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损伤性取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野生,遗传多样性
非损伤性取样论文文献综述
王琰[1](2014)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研究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麋鹿曾在野外灭绝,于1985年重引入中国。然而由于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本研究通过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方法,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第叁核心区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并与北京麋鹿种群的对比,探讨了麋鹿重引入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其成因。具体结果如下:1.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DNA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着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2.采集的472个粪样中,能够成功进行线粒体cyt-b基因扩增并且检测有条带的样本有444个,共识别出118个独特的基因型(个体)。其中,雌性个体63个,雄性个体38个,17个个体的性别无法鉴定,性别比雌性:雄性为1.66:1。有效种群大小Ne为94.8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种群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667个;单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在0.177-0.612间,平均值为0.362;期望杂合度在0.197-0.678间,平均为0.449;观测杂合度在0.220-0.746间,平均为0.542。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中发现,有7个座位(P2G6、F65、FCB48、BM4107、URB021B、Elda-16、T172)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固定系数Fis为-0.209,Fis<0,显示遗传杂合过剩。结果表明大丰麋鹿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种群经历了瓶颈效应。3.研究发现,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北京麋鹿种群。大丰麋鹿野生种群与北京麋鹿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7± 1.00、2.11 ±0.6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0±0.047、0.403±0.060;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39±0.015、0.385±0.042。在大丰麋鹿野生种群,9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个位点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而北京麋鹿种群均没有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通过FAC分析,大丰麋鹿野生种群聚为一支,而北京麋鹿种群聚为另一支,表明大丰麋鹿野生种群和北京麋鹿种群的已产生显着的遗传分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1)
王琰,钱晨,丁晶晶,陈亚,刘佳秀玉[2](2014)在《季节和天气因素对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的DNA 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着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窦海龙[3](2012)在《非损伤性取样提取动物DNA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非损伤性取样逐渐成为野生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获取试验材料的主要方法。文章主要通过介绍当前非损伤取样提取动物DNA的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研究特点和应用前景,以期对下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刘铸,杨春文,田恒久,金建丽[4](2010)在《猛禽非损伤性取样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性染色体上CHD基因的P2/P8和2550F/2718R两对引物及微卫星位点(NVHfp102),对多种猛禽通过非损伤性取样进行性别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2550F/2718R引物适用于隼形目脱落的有羽根羽毛和无羽根的不完整羽毛,拔取标本的羽毛可以进行鉴定尝试,适用于鸮形目脱落的有羽根羽毛,脱落的无羽根不完整羽毛和拔取标本的羽毛不必进行鉴定尝试;利用P2/P8引物进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性别鉴定适用于猛禽脱落的无羽根不完整羽毛和拔取的标本羽毛;微卫星位点(NVHfp102)适用于隼科鸟类各种样本。(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8期)
黄斌[5](2010)在《非损伤性取样法在珍稀濒危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损伤性取样法是在不伤害珍稀濒危动物的条件下获取分析所需的DNA样本,该方法简便易行,在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就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0年07期)
武玉珍,王孟本,张峰[6](2010)在《褐马鸡非损伤性取样、微量取样DNA提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马鸡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濒危鸟类,为了解决野生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褐马鸡微量血液、皮、脚垫、指甲、羽毛、陈旧标本的皮以及粪便的DNA提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褐马鸡微量血液(10μL)中可以提取到浓度和纯度高的基因组DNA(41.85μg);从褐马鸡的皮、脚垫、指甲、羽毛中可以提取出基因组DNA并扩增出目标片断;陈旧标本的皮能够提取到基因组DNA。该研究将拓宽褐马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采样范围,并可以提高野外非损伤性取样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期刊2010年02期)
陈璐,岳曦[7](2007)在《非损伤性取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损伤性取样即在不捕获、触及,甚至是未亲眼见到动物的情况下,收集不同形式的样品获取样品中的DNA。通过介绍各种类型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进展,就该取样存在的问题及现有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损伤性取样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07年01期)
詹样江,吴华,魏辅文[8](2006)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研究大熊猫的种群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栖息地片断化是目前大熊猫致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动物的扩散行为不仅可以增强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而且可以促进种群扩张和抵御种群缩小,所以大熊猫的扩散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栖息地片断化的负面影响.然而,我们目前对大熊猫的扩散行为,除了零星的观察记录外,基本缺乏了解.为进一步探讨大熊猫扩散模式,我们采用种群遗传学和空间遗传学分析方法,对王朗保护区及其周边(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0-01)
王跃峰,黄乘明,李友邦,周歧海[9](2006)在《运用非损伤取样法对一群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9月对广西扶绥九重山的一群白头叶猴跟踪观察,采集粪便样品,并从中提取粪便DNA。从已发表的36对灵长类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5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提取产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型分析后,成功地对这群白头叶猴进行了个体识别。该研究表明,运用粪便DNA技术并结合微卫星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任荃[10](2006)在《野生大熊猫数量低估过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任荃)大熊猫家族的“香火”有望越烧越旺了。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厅和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数量是原先估计的两倍多,并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中方研究小组负责人、中科(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06-06-26)
非损伤性取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在濒危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进行研究时发现,冬季采集粪样提取的核酸质量优于夏季.利用QIAamp DNA Stool Mini Kit试剂盒,冬季样品获得的DNA 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而夏季的仅为43.51%.基于PCR扩增的性别鉴定和微卫星分型表明,冬季样品的成功率分别为84.98%和96.25%,夏季的分别为93.13%和95.25%.天气因素会对样品质量造成极显着的影响,非雨雪天气采集样品的OD 260/280在1.60~1.90之间的比例为61.57%,大雪后的为23.68%,大雨后的为23.88%.雨雪可能会冲刷掉部分粪样表面的肠壁组织、粘膜或者血液,并且降解其中的DNA.对麋鹿的非损伤性遗传取样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冬天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损伤性取样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琰.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研究大丰麋鹿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琰,钱晨,丁晶晶,陈亚,刘佳秀玉.季节和天气因素对麋鹿非损伤性遗传取样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窦海龙.非损伤性取样提取动物DNA方法探讨[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
[4].刘铸,杨春文,田恒久,金建丽.猛禽非损伤性取样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5].黄斌.非损伤性取样法在珍稀濒危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10
[6].武玉珍,王孟本,张峰.褐马鸡非损伤性取样、微量取样DNA提取的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2010
[7].陈璐,岳曦.非损伤性取样研究进展[J].四川动物.2007
[8].詹样江,吴华,魏辅文.运用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法研究大熊猫的种群扩散[C].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叁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6
[9].王跃峰,黄乘明,李友邦,周歧海.运用非损伤取样法对一群白头叶猴的个体识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任荃.野生大熊猫数量低估过半[N].文汇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