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钎焊论文-郝长岭,孙超,杨斌,罗辉

振动钎焊论文-郝长岭,孙超,杨斌,罗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钎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频振动,真空钎焊,气密性

振动钎焊论文文献综述

郝长岭,孙超,杨斌,罗辉[1](2016)在《振动真空钎焊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高频振动降低钎焊残余应力进而提高钎焊焊缝气密性的机理,基于激振杆驻波节点设计研制了振动真空钎焊激振器,以某真空电子产品的绝缘密封结构为试验对象,验证了高频振动对该结构气密性的效果,对采用高频激振前后的真空钎焊焊缝的界面形貌及接头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表明,在真空钎焊的适当时刻对工件施加高频振动,确实可以有效改善接头的密封性。(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陈雨果[2](2016)在《钎焊金刚石锯片振动噪声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钎焊金刚石圆锯片具有磨粒出露高度高、磨粒把持强度高、基体强度可靠、操作安全、加工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实践也表明,传统的单层电镀及多层烧结金刚石锯片与树脂砂轮片中磨粒与镀层或胎体之间通过机械作用固结,其磨粒把持强度低、容屑空间小,在重负荷高速加工过程中存在磨粒脱落、树脂砂轮片基体崩裂等现象,限制了加工效率和操作安全性。相对于其他类型锯片,钎焊金刚石锯片在使用过程中与工件的相互作用更加激烈,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噪声更大、更加尖锐。针对消音圆锯片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但目前针对钎焊金刚石锯片基体的消音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因此,本文针对加工噪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找出影响钎焊金刚石锯片噪声的关键因素,给出可行的减振降噪方案。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理想化锯切工况受力模型,研究了锯片不同锯切工况下所受切削力的时频特性,发现锯片所受激励力的能量主要集中在1kHz以下的低频段,高频段为宽频谐波激励,各频段激励的峰值出现在转频的倍频上。2)通过有限元、边界元仿真,研究了普通基体钎焊金刚石锯片的噪声辐射机理,发现其中2.2mm厚的14寸圆锯片的声辐射临界频率至少在4.5kHz以上;临界频率以下,声辐射效率对锯片噪声影响很大;低频段在1kHz和2kHz附近,节圆振型导致声辐射效率出现峰值,高频段4kHz以上密集出现的节圆型振型使声辐射效率显着提高。3)提出消振级和声辐射效率衰减级这两个对比量来代替绝对量,用来评价消音结构的消音特性,同时解决仿真模型中激励力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问题。并通过此法,研究了开孔、开缝锯片的消音特性,发现外边缘的直线型切缝是导致锯片6kHz附近高频噪声的不稳定结构;M型、S型缝在4kHz以上有高频噪声消音作用;径向切缝有-5dB左右声辐射效率衰减;圆孔在振级和声辐射效率上对消音作用不明显。4)本文针对几类难以在仿真环境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针对夹层阻尼、蝴蝶纹以及夹盘对声压、声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实验验证了本文部分仿真研究,发现宽频激励下,噪声主要出现在仿真中声辐射效率高的频带上;发现夹层阻尼、大型夹盘具有宽频降噪能力,蝴蝶纹能够消除高频尖锐噪声,与仿真的结果较吻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6-03-01)

