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短路论文_罗朗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短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换热器,数值,隔热板,源热泵,散热片,系数,地热。

热短路论文文献综述

罗朗[1](2017)在《竖直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可再生地热源为能源的地源热泵技术,受到了国内外政府、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并且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的应用。地埋管换热器设计不仅是地源热泵研究的重点,也是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基础和理论核心。如何在狭窄的钻孔内减少热短路的影响并且提高换热器的性能,研究抑制热短路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换热器传热模型和管内循环流体的湍流模型两个方面对地埋管传热模型进行介绍,为研究地埋管换热器做了理论准备。介绍了数值模拟相关CFD软件,利用Gambit软件建立地埋管换热器叁维模型,用Fluent进行数值仿真模拟。通过对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的叁个因素:循环流体的速度、埋管深度和运行时间分别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循环流体出口水温、不同深处的换热器温度分布云图和近出口温差以及单位井深换热量对热短路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管内流速推荐值为0.6 m/s,埋管深度在80 m最佳,采取缩短机组连续运行的时间或者间歇运行的策略更加合理。在研究不同因素对换热器的影响时,发现两支管间必然发生热短路现象,而且越靠近地表现象越严重。本文研究了抑制地埋管热短路现象的两种措施,即在垂直于两支管间中心线处添加一定深度和厚度的隔热板或在回水管敷设不同深度和厚度的保温材料。通过比较添加不同深度隔热板、不同深度保温层和不同保温层厚度叁种情况,对热短路现象进行定性研究,并通过对出水温度和单位井深换热量对换热器热短路现象和换热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当未添加任何抑制措施即换热器正常换热时,循环流体出水温度为304.44 K,单位井深换热量为56.1 W/m:当采取添加隔热板抑制措施时,最佳工况点隔热板深度为40 m时,出口温度最低为304.35 K,单位井深换热量最高为57.5 W/m;当采取敷设一定深度和厚度保温层时,最佳工况点为敷设10m深保温层厚度为4 mm,出口温度最低为304.16 K,单位井深换热量为60.5 W/m。通过比较单位井深换热量,在两支管间添加隔热板单位井深换热量最高可以提高为2.5%,在回水管敷设保温层最高可以提升7.8%。通过对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的研究,并提出了两种抑制措施,为提高换热器性能提供理论支撑,希望为地源源热泵的技术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使该技术更加节能环保。(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5)

罗朗,余跃进,郑丽鹏,夏雯[2](2016)在《添加隔热板对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起U型地埋管换热器叁维传热模型.分别模拟了有、无添加隔热板时的工况,对热短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工况下的温度云图和出口温度监测图,证明了两支管间热短路现象严重,而且添加隔热板后,进出口温差变大可达3.94℃,可使单位井深换热量提升6.13%.(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6年01期)

范军,刘福胜,胡玉秋[3](2014)在《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热换热器准叁维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并联和串联布置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支管间距、不同回灌材料导热系数、不同深度,不同管内流量情况下的热短路。结果表明:并联连接的要比串联连接的热短路影响小。(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4年02期)

吴金星,郭桂宏,李俊超,潘彦凯,王志杰[4](2014)在《U型埋管换热器管间热短路性能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源热泵系统中U型地埋管换热器两个支管间热短路问题建立叁维传热模型,用FLUENT软件分别模拟了不同井深、不同流体速度对单位井深换热量的影响,并在不同流体速度下对U型管沿程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热短路的影响,单位井深换热量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流体速度越小,热短路现象越严重。在出水管段敷设保温层及U型管间加隔热板等措施可有效减小热短路的影响,前者使单井总换热量提高5.53%,后者使单井总换热量提高8.04%。(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4年01期)

王瑾,李为,郭威,王亚斯,沈小彬[5](2014)在《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及换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及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和热泵运行方式),建立了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叁维非稳态数值模型,通过热响应实验验证了该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不同导热系数土壤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的热短路损失系数和每延米换热量随回填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推荐采用导热系数比周围土壤稍大的回填材料。对比了地源热泵连续与间歇两种运行方式,得出当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周围土壤导热系数时,间歇运行对热短路现象基本无影响;当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大于周围土壤导热系数时,间歇运行可使热短路损失系数降低51.6%~74.5%,每延米换热量提高32.6%~34.0%。(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4年02期)

