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抗菌肽论文_梁敬时,曾佳铭,李俊杰,佘珏芹,谭瑞轩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离子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阳离子,活性,相容性,聚合物,浓度,抑菌,最低。

阳离子抗菌肽论文文献综述

梁敬时,曾佳铭,李俊杰,佘珏芹,谭瑞轩[1](2019)在《阳离子抗菌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抗菌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菌机理和高效的抗菌活性,并且能有效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受到亲疏水平衡、分子质量、烷基链长度和阴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抗菌活性是评价抗菌剂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和掌握影响抗菌活性的因素,对于优化或开发更安全、更高效的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作用于细菌的多种抗菌策略,依据影响阳离子抗菌聚合物抗菌活性的因素,总结包括天然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季铵盐类聚合物、N-卤代胺类聚合物、膦盐和锍盐类聚合物、胍盐类聚合物和抗菌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阳离子抗菌聚合物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丁祝林,赵晓蕾,张跃军[2](2019)在《无机盐阳离子抗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采用平皿计数、电位测定、红外分析、电镜观察等方法,考察了5种不同价态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性能,建立了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无机盐的作用浓度、电荷浓度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其抗菌效果越好。抗菌作用过程为:无机盐阳离子吸附到菌体表面发生电中和作用,同步引起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其中多价阳离子与表面官能团可发生络合反应,产生絮凝作用,剥除细胞壁外膜物质,使细胞壁受损;随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壁结构塌陷;最终细胞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菌体死亡。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效能是电中和作用、络合或交联反应、渗透压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邬欢,王海文,朱丽,魏旭艳,王兵[3](2019)在《dlt操纵子赋予苏云金芽胞杆菌对阳离子抗菌肽的抗性和对昆虫的毒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革兰氏阳性菌中的dlt操纵子编码细胞壁中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所必需的酶。D-丙氨酰化使细胞表面产生正电荷,并因此排斥带正电的分子,例如阳离子抗菌肽,从而赋予对宿主的抗性。本文中,我们研究了dlt操纵子对苏云金芽胞杆菌表型性状的影响及在对昆虫毒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Δdlt ABt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表面电荷差异分析、抗逆性分析和毒力测定。【结果】结果表明,dlt A的失活显着降低了细胞表面的净负电荷,对阳离子抗菌肽(多粘菌素B和溶菌酶)的抗性和碱耐受性显着下降。同时,Δdlt ABt的生长曲线发生明显改变,细胞表面粗糙且形状不规则,生物膜形成减少和群游运动能力增强。此外,dlt A的失活降低了对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粘附能力,并减弱了对家蚕的毒力。【结论】研究结果表明,dlt操纵子介导的磷壁酸发生D-丙氨酰化修饰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许多表型性状密切相关,并且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昆虫的致病性及抵抗昆虫体液免疫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秦静[4](2018)在《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细菌”及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研制高效且不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或材料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阳离子抗菌聚合物材料是一类具有抑菌、杀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其抗菌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官能团依靠库仑力吸附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亲脂的烷基链插入磷脂双分子层,辅助破坏细菌膜结构,最终杀死细菌。然而,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化学结构,如阳离子基团的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以及侧链/主链不同链骨架类型,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报道。鉴于此,利用阳离子抗菌聚合物材料结构的可设计性,本论文主要研究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化学结构与抗菌性能之间的关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吡咯烷盐(聚)离子液体抗菌材料的设计合成,进一步研究烷基取代链长度对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单体、聚离子液体均聚物以及聚合物膜材料的抗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和均聚物的抗菌活性,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提高;然而,吡咯烷盐类聚离子液体膜的抗菌性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所制备的聚离子液体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侧链/主链型阳离子聚合物抗菌材料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设计合成了基于咪唑盐(Im)、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1,4二盐(DABCO-diium),和季铵盐(Qa)的小分子阳离子化合物,及其对应的侧链/主链型阳离子聚合物。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阳离子基团、分子量大小与分布、侧链/主链不同链骨架类型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侧链型阳离子聚合物抗菌活性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主链型阳离子聚合物的抗菌活性均高于相应的分子量相似的、或者分子量稍高的侧链型阳离子聚合物。所合成的阳离子抗菌剂的抗菌活性顺序为:主链型阳离子聚合物>侧链型阳离子聚合物>小分子阳离子化合物。与此同时,通过测试侧链/主链不同类型聚合物对人红细胞的溶血性能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上[5](2017)在《Jaspine B类似物和阳离子抗菌肽模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Jaspine B是从海洋生物海绵中提取出来的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其能够在0.01μg/mL的浓度下即可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我们以jaspine B的结构为模型,设计合成了14个jaspine B氮代类似物,通过MTT法测试其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3f和2-3g分别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0.859μM和0.719μM。初步探究化合物2-3f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作用机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说明化合物2-3f不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早期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记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3f能够引起自噬标记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实验结果说明化合物2-3f能够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C3蛋白荧光共聚焦实验也说明化合物2-3f能够使自噬标记蛋白LC3表达量增加。以上结果说明化合物2-3f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2.