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公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吕碧城,《大公报》,女词人,词家,晓珠词,词集,诗词界,英敛之,芳词,第一
大公报论文文献综述
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志伟[1](2020)在《吕碧城:《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安徽省徽州地区(今黄山市)出版的《新安人物志》中,有着这样关于“新安人物”吕碧城的介绍:“吕碧城(公元1883-1943年),字圣因,安徽省徽州地区旌德县人,是近代杰出的女词人,着有《信芳集》《晓珠词》《香光小录》等十多本词集传世。”龙榆生编选(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20-01-09)
张颂甲[2](2019)在《《大公报》,新中国的财经党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文(指11月2日本报刊登的《<进步日报>,值得记忆的一张报纸》)叙述到1953年上海《大公报》北迁与《进步日报》合并,出版新的《大公报》。之后,《大公报》在北京永安路建设了新的大楼,即在北京落地生根,出版发行。我也从天津来到北京。《(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9-11-23)
朱红[3](2019)在《浅析天津《大公报》娱乐报道的内容和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860年天津开埠,到了20世纪30年代,天津成为北方最重要的商业都市。繁荣的工商业直接推动着该城市娱乐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天津娱乐业为天津的娱乐报道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天津《大公报》是天津最知名的商业报纸,其中娱乐报道是《大公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1926至1936年间天津《大公报》的娱乐报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大公报》娱乐报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特征。(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1期)
金秋龙,金帆[4](2019)在《《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剖析(1902-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公报》是全球华文传媒史和中国新闻史上唯一一份逾百岁高龄的报纸。它历经百年沧桑,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磨难、屈辱,奋起反抗走上勃兴道路的历史。几经浮沉,数次易主,但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臧否时事,月旦人物,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近现代体育的传播,更推进了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选取《大公报》1902至1949年48年间体育新闻报道作为主要研究文本,全面、系统地梳理其体育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将这48年的历史分为滥觞期(1902-1911)、过渡期(1912-1925)、勃兴期(1926-1937)和激荡期(1938-1949),通过对社会环境、媒介舆论环境、体育传播环境和体育传播内容四个方面对四个历史时期的体育新闻传播特征进行剖析。滥觞期:尚武爱国,倡导兵式体操,宣扬军国民主义,体育启蒙发端,传播模式初现。社会环境内忧外患,变法革新,推行新政,编练新军;媒介舆论环境为国人办报再现高潮,文章报国,开放"言禁",党派论辩;体育传播环境为中西体育第一次碰撞,宣传尚武精神,丰富体育理念;体育传播内容以兵操体操为核心,开启民智,宣扬尚武精神;以消息为主,传播模式简单、随意;过渡期:反思"军国民主义",兵操剔除,"选手体育""锦标主义"勃兴,新闻业务稳中有进。社会环境剔除旧制,打破束缚,政体革新;媒介舆论环境为倡导民主,体育救国,武术融入;体育传播环境为转变体育思想,收回体育主权;体育传播内容发掘民族武术,关注运动会和女子体育项目;体育新闻传播时效性有所增强;改革体育新闻业务,发展现代化报刊;国外体育新闻传播开始引入。勃兴期:"土""洋"之争维护民族传统体育地位,"选手体育、锦标主义"受批判,传播内容丰富多元。社会环境中日矛盾上升,国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媒介舆论环境为国民党、红色政权和私营的新闻事业并存;体育传播环境为"选手体育、锦标主义"受批判,"国粹主义"遍地开花;体育传播内容《大公报·体育》周刊设立,体育新闻成为"青年们的俱乐部";以极强的责任感,投入体育内涵的争论与引导之中;赛事传播成为常态化关注,积极推进区域体育发展;体育新闻传播理念日趋成熟,关注领域全面,传播客观公正;体育新闻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激荡期:务实爱国,倡导"滑翔运动",关注民族健康运动,助推战时学校体育改革。社会环境全面抗日,内战爆发,社会动荡;媒介舆论环境:抗日救亡,控制舆论,垄断新闻;体育传播环境:国统区体育一片阴影,根据地体育如火如荼,沦陷区体育奴化严重;体育传播内容救国思想落到实处,通过完善积极的媒介事件促进中国"滑翔运动"的发展;沦丧时期,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振奋民心;体育新闻传播数量锐减;文章报国更加务实,借事实表达抗日观点。通过对《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的历史流变研究可见其传播主体,从国外通讯社转载到报馆访员的原创新闻:量少质差,依靠外媒;拓宽稿源,原创为主。传播内容,从"军国民主义"到"锦标主义"再到"民主传统体育"和"滑翔运动":传播内容随社会思潮变迁,强身救国是恒久不变主题。传播形式:视觉符号由刻板单一趋向图文并茂,版面设计从冗杂分散走向风格鲜明。传播话语:报道规模日趋扩大,报道体裁愈加多样,传播视角更重内外兼顾,话语框架更具人文内涵。《大公报》对当代中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启迪:"启蒙""爱国"是《大公报》恒久不变的传播主旨;公正敢言的大公报格,成为体育舆论引导重镇;"文章报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器"践行新闻专业主义;重视体育的传统代代传播,折射深厚人文关怀的色彩;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文风,内涵深度限制目标受众发展。(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竞琼,李晓悦[5](2019)在《近代天津《大公报》所刊服装广告类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代大众媒体的发展,报刊成为了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它刊登的内容,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天津《大公报》上所刊登的服装广告的内容和类型,反映出了民国时期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新事物接受度的提高,服装广告的多种类型和创意形式大大促进了服装广告业的发展,西方"舶来品"的盛行以及新思潮的影响,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本文来源于《创意与设计》期刊2019年05期)
