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属论文-王泽亮,李佳蔓,黄振,杨汉波,陈炙

桤木属论文-王泽亮,李佳蔓,黄振,杨汉波,陈炙

导读:本文包含了桤木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桤木属,遗传变异,遗传改良,分子标记

桤木属论文文献综述

王泽亮,李佳蔓,黄振,杨汉波,陈炙[1](2019)在《桤木属植物遗传变异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桤木属为非豆科固氮树种,能改良土壤,适应性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概述了桤木属植物在系统发育、染色体、同工酶与RFLP、RAPD、AFLP、SSR分子标记水平上的、包括亚属分类、倍性问题、不同桤木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系统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现有研究中的存在问题,以期为桤木属植物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2](2016)在《基于桤木属转录组测序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转录组数据开发适用于桤木属树种的SSR标记,揭示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征,为桤木属树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利工具。[方法]利用Micro SAtellite(MISA)软件对所有转录组序列进行SSRs搜索,并对SSR位点的数量、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计100对SSR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对3种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12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确定引物多态性及通用性。[结果]85 769条Unigenes序列中发现8 678个SSR位点,分布在8 298条Unigenes中发生频率为9.67%,转录组序列中平均每14.04 kb长度就有一个SSR位点分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最多,占65.87%。根据转录组Unigenes序列,利用Primer 3软件共设计出4 531对符合要求的引物,挑选出的100对SSR引物中,获得18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重复单元以二、叁核苷酸重复为主。基于桤木属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开发的引物为桤木属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3](2016)在《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倍性的桤木属植物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功能基因的预测。测序结果组装获得85 769个Unigene,总长50 200 910 bp,功能注释到NR、NT、Swiss-Prot、KEGG、COG、GO库的Unigene分别是45 172、38 673、29 181、25 096、14 968和30 675个,所有注释上的Unigene是48 204个。根据KEGG pathway数据库,对桤木转录组的Contig进行pathway生物学通路的注释和预测,共识别出25 096个Unigene具有对应的功能,并关联到128条生物学通路。SSR查找发现,从85 769个Unigene中找到8 678个SSR位点,占Unigene总数的比例为10.11%。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5.87%,其次是叁核苷酸重复,为28.36%,四、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的数量很少,总计5.77%。SSR不同重复单元类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AG/CT,其次是AAG/CTT和AT/AT。(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6年11期)

王斌,张军鹏,施彬,聂艳丽[4](2016)在《桤木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桤木属植物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地床播种育苗和枝条扦插繁殖。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主要桤木的繁育技术研究现状,借鉴其他桤木快速繁育的手段,提出了一些优良桤木快速繁育的新思路,以期为桤木人工用材林的发展提供出路。(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饶龙兵,李阳,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5](2016)在《5种桤木属植物苗期生长性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外引种的欧洲桤木Alnus.glutinosa、意大利灰桤木A.cordata、喜马拉雅灰桤木A.nitida和国内的台湾桤木A.formosana、四川桤木A.cremastogyne等5种桤木属植物种苗期生长性状做了比较研究,主要比较了5种桤木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期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单株叶面积、根系形态与结构、根瘤、株高、地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并对生长影响因子做了主成份分析。结果表明:5种桤木中欧洲桤木株型最好,生物量最大,优于其它4种桤木;根系、单株总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桤木生物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欧洲桤木有一定推广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6](2015)在《17种桤木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及模糊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对桤木属17个种57份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研究及一个模糊种鉴定。结果表明:7对引物扩增出369条带,其中346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77%;根据AFLP标记位点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82时,17种桤木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一类为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第二类为绿桤木(A.viridis)、意大利桤木(A.cordata)、欧洲桤木(A.glutinosa)、模糊种、四川桤木(A.cremastogyne)、江南桤木(A.trabeculosa)、斑点桤木(A.incana ssp.rugosa)、东北亚灰桤木(A.hirsuta)、台湾桤木(A.formosana)、日本特有桤木(A.firma)和裂叶桤木(A.sinuata);第叁类为灰桤木(A.incana)、红桤木(A.rubra)及薄叶桤木(A.tenifolia);第四类喜马拉雅灰桤(A.nitida)和尼泊尔桤木(A.nepalensis)。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距离为1.4时可分为叁类,意大利桤木(A.cordata)单独为一类;日本桤木(A.japonica)、台湾桤木(A.formosana)、喜马拉雅灰桤木(A.nitida)、江南桤木(A.trabeculosa)和东北亚灰桤木(A.hirsuta);第叁类包括模糊种、灰桤木(A.incana)、斑点桤木(A.incana ssp.rugosa)、裂叶桤木(A.sinuata)、红桤木(A.rubra)、欧洲桤木(A.glutinosa)、绿桤木(A.viridis)、四川桤木(A.cremastogyne)、薄叶桤木(A.tenuifolia)和尼泊尔桤木(A.nepalensis)。经形态特征和AFLP分析鉴定模糊种为欧洲桤木。形态学聚类与AFLP聚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桤木属植物遗传背景丰富,种的分子分类地位和形态学分类地位具有一定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7](2014)在《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FLP技术对桤木属4种不同倍性的116份材料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5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01个位点,282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3.7%。4个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5.2%~72.4%,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4.6%。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3043,总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为0.4578。种群间及种群内部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种群内部的遗传差异。NJ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所有的供试材料明显的分为3个组,地理分布距离较近的种群优先聚在一起。(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8](2014)在《桤木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桤木属植物AFLP体系,筛选扩增条带丰富的引物,本研究以欧洲桤木(A.glutinsoa)为材料,对AFLP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DNA质量和浓度,酶切,扩增体系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扩增稀释产物3.0μL,酶切时间以5 h,连接16 h,连接产物稀释10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为宜。确定桤木AFLP-PCR 20μL的反应体系:模板DNA 300 ng,10×Taq DNA聚合酶Buffer(含Mg2+)2.0μL,dNTPs0.3μL,引物1.0μL,Taq DNA聚合酶0.6 U,加ddH2O至20μL,并利用建立的体系筛选出7对扩增条带多、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桤木属植物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适合桤木属植物的引物,为今后利用AFLP标记技术进行桤木属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4年03期)

