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硒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硒,硒形态,糙米,谷蛋白
含硒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胡振瀛[1](2019)在《硒强化对糙米营养组分的影响及其含硒蛋白磷酸化改性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近半数人口正遭受因缺乏铁、锌、钙、碘和硒所导致的营养不良,这些矿物元素在世界上常见主要农作物中都存在含量不足的现象,如大米、小麦、木薯、豆类、土豆、小米和玉米等。因此,增加食用农作物中可被生物利用的微量元素的含量将成为现代农业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以满足更多人群的营养需求,达到谷物作物生物强化的目的。本文通过叶面施加亚硒酸钠以达到水稻中硒的生物强化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了硒的引入在水稻中的富集迁移及对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包括蛋白、油脂、淀粉、矿物质及多酚。利用LC-ICP-MS等手段测定硒在籽粒中的形态,并就其对于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讨论;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模型评价硒化糙米中的硒的生物利用度;利用磷酸化改性手段提高富硒米糠蛋白的营养价值,并扩展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1.在水稻齐穗期进行叶面施用硒浓度为0、25、50、75和100 g Se/ha的亚硒酸,结果显示经硒处理后硒在叶面中存储,后经茎的转运使得籽粒中硒含量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糙米中硒含量提高11.7至39.4倍。并且随着亚硒酸钠处理的浓度升高,硒在胚乳的富集程度越高。籽粒中Se含量的提高,会影响其他矿物质的富集,如Fe、As、Ni和Cd等元素。而碾磨加工会造成硒的损失,尤其是在低浓度亚硒酸钠处理组中,硒的损失量大于碾磨损失干物质量,这是由于硒主要存在于麸层及胚芽当中。随着硒的富集,硒在胚乳中的富集比例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可有效提高籽粒中的Se含量,用于满足人们日常膳食中对于Se的需要。2.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并不会显着影响糙米的千粒重、蛋白质、淀粉及脂肪等的含量。然而亚硒酸钠的处理会造成含硫氨基酸含量(Cys和Met)的减少,这可能是由于Se对于S元素的取代作用。同时经过Se的处理,籽粒的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亚硒酸钠的处理会影响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进而糊化特性产生相应的改变。硒的富集会提高籽粒中多酚的含量,特别是结合态酚酸中的反式-阿魏酸含量,从21.4±0.413增加到25.5±0.142 mg/kg。3.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能有效的评价食品中Se的生物可利用率。亚硒酸钠的处理,可以提高糙米中硒的富集,并随着硒浓度的升高,糙米的生物利用率从57%增长至66%。糙米中Se经消化后主要以SeMet形式存在,约占总Se的22%-40%,但是在高Se浓度处理下,SeMet的回收率降低,可能是由于Se与除蛋白以外的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缘故。4.叶面喷施硒肥显着地提高了水稻中硒的含量。然而,即使在施用高Se浓度处理下,并非所有的Se都转化为有机硒化合物而参与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中谷蛋白组分是水稻中硒的主要储存部位,占有总量的78%。基于Se形态分析,SeMet合成进入植物蛋白质中是Se处理后水稻中的主要Se富集形式。然而,过量的Se将作为无机Se或游离的硒代氨基酸存在,如SeMet。Se可能影响S的代谢从而提高谷蛋白中的Cys含量,从而有助于提高谷蛋白组分的热稳定性。5.利用叁偏磷酸钠进行湿法磷酸改性可显着提高富硒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8.7倍和8.1倍。同时提高蛋白的消化率及Se的生物可及率。通过磷酸化,大量磷酸盐积累并被接入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增加了其绝对电荷量。同时,蛋白质结构展开表现出更大的柔韧性,并在碱性条件下通过热处理将原料中的不溶性聚集体转变为磷酸化蛋白质中的可溶性组分。此外,掩埋的疏水基团暴露于分子的外表面和/或与磷酸基团反应,导致表面疏水性升高、内源荧光的增加并伴随蓝移现象发生。FT-IR光谱和XPS分析表明磷酸酯(P=O)的存在,证实了蛋白质与磷酸基团发生了反应并影响二、叁级结构。在pH 9.0下制备的磷酸化RP显示出良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20)
张驰[2](2004)在《油菜集累硒的规律及其含硒组分的初步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硒是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己知与硒营养缺乏有关的人、畜疾病多达60余种,而硒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但又极不均匀,全世界有2/3的地区缺硒,我国缺硒地区亦占2/3以上,其中1/3为世界公认的严重缺硒区,缺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畜硒营养水平取决于摄入食物的含硒量,植物是自然界硒循环生态链和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关键载体,又是人畜摄入硒元素最重要的直接硒源。 本文以油菜为对象,运用多种生理生化手段,从多侧面、全方位地进行了硒应用于油菜栽培及品质改良作用的系统研究。