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响应论文_薛景宏,王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差异,动力,脉冲,长宁,周期,效应。

地震动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薛景宏,王鑫[1](2019)在《地震动多点差异输入对架空管道地震响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架空管道由于地震波传递、地震动衰减以及场地不均匀产生各支撑点地震动差异,为了研究这种差异对架空管道地震响应的影响,通过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架空管道有限元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具有相干效应的人工地震波,计算分析了多点地震动相干函数法输入、行波输入与一致输入下地震响应。结果表明:①随着视波速的增加管道轴向应变变小,有接近一致激励情况的趋势;②同一相干函数模型,考虑和忽略场地效应,管道轴向应变最大值存在差异;不同相干函数模型,管道轴向应变最大值也存在差异。结论认为,如果场地比较均匀且管段较短,可采用行波法进行地震输入;长柔管道应采用相干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场地不均匀的长柔管道,应同时考虑场地效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琼祥,唐熙,周斌,杨旺华[2](2019)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相对较长,易受长周期地震动影响,是抗震设计时值得关注的问题。从PEER强震记录库中选取了Ⅱ类、Ⅲ类、Ⅳ类场地共410条工程中常用的强震记录,以一栋高250m、自振周期为6s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为例,从输入与输出两个层面对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研究。输入层面,以规范设计反应谱为比较基准,通过分析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了解不同场地地震动的频谱特征;输出层面,以规范设计反应谱作用下的基底剪力为基准,通过分析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各类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基底剪力,获得不同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水平;同时,引用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长周期设计地震动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的不同时刻下结构塑性转角分布情况及发展规律,揭露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响应特征与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21期)

欧尔峰,严松宏,孙纬宇[3](2019)在《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黄土隧道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汶川地震震损表明,隧道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会出现结构损伤和破坏.地震动的发生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而目前大多采用经典地震动记录对进行隧道地震动力时程分析,无法保证与震源机制和场地特性相匹配,采用确定性地震动记录,对地震动随机特性考虑尚不够完善.因此,基于杜修力地震动模型,采用脉冲函数法求解动力方程,对某黄土隧道进行了随机响应分析分析,研究了随机地震动作用下黄土隧道随机地震响应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隧道拱顶的主应力功率谱密度函数呈单峰,其响应主要发生在低频,而拱腰、边墙、墙脚、轨道板主应力功率谱密度函数呈双峰,主要发生在低频和中频;隧道位移响应主要在发生在地震方向,其响应均方差在2.1 cm以上,轨道板位移响应很小;隧道拱腰和墙脚的主应力响应很强烈,其均方差在3.1 MPa以上;拱腰和墙脚为黄土隧道地震响应最不利的位置.该研究可以为黄土隧道抗震理论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卫平,熊堃,卢晓春[4](2019)在《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坝-地基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对空间差异地震动场的需求,在波动输入模型基础上引入地震波组合效应提出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模型。该模型从地震动场形成的物理机制出发,以模拟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为目标构建非一致地震动场。随后以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和波动输入对应地震动场为基础,采用重力坝算例研究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波动输入模型,确定非一致地(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快报》期刊2019年10期)

