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宣言》看媒体形象传播

从《宣言》看媒体形象传播

一、从《申报》看媒介形象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聂佳丽[1](2021)在《汉服爱好者媒介形象分析 ——以慧科新闻数据库2005-2020年的报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张玉蕾[2](2021)在《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央视《新闻联播》作为国家级媒体开办的时政类新闻节目,自开播以来就给观众呈现的是严肃、威严的印象,它的自身形象也总是与刻板、样板化相关联。这其中不乏有政治与媒介生态环境等一些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新媒体时代的繁荣发展,一方面,受众对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且种类也要求多元化;另一方面,我国媒体面临“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营收压力,因此,各类媒体纷纷寻求转型升级的出路。面对其他时政类新闻节目在内容、形式、编排等方面所做的调整,《新闻联播》也意识到如果只是一味的凭借“背景撑腰”,那么最终也会面对受众流失的局面。近两年来《新闻联播》逐渐开始寻求转变自身固有形象的途径与方法,并在逐步突破。从改变节目播报话语风格开始,《新闻联播》为受众呈现的形象似乎发生了180度大反转,在节目开办的栏目《国际锐评》中以犀利的言辞回怼美国的“污名化”言论,其中也因对“令人喷饭”“怨妇”“裸奔”等词的使用一度引发网友对《新闻联播》的“追捧”。紧接着《新闻联播》赶着这波热潮在新浪微博开设#新闻联播#相关话题;入驻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相继的操作也引发网友的感慨“《新闻联播》好像不是原来的《新闻联播》了”。因此,本文通过第一章对《新闻联播》前后形象的变化历程来总的探讨现在的《新闻联播》到底哪里变得不似从前了;第二章则对《新闻联播》形象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致使其形象改变的动力是什么;第三章则重点分析《新闻联播》节目在形象变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是什么。通过对三章内容的探讨最终得出《新闻联播》的媒介形象呈现已然发生了相应变化,我们对其的固有印象也得到了相应改变。而面对这些变化除了环境因素以外,最根本的还是媒体从业者们对于媒体规律、经营以及形象理念的进一步认识,这些认识是我国媒体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陈秋旭[3](2021)在《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文中提出《泰东日报》创办于大连,创刊于1908年11月3日,停刊于1945年10月,其在刊时间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历时37年之久,与日本统治关东州的时间基本相始终。在1918年—1928年这十年间,该报的办报风格和政治倾向与之前后时期有明显的不同,这十年间《泰东日报》的报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反对国外势力在华侵略,反对国内军阀势力的统治,介绍国内外先进思潮,并声援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作为日系报纸,又身处被殖民统治下的大连,不仅记录了近代以来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同时敢于发声,彰显自己的政治主张,呈现出与其他同时期日系中文报纸不同的特点。《泰东日报》作为日系报纸,又身处被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缘何在1918年—1928年间敢于彰显自己不同的政治主张?其政治主张在宣传报道中有哪些具体体现?循着这一思路,本文以长春市图书馆馆藏120卷《泰东日报》微缩胶片为文献史料,在通读全部报纸的基础上,重点截取1918年—1928年这十年间的宣传报道,采用历史学和新闻传播学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泰东日报》在这十年间所发生的转向入手,探究其发生转向的成因,并详细阐述《泰东日报》这十年间所发生的转向在具体报道中如何体现,由此分析此一时期《泰东日报》作为进步思想的宣传阵地,在当时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对推动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本研究除绪论和结语部分之外,主体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该论文的选题缘起,综述本问题的研究现状,归纳所使用的史料,介绍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一章,考察和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的转向。在系统梳理《泰东日报》并纵向比较该报37年的办报历程后,发掘出《泰东日报》在1918年—1928年间的特殊性,并从时代背景和报人思想两个层面入手,探究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发生转向的成因。第二章至第六章,系统论述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发生转向并体现进步性的具体表现。其中:第二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国际时局及列强侵华行径的关注和报道。这一时期的《泰东日报》在金子平吉和傅立鱼的主持和影响下,虽身处东北地区,但一直关注国际和国内局势。面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泰东日报》敢于发声,及时报道国际时局,揭露英、美、日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本质,并对日本在大连及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行径予以报道。第三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军阀统治下国内时局的关注和报道。这一时期的《泰东日报》,对当时的国内局势进行连续报道,揭示了一个腐败低效、不受信任的政府形象,呈现出混乱动荡、日益凋敝的社会现状,并以社论、时评或者社会新闻报道的方式,对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进行报道,尤其是奉系军阀统治下东北民众的社会生活给予关注和同情。第四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世界革命及先进思潮的宣传和报道。此一时期,《泰东日报》以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宣传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世界革命高潮;通过发表中国共产党人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以及一些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通过译介国外作品,介绍国外社会生活和进步文化。第五章,梳理并分析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国内革命及思想的宣传和报道。