试验以中油杂二号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土培与水培相结合栽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硒含量的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油菜苗期对硒的吸收、积累、分布的动态;对环境硒的耐受能力;不同供硒水平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及硒累积量及动态、生物产量、含硒量的影响;不同供硒水平的油菜的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析;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及植物抗性指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用分级盐析沉淀法进行了从油菜中提取分离含硒蛋白的探索;对油菜中硒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油菜对环境中的硒有一定生物富集作用,使富集硒的浓度超过环境硒浓度(即便在高硒环境也是如此),其富集作用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增强;根系吸收的硒经同化被运送到各个器官积累,各器官的含硒量亦随该器官的生长而提高,苗期各器官的含硒量依次为:根系>叶片>茎,植株从环境中吸收的无机硒被同化转化为有机态硒;油菜中硒有不同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硒在水溶性生物大分子中的分布为:籽粒中:蛋白质>多糖>核酸,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结合硒量为:盐溶蛋白>水溶蛋白>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叶片中:蛋白质结合硒较少,在一定补硒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发育和土壤持硒能力升高而增强。硒对油菜的生物效应符合微量元素生物效应剂量规律,硒浓度范围在(土培<21.0mgSe.kg~(-1) soil,水培<15.0mgSe.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降低;能显着促进油菜生长发育,维持旺盛的生长活力,延缓衰老,增强抗逆性,提高植物硒含量,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营养品质的效果;随硒浓度的进一步提高上述诸项指标逆转,对油菜生长产生毒害作用。经过对多种提取分离措施的筛选,建立起分级盐析沉淀从油菜蛋白质中分离含硒蛋白组分的分离分组方法,为进一步纯化含硒蛋白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他人在油菜硒研究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1)补硒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建议把硒作微肥在广大的缺硒和低硒地区推广,以此来改良农牧业生产的硒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硒营养水平:(2)硒在油菜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可能是油菜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3)充分利用高硒地区丰富的生物硒资源,开发硒含量准确的硒治疗助剂和各类补硒保健产品,为治疗和预防缺硒相关疾病,提供高利用度无毒副作用的硒生物制品,使高硒地区的宝贵富硒植物资源得以开发增值,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人类健康。(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4-05-20)
赵九江,陈春英,章佩群,柴之芳[3](2001)在《人肝脏组织亚细胞组分中含硒蛋白的分离与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containing proteins in the subcellular fractions of human liver components was treat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hydride generation|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 (HG|AFS). About 24 kinds of Se|containing proteins or protein subunits were found in subcellular fractions. Their molecular weights were mostly ranged from 20 to 30 kD and from 50 to 80 kD. Among them, about 61 kD and 21 kD Se|containing proteins existed in each fraction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 The 54 kD Se|containing protein existed in nuclei, mitochondria, microsome and cytosol. The specific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s of Se|containing proteins suggest that Se could play specific important biological roles in each organelle.(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孙景芳,谢申猛,王子健,彭安[4](1996)在《土壤含硒量极高极低地区黄豆中硒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组分中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湖北省的恩施(高硒)、北京(中硒)、吉林省的延边和甘肃省的天水(低硒)采集黄豆样品,用两套独立的连续化学提取法提取低分子量化合物、脂类、核酸、蛋白及多糖等组分并测定其硒含量,研究了黄豆不同结合态硒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硒含量高低悬殊地区黄豆的硒含量相应高低不等,但其中硒在不同结合态中的分布没有系统差异。蛋白结合的硒量占黄豆硒总量的50%~66%以上,其中水溶蛋白结合硒量达42.6%~56.7%,为优势硒结合形态。同时发现丙酮溶解的脂肪部分不含硒,但脂蛋白、核酸和多糖组分含有硒。样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还表明恩施高硒地区黄豆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1996年04期)