高飞,黄己伟,彭友,刘丹[5](2019)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拱桥由于具有承载力高、跨越能力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以某跨度为240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背景,采用Midas/Civil 2013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桥梁前90阶的自振特性,包括频率、周期及振型。桥梁的第一阶频率为0.347Hz,周期为2.882s,振型表现为拱肋正对称横弯。同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分析成果可为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传感器布置和现场动力测试等方面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王运生,刘江伟,赵波,罗永红,明伟庭[6](2019)在《四川珙县M_s 5.4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珙县M_s 5.4级地震是长宁M_s 6.0级地震第叁大余震,在震中区诱发了多处滑坡和崩塌,研究坡体不同部位地震动响应特征对地震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意义重大。通过在距离震源近的斜坡不同位置布置监测点,获取地震动参数及相关变化规律,对研究区域的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在南北向的放大效应大于东西向,覆盖层土体最大位移达到了7.42 mm,与地震时南北向晃动强烈吻合;对比分析各个监测点的峰值加速度(PGA)、阿里亚斯(Arias)强度,覆盖层土体比高位基岩的放大效应显着;基岩地震波以低频为主,卓越频率为2~5 Hz,随着高程的增加对高频的地震波有过滤作用,在山顶3~#监测点的阿里亚斯强度比山脚1~#监测点(参考点)放大数倍,地震动能量强;通过该区域的抗震设计反应谱与监测反应谱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覆盖层土体和高位基岩地震动强烈,前者的宏观表现为覆盖层土体上老旧房屋毁坏严重,后者为高位基岩坡体滑坡和崩塌。(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德斌,刘驭,张蓬勃,陈宝魁,李敏[7](2019)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近海桥梁地震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近海大桥引桥段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建立考虑海底地震动特性和腐蚀效应的近海桥梁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分析腐蚀效应以及海底地震动作用对近海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蚀效应与海底地震动作用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近海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其中:腐蚀效应会增大近海桥梁的破坏指标,降低最大墩底剪力和弯矩值,从而降低桥梁的抗震性能;海底地震动作用会增大近海桥梁的破坏指标及最大墩底剪力、弯矩值;在2种因素耦合作用下,桥梁的抗震性能将会进一步降低。(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王博,杨柯,刘伯权,吴涛[8](2019)在《长周期地震动脉冲特性对RC框架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近断层向前方向性地震动和近断层滑冲型地震动的简化等效模型,以某12层RC框架结构为例,分析研究长周期地震动脉冲特性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上部的层间剪力均随脉冲周期的增大而减小,脉冲周期对结构下部楼层剪力的影响规律不明显;楼层位移随脉冲周期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所在楼层位置随脉冲周期的增大趋于下移;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最大位移响应大于相同脉冲周期下的其他两种长周期地震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随远场类谐和地震动脉冲持时的增大而趋于增大,但其所在楼层位置不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何卫平,熊堃,卢晓春[9](2019)在《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坝-地基体系地震响应分析对空间差异地震动场的需求,在波动输入模型基础上引入地震波组合效应提出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模型。该模型从地震动场形成的物理机制出发,以模拟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为目标构建非一致地震动场。随后以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和波动输入对应地震动场为基础,采用重力坝算例研究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波动输入模型,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模型可在内蕴多点多维地震动相关性基础上模拟地震动的时间滞后、复杂幅值变化、时程形状差异等宏观空间差异特征。与波动输入地震动场相比,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引起重力坝坝踵主拉应力峰值增加的算例占比66.4%,引起下游折坡主拉应力峰值增加的算例占比76.7%。在主拉应力峰值平均值方面,确定非一致地震动场引起坝踵和下游折坡处的最大增幅分别为25.3%和46.4%。考虑工程安全,高坝-地基体系的非一致地震响应分析须全面考虑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徐峰[10](2019)在《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是研究动力条件下边坡失稳机制的前提。基于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构建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校准后的数值模型研究地震动强度、频率、持时等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内部及坡体表面的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PGA(Peak Ground Acceleration)放大系数在竖直方向上都随边坡高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趋势;PGA放大系数的大小和分布受地震动参数影响显着,其中地震动频率对PGA放大系数影响最大,震动强度次之,持时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地震动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高层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相对较长,易受长周期地震动影响,是抗震设计时值得关注的问题。从PEER强震记录库中选取了Ⅱ类、Ⅲ类、Ⅳ类场地共410条工程中常用的强震记录,以一栋高250m、自振周期为6s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为例,从输入与输出两个层面对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研究。输入层面,以规范设计反应谱为比较基准,通过分析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了解不同场地地震动的频谱特征;输出层面,以规范设计反应谱作用下的基底剪力为基准,通过分析超高层建筑结构在各类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基底剪力,获得不同场地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水平;同时,引用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长周期设计地震动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的不同时刻下结构塑性转角分布情况及发展规律,揭露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响应特征与控制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动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薛景宏,王鑫.地震动多点差异输入对架空管道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刘琼祥,唐熙,周斌,杨旺华.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超高层建筑结构响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9

[3].欧尔峰,严松宏,孙纬宇.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黄土隧道动力响应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何卫平,熊堃,卢晓春.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水利水电快报.2019

[5].高飞,黄己伟,彭友,刘丹.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地震动响应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9

[6].王运生,刘江伟,赵波,罗永红,明伟庭.四川珙县M_s5.4级地震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7].王德斌,刘驭,张蓬勃,陈宝魁,李敏.海底地震动作用下近海桥梁地震响应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8].王博,杨柯,刘伯权,吴涛.长周期地震动脉冲特性对RC框架结构响应的影响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何卫平,熊堃,卢晓春.确定性地震动空间差异对重力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2019

[10].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徐峰.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跨度网架上弦杆件编号示意图柱壳上弦节点编号示意图正弦曲线、地震和爆破震动的响应谱柔性储罐底环梁基础隔震地震动响应加速度评价(a)和速度评价(b)的标...两次爆破震动响应的比较

标签:;  ;  ;  ;  ;  ;  ;  

地震动响应论文_薛景宏,王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