俞凡,杨帆[6](2019)在《榜样的建构与消解: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张季鸾与《大公报》形象流变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榜样形象对新闻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形象往往是历史上成功的先驱人物及组织,这些无法被直接感知的形塑一般是通过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两种渠道完成,并内化为受者行动的指南。同时,这种形塑还会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新记《大公报》与张季鸾形象流变的梳理,力图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当政府对社会有较强的控制力时,这种形塑会严格遵循政府设定的轨道;当这种控制力削弱时,这种形塑就会偏离政府的轨道,更贴近被形塑者对这一职业的想象,进而消解政府塑造的形象,甚至将整个群体的认识导向传统体系的对立面;而无论政府的形塑还是民间的偏离,都是对历史记忆某个侧面的片面强调,只有建立在真实而全面的历史事实上的记忆,才是真正应当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9年10期)
胡正强[7](2019)在《蒋介石与《大公报》一则关系史料的辨正》一文中研究指出1929年12月28日,天津《大公报》第3版发表了《蒋通电唤起舆论自十九年一月一日为始望报界对国事尽情批评》的新闻专电,全文登录了蒋介石这封通电("勘电")的内容。因为该报刊登的这封通电关于收电人的台衔为"大公报并转全国各报馆均鉴",所以受到一些治中国新闻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1996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通(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8期)
白中阳[8](2019)在《论民国时期残疾人的慈善救济路径——以《大公报》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残疾人慈善救济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救济方式而言,该时期政府和社会各界不仅建立了多家残疾人收容机构来收容救助无人照料的残疾人,而且还为收容机构之外的残疾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救助和医疗援助。更有大量的慈善爱心人士及社会团体纷纷公开发表助残救残言论,为残疾人群体获得工作、婚姻、教育等方面的诸多社会权益而奔走呐喊。尽管该时期残疾人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和缺陷,但该时期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促进了我国近代残疾人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残疾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志[9](2019)在《以笔为剑 表达中国立场——《大公报》有关中美经贸摩擦评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经贸摩擦自去年以来受到世界高度关注,中国对于美方挑起的贸易战,态度坚决,反击得当。这场事关国运的较量,其背后注定是一场舆论战。《大公报》作为在香港的爱国媒体,以中国立场、世界胸怀、问题意识,发表一系列评论,坚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定维护国际经贸秩序,坚定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凌行为,澄清谬论,以正视听。(本文来源于《中国》期刊2019年09期)
蔡益彦[10](2019)在《萧乾的书评编辑策略与文化视野——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相继出过叁个纯文学副刊——《文艺副刊》、《小公园》和《文艺》。《文艺副刊》由沈从文和杨振声主编,从1933年9月23日出刊至1935年8月25日,前后共出刊166期。萧乾主编的《小公园》的出版时间是从1935年7月4日至1935年8月31日。《文艺》是由《文学副刊》和改造后的《小公园》合并而成,(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大公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文(指11月2日本报刊登的《<进步日报>,值得记忆的一张报纸》)叙述到1953年上海《大公报》北迁与《进步日报》合并,出版新的《大公报》。之后,《大公报》在北京永安路建设了新的大楼,即在北京落地生根,出版发行。我也从天津来到北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公报论文参考文献
[1].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志伟.吕碧城:《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N].团结报.2020
[2].张颂甲.《大公报》,新中国的财经党报[N].中国建材报.2019
[3].朱红.浅析天津《大公报》娱乐报道的内容和特征[J].今传媒.2019
[4].金秋龙,金帆.《大公报》体育新闻传播剖析(1902-1949)[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张竞琼,李晓悦.近代天津《大公报》所刊服装广告类型分析[J].创意与设计.2019
[6].俞凡,杨帆.榜样的建构与消解:1949年以来台湾地区张季鸾与《大公报》形象流变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9
[7].胡正强.蒋介石与《大公报》一则关系史料的辨正[J].青年.2019
[8].白中阳.论民国时期残疾人的慈善救济路径——以《大公报》为视角[J].残疾人研究.2019
[9].孙志.以笔为剑表达中国立场——《大公报》有关中美经贸摩擦评论探析[J].中国.2019
[10].蔡益彦.萧乾的书评编辑策略与文化视野——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