这一时期,《泰东日报》对中国近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革命运动以及三民主义给予持续关注和报道,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宣传三民主义;同时,关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重大事件,报道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关注中共早期活动,支持国民党左派反对蒋、汪统治的政治活动;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思想,培养爱国精神,抵制日本对大连民众的奴化教育。第六章,探讨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对大连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和报道。1918年—1928年间,大连爱国团体先后成立,《泰东日报》秉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与这些爱国团体相互呼应,支持并参与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向大连民众宣传进步思想和生活方式,同时高度重视实业的宣传和推广,对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寄予希望。结语部分,在全面梳理《泰东日报》在1918年—1928年间宣传报道中所彰显的理性与进步的基础上,与同时期的《盛京时报》和《顺天时报》报道内容加以比较,突出论述了这一时期《泰东日报》的特殊意义和作用,同时也提出这一时期《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的不足之处。

冷智玉[4](2020)在《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 ——以里约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为例》文中指出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由于接受采访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一面而深受海内外媒体关注,成功刷新了全球各国人民对于中国运动员的形象认知。本文选取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在里约奥运会中对于傅园慧的新闻报道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以框架理论为支撑点,就报道数目、体裁、主题、来源、倾向入手,对两家媒体的报道文本展开详细探讨,总结归纳出里约奥运会期间傅园慧媒介形象塑造的五方面价值:1.个人价值:重塑对个性化运动员的评判标准及培养理念;2.媒介传播价值:运动员形象塑造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3.社会价值:打破唯金牌论的观念;4.国家形象价值:对外展示国家积极蓬勃的正能量;5.产业价值:助推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本文还探讨了对中国运动员进行报道时应该采取的策略:一是发挥主流媒体自塑功能,主动建构议题;二是报道原则多重平衡;三是借势社交媒体,双重话语空间交融,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舆论引导作用,构建积极、正面的中国运动员形象特征。总体来说,里约奥运会期间,主流媒体报道里的傅园慧是有着巨大正能量、积极乐观的新时代体育明星。伴随体育竞技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成为赛场主角,提升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与激情度,化为中国体育的一张张名片。媒介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向受众传递更具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的运动员形象特征,使得运动员能发挥出更大价值。

杜江[5](2020)在《《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研究(1927-1937)》文中提出新闻具有社会教育的价值,社会教育借助新闻的形式。本文以近代《申报》社会教育新闻为研究对象,以1927—1937年为研究时段,对《申报》社会教育新闻视野下的社会教育设施和社会教育工作方面的报道进行了梳理。在剖析《申报》社会教育新闻所具有的鲜明社会教育示范性,积极的社会教育舆论、丰富的社会教育内容等特点的基础上,对社会教育设施中的民众教育馆、平民学校、民众学校、图书馆、博物馆、讲习所、讲习会;社会教育工作中的识字教育,生计教育,社会体育,电化教育等的内容、功用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研究。进一步剖析了《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教育史料价值、教育史学术价值、教育史研究价值。《申报》视野下的民众教育馆“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民众学校“社会教育的基本组织”,图书馆“公共社会教育中心”,博物馆“公共文化中心”,讲习所“公共宣传的场地”等各种社会教育设施不断扩充;识字教育,生计教育,社会体育,电化教育等各种社会教育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丰富了社会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并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积极引导社会教育舆论,有利地促进了社会教育发展。《申报》作为社会教育历史的见证者,社会教育传播的重要信息载体,社会教育成功经验传承的历史依据,客观地记录了社会教育发展的进程。为我们探究社会教育发展拓宽了研究视野,拓展了教育史研究领域。同时,《申报》社会教育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形式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新闻报道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李晓风[6](2020)在《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寿命的不断延长,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老年阶段处于人生的失去时期。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丧偶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26.89%,离婚和未婚的老年人占2.56%。而在国产家庭伦理剧中,也塑造了像苏大强、文英、宋玉华等单身老年人形象。单身老年人在电视荧屏中有一定的典型性。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目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积极老龄化”的口号。电视剧在推动“积极老龄化”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00年以后涉及单身老年人形象的十二部家庭伦理剧进行分析,并结合豆瓣社区和知乎社区的相关评论与回答进行分析,探究国产家庭伦理剧建构了怎样的单身老年人形象,通过何种方式建构单身老年人形象。