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应变,动态,合金,模型,质点,力学性能。
动态本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1](2019)在《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利用高速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了动态压缩实验,得到试样中等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陶瓷材料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并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该材料的弹脆性动态损伤本构方程。通过对试样断口微观形貌的SEM观测,并结合纳米压痕实验,分析了材料的断裂机理。从试样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形貌可得:材料断裂方式为脆性解理断裂,云母相与玻璃相交界面存在大量沿晶微裂纹;由纳米压痕实验验证了两相之间弱界面的存在,微裂纹最早成核于两相交界处,并沿弱界面扩展,成核载荷为20 mN。(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屈可朋,李亮亮,肖玮[2](2019)在《碳化钨合金的动态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方法对一种新型碳化钨合金进行了动态压缩加载实验,获取了从200到510 s-1应变率碳化钨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本构模型参量。结果表明,碳化钨合金属弹脆性材料,随着应变率由200增加至510 s-1,最大应变值由0. 008逐渐增加至0. 026,但应力峰值均约为2. 10 GPa;采用一维弹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丁圆圆,张振,赖华伟,王永刚[3](2019)在《基于全光纤激光干涉测速技术的拉氏反分析方法应用于脆性材料动态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探头全光纤激光干涉测速技术,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系统上,搭建了长杆试件拉氏反分析实验装置,用于研究脆性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为了监测长杆试件轴向质点速度,提出了激光斜入射新方法,并检验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基于一维应力波传播理论,建立了欧拉质点速度与拉格朗日质点速度之间换算关系,对于脆性材料而言,其断裂应变很小,在拉氏反分析时可以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利用实测的多质点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构建路径线连接整个速度场,再结合零初始条件,实现了拉氏反分析方法的数值求解,获得了脆性材料有机玻璃(PMMA)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并与Hopkinson压杆实验和准静态压缩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1期)
王江波,高光发,杜忠华,徐立志,刘鹍[4](2019)在《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利用材料试验机和SHPB装置对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动静态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获得了该聚碳酸酯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材料的压缩过程呈现明显的黏弹性现象,其动静态屈服强度和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塑性阶段表现为应变软化与应变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应变率下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切向模量近似相等;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得到了该材料的本构方程。对比分析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动静态压缩行为。(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5期)
孙宇,张恒,万志鹏,任丽丽,胡连喜[5](2019)在《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理论的Ti-22Al-25Nb合金新型本构关系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热压烧结制备Ti-22Al-25Nb合金热模拟压缩所得实验数据,研究合金在热变形温度为975~1075°C、应变速率为0.001~1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包含Z参数模型、动态再结晶临界模型与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新型本构关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Ti-22Al-25Nb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410.172 kJ/mol,且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之间的比值为0.67。此外,所建立的本构关系模型的预测值在应变速率为0.1 s~(-1)、应变量小于0.1条件下与实验值相差较大,但整体上流动应力水平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并采用EBSD技术对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3期)
朱昱[6](2019)在《基于Johnson-Cook模型的Q355B钢动态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冲击、爆炸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多以数值分析为主以试验为辅,而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依赖于材料动态本构关系及其参数的准确性。而为了得到冲击作用下结构力学响应的准确描述,既要了解结构材料的应变硬化特性,也要分析高应变率、高温、大应变以及应力状态改变和加载历史对结构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18中,Q355钢代替了原有的Q345钢,从2019年2月起,Q355钢将在建筑中大量应用,因此对其开展动态本构关系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Q355B钢为研究对象,对常用于冲击与爆炸领域的Johnson-Cook(下文简称J-C)模型的十个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发现J-C模型不能很好的表达温度软化效应,提出修正J-C(下文简称MJ-C)模型;通过Taylor撞击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MJ-C模型的有效性,为建筑结构抗冲击相关领域研究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Q355B钢J-C模型参数标定相关试验为标定J-C模型的十个参数,进行以下材料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扭转试验、霍普金森动态压缩试验。获得Q355B钢在不同温度、应力叁轴度及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屈服强度、断裂应变等。2.Q355B钢的J-C模型参数标定及修正通过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标定J-C模型的十个参数;研究发现J-C模型不能很好表达Q355B钢的温度软化效应,对J-C模型的温度项进行了修正,提出修正的J-C模型,即MJ-C模型并标定了该模型的十二个参数。3.基于Taylor撞击试验的Q355B钢MJ-C模型的验证采用Taylor撞击试验方法,开展了Q355B钢弹体撞击刚性靶板的破坏行为研究。