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硕士研究生,从句,定语,自主学习,跨文化。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文献综述
周清英[1](2019)在《内容依托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已渗透于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术研究活动之中。为此,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根据1992年《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研究生英语教学就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换而言之,研究生英语教学应注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术研究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语言技能的培养。然而,以语言技能与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需求与交际需求。正如蔡基刚在2011年指出,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它过分关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科知识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内容依托式教学是在一定语境下利用真实语境语料促进语言和学科知识的同步学习。而且内容依托式教学已在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与外语教学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所以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叁个问题探讨内容依托式英语课程对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1.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如何?2.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能否提高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对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的态度如何?本研究历时两个学期探讨内容依托式教学英语课程对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300名云南师范大学2017级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一年级研究生被抽样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他们已经学习英语约14年。该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前测(第一次问卷测试)和后测(第二次问卷测试)。前测是指在2017年9月开学之初学生第一节英语课上,300名硕士研究生参与的第一次跨文化交际现状问卷测试。后测是指在2018年6月末,在他们接受内容依托式教学课程两个学期后,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第二次问卷测试,以探索该教学模式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此外,在两个学期的跟踪研究中,研究者观察并旁听了多名教师的授课,参与了他们的集体备课,并得到了教师授课的课件等。研究者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问题1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名已学习英语约14年的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而言,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处于一个偏低水平。(2)研究问题2的研究结果表明:内容依托式教学英语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3)研究问题3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实行内容依托式教学课程持积极态度。本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内容依托式教学的研究内容。此外,它还有助于当前中国研究生外语教学的改革—传统英语教学转向内容依托式英语教学。(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柳亚婷[2](2019)在《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者硕士论文中定语从句使用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定语从句句法结构复杂多样,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引起了二语习得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习得,较少关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关系代词的习得。而后两者也是定语从句习得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研究主要通过设置测试任务获取诱导性数据。另外在研究对象上,目前研究主要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缺乏对研究生的关注。定语从句作为一种复杂句式,其正确使用也是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学术论文中的定语从句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者定语从句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究以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定语从句使用情况,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总体使用有何异同?(2)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各类定语从句及其关系代词的使用数量和类型有何异同?(3)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其各类关系代词的使用数量和类型有何异同?本研究从全国五所大学收集了20篇2006年到2017年间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建立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作为参照,研究者又收集了同一时段的20篇本族语者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建立了本族语者语料库。本研究根据Keenan&Comrie(1997)对定语从句的分类,以关系代词为检索词搜索出两语料库中所有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关系代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两者定语从句使用异同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并讨论两群体定语从句使用的异同之处。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说,中国学习者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数量较之与本族语者明显不足,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数量略高于本族语者,二者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2)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方面,两者各类定语从句使用频率顺序一致,但均与可及性假设预测不同;(3)在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方面,两者仅在主语位置上存在显着差异。中国学习者更多使用which,而本族语者更多使用that和who。两者在其它位置上关系代词使用数量略有差异,但均不显着。(4)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方面,两者各类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顺序接近一致,也与可及性假设预测不符。(5)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方面,两者关系代词使用种类和数量无明显差异,但“prep+which”和“of which”使用倾向有所不同。中国学习者在“prep+which”使用上,介词趋于多样化,而本族语者介词使用较单一。中国学习者更多使用“of which”表范围,而本族语者更多使用其表示范围和所属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从传统语法教学、英汉句式结构差异、过度使用及回避策略4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其原因。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对于可及性假设理论及教学都有一定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可及性假设的验证性研究,而且初次探讨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顺序,为促进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研究做了一定贡献。此外,本文初次全面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关系代词的习得情况并对英语定语从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陈阳,陈爱梅[3](2019)在《基于智慧学习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智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关系。调研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现状发现:研究生缺乏对学习的规划与调整,存在沟通协作能力不足、网络资源利用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智慧学习的独立探究式、智群协作式、资源整合式的自主学习策略,旨在帮助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文来源于《英语教师》期刊2019年10期)
袁珍[4](2019)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社会,国际化与多元化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是重要工具之一。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要求较低。对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自主学习英语是他们英语学习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通过梳理自主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四种研究前人的自主学习的理论模型,分别是博克埃特(Boekaerts)的适应学习模型、齐默尔曼(Zimmerman)的社会认知模型、温内(Winne)的自主学习四阶段模型、平克里特(Pintrich)的自主学习整体框架模型。根据这四个经典的自主学习模型,分析出自主学习理论的核心,所有的模型结构都一致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从初步的准备阶段,任务完成的执行阶段,到最后的评价或适应阶段。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定义也分为能力取向与过程取向。本研究所采用的自主学习的概念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并且融入自主学习的叁个核心阶段,自主学习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执行阶段包括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评价阶段包括评价学习结果。