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撞击流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固两相流,撞击流,干燥
撞击流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杜敏,周宾,沈来宏,郝英立[1](2011)在《气固同轴撞击流干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撞击流干燥(Impinging Stream Drying,ISD)技术是强化相间传热传质和加快颗粒干燥过程的有效方法。通过在自行设计的同轴水平撞击流试验装置上对物料进行的一系列干燥试验,验证了空气温度、颗粒喂料速率、颗粒预热温度等操作参数和撞击距离、撞击室容积等结构参数对干燥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同轴撞击流干燥的一般规律,为撞击流在干燥等工业上实际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冯飞,魏龙[2](2006)在《水平撞击流干燥器连续相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撞击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然而,实验研究受到时间、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本文试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水平撞击流干燥器中连续相流场的特性。通过比较,发现数值模拟的结果符合现有理论,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开发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6年12期)
龙海军[3](2005)在《水平撞击流干燥器撞击过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撞击流干燥是干燥领域内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和技术,它在提高干燥效率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目前在干燥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大环境下,撞击流的优点使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撞击流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很多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但是对它的研究仍然还不足够,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研究人员去努力探究,特别是撞击流技术在干燥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撞击流能够提高传热传质效率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理,解释了发展撞击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还针对强化传热传质所关心的参数:物料颗粒与气流的相对速度,分别从理论、数值模拟计算和实验的角度揭示了撞击流系统中的流动结构。该流动结构包括加速管内部和撞击区的速度分布,每个区又分别包含气流介质流场分布和颗粒流场的分布。在理论分析中,本文建立了气流流场的数学模型和单颗粒的运动模型。气流流场的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一般的流场都可以应用。气流场的模拟计算,本文应用的是Fluent公司生产的Fluent软件,采用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计算。该软件是近年来涌现的计算机辅助流场计算软件中比较优秀的一个。SIMPLE算法是最早得到大家认可的求解压力——速度耦合方程的半隐方法。实验中本文应用现在国际上测量流场比较先进的仪器:PIV粒子成像速度仪和CCD高速摄影仪。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光学成像原理,对流场没有干扰,能够真实的反映流场的原貌。其中PIV能够反映瞬间流场,CCD高速摄影仪反映的则是颗粒的运动过程。最后本文得出了撞击流系统中的流场结构,颗粒最大渗入深度以及颗粒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等干燥器设计需要的参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5-03-15)
冯飞[4](2005)在《水平撞击流干燥器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撞击流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的Elperin首先提出的,其基本意义是使两股气体-颗粒两相流沿同轴相向流动,相互撞击,由于惯性,颗粒穿过撞击面渗入反向流,被反向流减速后又向相反方向加速,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颗粒因相互碰撞、速度降低等原因被排出系统为止。撞击流是强化相间传递过程尤其是外扩散控制的传递过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递系数可比一般方法提高数倍到数十倍。撞击造成的另一个结果是极大的促进混合,尤其是微观的混合。所以,撞击流在干燥、吸收、气体和固体的冷却和快速加热、混合、多相反应等多种加工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撞击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国内外学者曾做过很多研究。然而,实验研究耗费巨大,受到时间、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为了避免实验研究的缺点,本文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试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水平撞击流干燥器中流场的特性和流场中颗粒与空气间的传热特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水平撞击流干燥器,为了得到精确的流动特性,本文采用了CFD软件——FLUENT来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建立几何模型,划分网格,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进行迭代计算之后,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又进行了后处理。笔者首先研究了空气的单相流动特性,主要探讨了流场的形态以及静压的分布情况,并且讨论了影响空气最大径向速度的几个主要因素(空气进口速率、进口管间距和进口管直径)。随后研究了颗粒相的运动特性和传热特性,主要包括颗粒的运动轨迹、颗粒速度的变化情况、颗粒在水平撞击流干燥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以及颗粒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得到了对流传热系数与颗粒质量流量之间的关系式。最后,利用本文的模型研究了颗粒直径对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和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通过把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数值模拟的结果符合现有理论并且和实验数据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5-03-01)
孙承峰,芮延年[5](2004)在《二流叁级撞击流干燥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高效、低耗的干燥物料是干燥行业一直追求的目标。通过对撞击流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二流叁级干燥新思路,较好地解决了撞击流干燥过程中传热强化时间短、干燥不充分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04年05期)
黄凯,刘华彦,伍沅[6](2000)在《循环撞击流干燥设备和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新开发的边续操作循环撞击流干燥机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以悬浮法PVC为对象,热态实验研究了干燥机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该干燥机用于单机脱除游离水和孔隙水是可行的:物料循环具有延长停留时间和有利于水分从颗粒内部向表面迁移的双重作用。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干物料出口的安排,表明溢流方式不可行。以容积蒸发系数为主要判据,实验研究了某些重要结构和操作参数对悬浮法PVC循环撞击流干燥过程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撞击距离和下部间距,并为操作条件的选择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郭旭红,芮延年,刘文杰,万烈峰[7](2000)在《撞击流干燥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撞击流是一种较新颖的技术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两股不同流体沿同轴相向运动,并在其交汇处相互撞击,相互渗透、振荡,这种独特的方式,显着地强化了传递过程。利用撞击流原理研究了撞击流干燥机理,建立了两流叁级撞击干燥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研究深入地探索了撞击流干燥反应过程中,物料特性、干燥温度、撞击速度等参数之间相互关系,为撞击流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开拓性的探讨。(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0-11-01)
撞击流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撞击流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然而,实验研究受到时间、实验环境、实验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本文试图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水平撞击流干燥器中连续相流场的特性。通过比较,发现数值模拟的结果符合现有理论,从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开发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撞击流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张涛,杜敏,周宾,沈来宏,郝英立.气固同轴撞击流干燥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
[2].冯飞,魏龙.水平撞击流干燥器连续相的数值研究[J].化工时刊.2006
[3].龙海军.水平撞击流干燥器撞击过程实验研究[D].东南大学.2005
[4].冯飞.水平撞击流干燥器流动特性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D].东南大学.2005
[5].孙承峰,芮延年.二流叁级撞击流干燥机理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
[6].黄凯,刘华彦,伍沅.循环撞击流干燥设备和过程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
[7].郭旭红,芮延年,刘文杰,万烈峰.撞击流干燥机理的研究[C].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