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王锡珍
(新津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效果。方法收集分析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气道护理方法。结果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18例因颅脑损伤过重致死,余62例患者无气管切开并发症,病情稳定后顺利转出监护病房。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气道护理可减少肺部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有积极重要作用。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27-02
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型颅脑损伤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该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常伴有呕吐、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功能减弱或丧失,易导致误吸、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气管切开是抢救此类患者的有效措施。严格且规范的气道管理是保证病人术后呼吸道通畅的关键[1]。现将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患者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其中62例未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病情稳定后转出监护病房继续治疗,18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
2护理措施
2.1病房环境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床旁备齐急救物品、药品,保持病室温度22℃—24℃,相对湿度60—70%。病房内空气每日空气消毒机消毒3次,每次2小时,定期空气监测。减少探视人员及探视时间,患有呼吸道感染者不得入内。病房内物品表面及地面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檫拭。
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半侧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每2小时翻身拍背,手指并拢呈空心状,从胸廓底部向上叩拍,左右两侧各叩3—5次,以使粘附在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利于吸引或排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吸痰,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一用一换。吸痰动作轻柔、准确、快速。吸痰管插至气管最深处,再用负压边吸边旋转上提吸引,做到轻、提、转、快,避免吸痰管在气道内反复上下抽吸。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连续吸痰不能超过3次,每次不能超过15秒,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还应掌握好吸痰时机,做到适时吸痰,减少吸痰管对气道粘膜的机械损伤。
2.3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失水量明显增加,每日可达800—1000ml,导致气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引,另吸入气体失去上呼吸道的湿化作用,干燥气体易对气道粘膜造成损伤,影响其生理功能及防御机制,有效的气道湿化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我科采用灭菌盐水20ml+糜蛋白酶4000+地塞米松5mg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氧气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血氧饱和度[2]。联合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泵入0.45%氯化钠溶液,每小时5—10ml。0.45%的氯化钠溶液对气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小,是理想的气道湿化液[3]。根据痰液的性状、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等可判断气道湿化的满意度,以达到病员安静,血氧饱和度正常,痰液稀薄容易吸出,呼吸道通畅为宜。
2.4气切套管护理气管切开导管应妥善固定,以容一横指为宜。一次性气管切开导管气囊应每日测压,每4—6小时放气一次,每次10—15分钟。为患者更换体位时应注意防止导管脱出引起窒息。气切导管口用双层无菌盐水纱布覆盖,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5气切口周围皮肤护理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碘伏消毒2—3次,观察切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血,皮下气肿等。用无菌开口纱覆盖切口周围皮肤,定时无菌技术下更换开口纱,如有痰液,渗血污染应及时更换。
2.6口腔护理每日为患者做口腔护理2—3次,防止口腔细菌滋生导致各种并发症。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改善组织缺氧。气管切开后,气道的正常屏障保护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过程中,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无菌观念,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效的气道护理对本组62例患者的病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席美玲,万淑琴.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2A):31133115.
[2]丁彩儿.气管切开后不同湿化液对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72874.
[3]吴智芬.气管切开病人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比较[J].现代护理,2009,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