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动量论文_谷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运动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量,大运,骨骼肌,激酶,正压,蛋白,赛艇。

大运动量论文文献综述

谷颖[1](2019)在《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大运动量教学训练核心肌群疲劳表面肌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沈阳师范大学部分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笔者对其主要核心肌群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评价疲劳情况。通过采集沈阳师范大学乒乓球队10名高水平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前、中午与下午训练结束后核心肌群等长收缩肌电信号,对平均功率频率、中位频率、均方根振幅的分析,发现训练后各肌群频域值均比训练前明显降低(P<0.001);下午训练后与上午训练后的RMS值相比,所测肌肉的RMS值亦有显着降低。因此,通过躯干及下肢伸肌群表面肌电频域指标可对乒乓球训练肌肉功能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在训练中可作为教练员安排训练量的理论依据,从而避免运动员出现过度训练和运动劳损。(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张萍萍,张晗,蔡继云,张红玉,王枫[2](2018)在《大运动量期间补充黄芪饲料对小鼠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补充黄芪饲料对小鼠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进行为期4 w的大运动量训练。在训练期间两组均以同等条件下进行正常日常饲养,但观察组每日饲料中混以黄芪提取物进行干预。经4 w训练饲养后停止训练,常态休息恢复2 d后检测两组运动功能,并血检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氧耐力运动能力及免疫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补充黄芪饲料能够减少大运动量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利于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鸿斌[3](2018)在《对山东男子手球队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机能恢复手段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论文研究以山东男子手球队队员为实验对象,针对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的恢复训练及营养补充方案等问题,对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的机能状态和疲劳程度进行探讨,旨在探索男子手球大运动量训练阶段的机能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男子手球运动员营养补充方案的重要性,为男子手球训练备战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干预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讨论,其中干预法主要是指对运动员营养干预方面,采用膳食控制和营养品补充相结合的方法对运动后恢复进行干预。研究结果8周的大运动量训练阶段,运动员的红细胞参数、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水平、骨骼肌微细损伤和分解与合成代谢变化情况为:(1)实验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出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叁个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变化幅度不大,且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在大强度训练阶段结束后、恢复期血红蛋白含量均显着低于实验组,红细胞压积在大强度训练结束后显着低于实验组。(2)实验组男子手球运动员的白细胞水平没有发生显着性变化,始终处于正常成年人的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出现白细胞水平的波动,在第叁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在第9周的恢复期也出现了恢复慢的现象。(3)实验组运动员的血尿素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对照组的血尿素值一直上升。其中,在第叁周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血尿素值明显高于实验组,且有显着性差异。(4)实验组运动员在训练阶段肌酸激酶出现明显增高的趋势,而恢复阶段回落到较低水平,而对照组在训练恢复阶段与实验组相比,肌酸激酶明显高于实验组。(5)实验组运动员睾酮水平在第叁周出现了血睾酮的峰值,而对照组在同一时期睾酮水平明显下降。实验组皮质醇的的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下降,在8周训练后皮质醇水平正常,而对照组皮质醇持续增高。睾酮/皮质醇的比值变化情况为实验组有一个持续增高的趋势,且在第8周结束后的一周,比值达到峰值,且与训练开始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增高,提示可能出现了超量恢复的现象。而对照组在第8周结束后明显低于实验组,且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但比值仍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对照组在运动恢复过程中不充分,可能存在运动训练疲劳的积累。研究结论8周的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通过安排专门的体能恢复训练、配合合理的膳食调控和营养品补充,可以降低大运动量训练对男子手球运动员机能的影响。建议在大强度或大运动量训练阶段,个性化的膳食调控和营养补充方案对运动员的疲劳恢复是非常必要的和有效果的。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手球运动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8-03-01)