通过问卷发放,补充受众视角,对受众眼中的老年人形象进行相关调研,探究受众眼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对单身老年人进行角色分析,划分其形象类别,可以发现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主要以正面形象为主。从关系形象的角度可将其划分为受助者和施助者两种类型。从建构方式来讲,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叙事主题弘扬主旋律,矛盾冲突以代际冲突为主。在视听语言方面,人物独白与对白从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人物服饰传达了与人物相关的社会信息;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得符号与人物的命运相结合,渲染了氛围,推动了情节,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传统文化。从受众层面来讲,大部分受众认为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以正面形象为主。且国产家庭伦理剧在塑造老年群体的正面形象时,大部分受众会增强对老年群体的好感;在塑造老年群体的负面形象时,大部分受众会增强对老年群体的偏见。最后,对国产家庭伦理剧所呈现的单身老年人形象的原因及不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原因有以下几点:未富先老的社会环境、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观念的改变、都市空间的重构和泛娱乐化的影响以及对老年人的媒介歧视。存在的不足有:同质化现象严重、老年形象年轻化及故事呈现悲剧化。

丁艺婉[7](2020)在《清末民初《儒林外史》传播及接受热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清末民初小说界,《儒林外史》是为数不多的迎来传播接受热潮的传统小说。本文考察了这部小说自成书以来到新文化运动之际的文本传播接受状况。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儒林外史》成书以来的三次传播热点,并对每一时期的传播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在以传统评点为主力的时代,《儒林外史》依托卧闲草堂本、黄小田评本和齐省堂本逐步走向公开化传播阶段。在新兴的刊印技术进入出版领域时,《儒林外史》在申报馆的作用下进入规模化传播阶段。当国语文学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时,新式标点本《儒林外史》凭借其纯净简省的白话成为此期颇受欢迎的古典小说,并迎来经典化传播阶段。第二章聚焦申报馆与《儒林外史》传播热潮形成的关系。首先从申报馆自身的影响力入手,分析《儒林外史》首次以新兴技术出版即备受瞩目的原因,并通过阐释售书广告内容发掘其小说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探究申报馆的出版策略。其次,在把握义利兼顾出版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其前期的出版发行经历,总结申报馆率先用新技术出版《儒林外史》的原因。最后,从申报馆、《儒林外史》以及近代小说三个方面考察此次传播热潮带来的深远影响。第三章关注《儒林外史》文本结构的特点,以评点接受和创作接受为研究对象,梳理不同时期小说结构认识的嬗变,同时兼顾考察不同对象对小说结构接受的表现。评点中的结构接受多立足在传统小说视野,强调的是穿插在叙事片段中的各类勾连方式的使用。创作者的结构接受研究以谴责小说《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为例。除去连缀集锦的结构模式外,两部小说还在细节上借鉴了《儒林外史》的结构组织方式。《孽海花》创造性地使用了《儒林外史》凭借集会不断延续的结构模式,《官场现形记》则在尾声部分改造了《儒林外史》的“幽榜”一节,以无名之榜的形式收束全篇。第四章以《海上花列传》为个案,探究具体的小说创作对《儒林外史》文本的接受。作为在申报馆排印本影响下诞生的最早一批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对《儒林外史》的接受是多方面的。从传播方式来看,《海上花列传》借鉴了《儒林外史》契合晚清传播环境的内容及形式。从叙事结构来看,韩邦庆不仅接受了《儒林外史》以展示群体风貌的结构之道,更为重要的是以“穿插藏闪”的笔法对结构之法进行了改造。从时空意识来看,《海上花列传》表现出明显的反晚明秦淮情结的思想,这与《儒林外史》是一脉相承的。再者,韩邦庆关注到《儒林外史》对花园空间的利用,借助花园情节解构才子佳人理想。

谈丽娜[8](2019)在《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文中认为19世纪以来,在晚清时局动荡、东西方文化碰撞、媒介技术不断更嬗的影响下,纸媒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创办于上海的《申报》更是历经了晚清、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三个政权的更迭,见证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特殊历史时期,其前后刊行达77年之久,完整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纸媒设计在当时媒体环境激变下的演变轨迹,对于探索新世纪面临媒体环境的再次剧烈变化,当代纸媒设计的出路在何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以传统纸媒《申报》为例,基于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利用媒介环境学、图像学、符号学等相关理论,以媒体环境激变下,传播方式变化、媒介技术发展、传播语境改变、读者群体心理变化、编辑群体思想观念革新为依托,详细阐述《申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其内容编排、报型形态、不同版面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和演变特征。总结出在媒体环境激变的情形下,《申报》如何运用突出重围的设计方式和方法,分析其对当代纸媒设计面临媒体环境变化时的启示。论文认为,纸媒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现今,面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而导致媒体环境的再次激变,论文提出当代纸媒设计应坚持分化与融合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强调理性思维,明确理念定位;实施资源有机整合,形式有效分化;坚持内容为王,促进媒介融合转型。应在内容编排设计方面精准定位,探寻纸媒内容精选的针对性、注重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把握内容表达的鲜明个性。应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突破创新,保持纸媒报型形态的时代性、遵循系统化原则的视觉构架、重视纸媒设计的可读性与用户体验的发展策略及方向。

