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分码分多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同步设备,时间源
时分码分多址论文文献综述
吴振海,郭锦铭[1](2012)在《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时间同步系统的部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攻克时间获取方式的难题,采用IEEE 1588V2传送技术,将同步信号"上天"改为"入地",即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同步信号完全通过"地面"提供给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基站,作为其主用时间信号,并通过测试和工程部署,为后期取代基站GPS(全球定位系统)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苏通信》期刊2012年03期)
朱晨,涂治招,唐余亮[2](2011)在《基于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的网络邻区规划覆盖强度准则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质量的邻区规划是保障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顺利进行快速越区切换的基本条件,其算法主要基于地理信息准则和基于覆盖强度准则(CSD)两大类.针对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TD-SCDMA)网络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将两大准则相结合的CSD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小区间距离与天线朝向进行邻区筛选,以缩小邻区筛选范围,然后再依据信号覆盖强度,更精确地选出邻区,最终形成邻区规划列表.仿真表明,本算法的规划结果与现网邻区规划相吻合,并大幅提高了算法效率,具有良好的算法性能,符合实际网络规划需求.(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王小飞[3](2010)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网络建设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TD-LTE)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阐述了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向TD-LTE的必要性,对TD-SCDMA网络向TD-LTE网络演进时的网络建设模式和建设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江苏通信》期刊2010年06期)
高利娟,刘云[4](2010)在《基于联合检测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中的多径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商用3G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成熟度缺陷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系统中多径干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联合检测技术。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分析,新的联合检测抗多径干扰技术可以直接对系统终端和中心设备进行固件或软件版本升级完成优化,并可以根据系统中的设备不同性能配置,采用自适应算法以匹配。(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陈虎[5](2010)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信号引入地铁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逐步投入商用,TD网络进入全面建设阶段。TD网络在地铁人流集散场所内建设时,应考虑到地铁特殊的物理环境和TD用户在地铁内的行为特征。基于TD-SCDMA技术特点,首先对地铁隧道、站厅内信号链路进行预算,分析可行的信号覆盖模型;然后通过TD用户出入地铁车站、乘坐行驶在隧道内列车上通话时的信号切换分析,探讨TD信号可行的覆盖方案,从而形成TD-SCDMA信号引入地铁的系统方案。(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0年09期)
黄秋岑,黄杰[6](2010)在《一种基于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网络监管的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TD-SCDMA)网络具有显着的特点,如:可移动性、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种类丰富以及业务流量大等,因此,监管TD-SCDMA网络必须能够线速处理所有用户信息.本文以Hayat研究的随机时延的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模型为基础,设计了局域网环境下计算随机时延的负载转移时延模型,采用多次先验仿真的方法确定了增益因子,改进了负载平衡机制以满足3G监管的要求.经过仿真测试,改进后的算法不仅节省了分布式系统的资源,同时还能保证系统稳定、有效地运行,适于TD-SCDMA网络的监管.(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0年01期)
[7](2008)在《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叁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经十来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叁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08年11期)
李宏荣[8](2008)在《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数字通信系统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介绍了移动通信领域比较流行的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蜂窝数字系统,并对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蜂窝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21世纪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苗检中[9](2007)在《对时分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技术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代移动通信系统(3G)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工作于2000MHz频段的陆地移动通信系统。ITU于2000年5月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5种3G技术,包括3种主流的CDMA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期刊2007年11期)
孙雯,陈建明,章坚武[10](2007)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不同信道下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论文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信号特性出发,首先建立了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然后分析了TD-SCDMA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系统的发送信号模型、信道估计方式以及联合检测,重点分析了信道估计的数学公式,最后通过仿真比较了在使用多天线接收,联合检测条件下,经历慢衰落信道与快衰落信道下两种环境下系统的不同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时分码分多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质量的邻区规划是保障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顺利进行快速越区切换的基本条件,其算法主要基于地理信息准则和基于覆盖强度准则(CSD)两大类.针对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TD-SCDMA)网络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将两大准则相结合的CSD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小区间距离与天线朝向进行邻区筛选,以缩小邻区筛选范围,然后再依据信号覆盖强度,更精确地选出邻区,最终形成邻区规划列表.仿真表明,本算法的规划结果与现网邻区规划相吻合,并大幅提高了算法效率,具有良好的算法性能,符合实际网络规划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分码分多址论文参考文献
[1].吴振海,郭锦铭.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时间同步系统的部署[J].江苏通信.2012
[2].朱晨,涂治招,唐余亮.基于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的网络邻区规划覆盖强度准则算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王小飞.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网络建设方案探讨[J].江苏通信.2010
[4].高利娟,刘云.基于联合检测在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中的多径干扰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0
[5].陈虎.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信号引入地铁方案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
[6].黄秋岑,黄杰.一种基于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网络监管的分布式动态负载平衡算法[J].信息与控制.2010
[7]..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J].电子质量.2008
[8].李宏荣.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数字通信系统比较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9].苗检中.对时分码分多址通信系统技术的比较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10].孙雯,陈建明,章坚武.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不同信道下的性能分析[C].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