张博,李跃明[6](2013)在《基于间接迭代-热辐射边界处理新算法的典型MTPS结构缝隙热短路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般热传导中的非线性辐射边界条件问题,运用线性有限元热传导分析手段,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间接迭代方法(Indirect Iteration Method,IIM),通过引入松弛因子改善其数值稳定性,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计算程序.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缝隙尺寸、不同涂层辐射率的典型MTPS蜂窝夹芯结构的热短路网格模型,采用上述IIM方法分析了各中网格模型稳态温度场分布.探讨了缝隙和涂层辐射率对热短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热短路效应MTPS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会发生改变,建议金属热防护系统设计时应将隔热板之间的间隙控制在3mm以内.(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13年S1期)

茅靳丰,李永,张华,耿世彬,韩旭[7](2013)在《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及其对热物性测试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准确地建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传热模型,采用模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钻孔、支管和布置形式的冷热支管热量回流情况,并拟合得到了热短路热阻的表达式。建立了叁维数值模型,分析了管内流体流速、埋深对热短路的影响,流速越小,热短路损失率越大和单位管长换热量越小,然而流速过大,热短路损失率减少并不明显且能耗加大;增加埋深可以增大埋管进出口的温差,但冷热支管间的热损失也大大增加。对比了流体积分平均温度与几何平均温度的差别,由于忽略了热短路的影响,往往线性几何平均温度值偏大。借助于试验平台,分析了流速变化和埋深变化对土壤平均传热系数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速越小,热短路损失率越大,土壤平均传热系数越小,即埋管的换热能力也越低;埋管的深度应综合换热量要求、热短路损失、投资而确定。(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张建华,秦萍,刘凯[8](2013)在《地源热泵热短路特性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源热泵U型管换热器与土壤之间的换热过程非常复杂,而影响换热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U型管之间的热短路造成的热损失就是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自制的实验台为依托,测试不同流量、进口水温条件下的土壤温度分布。在对实验结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流速、进口温度对热短路热损失影响,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3年06期)

刘斌,吴儒亮,徐绯[9](2013)在《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热短路与控制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天飞行器盖板式热防护系统(TPS)中存在支架热短路、缝隙辐射热短路问题。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这两种情形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再入段典型热载荷下,机体蒙皮各局部的最高温度值相差最大超过100K,机体蒙皮存在局部烧坏的危险。在热防护系统中加入了具有控制热流走向功能的散热片后,结果显示,支架热短路中蒙皮最高温度降低了90.18K,降幅达17.32%,板间缝隙底部最高温度降低了67.97K。在蒙皮局部烧坏危险点上方,散热片很好地控制了热流走向,使热量得到面内方向的分散,机体蒙皮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局部烧坏问题得到了改善。(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13年01期)

姚奇志,刘秋新,石文,程浩[10](2012)在《地源热泵地埋管热短路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源热泵系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地埋管换热,归纳了影响地埋管换热诸多因素,认为受管内流体与土壤温差、管内流态、供回水管间距、回填材料导热系数、运行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通过对单U地埋管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保温地埋管、非保温地埋管、不同保温管长度及不同运行工况下换热情况,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保温地埋管换热能力要高于非保温管,保温管长度要适宜,不同运行工况对地埋管进出口温差和换热量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2年06期)

热短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起U型地埋管换热器叁维传热模型.分别模拟了有、无添加隔热板时的工况,对热短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工况下的温度云图和出口温度监测图,证明了两支管间热短路现象严重,而且添加隔热板后,进出口温差变大可达3.94℃,可使单位井深换热量提升6.1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短路论文参考文献

[1].罗朗.竖直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研究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罗朗,余跃进,郑丽鹏,夏雯.添加隔热板对竖直U型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的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6

[3].范军,刘福胜,胡玉秋.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4

[4].吴金星,郭桂宏,李俊超,潘彦凯,王志杰.U型埋管换热器管间热短路性能数值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4

[5].王瑾,李为,郭威,王亚斯,沈小彬.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现象及换热性能研究[J].暖通空调.2014

[6].张博,李跃明.基于间接迭代-热辐射边界处理新算法的典型MTPS结构缝隙热短路效应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2013

[7].茅靳丰,李永,张华,耿世彬,韩旭.地埋管换热器热短路及其对热物性测试影响分析[J].化工学报.2013

[8].张建华,秦萍,刘凯.地源热泵热短路特性研究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

[9].刘斌,吴儒亮,徐绯.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热短路与控制问题研究[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3

[10].姚奇志,刘秋新,石文,程浩.地源热泵地埋管热短路问题的研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

论文知识图

2-5 直热式灯丝结构图工艺过程电弧熔滴过渡时的电...电池组装与密封流程图热短路修正对土壤导热系数、体...12热短路损失率和单位管长热流量...一1热短路引起的温度场变化(l)

标签:;  ;  ;  ;  ;  ;  ;  

热短路论文_罗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