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华[1]2003年在《亏损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进行异常的关联交易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对非公允关联交易产生的制度及监管制度变迁分析,探讨了亏损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联性。其次,本文采用不同于国内文献的研究方法,引入关联交易因素考虑亏损公司盈余管理,通过经验研究方法分别对关联交易程度等级与资产收益率关系、亏损时间、关联交易程度与盈余管理叁者关系、影响关联交易因素及审计意见与盈利质量关系等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关联交易程度等级与扭亏当年实现的资产收益率存在正相关关系;2.亏损时间不同的公司组,其关联交易程度存在显着差异;3.影响关联交易因素包括:扭亏年度前一年的亏损额、大股东比例;4.CPA能鉴别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规范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几点建议。
张涵[2]2008年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出台了新会计准则,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允价值的重新使用。在准则颁布之后,公允价值的运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引起了比较激烈的讨论。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增大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进行利润操纵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由于缺乏数据的原因大部分均停留在理论阶段。由于在采用新会计准则之后,投资收益和其它会计科目相比产生了更显着的变化,因此本文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选取2006年和2007年剔除了银行、保险类的上市公司的中期财务报表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截面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几类具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分别进行了研究。在变量的选择上我们以上市公司以及证监会共同关心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而将短期投资损益和营业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并在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选择了其它四个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通过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比较了在使用公允价值前后上市公司使用证券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在使用了公允价值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对于使用证券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了比较显着的改善,但是深入到对具有强烈盈余管理目的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微利和亏损的上市公司均有通过证券投资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而证券投资损益并不能成为收益平滑类企业平滑其收益的工具。同时研究还指出,对公司管理水平和治理结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上市年限对于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具有一定的影响。依据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本文从完善会计准则的角度为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出了建议。
宋秀超[3]2008年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进行上市公司基本分析的投资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当前会计学界关注的热点。国内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融资或获取高额报酬等目的,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而关联交易也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关联交易的界定标准并界定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然后,依据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类型、手段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之上,主要对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与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股票市场上,2006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并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105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描述统计披露重大关联交易的上市公司的特征变量的分布,然后进一步使用非参数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来分析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特征与动机。结果发现:被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也明显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资产负债率有一定关系,但关系的方向性不确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与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无相关;扭亏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程度较高;对于当年有配股的上市公司来说,关联交易程度较高;ST公司关联交易程度较高;有第一大股东控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程度较高;上市公司有明显的避税动机。本文最后对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提出了几点建议。
叶永辉[4]2009年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关联交易属于中性经济范畴,是伴随着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制的广泛运用而出现的,其存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则此交易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正常行为。但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关联交易来对公开报表中的盈余信息进行调整,从而可能会侵害了公司、中小股东或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特别是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对其两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有的特征。并根据关联交易现状对其进行根源分析。再次,以交易费用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规律提出了3个研究假设。最后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选取了2005~2007年沪市768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先分别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初步得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的特征。然后,采用修正的横截面Jones模型来度量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操纵性应计数的绝对值来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即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验证本文提出的3个研究假设,并借助SPSS15.0统计软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经行两次多元回归,第一次验证是否存在共线性检验,发现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第二次回归主要是为验证本文提出的3个研究假设的成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联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行为,属于正常的企业间的交易,与盈余管理不构成对应的关系。向关联方提供担保和抵押与提供资金,实质是占用了公司资产,对盈余管理起非建设性的效应,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业绩的变化。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为0~1%时,公司为了扭亏;以及当净资产收益率为大于10%时,公司为了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需要,关联交易成为违规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两种情况下的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综上所述,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部分支持利益冲突假设,部分支持有效交易假设,需要结合具体交易类型区别对待。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外监管的方面分别对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治理提出若干对策。
何勇[5]2007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其通过关联交易来实现盈余管理提供了掩盖,这种行为造成理性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不足,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盈余管理行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如何识别、防范盈余管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方法的分析,并通过分析不同股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特征本质,进而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治理和防范盈余管理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建议。文章首先对关联交易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其次,通过对我国关联交易的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发现我国关联交易存在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成因分析;再次,分别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采用不同的表征变量,对其动机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关联交易实际现状和实证结果从法制、公司治理、市场监管等角度给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对策建议。
