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条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条橙》,自由意志,善恶标准,电影改编
发条橙论文文献综述
刘牧宇[1](2019)在《进退两难的自由——论电影《发条橙》中的存在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是一部杰出的反乌托邦小说,既揭示了自由作为人基本权利的重要性,也指出自由意志的存在和善恶标准的制定所处的尴尬境地。而美国导演库布里克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发条橙》,又以视听艺术赋予了原着更多的深意和内蕴,引我们思考在绝对自由与自由湮灭的两个极端状态之中,应当让自由保持怎样的平衡。(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方冰玉[2](2019)在《《发条橙》:电影改编的暴力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发条橙》是导演库布里克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曾经受到英国政府和民众的抵制与责难,也曾经获得众多奖项。观众和影评人津津乐道于分析作品的夸张怪诞风格,古典音乐的使用以及多层的意蕴主题,但鲜少人将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与其原着小说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发条橙》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将以暴力阐释为切入点,从影片对于小说暴力的呈现与改编透析暴力背后所展现的深层主题,并力图超越文本分析,解读电影改编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与历史语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7期)
莫少文[3](2019)在《从文本到影像—《发条橙》改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斯坦利·库布里克在电影创作上的灵性与谨慎,冲撞出了一种怪诞却真实的改编风格。他巧妙地将文学、电影、歌剧的改编规则进行融合,独创出了极具风格化的电影叙事法则,电影《发条橙》就是以古典音乐的旋律与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视觉效果相结合,表现出斯坦利·库布里克不受约束与打破传统的改编态度。斯坦利·库布里克秉承着忠于原材料又脱离原材料的改编技巧,从小说诞生出了一部伟大的电影。电影《发条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改编道路上的一颗宝石,不仅仅是在电影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小说改编电影研究上也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作为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改编作品,对后世改编艺术方面产生出巨大的影响力。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方法、比较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电影改编方法进行研究,即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科技背景、行为主义潮流四方面陈述创作背景对电影改编的影响,从叙事情节、人物性格、表现手法、言语、二元对立主题五方面陈述小说《发条橙》文学改编基础;接着,主要从内容改编、小说人物改动、艺术渲染实体化来论述小说到电影的转变;最后,提出对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改编的思考,并归纳出其改编过程中具有的原着忠实精神、改编叙事的风格、价值体现的本质追求。综合前面的论述,总结出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改编的规律,为今后电影文学改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与可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连俊俊[4](2019)在《本能理论视域下的《发条橙》》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安东尼·伯吉斯是英国着名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发条橙》是伯吉斯最出名和最有争议的作品,被《时代》周刊称为“英语文学的珍品,一部富有哲理的小说”。许多批评家对这部小说在反乌托邦、语言学、存在主义和心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鲜有学者运用本能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较系统的分析。本能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分支,是从人的精神世界,即原始的本能,去探讨心理过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为依据,分析了亚历克斯及其他人物在《发条橙》中心理本能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病态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分析了生本能在亚历克斯和其他人物身上的表现,包括以快乐原则驱动的性本能和以现实原则为准绳的自我本能,探讨了在当时无秩序的社会里,生本能更多地发挥了自我快乐和保存的能力,而不是爱他人的力量。其次分析了死本能在主要人物身上的表现,即攻击外界的施虐行为和自我毁灭的受虐行为,详细论述了人物在极其受挫的情况下,心理反面能量激增,最终导致了攻击他人甚至自己的行为。最后,本文探究了生本能与死本能之间的融合与转化以及其共有的保守性和强迫重复性的特点。亚历克斯作为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经历了在当时充斥着混乱与暴力的社会中心理过程的轮回,从最初对外攻击而得以自我保存,到面对外部挫折的进一步打压后丧失希望,再到他重新感受到爱的力量,心理能量才再一次获得成长。通过对这一过程的阐释,本论文旨在揭示出作者安东尼·伯吉斯一直强调的内涵,即追求和谐,追求自由,最终实现个人的成长。这对于现代人对自我精神世界的认知和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困境将有着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3-01)
