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_聂士祥,汪涛,曹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近景,测量,数字,节点,图像处理,产状,量测。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聂士祥,汪涛,曹鹏[1](2019)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文物叁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物变形监测是文物结构安全稳定分析与预报的重要方法,目前常用的全站仪、水准仪等监测方法主要是监测文物某些特征点的变化,以此反映文物的变形,其主要缺陷是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监测目标的变形特征。文章提出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实现室外大型文物的叁维监测技术,创造性地克服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缺陷,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点监测方法的工作量,监测效率成倍提高,并为表面鼓胀凹陷、风化、褪色、剥落、裂缝等变形破坏监测提供全新了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刘子侠,陈剑平,韩东亮[2](2018)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野外特殊研究区域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特殊区域(硐室、隧道)岩体结构面叁维信息快速采集的需要,利用S304不锈钢方钢管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可拆卸的、其上带有28个控制点的活动控制系统,应用免棱镜激光全站仪对28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获得其空间叁维坐标值,精度评定点位误差为±2mm;同时对该活动控制架进行了室内外稳定性检验:室内通过检验两个邻近控制点的间距,结果显示其误差在±1mm之内;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与坐标转换值进行对比其控制点误差在±3.2 mm之内,该误差可以满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中对中等精度要求方面的工程应用。经野外验证该活动控制系统自身坚固、结构稳定、拆卸后体积小、重量轻、野外应用携带方便,加之高清晰度的成像为野外特殊区域的控制测量提供了保障。该系统的建立满足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特殊岩体结构面信息快速获取中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地理信息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闫静杰,田廙,阎波杰,李亚星[3](2018)在《基于近景数字摄影测量与组件式GIS的边坡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及时准确地提供边坡变形信息,基于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监测数据和GPS实测数据,结合SuperMap Objects.NET 6R组件、SQL Server 2005和SuperMap SDX空间数据,利用C#编程语言和ADO.NET开发边坡监测系统,并以具体案例进行应用研究。介绍了系统目标、边坡监测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案例分析。系统主要实现了GIS基本功能、数据库及数据交换功能,能监测点位变化、坐标点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及点位预测折线图显示、坐标变化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管理、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8年10期)

胡瀚[4](2018)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RQD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修建了很多水利水电、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大型工程,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很多情况下都涉及到岩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岩体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岩体结构面信息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时,首先应该进行大量随机岩体边坡结构面的信息调查。传统的结构面信息调查方法主要以人工罗盘接触测量为主,由于该方法是接触岩体结构面直接测量,因此是目前较为可靠的结构面信息采集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采集的范围以及获取的信息有限等缺陷,尤其是在高陡边坡以及金属矿边坡,此方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工程勘查需求。因此,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测量、速度快、精度高、获取信息量大等优点,被广大专家学者应用到工程地质测量工作中,为传统的工程地质测量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新方法。