张晓娇[3](2014)在《超声振动和电场辅助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钎焊及接头时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对微连接焊点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SnAgCu系尤其是SnAgCuRE系无铅钎料作为SnPb系钎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其润湿性及焊点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改善、提高,以适应现代电子产品对无铅无卤微连接钎焊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因此,寻求新的无铅钎料润湿有效方法,少用甚至不用助焊剂,改善钎焊工艺性,满足微连接焊点质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无铅钎料微连接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借助于现代理化检测方法,研究了钎焊过程中辅助超声振动和电场对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组织和剪切强度及断裂机制的影响,确定了施加超声振动和电场最优参数;开展了超声振动、电场和时效工艺方法参数对超声振动和电场辅助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时效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形貌尺寸及接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探讨了时效过程中钎焊接头界面IMC生长动力学及接头时效断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和电场辅助作用下可实现无卤助焊剂下Sn2.5Ag0.7Cu0.1RE/Cu的良好钎焊。在超声功率88W、超声时间60s和电场强度2kV/cm时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为28.7MPa,较传统钎焊提高68%。超声振动对钎焊接头的影响大于电场,超声振动作用中超声功率影响最为显着。与传统钎焊和辅助超声振动钎焊相比,钎焊过程中辅助超声振动和电场可降低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界面区Cu6Sn5IMC层厚度和表面粗糙度,提高钎缝硬度和接头剪切强度,钎焊接头断裂方式由发生在IMC层脆性断裂、IMC层脆性断裂和钎缝韧性断裂组成的混合型断裂演变为钎缝的韧性断裂。超声振动和电场辅助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时效后界面处IMC层由Cu6Sn5和Cu3Sn构成,且IMC层内部有裂纹、空洞等缺陷。随时效时间延长,Cu6Sn5和Cu3Sn IMC层厚度逐渐增加,Cu6Sn5层由尺寸细小的扇贝状转变为粗大且不均匀的扇贝状。与传统钎焊和辅助超声振动钎焊相比,钎焊过程中辅助超声振动和电场可提高Sn2.5Ag0.7Cu0.1RE/Cu焊点界面Cu6Sn5和Cu3Sn的生长激活能,最大值分别为71.75kJ/mol和86.67kJ/mol,降低时效过程中IMC层的生长速度,钎焊接头时效后剪切强度较大。钎焊接头界面IMC层的厚度、形貌对其接头断裂途径和方式有重要作用。钎焊过程中辅助超声振动和电场可改变钎焊接头时效后的断裂途径、改善接头时效后的断裂方式,断裂方式由以脆性断裂为主向以韧性断裂为主转变,使接头剪切强度增大,接头服役可靠性提高。综上所述,辅助超声振动和电场可抑制Sn2.5Ag0.7Cu0.1RE/Cu钎焊接头及其时效后界面IMC层的成长,改善钎焊工艺性和钎焊接头断裂方式,提高钎焊接头的服役可靠性,满足现代电子产品无铅无卤微连接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赵恺[4](2013)在《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润湿性及钎焊》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封装和组装用无铅钎料发展迅猛,但其润湿性不足影响着无铅焊点的质量和可靠性。寻求有效改善无铅钎料润湿性及钎焊工艺性新的工艺方法、措施,是生产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Sn2.5Ag0.7Cu0.1RE/Cu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声振动和电场作用有利于去除氧化膜、改善润湿性和控制界面溶质传质的试验事实,研制了一种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钎料润湿性及钎焊试验装置,并以此开发了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钎料润湿及钎焊新技术,为改善包括SnAgCuRE系无铅钎料在内的一类钎料润湿性及钎焊工艺性开辟了新途径。研制的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钎料润湿性及钎焊试验装置包括5部分:提供稳定超声振动载荷的超声波发生系统;使试样或试件处于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的超声振动传递装置;提供多种类型电压稳定的高压电源系统;使试样或试件处于均匀稳定电场中的电场施加装置;保证试样或试件处于给定温度的加热及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解决了加热、高频振动和高电压环境下的绝缘问题,使研制的装置具有整体测试精度高、使用方便和操作安全可靠等技术特点,完全可满足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钎料润湿性及钎焊试验、应用研究需要。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系统研究了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超声功率、电场强度、超声时间和电场时间等工艺参数对Sn2.5Ag0.7Cu0.1RE/Cu润湿性的影响,探讨了两者润湿的作用机理,确定最佳润湿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钎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施加超声振动和电场可改善Sn2.5Ag0.7Cu0.1RE/Cu的润湿性,且超声振动作用更大;Sn2.5Ag0.7Cu0.1RE/Cu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润湿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88W、电场强度1.5kV/cm、超声时间45s和电场时间60s,以此在温度270℃、润湿120s条件下得到的Sn2.5Ag0.7Cu0.1RE/Cu最小润湿角为28.19°,与未加超声振动和电场作用相比润湿角降低23.31°,达到工业润湿评定“非常好”的标准;以上述润湿条件对Sn2.5Ag0.7Cu0.1RE/Cu钎焊240s,使钎焊接头剪切强度达27.8MPa,与未加超声振动和电场作用相比钎焊接头剪切强度提高49.95%;超声振动能有效破除母材表面氧化膜,电场能降低润湿固液界面张力、促进界面均匀传质,从而提高Sn2.5Ag0.7Cu0.1RE/Cu润湿性,并进而提高两者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3-04-01)

余克壮,彭勃,范民,许志武,闫久春[5](2011)在《LF6铝合金散热器振动钎焊润湿界面微观组织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LF6铝合金散热器模拟件非真空条件下的振动钎焊,重点考查了振动作用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和钎缝结合界面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采用2s的超声波振动可有效去除钎料/母材界面的氧化膜,实现二者良好的润湿结合。盖板涂覆钎料时钎料中残留的缩孔、氧化膜夹杂是引起钎缝缺陷的主要原因。振动钎焊可成功实现翅片与盖板的组合焊接,钎缝成形良好,为铝合金板式散热器的焊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期刊2011年03期)