张令强[4](2017)在《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中药生血方剂及其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使用中药生血方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烟台市游泳训练中心60名皮划赛艇运动员作为该研究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服用中药生血方剂,对照组运动员在此期间不服用任何生血类药物,比较2组运动员试验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运动员试验后血红蛋白、屏息时间、红血球比积、血红蛋白指标分别为(16.01±0.55)g/L、(75.63±11.69)s、(45.38±0.62)%、(125.69±16.89)g/L,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增加,且血乳酸含量(4.08±0.32)mmol/L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试验后,观察组运动员1 500 m跑成绩、500 m双人划艇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生血方剂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长期效果稳定,能够及时运动员缓解疲劳,补充血红蛋白含量。(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7年07期)

曾凡付[5](2016)在《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大运动量时正压特性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在大运动量时其低压系统中会出现负压状态,通过研究其结构及有关参数,分析出其出现负压的原因是自动补气量小、气囊有效容积小及正压弹簧不能有效施压,并据此提出了加大自动补气阀补气孔径、调高自动补气阀开启压力、改变自动补气阀结构使其即开即达到最大过气量、加大自动排气开启位置与自动补气开启位置之间的距离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以保证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在大运动量工作时其低压系统始终保持正压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16年02期)

安燕,陆清,郑樊慧,王晨,赵德峰[6](2015)在《大运动量训练削弱了大脑前注意自动加工:来自MMN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的成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反映前注意加工的客观指标。以MMN为指标,探讨了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听觉信息自动加工的特点。结果发现,大运动量训练引起MMN波幅的显着降低。结论:大运动量训练削弱了运动员的大脑前注意自动加工能力,MMN可以较敏感地反映运动员在训练期的大脑机能状况。(本文来源于《体育科研》期刊2015年06期)

张军,曾凡星,王大鹏,高原[7](2015)在《大运动量和减量训练对心肌mTOR和上游信号蛋白PI3K和Ak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减量训练对于防止运动性疾病和过度疲劳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心脏朝着有利于运动员机能提高的方向发展至关重要。mTOR信号通路是基础医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着重探讨大运动量和减量训练对心肌mTOR和上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研究利用72只SPF级7周龄雄性SD大鼠,经过1周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8组:3周安静对照组、3周大运动量训练组、3天对照组、3天减量训练组、6天对照组、6天减量训练组、2周对照组和2周减量训练组。叁周大运动量训练采用中等强度(20 m/min,坡度10%)和大强度(26 m/min,坡度10%)交替进行,运动时间逐渐延长,由60 min增加到120 min。大运动量训练期间,每周训练6天,周1休息,训练3周。叁周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减量训练,运动强度保持不变,仍然是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交替进行,但运动时间逐渐减少,由60 min减少到20 min。减量的速度为阶梯式的。减量训练分为3天、6天和2周的减量训练。训练后取左心室肌组织,测定PI3K、Akt和mTOR的蛋白和磷酸化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减量训练过程中,心肌PI3K P85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3周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3天减量训练,心肌Akt~(Ser473)磷酸化/Akt显着降低(P<0.05)。3周大运动量训练后进行3天减量训练,心肌mTOR~(Ser2448)磷酸化显着增加(P<0.05)。表明减量训练能引起心肌mTOR~(Ser2448)磷酸化增加。3周大运动量训练后,心肌mTOR~(Ser2448)磷酸化/mTOR显着减少(P<0.05)。而3天减量训练后,心肌mTOR~(Ser2448)磷酸化/mTOR显着增加(P<0.05)。结论:PI3K和Akt是mTOR的上游信号。减量训练能引起心肌mTOR激活,对心脏有利。建议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在一段时间的大运动量训练后,要适时地进行减量训练,以免发生心肌损伤和过度疲劳。科学的训练要采取适宜的运动训练结合减量训练和休息。(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心血管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9-18)

梁静,叶文,王伟[8](2015)在《大运动量训练致重症中暑的急救治疗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导致重症中暑的急救治疗护理体会。方法对17例重症中暑患者采取院前急救和院后综合救治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17例患者全部救治痊愈,无并发症。结论普及中暑防治知识,做好中暑的防治措施,中暑后有效院前与院后相结合的综合抢救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55期)