王深宇[9](2019)在《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研究》文中指出CBA是中国体育产业和媒体的核心资源,在未来更有希望成为国际体育产业拼图中的重要力量。而腾讯平台拥有数亿用户,据腾讯体育官方网站公布,目前仅NBA单项赛事覆盖独立用户数就已经达到4.53亿,涵盖了中国网民群体的60%,其中核心受众(直播用户)超过1.25亿。强大的用户覆盖范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向用户传达CBA内容,并且进一步提升CBA品牌。凭借腾讯自身庞大的用户群体,可以极大地拉动中国篮球人口的增长。不同于传统媒体对于CBA球员的媒介形象塑造,腾讯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习惯和思维。通过内容的提供和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又能产生新的内容,藉此产生了新媒体环境中源源不断的内容生产机制,这个过程,实现了从内容提供到内容消费的过程。为了深入了解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的塑造过程,笔者在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腾讯体育篮球内容运营组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实习工作,在此期间对于腾讯体育对CBA球员有关报道进行了调查研究,收集了相关资料。本文主要以2013-2018年腾讯体育有关CBA球员媒介形象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集中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的塑造方式,试图还原其对CBA球员媒介形象的塑造过程,二是分析了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存在的优势,三是并针对其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中的不足之处,四是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文章的创新点体现在于对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的过程、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目前关于网络媒体对于CBA球员媒介形象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归纳了前人对于运动员媒介形象及传统媒体对于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的研究,力求为网络媒体对于CBA赛事影响力的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实践指导。文章指出腾讯体育应进一步加强文本审查力度、提高编辑专业素养,深化“媒介融合”,增加深度报道内容,同时提高解说评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在此之外,还应通过议程设置,丰富CBA社区版面、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毛晓瑜[10](2019)在《新媒体语境下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特点、问题与提升策略 ——以“腾讯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性持续占据着体育的主导地位,无论从制度、规则还是民间传统来说,女性都处在远离体育的境遇中。但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以及各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女性群体不断斗争,意识不断觉醒,女性运动员开始在体育方面崭露头角,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得到了极大丰富,而女性体育的不断发展也为体育界增光添彩,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媒体时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声音、图像、文本等,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加速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新媒体浪潮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也在体育领域大放异彩。大众媒介的导向性决定了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对塑造女性运动员的媒介形象具有深厚影响,对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和完善两性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对女性运动员的成长至关重要。但在网络媒体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其自身形象存在一定差距。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新闻报道的影响广度远超于传统媒体,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均会影响受众认知。网络媒体、受众与女性运动员三者相互影响,网络媒体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受众接受其传播内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利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拟态环境理论与培养理论,社会学中的女性主义理论以及心理学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我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腾讯网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新闻报道进行客观、系统、定量的分析。在梳理归纳腾讯网对女性运动员报道内容的基础上,探讨网络媒体在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过程中出现的背离,并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成因,以此提出提升策略。力求网络媒体更多地关注女性运动员,并使其媒介形象更加公正、客观,两性的媒介形象在网络媒体中更加均衡,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共同为体育事业创造更大价值。

二、从《申报》看媒介形象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申报》看媒介形象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2)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闻联播》发展脉络
        (二)《新闻联播》功能定位
    二、关键概念
        (一)媒介形象
        (二)媒介形象建构
    三、文献综述
        (一)《新闻联播》相关研究
        (二)媒介形象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的演变历程
    第一节 片头从复古到科幻
    第二节 演播室从平面到立体
    第三节 播音员形象从标准国字脸到亲和清新
    第四节 声画质量从低到高