建立Taylor撞击试验的数值模型,其材料模型采用MJ-C模型,与试验中杆弹的特征尺寸及破坏模式比较,验证MJ-C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刘晓,闫欢松,孔祖开,赵振华,刘璐璐[7](2019)在《GH4169高温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其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材料试验机对GH4169高温合金光滑试样与缺口试样进行应变速率为0.000 1~0.010 0s-1下的室温准静态拉伸试验,再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拉、压杆装置进行温度为20~400℃、应变速率为1×102~4×103 s-1下的动态拉伸、压缩试验,得到准静态和动态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失效应变;根据试验数据,采用分步拟合法确定了Johnson-Cook材料模型和失效模型参数,基于Johnson-Cook模型对动态压缩行为进行模拟,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GH4169高温合金的屈服强度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试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合金具有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和温度软化效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91%,表明经修正后的Johnson-Cook模型可较好地描述GH4169高温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苏兴亚,敬霖[8](2018)在《闭孔泡沫铝在宽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铝是一种以铝或铝合金为基体,在其中均匀分布有大量孔洞的多功能轻质材料。在承受压力时,其应力-应变曲线上塑性变形阶段存在一个较长的应力平台,能使大量的动能转化成应变能,因此可用做优良的撞击防护材料。泡沫铝在服役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爆炸、碰撞等冲击载荷的作用,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装置(SHPB)开展了叁种不同相对密度(0.11,0.16和0.21)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准静态(0.0001s~(-1))和动态(600~4000s~(-1))压缩试验,得到了其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响应曲线,分别讨论了应变率、相对密度和试件厚度对泡沫铝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其在不同相对密度和应变率下的能量吸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密度泡沫铝的坍塌应力、平台应力和密实化应变都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且坍塌应力和平台应力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实化应变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减小。闭孔泡沫铝的压缩应力-应变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叁阶段变形特征(即:弹性段、屈服平台段及密实化段),且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坍塌应力、平台应力和密实化应变具有较强的密度敏感性,其中坍塌应力和平台应力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密实化应变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应变率下试件厚度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比低应变率下较明显。泡沫铝在压缩过程中吸收的能量随着相对密度和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发展了可完整描述泡沫铝"叁阶段"变形特征应变-应变响应的弹塑性唯象本构模型,且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汪雅棋,张飞,诸葛骏,沈超明[9](2018)在《船用钢/聚氨酯夹层板动态压缩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LS-DYNA对SHPB实验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厚度比的钢/聚氨酯夹层板在多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ZWT模型和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此类夹层板的动态压缩本构方程,并对2种方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钢/聚氨酯夹层板对应变率非常敏感,屈服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显着提高;基于Johnson-Cook模型构建的钢/聚氨酯夹层板动态压缩本构方程能比较精确的描述不同厚度比的钢/聚氨酯夹层板在高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方程具有一般性且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7期)
郑广辉,许金余,王鹏,方新宇,王佩玺[10](2018)在《不同饱水度红砂岩静态本构关系及动态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和φ100 mm SHPB试验平台,分别对四种饱水度红砂岩试样进行静态压缩试验和六种应变率的动态冲击试验;借鉴宏观唯象损伤力学概念及Lemairte损伤模型,依据不同饱水度红砂岩静态压缩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分段式水软化-应变损伤本构关系,最后利用所得本构关系,对静态压缩试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SHPB冲击试验结果表明:(1)各饱水度红砂岩均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峰值模量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2)在水-岩-力的响应体系中,既存在水对岩石的软化作用,同时又存在应变率、孔隙水以及岩石结构之间的动力耦合强化作用,这两种作用始终存在,但随着应变率的变化,两种作用的效能发挥有所浮动,进而影响红砂岩所呈现出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6期)
动态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方法对一种新型碳化钨合金进行了动态压缩加载实验,获取了从200到510 s-1应变率碳化钨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本构模型参量。结果表明,碳化钨合金属弹脆性材料,随着应变率由200增加至510 s-1,最大应变值由0. 008逐渐增加至0. 026,但应力峰值均约为2. 10 GPa;采用一维弹脆性损伤本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本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于辉,刘利刚,苑旭冲,董洪旺.氟金云母微晶玻璃陶瓷的动态本构关系及断裂机理研究[J].工程力学.2019
[2].屈可朋,李亮亮,肖玮.碳化钨合金的动态本构关系研究[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3].丁圆圆,张振,赖华伟,王永刚.基于全光纤激光干涉测速技术的拉氏反分析方法应用于脆性材料动态本构关系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王江波,高光发,杜忠华,徐立志,刘鹍.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本构关系[J].振动与冲击.2019
[5].孙宇,张恒,万志鹏,任丽丽,胡连喜.基于动态再结晶软化理论的Ti-22Al-25Nb合金新型本构关系模型(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6].朱昱.基于Johnson-Cook模型的Q355B钢动态本构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7].刘晓,闫欢松,孔祖开,赵振华,刘璐璐.GH4169高温合金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其本构关系[J].机械工程材料.2019
[8].苏兴亚,敬霖.闭孔泡沫铝在宽应变率范围内的动态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9].汪雅棋,张飞,诸葛骏,沈超明.船用钢/聚氨酯夹层板动态压缩本构关系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8
[10].郑广辉,许金余,王鹏,方新宇,王佩玺.不同饱水度红砂岩静态本构关系及动态力学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