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施工过程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过程,钢结构,施工技术,悬索桥,结构,空间结构。
施工过程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庆[1](2019)在《大悬挑悬挂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及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原市水上运动中心终点计时塔,结构形式为大悬挑悬挂混合结构。采用逆作法施工时,须先将屋顶桁架就位,并在端部设置临时支撑。卸载临时支撑过程中,存在结构体系的重大转变。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采用结构设计软件3D3S12.0对终点塔的吊装过程进行模拟。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分析,确定合理的安装及卸载顺序。同时选取关键构件,进行全过程变形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模拟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构件最大应力比为0.519,挠度为1/1 032,满足可靠性要求。实测变形值与模拟值发展趋势一致,位移最大相差14.7%。(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30)
张志伟,吴鑫,柯善圣,尹昌洪,曾智明[2](2019)在《苏州湾文化中心弯扭钢飘带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湾文化中心钢飘带形式为四弦菱形弯扭结构,上、下飘带交叉分布,施工难度大,支撑结构复杂,需要分析钢飘带拼装过程中最不利工况。介绍了空间弯扭钢飘带的施工难点,对各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变形以及稳定性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模拟两种工况下飘带的叁阶模态屈曲分析,将软件分析数据运用于反深化变形和地面拼装的测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19期)
余少乐,雷克,张学伟,陈新喜,杨彬[3](2019)在《南京牛首山树状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和施工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牛首山树状结构的施工空间狭小、施工平台薄弱和大型设备不能进驻,根据其特殊施工环境提出了自平衡提升工法。对自平衡提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平面外位移问题,设计了双支撑胎架方案解决。利用3D3S空间结构设计软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对树状结构提升全过程进行了施工监测,模拟结果和监测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自平衡提升施工法能够满足特殊施工条件下大型钢结构安装的施工要求,为此类工程的合理施工提供了参考,采用3D3S设计软件对特殊环境下的空间钢结构进行施工预分析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陈伟,吴永红,周博宇,邹大晴[4](2019)在《高塔悬索桥主塔主动横撑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悬索桥H形塔柱具有一定的倾角,塔柱施工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会受到自重影响。在塔柱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并施加大小适当的预顶力可以有效的控制桥塔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本文是基于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进行模拟来研究主动横撑对主塔施工的应力及位移影响,结果表明,在桥塔施工建设中,设置主动横撑可以使塔柱关键位置的应力满足相关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8期)
梁建军,周云平,林南昌,李仁达[5](2019)在《桂林机场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桂林机场二期屋盖结构,造型较为独特,构件截面较为复杂,主受力拱支撑以及曲面屋盖采取分片吊装,需设置较多支撑,形成施工过程中的支座作用,且施工过程中屋盖刚度是逐步形成,导致整个施工过程与最后设计使用状态边界条件及内力差异较大。针对此种情况,对2种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模拟分析比对,得出最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研究表明:钢结构的安装施工,以及卸载的顺序在施工过程中较为重要。选择合理的施工顺序将会极大的降低结构在安装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程的安全度。(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4期)
蔡玉新,尚卫东,徐列,万丹,曾令东[6](2019)在《基于BIM的模拟施工技术在钢结构连接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电子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桥梁施工面向现代化发展。为了钢结构连接桥施工过程效率的提高,连接桥施工工程开始使用BIM这种新技术来对连接桥情况进行模拟,提出科学高效的工程施工方案。通过模拟施工现场情况,判断当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帮助施工人员及时改正方案,达到最完美的设计,避免由于方案问题导致的工程延期甚至桥梁使用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张永杰,周维政,陈国芳,杨兴山[7](2019)在《山岭隧道浅埋盖挖段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山岭隧道浅埋盖挖段支护结构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宁波309省道改线工程中的杜鹃谷隧道浅埋盖挖段为依托,采用ANSYS分析软件进行隧道开挖支护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不同围岩特性、隧道埋深与盖拱拱脚底板尺寸等不同设计参数对盖拱内力、初衬与二衬内力以及拱脚底板沉降量的影响规律,揭示不同工况下隧道浅埋盖挖段支护结构的承载变形特性,获得各设计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温久宏[8](2019)在《既有框架结构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进行隔震加固时,各施工步骤对应的结构约束条件会随时发生变化,同时,由于该方案特殊的构造要求,施工需要分批分段进行,因此,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步骤、不同顶升机械的控制机制均会对结构造成影响。