第二章 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演变原因
    第一节 《新闻联播》所处政治环境与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政治环境变化
        二、媒介生态环境变化
    第二节 《新闻联播》受众参与热情高涨
    第三节 《新闻联播》媒介形象理念的转变
        一、媒介竞争中双向互动已是基础
        二、媒介竞争中贴近受众已是需求
        三、媒介竞争中形象已是制胜关键
第三章 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演变路径
    第一节 《新闻联播》改版调整节目形象
        一、节目头条视角微观化,整体内容趋向民生类
        二、打破常规编排更加符合新闻规律
    第二节 借力技术驱动打造《新闻联播》品牌矩阵
        一、两微一端一网助力传播
        二、放低姿态入驻短视频平台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办衍生节目
    第三节 抓住受众,形成《新闻联播》形象认同感
        一、蹭热点开话题转变受众的形象选择
        二、重事实聚民生促进受众的形象认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史料及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的转向
    第一节 《泰东日报》的创办、发展及转向
        一、《泰东日报》的创办及发展历程
        二、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所发生的转向
    第二节 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转向的成因
        一、《泰东日报》办报环境的变迁
        二、1918 年—1928 年《泰东日报》的报人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东日报》对国际时局及列强侵华行径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报道国际时局并揭露列强侵华行径
        一、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时局
        二、揭露英、美等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略
        三、报道和揭露日本对中国的民族歧视
        四、报道和揭露列强对中国民众爱国斗争的镇压和迫害
    第二节 揭露日本在大连及东北的殖民统治
        一、报道日本殖民统治下大连金融等其他社会现象
        二、报道日本殖民统治下大连的卫生防疫事业
        三、揭露日本在大连地区的奴化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东日报》对军阀统治下国内时局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揭露皖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现状
        一、反对皖系军阀时期复辟帝制
        二、揭露皖系军阀举债卖国、出卖主权
        三、谴责皖系军阀官僚阶层的腐败统治
        四、揭露皖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第二节 揭露直系军阀时期的腐败统治
        一、揭露曹锟贿选丑闻
        二、揭露直系军阀时期军阀统治的本质
        三、揭露直系军阀的专制独裁
        四、报道直系军阀统治下的社会生活
    第三节 揭露和抨击奉系军阀对东北地区的统治
        一、揭露张作霖奉系军阀统治的真实面目
        二、批判奉系军阀官场和官员的腐败现象
        三、报道张作霖奉系军阀统治下东北民众的社会生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东日报》对国外革命及先进思潮的宣传和报道
    第一节 宣传以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世界革命高潮
        一、宣传俄国十月革命
        二、支持中俄(苏)恢复邦交
        三、记录当时世界革命高潮
        四、报道日本国内革命及朝鲜独立运动
    第二节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客观的介绍
        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对列宁的高度评价
    第三节 对国外社会生活及文化的介绍和报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东日报》对国内革命及思想的报道和宣传
    第一节 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关注
        一、支持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宣传三民主义
        二、关注孙中山动态,报道纪念孙中山的活动
    第二节 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重大事件的关注和报道
        一、报道国内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
        二、关注中共早期活动,对李大钊等人进行报道
        三、报道国民党左派反对蒋、汪统治的政治活动
    第三节 对新思想的宣传和报道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东日报》对大连社会及民众的关注和报道
    第一节 《泰东日报》对大连爱国团体的关注与报道
        一、傅立鱼组织创办的大连中华青年会
        二、大连中华工学会和印刷职工联合会的相继成立
    第二节 关注并支持大连民众的政治抗争
        一、关注大连民众疾苦
        二、支持大连民众进行政治抗争
    第三节 对大连民众社会生活及方式的重视和宣传
        一、对实业的重视和推广
        二、关注并报道各项社会活动
        三、批判旧思想,宣传健康、文明、上进的生活方式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 ——以里约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媒介形象的理论研究
        2.1.1 有关形象的理论研究
        2.1.2 有关媒介形象的理论研究
    2.2 国内外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研究
    2.3 国内外体育传播与媒介形象建构的研究
        2.3.1 体育报道与国家形象建构
        2.3.2 体育报道对运动员的职业形象建构
        2.3.3 有关傅园慧的媒介形象建构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设计
        3.2.1 样本选择
        3.2.2 类目构建
    3.3 研究方法
        3.3.1 案例分析法
        3.3.2 内容分析法
        3.3.3 逻辑分析法
        3.3.4 数理统计法
        3.3.5 文献资料法
4.分析与讨论
    4.1 国内主流媒体对傅园慧报道的内容分析