经过众多专家学者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目前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岩体边坡结构面信息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能在工程实际中发挥其优势,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结构面信息,为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对于岩体边坡稳定性的评价,主要是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表征岩体质量的参数主要有产状、迹长、连通率以及岩石质量指标(RQD)等,其中RQD是反映整个岩体边坡完整性的指标,是岩体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获取准确可靠的RQD对于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研究意义。对于RQD的获取国内外学者开展了概率模型法、叁维网络模拟法及窗口测线法获取RQD的研究。综合比较,概率模型法及网络模拟法受生成模型的误差影响获取的RQD很难作为岩体整体质量评价的指标;窗口测线法获取的RQD不能真实反映岩体叁维空间状态。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具有遥测、成本低、容易实现、劳动强度小、获取全景露头信息等优势,开展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RQD获取研究,拟从数据获取、方法模型方面对RQD获取进行改善。本文以长春净月东升采石场为研究区,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非接触量测岩体边坡全景露头大量结构面的空间迹长、产状信息,并且将迹线叁维坐标分别投影到YOZ、YOX以及XOZ叁个投影面,采用不同间距布设不同方向测线的方法来计算各个投影面上的RQD值,进而综合对比分析,加权平均获取RQD值。在迹线叁维数据信息获取时,针对植被及崩塌碎石遮挡而不能采集的空白区,通过判断测线与空白区的交切关系,剔除空白区的影响,进而有效地计算RQD值,大大提高RQD值的准确性,减少了计算误差。本文还研究了不同方向测线及测线间距对RQD的影响,发现RQD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同时根据产状对结构面进行分组,计算各组结构面的平均间距,为裂隙岩体的质量评价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综上所述,本文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结构面信息获取。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结构面信息分为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基于免棱镜全站仪空间极坐标法控制测量、边坡影像获取与校正;内业工作主要包括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 Zo的边坡叁维建模以及基于空间坐标的结构面信息解算模型的信息解译等。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岩体边坡全景露头大量随机结构面信息。(2)叁视投影的加权RQD获取。提出“叁二叁”法,即将复杂的叁维问题投影到叁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在各投影面下分别布设不同方向的测线,根据各投影面迹线分布面积,确定各投影面RQD值的权重系数,对各投影面RQD进行加权平均,将二维问题转化成叁维问题,获得具有叁视投影的加权RQD,作为评价岩体完整性质量的指标。(3)顾及空白区影响的RQD模型改进。针对植被及崩塌碎石遮挡而不能进行结构面信息采集的空白区,通过判断测线与空白区的交切关系,提出顾及空白区影响的RQD改进模型,获取的RQD与未顾及空白区影响得到的RQD对比,发现空白区的存在对RQD的影响在10%左右,影响岩体质量评价的等级。(4)测线间距的尺度效应研究。通过布设不同方向、不同间距的测线获取RQD,发现RQD随测线间距的变化而显着变化,因此测线间距具有尺度效应。当测线间距在0-1m时,各投影面的RQD值变化在1%左右,RQD值较稳定;当测线间距在1m-4m时,各投影面的RQD值变化在12%左右,RQD值变化较大;因此对于本所文研究的边坡而言,1m为其最佳测线间距。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和工程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续玉倩[5](2018)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钢桁架节点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桁架节点的试验中,传统方法均采用位移计对试验体的位移进行测量,且钢桁架节点的位移测量一般包括节点各杆件的位移、杆件转角及节点整体的位移,需要数量较多的位移计且布置复杂、准备时间较长。本文采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进行静载试验的钢桁架节点进行全场变形测量的研究与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为非接触测量、数据采集方便、操作简单。本文通过分析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研究数码相机检校的各种方法,最终选取室内检校板的检校方法对试验所用数码相机进行内方位元素及镜头光学畸变差的检校。通过研究发现基于数码相机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需要布设人工标志,本文结合实际拍摄环境、拍摄钢桁架节点的特点及试验拍摄要求,通过研究选取了合适的人工标志进行布设,以保证或提高拍摄精度、识别目标物特征。按照钢桁架节点的变形测量要求及拍摄环境设计拍摄方案,按照拍摄方案获取钢桁架节点的数字图像。对获取图像进行筛选之后进行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增强图像对比度使图像特征更加明显。将经过降噪处理的图像导入测量软件Photo Modeler Scanner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钢桁架节点各杆件的位移变化及转角变化,从而得到钢桁架节点的全场变形。通过与位移计测量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证明该测试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说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钢桁架节点试验测量中的良好适用性,并且通过研究分析该测量方法可以很好的满足该试验的精度要求。为钢桁架节点试验的位移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05-01)

