](2006)在《零团费与我国旅游业中回扣现象的互动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旅行社的低价竞争导致了零团费的出现,零团费的出现使回扣具有必然性,从两者的关系链及旅游行业利润、国内游客的旅游心理分析叁者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昆明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齐立云[7](2005)在《海南旅游零团费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零团费旅游是一种非正常的旅游接待模式,目前在海南团队旅游中很流行。旅行社的恶性削价竞争和高额回扣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解决零团费问题,必须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切实实行公对公佣金制,以维护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零团费现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所谓"零负团费",是景区所在地负责接待的旅行社在接待外地来团的时候,在大大低于成本价的前提下收取费用的一种经营现象,其本质是以低价之名行欺诈之实,是旅游市场当中不正当竞争的方式。"零负团费"之所以难以治理,原因在于旅游体制不完善、市场监管不严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进入"十叁五"阶段以后,要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治理"零负团费"现象。因此,必须认清"零负团费"现象的实质,调动旅游管理体制、市场监管的积极因素,运用创新思维加强旅游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零团费现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张鑫.日照旅游“零负团费”现象分析及治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李佳航,魏祎.旅游市场“零负团费”现象分析[J].珠江论丛.2016
[3].王晴雪.对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的分析及治理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4].易婷婷,梁子应.旅行社“零负团费”现象及对策分析——香港“购物门”事件引发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李志雄.桂林零团费现象分析与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6].苟雪芽.零团费与我国旅游业中回扣现象的互动关系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6
[7].齐立云.海南旅游零团费现象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