沈文静[5](2018)在《反语言的隐喻性解读——以《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构成了所有语言而非只是反语言的最基本方面。反语言的一个突出方面是其本身即为一个隐喻实体。话以类聚,人以群分,反文化纳查奇青少年们隐喻性地言说并思考着。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通过对《发条橙》中的反语言——纳查奇语的隐喻性进行考察,发现其隐喻动力机制主要涉及语音维度上的逆构、辅音变化、音节插入以及形态维度上的添加、截略、首字母缩略与借词。隐喻思维成为反文化青少年展示内心世界与生存状态的绝佳手段,实现了纳查奇符号的前景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华[6](2018)在《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冲突下的《发条橙》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条橙》作为一部充斥着大量暴力书写的小说,其目的却并非宣扬暴力。该书从人文与科学两个向度出发,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做出了寓言或警示。两者都是为人自身的发展而出现的:人文主义主要从价值角度与人文关怀角度,强调人的精神世界丰盈的重要意义;科学主义主要探讨人之外的物质世界,寻找人在世界中得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前者侧重于人的内在精神,后者偏重于人的外部世界。尽管有内外之别,但两者都是围绕着人展开探索与研究的。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过度发展一端而放弃另一极。否则,人本身将不再完满。为此,《发条橙》揭示了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应然形态乃是和谐而非对立。(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付嫱[7](2018)在《洗脑之下的道德牺牲品——《发条橙》导演创作手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条橙》是美国着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非常经典的暴力美学和荒诞美学风格电影。导演库布里克是许多导演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在《发条橙》中的音乐运用和色彩运用是非常出彩的,而他对镜头语言的掌控更是炉火纯青。整部影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体现了导演独特的个人风格和新颖的创作手法。(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0期)
蒲成[8](2018)在《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读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类型,对它的研究历程,可简要地指出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后现代主义这叁个路标。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小说《发条橙》描述的正是一位亚文化青年是怎样反叛社会,又是如何回归到社会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资源来简要地阐述青年亚文化的抵抗和收编问题,最后认为在当下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也有了相应的新变化,这是我们可以继续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8年07期)
商轶[9](2018)在《《发条橙》中埃里克斯的创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条橙》是英国当代着名作家安东尼·伯吉斯的代表作,描写了主人公埃里克斯从无恶不作的小混混,变成一个无法反抗任何暴行的"残疾人"。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创伤。分析埃里克斯的创伤,有助于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增强对小说主题的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22期)
杜媛涛,方刚[10](2018)在《音乐意义在电影中的瓦解与重建——以电影《发条橙》等的配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是人类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自皮尔斯引入"解释项"概念之后,传统的自律论再次被动摇,基于音乐的符号学研究向我们展现了音乐是如何表意的,以及音乐理解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本文从指示符号、像似符号、规约符号叁个维度出发,分析西方古典音乐在《发条橙》等影片中的运用方式,探究音乐意义在不同电影中的构建与呈现。(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05期)
发条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影《发条橙》是导演库布里克颇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曾经受到英国政府和民众的抵制与责难,也曾经获得众多奖项。观众和影评人津津乐道于分析作品的夸张怪诞风格,古典音乐的使用以及多层的意蕴主题,但鲜少人将库布里克的电影作品与其原着小说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发条橙》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将以暴力阐释为切入点,从影片对于小说暴力的呈现与改编透析暴力背后所展现的深层主题,并力图超越文本分析,解读电影改编背后所隐藏的社会与历史语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条橙论文参考文献
[1].刘牧宇.进退两难的自由——论电影《发条橙》中的存在困境[J].北方文学.2019
[2].方冰玉.《发条橙》:电影改编的暴力美学分析[J].戏剧之家.2019
[3].莫少文.从文本到影像—《发条橙》改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4].连俊俊.本能理论视域下的《发条橙》[D].宁夏大学.2019
[5].沈文静.反语言的隐喻性解读——以《发条橙》中的纳查奇语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6].王晓华.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冲突下的《发条橙》解读[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付嫱.洗脑之下的道德牺牲品——《发条橙》导演创作手法分析[J].名作欣赏.2018
[8].蒲成.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读安东尼·伯吉斯的《发条橙》[J].今传媒.2018
[9].商轶.《发条橙》中埃里克斯的创伤分析[J].校园英语.2018
[10].杜媛涛,方刚.音乐意义在电影中的瓦解与重建——以电影《发条橙》等的配乐为例[J].视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