李万庆,续玉倩,孟文清,郭庆林,王睿[6](2018)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钢桁架节点试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桁架节点变形场测量问题,以某输煤栈桥钢桁架节点试验为依托,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进行位移测量。首先运用定点拍摄方法获取变形图像,然后进行图像预处理与像素坐标提取,对测点的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钢桁架节点的全场变形测试中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试验需要,并且该技术具有简便的操作性及很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数,杨德宏[7](2018)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二维影像叁维建模的关键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采用非量测相机结合近景摄影测量专业的Photomodeler软件对不规则的物体的叁维建模的研究。通过对相机的校检、非量测相机获取影像数据方式、利用Photomodeler软件建模、最后对叁维模型的纹理映射,利用该方法建模不仅操作简便、成型快速、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大大的提高建模的精度,能快速高效地实现建模对象的数字化。利用这种建模方法对文物建模,可以很好的保护文物的叁维数据。(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8年02期)

张国建,于承新,郭广礼[8](2017)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监测节制闸动态变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监测节制闸在闸门升降期间的瞬间变形,及时掌握节制闸结构的整体变形信息,为评估节制闸的运行状态提供数据支持,采用数字摄影技术完成节制闸结构的瞬间变形监测。利用外业数据采集设备非量测数码相机,在闸门升起之前拍摄一张像片作为零像片,在闸门升起过程中拍摄的照片作为后继像片。通过比较后继像片与零像片得到同名点的像素变化值,根据参考点间的基线数据,采用空间时间基线视差法将变形监测点的像素变化值转化成实际位移值,并绘制节制闸的变形走向图。结果表明:采用数字摄影技术的相对测量精度达到3/1000,能够满足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由变形走向图可知,各个变形点的变形走向是一致的,没有局部失稳的现象发生,且洪园节制闸处于弹性变形内,最大变形不超过5.00 mm,节制闸是安全的。本研究对当前水利工程结构无接触实时安全监测做出补充,对未来工程结构的安全监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李启源[9](2017)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节理迹长与连通率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非量测相机成像质量的不断提高,价格趋于平民化,利用非量测相机进行近景摄影测量越来越普遍。该方法以其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信息量大、非接触的测量方式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地质工作中,岩体结构信息采集工作非常重要,所获取的数据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由于其测量地点多处于高陡边坡和高山峡谷,环境极为险峻,客观条件严重限制了工程地质测量工作的开展,传统的人工测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依靠其非接触测量的优势被学者们引入到了工程地质测量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国内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进行岩体结构信息获取的技术已逐渐成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快速获取高精度的岩体结构几何信息,可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岩体结构面的产状和迹长是分析评价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信息,边坡的破碎程度主要受结构面尺寸影响,岩体节理迹长用来衡量岩体结构面的尺寸大小,是表征结构面规模的重要量化指标,它控制了不连续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水力学特性,如何准确获取岩体节理迹长分布形式及平均迹长是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工作。对于岩体节理迹长均值估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继提出了多种适用性较强的算法。应用比较普遍的算法有测线法、矩形窗口法和圆形窗口法,测线法参与统计的结构面迹线较少,估计结果较不稳定;圆形窗口法受到窗口直径的限制,布设较大面积的窗口难度较大,窗口面积过小又不具统计意义;矩形窗口法布设更加灵活,并能获得较大的窗口尺寸,其估计结果稳定,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利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边坡岩体大量结构面几何信息,在H-H迹长均值估计算法的基础上,对算法进一步优化,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建立EHH迹长均值估计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分析。在岩体节理迹长均值估计模型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连通率的研究,基于现有窗口法和投影法的基础理论,经过实测数据的计算分析,表明两种算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连通率计算结果较不稳定。为此,本文提出P-L连通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将测线引入到投影法中,以测线与迹线的交切关系作为确定投影范围的标准,结合现有投影法的思路计算连通率。实验表明EHH迹长均值估计模型和P-L连通率计算模型稳定可靠、适用性强。综上,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采集了高精度的边坡结构面几何信息;(2)通过编写数据后处理软件,获取了岩体结构面的特征数据;(3)建立了基于H-H模型的EHH迹长均值估计模型;(4)建立了基于投影法的P-L连通率计算模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伟峰[10](2016)在《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是利用数字图像进行高精度叁维坐标测量的技术。2005年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首次引入我国,经过10余年的研究与推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领域。在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定量化测量结果中,测量精度往往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不断出新,各厂家标称的测量精度越来越高。遗憾的是,我国还没有制订出该领域的标准、规范。为保证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本文对如何评定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展开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测量原理和系统构成,为评价系统的测量精度提供基础支撑;总结分析了影响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因素,为评定系统的测量精度提供根源性指导;(2)总结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标准尺长度标定方法,对不同方法的标定特点进行分析,开发出了标定标准尺长度的新方法—图像处理法和叁坐标测量机法。通过实验对比分析,采用该方法标定标准尺长度效果非常好;(3)推导了测试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重复测量精度的计算公式,对目前业内测定系统重复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全新的测定系统重复测量精度的方法—9点法,该方法在工作量和测试精度等方面较其他方法得到了优化;(4)通过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80m测长轨道进行优化改造,提出一种间接校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长误差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目前已成为业内校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常用方法。(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6-03-20)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满足特殊区域(硐室、隧道)岩体结构面叁维信息快速采集的需要,利用S304不锈钢方钢管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可拆卸的、其上带有28个控制点的活动控制系统,应用免棱镜激光全站仪对28个控制点进行观测获得其空间叁维坐标值,精度评定点位误差为±2mm;同时对该活动控制架进行了室内外稳定性检验:室内通过检验两个邻近控制点的间距,结果显示其误差在±1mm之内;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与坐标转换值进行对比其控制点误差在±3.2 mm之内,该误差可以满足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中对中等精度要求方面的工程应用。经野外验证该活动控制系统自身坚固、结构稳定、拆卸后体积小、重量轻、野外应用携带方便,加之高清晰度的成像为野外特殊区域的控制测量提供了保障。该系统的建立满足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特殊岩体结构面信息快速获取中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1].聂士祥,汪涛,曹鹏.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文物叁维监测技术及其应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

[2].刘子侠,陈剑平,韩东亮.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野外特殊研究区域活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18

[3].闫静杰,田廙,阎波杰,李亚星.基于近景数字摄影测量与组件式GIS的边坡监测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18

[4].胡瀚.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岩体RQD获取[D].吉林大学.2018

[5].续玉倩.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钢桁架节点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8

[6].李万庆,续玉倩,孟文清,郭庆林,王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钢桁架节点试验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张数,杨德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二维影像叁维建模的关键技术应用[J].软件.2018

[8].张国建,于承新,郭广礼.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监测节制闸动态变形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

[9].李启源.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节理迹长与连通率估计[D].吉林大学.2017

[10].王伟峰.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基于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测...点云图点云图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9近似线状结构面Fig.9Approx...单台/多台相机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标签:;  ;  ;  ;  ;  ;  ;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论文_聂士祥,汪涛,曹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