        4.1.1 报道数量
        4.1.2 报道体裁
        4.1.3 新闻来源
        4.1.4 报道倾向
        4.1.5 报道主题
    4.2 傅园慧媒介形象塑造的价值分析
        4.2.1 媒介传播对运动员形象塑造产生的个人价值
        4.2.2 媒介传播对运动员形象塑造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
        4.2.3 媒介传播对运动员形象塑造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4.2.4 媒介传播对运动员形象塑造有一定的国家形象价值
        4.2.5 媒介传播对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商业价值
5.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傅园慧媒介形象塑造的价值
        5.1.2 傅园慧媒介形象塑造的创新点
        5.1.3 傅园慧媒介形象塑造的不足之处
    5.2 建议
        5.2.1 发挥主流媒体自塑功能,主动建构议题
        5.2.2 报道原则多重平衡
        5.2.3 借势社交媒体,双重话语空间交融
    5.3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B 新闻报道的链接与截图
致谢

(5)《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研究(1927-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一)“开民智”:报章的社会教育意义
        (二)“教育就是宣传”
        (三)“教育要大众化”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了解社会的“百科全书”
        2.实践意义:指导“社会改良”的钥匙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申报新闻
        (二)社会教育
        (三)社会教育新闻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社会教育新闻的研究成果
        2.关于《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研究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三)传播学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申报》的新闻及社会教育新闻
    一、《申报》新闻的特点
    二、《申报》的教育新闻专刊
        (一)教育新闻的背景
        1.“开民智”的时代呼声
        2.“唤起民众”的社会需要
        3.“社会改良”的需求
        (二)教育新闻的版面
        1.发布教育信息、引导教育舆论
        2.方便受众阅读、帮助读者理解
        3.体现教育性、发挥教育作用
        (三)教育新闻的特点
        1.突显教育新闻的思想性
        2.突显教育新闻的知识性
        3.突显教育新闻的时效性
    三、《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特点
        (一)鲜明的社会教育示范
        (二)积极的社会教育舆论
        (三)丰富的社会教育内容
第三章 《申报》视野下的社会教育设施
    一、民众教育馆
        (一)民众教育馆:“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
        (二)民众教育馆的功用:“组织与教育民众”
        1.民众教育馆的组织
        2.民众教育馆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二、平民学校、民众学校
        (一)民众学校:“社会教育的基本组织”
        1.宗旨
        2.施教对象
        3.课程与修业期限
        4.学费
        (二)民众学校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三、图书馆、博物馆
        (一)图书馆:“公共社会教育中心”
        1.图书馆的规程
        2.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
        (二)博物馆“公共文化中心”
        1.博物馆的设立
        2.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四、讲习所、讲习会
        (一)讲习所、讲习会:“公共宣传的场地”
        (二)讲习所、讲习会的发展
第四章 《申报》视野下的社会教育工作
    一、识字教育
        (一)识字教育的指向
        (二)识字教育成效
    二、生计教育
        (一)农业、农民:“改善生活、振兴农业”
        (二)职业补习教育:“增进职业知识与技能”
        (三)残疾人教育:“增进生存幸福感”
    三、社会体育
        (一)社会体育兴起的原因
        (二)社会体育“强民健种”、“锻炼国民体魄”
        1.提倡国术“强民健种”
        2.普及社会体育“锻炼国民体魄”
    四、电化教育
        (一)教育播音:“教育新工具”
        (二)电影教育:“教育利器”
第五章 《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教育史价值
    一、教育史料价值:见证、载体与传承
    二、教育史学术价值:丰富教育形式,拓展学校效能
    三、教育史研究价值:拓展学科研究领域,研究教育新闻史
    四、《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的现代教育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6)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媒介形象
        二、老年歧视
        三、老年群体与电视媒体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形象呈现
    第一节 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单身老年人形象的呈现内容
        一、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形象的角色分析
        二、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的形象特质
        三、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的关系形象
    第二节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的主要形象类别
        一、无私奉献与为子女操劳的单身老年人形象
        二、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单身老年人
        三、依赖子女与糊涂健忘的单身老年人
        四、为老不尊的单身老年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形象的建构方式
    第一节 叙事主题: 弘扬主旋律