抗菌肽是一种高效的抗菌谱广的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化合物,设计合成小分子阳离子抗菌肽模拟物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型抗菌候选药物。在实验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叁氮唑环引入抗菌肽模拟物中合成26个小分子阳离子抗菌肽模拟物,测试这些化合物对四种敏感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发现化合物3-5g,3-5h,3-5i,3-5y和3-5z的抗菌活性较好,继续测试这5个化合物对4种不同类型耐药菌株(产KPC的肺炎克雷伯菌,产NDM-1的大肠杆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这5个化合物对耐药菌的抑菌活性均较好。红细胞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5z具有较小的红细胞溶血毒性;血浆稳定性实验表明化合物3-5z在血浆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易被血浆中的酶分解,经血浆处理6小时后其最低杀菌浓度仅增加一倍。(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夏江华,李盈淳,路建光,王岩,东圆珍[6](2017)在《新型阳离子抗菌肽的脂肪链修饰及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抗菌肽XAMP2(1)为模板,在其序列的N端(第2位氨基酸)、中间部位(第6位氨基酸)和C端(第10位氨基酸)分别连接棕榈酸、月桂酸和正辛酸脂肪链,设计了9条具有新型结构的抗菌肽(2~10),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改造后得到的抗菌肽5的抗菌活性较1有所提高,其抗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均为2μg/ml,比1增强2倍;其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活性为2μg/ml,比1增强4倍。同时还探讨了脂肪链长度和修饰位点对抗菌活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李绘春,荣炜炜,钱康英,陈玉清[7](2016)在《阳离子抗菌肽溶血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以及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具有发展为新型抗菌、抗癌药物的重要应用前景。然而,抗菌肽的溶血毒性仍然是阻碍抗菌肽应用的关键因素。该文主要从螺旋度、两亲性、疏水性、电荷等阳离子抗菌肽自身的结构参数以及膜脂、膜蛋白、糖分子等红细胞膜的结构组分两方面对抗菌肽溶血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简述了降低溶血性的研究进展,期望能有助于设计治疗潜力的抗菌肽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唐汉卿,李盈淳,东圆珍,王岩,冯军[8](2016)在《一组含卤素阳离子抗菌肽的制备、抗菌活性和溶血毒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抗菌肽F-K-K-L-L-K-K-L-R-K-F-NH_2(1)为模板,通过卤素苯丙氨酸的替换和硫醚键环化的方式,设计了10条具有新型结构的阳离子抗菌肽(2~11),用固相合成法合成直链肽,碱性条件下环化生成环肽。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肽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使用脱纤维羊血测定其溶血毒性。结果显示,改造后得到的抗菌肽10的抗菌活性比1有显着提高,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1μg/ml,活性是1的4倍;对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MIC为4μg/ml,活性是1的8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张倩[9](2016)在《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炎症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主要成分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的一种机体反应。长期以来抗生素的滥用不仅导致大量多药耐药细菌的产生,而且抗生素在体内杀死细菌的同时,大量释放LPS,进一步激发炎症因子如IL-6、TNF-α等的释放,造成机体二次伤害,导致脓毒症的发生。抗菌肽分子量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还具有抗菌,抗肿瘤及抗炎等特点,是新发现的一种可代替传统抗生素的药物。本实验室以从中国林蛙皮肤分泌物中提取出的天然抗菌肽Temporin-1CEb为模板设计合成了L-K6,并进一步在L-K6氨基端1、4、5、11和12位置通过氨基酸替换,合成一系列的含有Trp的抗菌肽I1W、I4W、L5W、L11W、L12W、I1WL5W和I4WL5W。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并且带6个净正电荷,本研究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细胞模型,探究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抗炎作用机制。首先测定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选取细胞存活率大于50%的抗菌肽浓度10-20μM进行炎症反应的实验。其次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1W、I4WL5W和L5W抑制效果最好,L-K6较差。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含色氨酸抗菌肽抗细菌和抗肿瘤细胞的作用靶点是细胞膜,通过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而杀死细菌或肿瘤细胞。为了进一步探究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抗炎作用机制,我们选取了I1W、I4WL5W和L5W叁种肽作为实验材料,L-K6做阴性对照,通过PI染色、细胞跨膜电位和共聚焦实验来探究这四种抗菌肽对RAW264.7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抗菌肽对细胞形态和细胞膜并没有破坏作用,而是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了抗菌肽对通路蛋白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量和p38/ERK/JNK蛋白表达量的影响。RT-qPCR结果显示:不同抗菌肽对通路蛋白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TLR4抑制效果最好的为I4WL5W,对MyD88和NF-κB抑制效果最好的为I1W,L-K6的抑制效果相对其他叁种肽较弱。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抗菌肽对通路蛋白表达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p38和JNK抑制效果最好的为I4WL5W,对ERK抑制效果最好的为I1W,L-K6相对其他叁种肽,对通路蛋白表达抑制效果最弱。通过Zeta电位和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这四种抗菌肽与LPS的结合能力。Zeta电位结果显示这四种抗菌肽都能与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β、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外膜表面即LPS结合,进行电荷补偿。其中I1W不仅能与外膜结合而且能中和所有负电荷,说明它能插入抗菌肽外膜中进行作用。结合显色基质鲎试剂结果可以看出,抗菌肽均能与LPS结合并中和来抑制LPS与细胞结合产生炎症反应。(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夏江华,赵伟,王岩,张喜全,冯军[10](2016)在《新型阳离子抗菌肽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抗菌肽Pep05(1)为模板,通过截短肽链和氨基酸替换设计了13条具有新型结构的抗菌肽(2~14),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并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活性。改造后得到的抗菌肽2、3、7、8、10的抗菌活性比1有所提高,抗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4?g/ml,比1增强2倍。同时还探讨了肽链长度、电荷数及疏水性与抗菌活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阳离子抗菌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以大肠杆菌为受试菌,采用平皿计数、电位测定、红外分析、电镜观察等方法,考察了5种不同价态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性能,建立了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无机盐的作用浓度、电荷浓度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其抗菌效果越好。抗菌作用过程为:无机盐阳离子吸附到菌体表面发生电中和作用,同步引起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其中多价阳离子与表面官能团可发生络合反应,产生絮凝作用,剥除细胞壁外膜物质,使细胞壁受损;随后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壁结构塌陷;最终细胞代谢功能受损,导致菌体死亡。无机盐阳离子的抗菌效能是电中和作用、络合或交联反应、渗透压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离子抗菌肽论文参考文献