马铁,曾凡星[9](2015)在《3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大鼠骨骼肌蛋白合成代谢的变化规律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特点。方法:以7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分对照组3组(C1、C2、C3)和运动组(E1、E2、E3)3组。运动组进行3周大强度和中等强度相结合大运动量跑台训练,对照组不运动。每周训练结束后,随机选取对照组和运动组各1组,测试腓肠肌湿重、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mTOR及其下游信号70KD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的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1)第1周训练结束,与同期对照组(C1)相比,E1组p70S6K(Thr389)磷酸化水平和4EBP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4EBP1(Thr37/46)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2)第2周训练结束,与同期对照组(C2)相比,E2组mTOR(Ser2448)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1);p70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3)第3周训练结束,与同期对照组(C3)相比,腓肠肌MHC蛋白表达显着降低,mTOR(Ser2448)和p70S6K(Thr389)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1);腓肠肌湿重和mTOR、p70S6K、4EBP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结论:3周大运动量训练过程中,骨骼肌蛋白合成能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点。大运动量训练疲劳后对骨骼肌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主要由m 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游世晶,童伯瑛,吴追乐,陈采益,何玲玲[10](2015)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形态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刺激组、治疗组1、治疗组2,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大鼠进行8周大运动量跑台训练,治疗组1于跑台训练前1 h进行TEAS干预,治疗组2于跑台训练后1 h进行相同TEAS干预;正常刺激组不进行跑台训练,干预方法同治疗组;正常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及TEAS干预。8周跑台训练结束后,取同一部位的腓肠肌肌腹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正常刺激组骨骼肌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大鼠骨骼肌Z线增粗扭曲,明暗带模糊,肌原纤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局部肌丝甚至消失,横纹不规则,肌节长短不一,线粒体肿胀,大小不一;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与模型组相比,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小。结论:TEAS可以减轻大鼠因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导致的骨骼肌损伤,具有一定防治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大运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补充黄芪饲料对小鼠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均进行为期4 w的大运动量训练。在训练期间两组均以同等条件下进行正常日常饲养,但观察组每日饲料中混以黄芪提取物进行干预。经4 w训练饲养后停止训练,常态休息恢复2 d后检测两组运动功能,并血检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氧耐力运动能力及免疫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补充黄芪饲料能够减少大运动量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且利于训练小鼠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运动量论文参考文献

[1].谷颖.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大运动量教学训练核心肌群疲劳表面肌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2].张萍萍,张晗,蔡继云,张红玉,王枫.大运动量期间补充黄芪饲料对小鼠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3].王鸿斌.对山东男子手球队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机能恢复手段和效果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8

[4].张令强.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中药生血方剂及其效果的研究[J].系统医学.2017

[5].曾凡付.仓式正压氧气呼吸器大运动量时正压特性浅析[J].中州煤炭.2016

[6].安燕,陆清,郑樊慧,王晨,赵德峰.大运动量训练削弱了大脑前注意自动加工:来自MMN的证据[J].体育科研.2015

[7].张军,曾凡星,王大鹏,高原.大运动量和减量训练对心肌mTOR和上游信号蛋白PI3K和Akt的影响[C].2015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心血管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8].梁静,叶文,王伟.大运动量训练致重症中暑的急救治疗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9].马铁,曾凡星.3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大鼠骨骼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

[10].游世晶,童伯瑛,吴追乐,陈采益,何玲玲.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形态学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

论文知识图

消除血乳酸一积极和消极恢复对比图大运动量力量训练中IL-10基因...大运动量力量训练单核细胞变化...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C3的变化(n...大运动量力量训练中FSH变化曲线大运动量力量训练中IL-2基因表...

标签:;  ;  ;  ;  ;  ;  ;  

大运动量论文_谷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