        一、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
        二、重家与落叶归根的乡土观念
        三、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的死亡观念
        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话语
    第二节 矛盾冲突: 以代际冲突为主
        一、单身老年人再婚的矛盾冲突表现
        二、生活观念的矛盾冲突
    第三节 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运用
        一、人物对白与独白
        二、人物服饰
        三、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受众眼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
    第一节 受众对老年群体的认知与态度
    第二节 受众对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的认知
        一、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多以正面形象为主
        二、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受众认知单身老年人形象的影响
    第三节 受众对单身老年人再婚现象的认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形象呈现的原因及存在的不足
    第一节 国产家庭伦理剧中单身老年人形象呈现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二、文化原因
        三、媒介原因:对老年人的媒介歧视
    第二节 国产家庭伦理剧在呈现单身老年人形象时存在的不足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迎合年轻受众,老年形象年轻化
        三、故事悲剧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片目
附录二: 主要单身老年人物
附录三: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清末民初《儒林外史》传播及接受热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儒林外史》传播概况
    第一节 评点为主力的公开化传播
    第二节 新技术助力的规模化传播
    第三节 标点本引导的经典化传播
第二章 申报馆与《儒林外史》的晚清传播
    第一节 从《儒林外史》的传播看申报馆小说观的嬗变
    第二节 申报馆排印本《儒林外史》出版动机
    第三节 申报馆排印本《儒林外史》的传播影响
第三章 《儒林外史》的结构接受
    第一节 传统评点的结构接受
    第二节 谴责小说的结构接受
第四章 《海上花列传》对《儒林外史》的接受
    第一节 传播方式的接受
    第二节 叙事结构的接受
    第三节 时空意识的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媒体环境与纸媒设计的相关概述
    2.1 媒体及媒体环境的概念界定
        2.1.1 媒体的基本定义
        2.1.2 媒体环境的范畴
    2.2 纸媒及纸媒设计的发展演变
        2.2.1 纸媒的源起及发展
        2.2.2 纸媒设计的流变
    2.3 基于媒介环境学的纸媒设计
        2.3.1 媒介环境学的思想内涵
        2.3.2 媒介环境学的研究重点
        2.3.3 媒介环境学理论命题对纸媒设计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发刊与内容编排设计的发展轨迹
    3.1 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及《申报》的创刊
        3.1.1 中国近代报纸的起源
        3.1.2 《申报》的创刊缘起
    3.2 《申报》发刊的历史沿革
        3.2.1 创建与发展时期(1872-1912)
        3.2.2 鼎盛时期(1912-1937)
        3.2.3 滞缓衰退时期(1937-1949)
    3.3 《申报》内容编排设计的变革轨迹
        3.3.1 大而化之的初期内容规划(1872-1905)
        3.3.2 强化消息分类的首度改革(1905-1911)
        3.3.3 兼顾“详尽”与“简便”的二次改革(1911-1930)
        3.3.4 注重专业化的内容模块(1930-1937)
        3.3.5 精简保守的时政内容编排(1937-1949)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体环境激变下《申报》设计的演变特征
    4.1 媒介技术突破影响下的报型设计
        4.1.1 契合刊印条件的报型构成设计
        4.1.2 追求表现内容丰赡的报型设计
    4.2 功能需求改变影响下的报头结构设计
        4.2.1 凸显详尽信息的横栏报头
        4.2.2 突出简明特征的通栏报头
    4.3 读者群体心理变化影响下的新闻版式设计
        4.3.1 逐渐分级的字号字体选择
        4.3.2 着眼阅读效率的分栏设计
        4.3.3 渐富现代感的句读安排
        4.3.4 烘托写实色彩的新闻摄影及插图配置
    4.4 编辑群体思想革新影响下的商业广告设计
        4.4.1 保守统一的初期排版装饰
        4.4.2 网格化分类的块状分栏
        4.4.3 引领潮流的广告版式设计
        4.4.4 多种艺术手法融合的插图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申报》的历史启示:当代纸媒设计策略探析
    5.1 分化与融合统一的设计原则
        5.1.1 强调理性思维与明确理念定位
        5.1.2 资源有机整合与形式有效分化
        5.1.3 坚持内容为王与媒介融合转型
    5.2 精准定位的内容编排设计
        5.2.1 探寻纸媒内容精选的针对性
        5.2.2 注重纸媒内容编排的逻辑性
        5.2.3 把握纸媒内容表达的鲜明性
    5.3 突破创新的视觉传达设计
        5.3.1 彰显纸媒报型形态的时代性
        5.3.2 遵循系统化原则的视觉架构
        5.3.3 多样组合集版方便可读性
        5.3.4 继承传统文化的符号形式
        5.3.5 强调舒适的用户互动体验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近代主要中、外文报刊择要一览表(1815-19世纪末)
    附录2 《申报》发刊历史阶段简表
    附录3 《申报》内容编排设计演变一览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专业实习
致谢

(9)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CBA联赛的发展
        2.新媒体时代腾讯体育在网络篮球直播、报道中逐渐占领军地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阐述
        1.形象
        2.媒介形象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六)理论依据