韩焱飞[6](2010)在《SiC_p/ZL101A复合材料振动辅助半固态钎焊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研究了在不同振动工艺参数下SiCp/ZL101A复合材料表面氧化膜的破碎情况,其次深入分析了各个工艺参数对破膜的内在影响规律,并建立了振动辅助半固态钎焊的氧化膜破碎物理模型,最后分析了钎焊接头中气孔的形成过程并对接头的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振动工艺参数对母材表面氧化膜破碎情况的影响,发现在振动频率和次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振幅的增加,氧化膜得到破除的区域从界面中心向外侧逐渐扩大;而在振幅和振动次数相同的情况下,频率对氧化膜破碎情况的影响不明显;在频率和振幅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氧化膜得到破碎的区域也逐渐增大,且界面中部的氧化膜破碎情况要好于界面外围的氧化膜破碎情况。建立振动辅助半固态钎焊的氧化膜破碎物理模型:在振动前,母材表面上的氧化膜连续且完整;随着振动的开始,钎缝中部出现一个较大的固相聚集区,这是由于在振动压缩过程中该处的液相被挤出而使固相晶粒发生塑性变形而聚集、长大形成,并且此处界面上氧化膜最先开始破碎,认为该处氧化膜的破碎是通过钎料中固相晶粒受压缩变形而使表面母材发生局部塑性变形来完成的;随着振动的进行,固相聚集区发生了分离,变成上、下两个区域,并且此时界面外围区域的氧化膜开始破碎,认为界面外围的氧化膜破碎是通过固相晶粒对母材表面产生了剪切作用来完成的;到振动后期,除边缘区域有少量氧化膜残留之外,其他区域的氧化膜均得到了破碎,且固相聚集区越来越小分析接头中气孔的形成过程:在振动拉伸阶段,钎料处于被拉长状态,由于边缘处钎料中的液相可以自由向内部运动,而固相颗粒的运动要滞后于液相,这样就导致在边缘处固相颗粒之间没有充足的液相来填充而形成小的缝隙,从而为空气进入钎料提供了通道;随着钎料被拉长程度的增加,已经形成的空气通道继续向钎料内部扩展;此后钎料又开始被压缩,钎料中的液相又将会从内部向外运动,这样就会导致将扩展至钎料内部的一部分空气通道截断,致使其残留在钎料的内部;经过多次振动,残留在钎料内部的气体就会聚集、长大形成气孔,最终残留在接头中。对钎焊接头进行剪切测试,发现界面的剪切强度与母材的剪切强度相同,都为120Mpa;钎缝金属的剪切强度高于母材,为144MPa;且二者剪切裂纹的扩展、断裂都是位于界面母材一侧,可见接头的剪切性能主要是受母材的限制,与接头中的气孔缺陷没有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0-07-01)

石磊,闫久春,彭勃,韩焱飞[7](2010)在《SiC_p/ZL101A复合材料半固态振动钎焊气孔缺陷的产生及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SiC_p/ZL101A复合材料半固态振动钎焊中气孔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改进措施来抑制焊缝中气孔的产生。通过分析得出:由于半固态钎料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都较小,当振幅较大时(A=450μm、f=30 Hz),在振动过程中钎料被从中撕裂开,导致空气进入到焊缝区域中而形成气孔。通过减小振幅、并增加频率(A=100 μm、f=60 Hz),保证所得到的振动加速度值达到16 m/s~2,这样既能完全抑制焊缝中气孔的产生,又能确保界面上氧化膜被彻底去除。(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0年01期)

孙小磊[8](2009)在《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玻璃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的方法成功实现了玻璃的连接。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AX)、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玻璃接头的微观组织及界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解释了超声钎焊玻璃中出现的物理现象,阐明其连接机理,并建立了超声钎焊玻璃的物理模型。在严格控制加热、冷却速度前提下,采用纯Zn和纯Sn作为填充材料能够实现玻璃/Al的连接,前者钎缝由α-Al(Zn)固溶体、(Zn+Al)共析+[η-Zn+(Zn+Al)共析]共晶组织构成;后者钎缝由被超声破碎的纯Al块、Sn-Al共晶和β-Sn固溶体构成,两者玻璃侧界面都很平直,没有扩散、溶解现象。综合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认为钎焊过程中,超声波振动促进液态金属填缝;在超声空化及射流作用下,填缝前沿液态金属以高温高压的状态迸射到母材表面,与母材紧密接触,从而改善母材与钎料的润湿性;玻璃表面断键的存在,使玻璃与金属形成电子型结合;XRD结果表明Al与玻璃存在反应,Zn可能与玻璃发生反应,固液界面处的空化作用可以形成局部高温高压环境,任何化学反应均可发生,即:玻璃与钎料之间存在反应结合;固液界面处超声空化及射流作用使玻璃表面状态发生改变,不仅增加了断键数量,使结合更致密,而且形成机械咬合作用,增加连接强度。玻璃与金属的连接可以描述为:电子型结合起主要作用,局部反应结合及机械咬合作用起到强化作用。采用Sn-Zn合金超声钎焊玻璃/Al,与玻璃形成连接界面的仍然为Sn基合金;Zn、Al之间作用强烈,阻碍了Sn与Zn、Al之间的作用,Zn元素的添加没有起到增强玻璃与金属结合界面强度的效果。提高玻璃连接质量的关键在于优化玻璃与金属的连接界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闫久春,孙小磊[9](2009)在《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复杂构件在敞开环境下进行可靠连接的"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原理。描述了焊接铝基复合材料、铝合金、陶瓷/铝、玻璃/铝的初步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施加一适当的超声波振动,可以有效地去除母材表面氧化膜,促进母材与钎料的润湿,在低温、大气环境下获得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俱佳的连接接头,希望该技术能为难焊材料的连接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09年03期)

