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角膜瓣论文_邱耀英,潘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离角膜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角膜,原位,并发症,视力,激光,手术,近视。

游离角膜瓣论文文献综述

邱耀英,潘静[1](2014)在《LASIK手术角膜瓣游离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常用的角膜屈光手术之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预测性等优点[1-4],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较为理想的术式,一直以来为众多屈光不正患者所接受。在LASIK手术过程中,角膜瓣的制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游离角膜瓣的发生会影响手术的进程,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4年06期)

金艳华[2](2011)在《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复位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I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出现游离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1500例(2900眼)LASIK手术中出现的12例(12眼)游离瓣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d,12例(12眼)角瓣复位良好,边缘整齐,瓣下干净。术后3d取出角膜接触镜,其中视力≥1.0 10眼,视力≥0.6 2眼。1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24,月视力稳定。眼屈光度、中央K值较术前降低值等与非游离瓣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SIK治疗近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出现游离瓣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周雨声,陆斌[3](2008)在《有皱褶游离小角膜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后2次复位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以其安全、有效、稳定的特点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LASIK手术制瓣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瓣不全、瓣过薄、瓣皱褶、瓣移位等较为常见。本例患者因为一次手术时发生有皱褶的游离小角膜瓣,二次手术后角膜瓣移位,叁次手术后角膜瓣复(本文来源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李金科,贾丽,米生健[4](2006)在《LASIK术中游离和不全角膜瓣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 ileusis,LASIK)在我国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眼科医师和患者的青睐。LASIK术中制做理想角膜瓣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术中有关角膜瓣并发症有(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06年02期)

刘利莉,兰志辉,郭冉阳,李学军,孙常峰[5](2006)在《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7年8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门诊行LASIK手术中角膜瓣游离者13例15眼,其中男性9例10眼,女性4例5眼,年龄18~30岁,术前等值球镜度-2·0D~-9·0D。术前行常规检查,均除外眼部及全身相关禁忌症。手术方法:使用Chrion Vis(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张华[6](2005)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发生角膜瓣游离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imerlaserinsituker 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近视治疗手术中设计最合理、最有发展前景的手术之一。它既避免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 refractivekeratectomy,(本文来源于《眼视光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王洋[7](2002)在《游离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角膜散光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近视是造成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中国是世界上近视眼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其近视眼发生率为50%,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角膜屈光手术从RK,PRK到LASIK走过了一个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LASIK将准分子激光切削组织的精确性和角膜磨削术保持角膜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由于保持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的完整性,且恢复快,创伤小,无角膜雾状混浊,预测性高等优点,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LASIK采用特制微型角膜板层刀在角膜表面先做一个厚度为160um的板层角膜瓣,然后在角膜瓣下进行激光切削。因此,角膜瓣的制作是LASIK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发生角膜瓣的并发症,游离角膜瓣就是其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术中发生游离角膜瓣,角膜瓣足够大时,可以在瓣下进行激光切削,然后将角膜瓣复位。带蒂的角膜瓣由于有蒂与角膜相连,因此比较容易复位,而游离角膜瓣复位就比较困难。游离角膜瓣的原位复位是否会引起术后角膜散光,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实验在兔眼的角膜上进行单纯角膜瓣切开制成游离瓣将其原位复位,应用角膜地形图仪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角膜散光的变化,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纯种大白兔13只(26眼),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8只大白兔门6眼厂另一组为对照组,5只大白兔(l眼人所有试验兔术前均分别行裂隙灯检查,以排除角膜及其他眼部疾病;采用Opp1CON200o型角膜地形图仪对免眼做术前角膜地形的检测和分析,所有眼角膜散光均小于1.SD,角膜屈光力在42—45 D之间。 手术操作均由一人完成。手术应用法国产Moria全自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切割刀,选择角膜瓣的厚度为160urn,角膜瓣直径为9.smm。实验兔采用全麻,应用846液肌肉注射,用量0.3Im/kg。表面麻醉采用0.4%倍诺喜滴眼液。先将实验兔用75%的酒精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点一滴倍诺喜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在领侧角膜用龙胆紫做定位标记线,用负压吸引环固定眼球,待负压吸引达180rnmHg时,一组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上做一游离的角膜瓣,另一组制作一个带蒂的角膜瓣,蒂位于上方,然后依照角膜标记线将角膜原位复位,在角膜瓣下将碎屑用BSS液冲洗干净,等待角膜干燥后,滴贝复舒眼液,戴眼罩。在角膜瓣制作时,如果出现角膜瓣撕裂或破碎时即将其弃之。术后将大白兔送回动物室。术后一周滴泰利必妥眼液,每日4次。 分别于术后7天上周上月上月}月对术眼进行了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检查,记录角膜情况,分析游离角膜瓣组与带蒂角膜瓣组术前、术后不同区域不同时间角膜散光及轴位的变化。采用SPSS10.0版进行均值t检验。 结 果 所有术眼术后经裂隙灯检查,角膜瓣透明或轻微水肿,水肿于术后一周消失,角膜瓣对位良好,无角膜上皮层间植人及其他层间异物,部分角膜缘可见环形混浊。随访期间无一眼在光学区出现角膜雾状混浊。 实验结果表明,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组与带蒂角膜瓣组相 ·2·比,术后一周游离角膜瓣组中央 3 mrn区域、旁中央 5 mm区域、周边7一区域的散光分别为3.56。二.03D、4.“to.99D、5.22 t且.03D;带蒂角膜瓣组中央3nun区域、旁中央snun区域、周边7rum区域的散光slJ为二.34 L 0.33D、1.28。0.45D、互.38。0.47D,术后叁个月时游离角膜瓣组中央3rum区域、旁中央srnm区域、周边7nun区域的散光分另为 2.ZIt 0.62D、2.84。0.59D、3.24。0.78D;带蒂角膜瓣组中央 3nun区域、旁中央 smm区域、周边 7mxn区域的散光拥IJ为豆.20 LO.35D、互.13。0.25D、1.10。0.50D。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河<0。05人 游离角膜瓣组术后周边处门mm区域)比中心处门 区域)散光略大,两区域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计<O.05h而带蒂角膜瓣组术后7mm区域与3mm区域散光相比,无显着性意义河>0.05)。 从本实验术后两组角膜中央3nun区域散光轴位的变化可以看出,游离角膜瓣组术后散光轴与术前散光轴向之间的差值较大,术后二周时平均差值为57.3。14.0度,3个月时的平均差值为35.7 L 13.65度,而带蒂角膜瓣组术后早期方向较乱,二周时平均差值为 50刀d.94度,1月后逐渐减小,到 3个月时平均差值降至为 9、4 L 4.92度。 讨 论 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引起术后角膜的散光,其原因是在手术过程中虽然我们肉眼看似乎游离角膜瓣对位已经很准确,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着细微的错位,角膜瓣的错位导致成纤维细胞增生,产生胶原,新胶原纤维的扭曲生长用E列不齐,在角膜形成了新的援痕组织,引起了术后的角膜散光;另外,由于角膜为无血管组织,其营养的供应来自角膜缘血管网、房水及泪液,游离角膜瓣由于没有蒂与角膜相连接,成为一个游离体,角膜的营养供应明显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2-04-01)