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本科新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调查问卷,编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量表》,以N大学255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考察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包括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观念以及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观念与意识,探究N大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愿如何,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生都对英语自主学习普遍持正面态度,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对自主学习不以为然,笔者对这类的同学再次进行访谈,分析得出学习英语的目的与原因主要有叁类,第一种是缺乏外部动机;第二种是缺乏内部动机;第叁种是经济负担过重。第二个部分是自主学习的阶段与能力,(1)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2)学习内容的选择;(3)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4)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改善。通过笔者对问卷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总体状况差强人意。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准备阶段可以清晰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但是他们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较薄弱;在自主学习执行阶段,学生对于之前制定的学习计划不能很好的执行,不能很好的使用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评价阶段,学习者对于学习结果自我评估方面表现得比较薄弱。此外,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显着差异,研一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确立与制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方面的表现优于研叁的学生。而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差异不显着。最后,本研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创设适合自主学习的外界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材料,学校筹备设置自主学习中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心,社会大环境给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宽容度。其次转变教师观念以及发挥好导师的指导作用。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把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生阶段,导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学生提出高要求,对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外在动机。其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使学生从原本的肤浅的功利主义学习观转变为深层次的掌握主义学习观。再次,学校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帮助各个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合作举办活动,大力维护好校园英语社团。最后,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最新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满足当今社会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学得以实施,增加考核办法,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出更高的英语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李艳丽[5](2019)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筑需要人们的自主学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统计发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致力于研究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但国外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多为中学生和高中生。国内研究者的研究对象涉及范围比较广,但极少以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动机策略问卷为基础,设计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致力于研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文随机选取200名来自新疆大学的学生和4名来自新疆大学的教师,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如何?(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有,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影响程度如何?笔者使用SPSS.19.0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结果表明:(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我效能感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说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我效能感越强,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18)
余丹[6](2019)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习得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使用英语完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所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里最具文化负载力的基本单位,因此那些文化意义丰富的词就叫做“文化负载词”,学生对文化负载词所涵盖的文化意义的了解将影响其对英语文化的掌握。尽管诸多学者如胡文仲,戴卫平,朱雪艳等人一直呼吁加强文化教学与习得,但是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堂上的词汇教学依旧关注读音、拼写、用法及字面意义,对语言的文化意义缺乏应有的重视;很多研究生即使有足够的词汇量,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依旧很难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维度,它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研究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负载词习得的相关性以及英语水平对二者的影响为目的,以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敏感度相关理论为支撑,以测试、量表和访谈为研究方法,以哲学社会科学通用软件SPSS21.0为分析工具,试图为叁个研究问题寻找答案和依据,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进一步阐明语言学习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交际,拓展研究生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本研究以青海师范大学195名2018级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文化负载词测试卷和电话访谈来获取研究的相关数据。研究过程中发放测试卷、量表各203份,回收测试卷、量表各203份,有效卷各195份。此外,作者还根据英语水平、量表结果和文化负载词习得情况选择了3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电话访谈,以探究影响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习得的其他因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受试者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等水平,英语水平跟跨文化敏感度呈正相关;文化负载词习得情况不佳,英语水平跟文化负载词习得状况呈正相关;2.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习得呈正相关,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里“尊重文化差异”与文化负载词习得的相关性最为显着。3.根据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作者为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和文化负载词习得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让二者相辅相成,逐渐提高。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学生的文化负载词习得水平和跨文化敏感度现状均会得到改善。学生学习的语言就能更好地服务于跨文化交际活动,进而拓展其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韩颖[7](2019)在《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学术论文发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始从语类的角度对摘要进行剖析。语类视角的研究重点为语类特征的分析,语类特征在形式上为语类结构特征,即语步,意义上为语言特征。但是目前国内对摘要语类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语类的结构特征的研究,而从语类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这两大方面对摘要进行系统和整体的研究很少。同时,对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的语类特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性很强的一类群体,其学术论文摘要写作存在着文体意识淡薄,摘要语篇整体框架结构松散等问题。因此,为了丰富摘要语类的研究内容和视角,更为了提高国内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摘要写作的规范性,笔者将从语类视角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主要有叁个:一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结构特征如何?A、B、C叁类摘要文本的语类结构差异情况如何?二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言特征如何?A、B、C叁类摘要文本的语言特征差异情况如何?叁是如何从语类特征的视角促进硕士研究生摘要写作的结构完整性和语言规范性?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语类分析方法分析摘要的宏观、微观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本研究基于CNKI的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选取40篇学术论文摘要,论文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并依据210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对外国语言文学划分的标准对本研究的摘要文本进行A、B、C叁层分组,每层分别为14篇、13篇和13篇。之后采用Bhatia提出的IMRC(导言—方法—结果—结论)模式,从语类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和语言特征如模糊限制语、动词时态和第一人称代词出发,并应用文本分析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来分析摘要在这些方面呈现的特征和差异性,最终分析其原因。研究表明: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结构与IMRC模式基本一致,而且大部分文本采用3语步或4语步模式。