若设置或控制不当,有可能造成原结构破坏,甚至引起上部结构倒塌,影响隔震加固施工安全。因此,需要对抱箍式托换节点的隔震加固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隔震加固施工安全。本文对一个既有框架结构,采用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采用阶段施工模拟隔震加固施工过程,分析不同施工步骤及顶升机械不同步时引起的结构内力及变形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顶升加载至安装隔震支座的施工步骤内,柱轴力与梁内力与原结构相比会有较大变化。各柱的顶升目标加载值应通过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来确定。顶升和拆除柱时应特别注意监测柱端位移,防止隔震支座受拉。各柱顶升卸载应尽量同步进行,容许位移差宜小于L/800。2.分析不同施工段的结构内力及变形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分段施工时,仅对本施工段内的构件及直接相连的构件产生影响,对其余构件基本无影响。已加固构件中仅横梁的内力会受到后续施工段明显影响。已完成施工段会在内力重分布作用下对剩余未加固构件产生影响,需对剩余结构顶升阶段进行调整,避免构件残余轴力过大影响施工安全。3.分析不同施工顺序的结构内力及变形变化规律。结果发现,不同的施工顺序会引起结构不同形式的内力重分布,越早施工的构件,内力与最终状态差别越大。方案一对结构内力重分布的影响相对最小。4.采用拆除构件法与pushdown法,对隔震加固施工过程中的结构进行了竖向连续倒塌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结果表明,抱箍式托换节点失效后结构依然拥有抗倒塌能力。在隔震加固过程中,柱截断未安装隔震支座时,结构最易发生倒塌,且由构件失效引起结构整体失效的各构件重要性依次为:角柱、短边边柱、长边边柱、中柱。(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吴迈,杜富强,赵欣,谭品峰[9](2019)在《预应力悬挑结构施工过程模拟与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5单元为典型的大悬挑结构,为改善结构性能、减小悬臂侧挠度,对结构施加了预应力。该结构施工过程较为复杂,为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对其关键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施工监测。通过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预应力施加方案,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施工,同时也验证了施加预应力对减小悬臂侧挠度具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智翔,冯伟,康佳亮,李保方[10](2019)在《施工过程中导流洞涌水量数值模拟反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参照坝址区左岸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该导流洞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UDEC对开挖过程中导流洞的涌水量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当导流洞开挖至渗透性良好的岩体时,涌水量较大,其中断层处涌水量会发生突增。通过对开挖条件对比分析,当未考虑施工过程时,模拟结果比施工进行时洞室内涌水量低。(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施工过程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苏州湾文化中心钢飘带形式为四弦菱形弯扭结构,上、下飘带交叉分布,施工难度大,支撑结构复杂,需要分析钢飘带拼装过程中最不利工况。介绍了空间弯扭钢飘带的施工难点,对各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变形以及稳定性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模拟两种工况下飘带的叁阶模态屈曲分析,将软件分析数据运用于反深化变形和地面拼装的测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工过程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庆.大悬挑悬挂混合结构施工过程及模拟分析[C].第四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暨2019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9
[2].张志伟,吴鑫,柯善圣,尹昌洪,曾智明.苏州湾文化中心弯扭钢飘带施工过程模拟分析[J].施工技术.2019
[3].余少乐,雷克,张学伟,陈新喜,杨彬.南京牛首山树状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和施工监测[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
[4].陈伟,吴永红,周博宇,邹大晴.高塔悬索桥主塔主动横撑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5].梁建军,周云平,林南昌,李仁达.桂林机场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
[6].蔡玉新,尚卫东,徐列,万丹,曾令东.基于BIM的模拟施工技术在钢结构连接桥施工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
[7].张永杰,周维政,陈国芳,杨兴山.山岭隧道浅埋盖挖段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J].公路工程.2019
[8].温久宏.既有框架结构抱箍式托换节点隔震加固的施工过程模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9
[9].吴迈,杜富强,赵欣,谭品峰.预应力悬挑结构施工过程模拟与监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10].杨智翔,冯伟,康佳亮,李保方.施工过程中导流洞涌水量数值模拟反演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