李阳,饶龙兵,郭洪英,段红平[9](2014)在《16种桤木属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桤木属植物不同种源和家系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情况,笔者对16种桤木属植物以及江南桤木10个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以及苗期生长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属植物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千粒重平均值为0.90 g,多数集中在0.5~1.5 g的范围内;桤木属植物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9.69%、5.4%,家系的平均发芽率及发芽势分别为20.40%、18.92%;桤木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相关性不显着。16种桤木中欧洲桤木的高、地径生长最大,分别达到32.12、7.03 mm,具有明显生长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敏,周鹏,张强,方炎明[10](2013)在《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桤木属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综述了桤木种类与分布、遗传育种、光合特性、固氮特性、材性、抗性、繁殖技术以及造林方法与幼林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桤木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江苏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桤木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转录组数据开发适用于桤木属树种的SSR标记,揭示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征,为桤木属树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利工具。[方法]利用Micro SAtellite(MISA)软件对所有转录组序列进行SSRs搜索,并对SSR位点的数量、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计100对SSR引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方法对3种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12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确定引物多态性及通用性。[结果]85 769条Unigenes序列中发现8 678个SSR位点,分布在8 298条Unigenes中发生频率为9.67%,转录组序列中平均每14.04 kb长度就有一个SSR位点分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最多,占65.87%。根据转录组Unigenes序列,利用Primer 3软件共设计出4 531对符合要求的引物,挑选出的100对SSR引物中,获得18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SSR引物。[结论]本研究可扩增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重复单元以二、叁核苷酸重复为主。基于桤木属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开发的引物为桤木属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和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桤木属论文参考文献

[1].王泽亮,李佳蔓,黄振,杨汉波,陈炙.桤木属植物遗传变异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基于桤木属转录组测序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J].林业科学研究.2016

[3].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

[4].王斌,张军鹏,施彬,聂艳丽.桤木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6

[5].饶龙兵,李阳,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5种桤木属植物苗期生长性状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6].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17种桤木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及模糊种鉴定[J].植物研究.2015

[7].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不同倍性桤木属植物遗传差异的AFLP分析[J].植物研究.2014

[8].饶龙兵,杨汉波,郭洪英,段红平,陈益泰.桤木属植物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4

[9].李阳,饶龙兵,郭洪英,段红平.16种桤木属植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

[10].王敏,周鹏,张强,方炎明.桤木属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江苏林业科技.2013

标签:;  ;  ;  ;  

桤木属论文-王泽亮,李佳蔓,黄振,杨汉波,陈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