但是,叁类文本中标准的4语步摘要数量均不多,是因为大部分摘要文本忽略语步4的交际目的和作用。此外,A类和B类在语步1的步骤1和步骤2的使用频率要高于C类,由此可以看出C类的研究背景意识和对以往研究的批判能力和水平偏低。在语步2的各个步骤使用情况中,B类是最少的,A类最多,是因为B类的摘要文本对研究语料的阐释和研究方法的描述能力不够,至少在叁类中是较差一些的。叁类摘要的语步3没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叁类摘要文本大多都会忽略语步4,其出现频率在四个语步中也是最低的,仅为60.00%,是因为他们大多数没有结论意识,对结构的评价和讨论能力还不够,直接将实验结果作为摘要的结束。在语言特征方面,模糊限制语在语步1的出现频率最高,而叁类摘要文本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动词时态的使用上,叁类摘要文本都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较少使用过去时和完成时。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单数,A类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数是最多的。本研究还依据研究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指导框架,希望能够帮助硕士研究生更好地理解论文摘要语类特征,以期提高其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能力。本研究通过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行研究,以及对叁类摘要文本的语类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使用特征,归纳出其摘要写作的特有的规律和方式。希望对国内学者和毕业生们在摘要语类写作的组织结构和语言使用策略上有所帮助,并对学术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只是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这一个学科进行研究,这会造成对语类跨学科对比研究的缺失。那么,接下来的研究就需要对语言学和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尝试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互相弥补不足以获得对摘要这一语类更详细全面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闫惠,姚爽,臧桂营[8](2019)在《基于雨课堂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以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综合阅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从普通英语向学术英语的转变。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综合阅读课程教学实践中,应用了以雨课堂为主、微信群和班级邮箱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促进了课内外教学的有效衔接和学术英语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扩展。多种信息传送手段的结合还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扩展了他们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同时,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也向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王倩[9](2019)在《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语言输出质量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语学习受到非智力因素影响。本研究是以在读英语专业硕士为样本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动机、自我效能、策略和焦虑四种主要非智力因素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语言输出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余冬梅[10](2018)在《全国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写作试题研究(2001-2017)》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1-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写作试题为研究对象,从试题内容和试题设计视角探究其命题质量。研究发现:体裁趋向于多样化且有创新、题材宽泛且贴近考生实际生活和心智发展水平,情景提供形式呈多样化趋势;试题设计的真实性、开放性、信息提示度把握较好。但学校生活的题材过多以及题材有雷同,而且大作文对交互性的考查不足、情景提供形式过于局限于图画+写作提纲、体裁过于集中于描写文+议论文。据此,笔者对考研英语写作项目的命制及其教学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8 3rd ER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nguage,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s (ERR-LHES 2018)(Advance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VOL.26)》期刊2018-11-28)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语定语从句句法结构复杂多样,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难点,引起了二语习得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习得,较少关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关系代词的习得。而后两者也是定语从句习得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研究主要通过设置测试任务获取诱导性数据。另外在研究对象上,目前研究主要以高中生和大学生为主,缺乏对研究生的关注。定语从句作为一种复杂句式,其正确使用也是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学术论文中的定语从句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者定语从句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探究以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为代表的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定语从句使用情况,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总体使用有何异同?(2)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各类定语从句及其关系代词的使用数量和类型有何异同?(3)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其各类关系代词的使用数量和类型有何异同?本研究从全国五所大学收集了20篇2006年到2017年间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建立了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作为参照,研究者又收集了同一时段的20篇本族语者语言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建立了本族语者语料库。本研究根据Keenan&Comrie(1997)对定语从句的分类,以关系代词为检索词搜索出两语料库中所有限制性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及关系代词,并采用卡方检验对两者定语从句使用异同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并讨论两群体定语从句使用的异同之处。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说,中国学习者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数量较之与本族语者明显不足,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数量略高于本族语者,二者的差异均具有显着性;(2)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方面,两者各类定语从句使用频率顺序一致,但均与可及性假设预测不同;(3)在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方面,两者仅在主语位置上存在显着差异。中国学习者更多使用which,而本族语者更多使用that和who。两者在其它位置上关系代词使用数量略有差异,但均不显着。(4)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方面,两者各类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使用顺序接近一致,也与可及性假设预测不符。(5)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代词使用方面,两者关系代词使用种类和数量无明显差异,但“prep+which”和“of which”使用倾向有所不同。中国学习者在“prep+which”使用上,介词趋于多样化,而本族语者介词使用较单一。中国学习者更多使用“of which”表范围,而本族语者更多使用其表示范围和所属关系。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从传统语法教学、英汉句式结构差异、过度使用及回避策略4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其原因。尽管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对于可及性假设理论及教学都有一定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可及性假设的验证性研究,而且初次探讨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使用顺序,为促进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研究做了一定贡献。此外,本文初次全面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关系代词的习得情况并对英语定语从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清英.内容依托式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柳亚婷.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者硕士论文中定语从句使用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3].陈阳,陈爱梅.基于智慧学习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19
[4].袁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李艳丽.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余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7].韩颖.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特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8].闫惠,姚爽,臧桂营.基于雨课堂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以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综合阅读为例[J].亚太教育.2019
[9].王倩.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语言输出质量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余冬梅.全国硕士研究生(非英语专业)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写作试题研究(2001-2017)[C].Proceedingsof20183rdERR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Language,Humanities,EducationandSocialSciences(ERR-LHES2018)(Advancesin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VOL.26).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