陆蓓,李荣喜[8](2000)在《LASIK手术游离角膜瓣一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 ,男 ,2 6岁 ,以“双眼复性近视散光”到我中心就诊 ,检查所见 :裸眼视力右 0 .12 ,左 0 .1。检影验光 :右眼 -4.5 0DS/- 1.0 0DC× 170 =1.0 ,左眼 - 4.5 0DS/- 0 .75DC× 30=1.0(本文来源于《眼视光学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游离角膜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I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出现游离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2008年1500例(2900眼)LASIK手术中出现的12例(12眼)游离瓣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d,12例(12眼)角瓣复位良好,边缘整齐,瓣下干净。术后3d取出角膜接触镜,其中视力≥1.0 10眼,视力≥0.6 2眼。1月视力均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24,月视力稳定。眼屈光度、中央K值较术前降低值等与非游离瓣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SIK治疗近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出现游离瓣只要及时正确处理,仍能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离角膜瓣论文参考文献

[1].邱耀英,潘静.LASIK手术角膜瓣游离的护理[J].华夏医学.2014

[2].金艳华.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复位后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

[3].周雨声,陆斌.有皱褶游离小角膜瓣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后2次复位1例[C].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08

[4].李金科,贾丽,米生健.LASIK术中游离和不全角膜瓣的处理[J].国际眼科杂志.2006

[5].刘利莉,兰志辉,郭冉阳,李学军,孙常峰.LASIK术中游离角膜瓣的处理[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

[6].张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发生角膜瓣游离2例[J].眼视光学杂志.2005

[7].王洋.游离角膜瓣对LASIK术后角膜散光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

[8].陆蓓,李荣喜.LASIK手术游离角膜瓣一例报道[J].眼视光学杂志.2000

论文知识图

病毒性角膜溃疡合并角膜穿孔行游离结膜...细菌性角膜溃疡行游离结膜瓣移植术A:术...女,56岁,双眼翼状裔肉7年余屈光矫正的精确性等效球镜的稳定性1 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段

标签:;  ;  ;  ;  ;  ;  ;  

游离角膜瓣论文_邱耀英,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