许惠斌,闫久春,李大成,杨士勤[10](2008)在《SiC_p/ZL101A复合材料半固态振动钎焊新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SiCp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性,提出一种半固态振动钎焊新工艺,得到了较高强度的焊接接头,为此种材料的有效连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08年11期)

振动钎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钎焊金刚石圆锯片具有磨粒出露高度高、磨粒把持强度高、基体强度可靠、操作安全、加工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实践也表明,传统的单层电镀及多层烧结金刚石锯片与树脂砂轮片中磨粒与镀层或胎体之间通过机械作用固结,其磨粒把持强度低、容屑空间小,在重负荷高速加工过程中存在磨粒脱落、树脂砂轮片基体崩裂等现象,限制了加工效率和操作安全性。相对于其他类型锯片,钎焊金刚石锯片在使用过程中与工件的相互作用更加激烈,这种相互作用引起的噪声更大、更加尖锐。针对消音圆锯片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但目前针对钎焊金刚石锯片基体的消音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因此,本文针对加工噪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找出影响钎焊金刚石锯片噪声的关键因素,给出可行的减振降噪方案。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通过理想化锯切工况受力模型,研究了锯片不同锯切工况下所受切削力的时频特性,发现锯片所受激励力的能量主要集中在1kHz以下的低频段,高频段为宽频谐波激励,各频段激励的峰值出现在转频的倍频上。2)通过有限元、边界元仿真,研究了普通基体钎焊金刚石锯片的噪声辐射机理,发现其中2.2mm厚的14寸圆锯片的声辐射临界频率至少在4.5kHz以上;临界频率以下,声辐射效率对锯片噪声影响很大;低频段在1kHz和2kHz附近,节圆振型导致声辐射效率出现峰值,高频段4kHz以上密集出现的节圆型振型使声辐射效率显着提高。3)提出消振级和声辐射效率衰减级这两个对比量来代替绝对量,用来评价消音结构的消音特性,同时解决仿真模型中激励力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问题。并通过此法,研究了开孔、开缝锯片的消音特性,发现外边缘的直线型切缝是导致锯片6kHz附近高频噪声的不稳定结构;M型、S型缝在4kHz以上有高频噪声消音作用;径向切缝有-5dB左右声辐射效率衰减;圆孔在振级和声辐射效率上对消音作用不明显。4)本文针对几类难以在仿真环境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针对夹层阻尼、蝴蝶纹以及夹盘对声压、声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实验验证了本文部分仿真研究,发现宽频激励下,噪声主要出现在仿真中声辐射效率高的频带上;发现夹层阻尼、大型夹盘具有宽频降噪能力,蝴蝶纹能够消除高频尖锐噪声,与仿真的结果较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钎焊论文参考文献

[1].郝长岭,孙超,杨斌,罗辉.振动真空钎焊技术试验研究[J].焊接技术.2016

[2].陈雨果.钎焊金刚石锯片振动噪声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3].张晓娇.超声振动和电场辅助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钎焊及接头时效特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4

[4].赵恺.超声振动和电场共同作用下Sn2.5Ag0.7Cu0.1RE/Cu润湿性及钎焊[D].河南科技大学.2013

[5].余克壮,彭勃,范民,许志武,闫久春.LF6铝合金散热器振动钎焊润湿界面微观组织特征[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11

[6].韩焱飞.SiC_p/ZL101A复合材料振动辅助半固态钎焊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7].石磊,闫久春,彭勃,韩焱飞.SiC_p/ZL101A复合材料半固态振动钎焊气孔缺陷的产生及抑制[J].焊接.2010

[8].孙小磊.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玻璃工艺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闫久春,孙小磊.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J].焊接.2009

[10].许惠斌,闫久春,李大成,杨士勤.SiC_p/ZL101A复合材料半固态振动钎焊新工艺[J].热加工工艺.2008

标签:;  ;  ;  

振动钎焊论文-郝长岭,孙超,杨斌,罗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