张婧[6]2012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动因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关联交易问题是伴随证券市场的发展而提出的。它与初步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和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企业改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中国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不完善为关联交易提供了滋长的环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当普遍且金额巨大。许多研究证据表明中国目前的内外部环境不能限制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和侵害中小股东。大量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存在,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误导投资者错误投资理念的形成。尽管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其数据收集比较困难以及自身的复杂性,缺少大样本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在此领域进行探索。本文首先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进行了概述,阐明了关联交易的界定标准并界定了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同时回顾了国内对关联交易监管的发展历程,指出国内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动因。在实证中,以2010年沪深两市披露重大关联交易并被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样本是否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作实证分析;并根据文中阐述的理论动机提出影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几个影响因素:扭亏动机、存在控股股东以及改善资产负债率,针对此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样本上市公司明显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并且有扭亏动机的公司、存在配股的公司及改善其资产负债率的行为,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动机明显。本文的研究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关联交易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又要完善中小股东保护制度,使上市公司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企业,而不是其他企业或部门的附属品。
刘晓玢[7]2017年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关联交易成为众多大型集团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最主要的特殊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节约成本,创造利润,跨国公司运作中利用关联交易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关联方交易是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兴起而出现的特殊交易现象。在上个世纪末企业集团之间出现的并购热潮,不仅使关联方交易数量迅速增多,而且交易的方式和目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上市公司越来越依赖关联交易。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非整体上市,其与背后的集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更有利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产生。本文简单介绍了关联交易的界定及盈余管理的概念,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基础上,简单分析了2013-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现状。分析发现这叁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笔数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依赖关联交易为企业带来利润。本文选取我国685家A股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横截面检验及K-S检验方法验证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普遍有盈余管理行为,并且关联交易程度与盈余管理成正比关系。为了更深一步研究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GY公司为例,通过分析GY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并利用应计利润模型对GY公司2010年至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得出GY公司在2014年期间具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本文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及建议,同时也能为投资者更为全面地、准确地评估公司经营业绩提供理论依据,为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高洁[8]2010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关联交易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且其交易频率和规模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关联交易的产生,最初在于有效满足企业潜在的经济需要,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但另一方面,关联交易作为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由于其交易主体间具有关联性并带有极大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可能被上市公司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本文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关联交易或者哪些类型的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普遍采取的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在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是否使用了不同手段的关联交易,得出如下结论:1.上市公司发生的全部关联交易的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关联交易的各种类型中,商品购买、商品销售、接受劳务、提供资金、占用资金、提供担保、接受担保、其它支出的规模均显着提高了盈余管理程度;不仅属于线上项目的关联交易类型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普遍采用的手段,属于线下项目的关联交易类型也对盈余管理程度产生了显着的影响。2.在下一年度实行配股、增发的上市公司较未配股、增发公司更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而且,如果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其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对于未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更为强烈。3.在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下,上市公司使用了不同手段的关联交易以达到其不同目的。(1)实行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为实现其再融资的动机,满足净资产收益率门槛,会在配股和增发前一年较异常地增加商品购买和提供劳务型关联交易,且商品购买和提供劳务在配股、增发前一年和当年均显着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在配股、增发后一年,商品购买和提供劳务提高盈余管理程度的现象不复存在。(2)ST公司在被ST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在下一年度被撤销ST“帽子”的可能性越大。在下一年度被撤销ST的上市公司为达到其在下一年度“摘帽”的目的进行的接受劳务、占用资金、资产重组型关联交易的规模显着提高了盈余管理程度。(3)实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为在股改前降低对价水平的盈余管理,会增加接受担保和资产重组型关联交易,且这些类型的关联交易的规模均显着提高了股改公司在股改前一年和股改当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但在股改后一年后,它们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不再显着。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对具有不同盈余管理动机的上市公司,监管层监督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完善有关关联交易的相关准则,提高其披露的公允性和透明度;完善以会计盈余信息为基准的监管政策和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
关月琴, 赵迪斐[9]2014年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文中指出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1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是否普遍采用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在不同的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被ST上市公司较未被ST上市公司、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较没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较第一大股东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均会强化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耿剑卫[10]2008年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关联交易是一种属于中性经济范畴的经济活动。在国内外,关联交易非常普遍,但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5年的考察结果表明,2003-2005年间约有60%的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托普软件公司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共向其13家控股子公司以外的关联公司进行了没有实质交易的资金划拨。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尤其是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运用证券市场的数据,利用国内外成熟的研究成果,构造理论模型(ERC),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就相关问题提供一些粗浅的建议。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原因、研究方法、回顾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和论文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关联交易的相关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起点,然后分析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第叁部分简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和相关制度背景。一方面关联交易监管正逐渐规范;另一方面关联交易手段不断替换,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将关联交易具体分成了29类,并从市场反映的角度对2003-2005年间的关联交易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这叁年间上市公司向关联方购买商品、上市公司提供或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行为,提高了盈余质量;此外,研究发现市场对上市公司为了免于“ST”或配股而进行的关联交易较为敏感。第五部分总结了前述的主要研究发现,并针对监管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亏损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 陈少华. 暨南大学. 2003
[2]. 公允价值计量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 张涵. 浙江大学. 2008
[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 宋秀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4].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 叶永辉. 江南大学. 2009
[5].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D]. 何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6].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动因的实证研究[D]. 张婧. 山西大学. 2012
[7].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研究[D]. 刘晓玢. 沈阳工业大学. 2017
[8].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 高洁. 暨南大学. 2010
[9].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 关月琴, 赵迪斐. 财会通讯. 2014
[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 耿剑卫. 江苏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