        1.议程设置理论
        2.新闻框架理论
二、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报道概况
    (一)腾讯体育对于赛事报道发展现状
        1.起步时期——2003 年至2007年
        2.探索时期——2008 年至2012年
        3.飞速发展时期——2013 年至今
    (二)腾讯体育对于CBA球员媒介形象报道总体呈现
        1.报道总量:文字结合图片视频,呈阶段性变化
        2.报道对象:选择倾向明显,话题性球员为主
        3.报道体裁:涉及类型全面,范围较广
        4.报道态度:客观中立,赞扬态度占一定比例
        5.报道主题:多元化塑造媒介形象
    (三)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的维度构建
        1.腾讯体育对于CBA球员职业形象的塑造
        2.腾讯体育对于CBA球员社会形象的塑造
        3.腾讯体育对于CBA球员个性形象的塑造
        4.腾讯体育对于CBA球员社交形象的塑造
三、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中的优势
    (一)利用广泛用户基础,打造多平台优势
    (二)利用直播版权,打造更直接的用户依赖性优势
    (三)利用交互式传播,打造社区传播优势
四、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本问题
        1.错别字问题
        2.报道与图片不符问题
        3.流水账式战报导致深度不够
    (二)解说评论在塑造CBA球员媒介形象中的问题
        1.解说水平参差不齐
        2.解说比赛口误不断
    (三)腾讯体育社区CBA板块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圈子数量不足、版面内容不够细化
        2.社区“口水战”不断、管理有待加强
五、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优化策略
    (一)加强文本审查力度、深化“媒介融合”
        1.加强文本审查力度、提高编辑专业素养
        2.深化“媒介融合”,增加深度报道内容
    (二)提高解说评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
    (三)通过议程设置,丰富CBA社区版面、加强社区文化管理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媒体语境下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特点、问题与提升策略 ——以“腾讯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媒介形象的研究
        2.国内外关于女性与竞技体育的研究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1.相关概念界定
        2.理论支撑
    (六)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二、我国网络媒体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现状
    (一)内容上呈现多元化
    (二)思想上体现倾向性
    (三)视角上展现世界观
三、腾讯网对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塑造的特点
    (一)职业角色
        1.客观报道体育成绩
        2.积极向上的自我实现
    (二)社会角色
        1.强制性的家庭回归
        2.商业化的身体探视
    (三)个性特征
        1.不骄不馁的体育精神
        2.亦刚亦柔的性别色彩
四、腾讯网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过程中的背离及原因
    (一)腾讯网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过程中的背离
        1.报道数量少
        2.偏重娱乐化
        3.过度关注运动员隐私
        4.存在刻板印象
        5.以男性审美为主
    (二)腾讯网塑造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过程中出现背离的原因分析
        1.男权社会的价值需求
        2.多方利益促使“眼球经济”
        3.网络媒介监管意识淡薄
五、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的策略
    (一)加强网络媒体的专业性建设
        1.优化性别观念
        2.重视职业自律
        3.加强网络监管
        4.细分受众市场
    (二)改善受众媒介使用行为
        1.调整性别差异观念
        2.培养意见领袖
        3.加强言论监督
    (三)提升女性运动员的职业操守与媒介素养
        1.明确职业方向
        2.提升媒介素养
六、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从《申报》看媒介形象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服爱好者媒介形象分析 ——以慧科新闻数据库2005-2020年的报道为例[D]. 聂佳丽.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2]央视《新闻联播》媒介形象演变研究[D]. 张玉蕾.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1918年—1928年《泰东日报》宣传报道研究[D]. 陈秋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傅园慧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 ——以里约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报道为例[D]. 冷智玉.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申报》社会教育新闻研究(1927-1937)[D]. 杜江.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国产家庭伦理剧中的单身老年人形象研究[D]. 李晓风.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清末民初《儒林外史》传播及接受热潮研究[D]. 丁艺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8]媒体环境激变下的纸媒设计研究 ——以《申报》为例(1872-1949)[D]. 谈丽娜. 东南大学, 2019(01)
  • [9]腾讯体育对CBA球员媒介形象塑造研究[D]. 王深宇.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10]新媒体语境下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建构研究:特点、问题与提升策略 ——以“腾讯网”为例[D]. 毛晓瑜.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从《宣言》看媒体形象传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