[1].梁敬时,曾佳铭,李俊杰,佘珏芹,谭瑞轩.阳离子抗菌聚合物[J].化学进展.2019

[2].丁祝林,赵晓蕾,张跃军.无机盐阳离子抗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3].邬欢,王海文,朱丽,魏旭艳,王兵.dlt操纵子赋予苏云金芽胞杆菌对阳离子抗菌肽的抗性和对昆虫的毒力(英文)[J].微生物学报.2019

[4].秦静.阳离子抗菌聚合物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8

[5].王上.JaspineB类似物和阳离子抗菌肽模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郑州大学.2017

[6].夏江华,李盈淳,路建光,王岩,东圆珍.新型阳离子抗菌肽的脂肪链修饰及抗菌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7

[7].李绘春,荣炜炜,钱康英,陈玉清.阳离子抗菌肽溶血性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6

[8].唐汉卿,李盈淳,东圆珍,王岩,冯军.一组含卤素阳离子抗菌肽的制备、抗菌活性和溶血毒性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

[9].张倩.含色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抗炎作用机制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夏江华,赵伟,王岩,张喜全,冯军.新型阳离子抗菌肽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疏水力矩相图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公布的2008年全球...本章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阳离子抗菌肽与带负电的磷脂膜...4 阳离子抗菌肽作用于革兰氏阴性...预测样本X空间标准化距离从上述GA-PLS模...

标签:;  ;  ;  ;  ;  ;  ;  

阳离子抗菌肽论文_梁敬时,曾佳铭,李俊杰,佘珏芹,谭瑞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