夏弈明,赵新娥,周燕,朱莲珍,Philip,D[5](1993)在《硒的化学形式对人血中含硒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低膳食硒地区的农村,对健康男性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补硒干预试验。所有受试者每天服硒200μg,以硒酸钠或硒蛋氨酸形式供给。血样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形式的硒均能有效地提高低硒人体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因而在预防克山病工作中可采用较为经济的硒酸钠;但补硒蛋氨酸后可见“富裕”硒进入了红细胞的Hb和血浆的白蛋白中,而补硒酸钠后未见“富裕”硒,因而为提高人体硒营养水平,以补充硒蛋氨酸形式的硒为宜。(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夏弈明,赵新娥,周燕,郑白羽,朱莲珍[6](1993)在《膳食硒对人血中含硒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膳食硒代表地区的农村,对健康男性成人进行了血中含硒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当膳食硒满足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合成需要后,“富裕”硒会进入红细胞的Hb和血浆的白蛋白中,也即膳食硒水平不同可导致人血中Hb和白蛋白中含硒量的差异。由此提示:这二者似乎起了硒库作用,因而有可能成为硒储备需要量和硒中毒的有用指标。(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含硒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硒是重要的生命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己知与硒营养缺乏有关的人、畜疾病多达60余种,而硒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但又极不均匀,全世界有2/3的地区缺硒,我国缺硒地区亦占2/3以上,其中1/3为世界公认的严重缺硒区,缺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人畜硒营养水平取决于摄入食物的含硒量,植物是自然界硒循环生态链和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关键载体,又是人畜摄入硒元素最重要的直接硒源。 本文以油菜为对象,运用多种生理生化手段,从多侧面、全方位地进行了硒应用于油菜栽培及品质改良作用的系统研究。试验以中油杂二号品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土培与水培相结合栽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作为硒含量的检测手段,系统研究了油菜苗期对硒的吸收、积累、分布的动态;对环境硒的耐受能力;不同供硒水平对油菜生长发育、干物质及硒累积量及动态、生物产量、含硒量的影响;不同供硒水平的油菜的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析;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及植物抗性指标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用分级盐析沉淀法进行了从油菜中提取分离含硒蛋白的探索;对油菜中硒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油菜对环境中的硒有一定生物富集作用,使富集硒的浓度超过环境硒浓度(即便在高硒环境也是如此),其富集作用随植株生长发育而增强;根系吸收的硒经同化被运送到各个器官积累,各器官的含硒量亦随该器官的生长而提高,苗期各器官的含硒量依次为:根系>叶片>茎,植株从环境中吸收的无机硒被同化转化为有机态硒;油菜中硒有不同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硒在水溶性生物大分子中的分布为:籽粒中:蛋白质>多糖>核酸,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结合硒量为:盐溶蛋白>水溶蛋白>醇溶蛋白>碱溶蛋白;叶片中:蛋白质结合硒较少,在一定补硒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发育和土壤持硒能力升高而增强。硒对油菜的生物效应符合微量元素生物效应剂量规律,硒浓度范围在(土培<21.0mgSe.kg~(-1) soil,水培<15.0mgSe.L~(-1))时随着硒浓度的增加,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提高;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降低;能显着促进油菜生长发育,维持旺盛的生长活力,延缓衰老,增强抗逆性,提高植物硒含量,有明显的增产和改善营养品质的效果;随硒浓度的进一步提高上述诸项指标逆转,对油菜生长产生毒害作用。经过对多种提取分离措施的筛选,建立起分级盐析沉淀从油菜蛋白质中分离含硒蛋白组分的分离分组方法,为进一步纯化含硒蛋白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他人在油菜硒研究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1)补硒栽培是提高油菜产量、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建议把硒作微肥在广大的缺硒和低硒地区推广,以此来改良农牧业生产的硒生态环境,提高植物硒营养水平:(2)硒在油菜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可能是油菜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3)充分利用高硒地区丰富的生物硒资源,开发硒含量准确的硒治疗助剂和各类补硒保健产品,为治疗和预防缺硒相关疾病,提供高利用度无毒副作用的硒生物制品,使高硒地区的宝贵富硒植物资源得以开发增值,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人类健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硒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胡振瀛.硒强化对糙米营养组分的影响及其含硒蛋白磷酸化改性应用[D].南昌大学.2019
[2].张驰.油菜集累硒的规律及其含硒组分的初步分离[D].湖南农业大学.2004
[3].赵九江,陈春英,章佩群,柴之芳.人肝脏组织亚细胞组分中含硒蛋白的分离与测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1
[4].孙景芳,谢申猛,王子健,彭安.土壤含硒量极高极低地区黄豆中硒的含量及其在不同组分中的分布[J].生态学报.1996
[5].夏弈明,赵新娥,周燕,朱莲珍,Philip,D.硒的化学形式对人血中含硒组分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3
[6].夏弈明,赵新娥,周燕,郑白羽,朱莲珍.膳食硒对人血中含硒组分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