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导乐陪伴分娩分娩质量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永恒的主题。为保证母亲安全,给孕产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院自2003年9月开展了导乐陪伴分娩,并观察了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5年9月~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不包括高龄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200例(导乐组),对照组200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文化程度均无显著异,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临产前无剖宫产指征,有条件进行阴道试产。
1.2方法
1.2.1观察组由本院有经验的助产士承担,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模式。自宫口开大2厘米至分娩结束,全产程陪伴产妇,同时允许产妇亲人陪伴在身边,在产程中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并对孕妇进行体力、精神、心理等全面支持,严密监测产程中母婴情况。
1.2.2对照组按传统的医学模式分娩。由轮班助产士按以往常规定时监测及处理,无家属陪伴。
1.3效果评价采用Mmlleetr阵痛强度评分法:0分无痛;1分为轻度疼痛,极易耐受;2分为中度疼痛,易耐受;3分为强度疼痛,难耐受;4分为极度疼痛,几乎不能耐受。2分及以下为能够耐受分娩疼痛;3分以上为不能耐受。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a=0.05
2结果
2.1分娩方式的比较观察组200例阴道分娩180例,占89.50,剖宫产20例,占10.50%,对照组200例阴分娩140例,占70%,剖宫产60例,占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2.2分娩结局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组别例数总产程(min)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例数%例数%例数%例数%
观察组200520.6±220.62010.0021.0031.5073.50
对照组200750.6±315.26030.0063.00105.0083.64
P值<0.01<0.01<0.01<0.01>0.05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总产程、胎儿窘迫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疼痛比较见表2。
表2两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
组别例数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
例数%例数%例数%
观察组2007638.0010854.00168.00
对照组2003115.509648.007336.50
P值<0.01<0.05<0.0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4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需求100.00%产妇在临产时希望有人陪伴,其中96.95%的产妇希望丈夫陪伴。
3讨论
妊娠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1]。由于多数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分娩时的阵痛以及对胎儿安危的担心,以及分娩前从亲友处听到的负面诉说,多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紧张和恐惧感。这种不良情绪不仅直接影响宫缩的质量和宫颈扩张,而且使体内激素,如儿茶酚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内啡肽等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正常产率下降,产后出血增多,胎儿窘迫率上升。
Doula(导乐)是希腊文,表示一个妇女照顾另一个妇女。陪伴分娩是由美国克劳期医生(Mklaus)倡导的,是指一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产妇持续的生理上支持、帮助及精神上的安慰鼓励,使其顺利完成分娩过程。导乐陪伴分娩正是减轻或消除产妇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使心理及精神因素对分娩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分娩结局良好,总产程缩短,产后出血率减少,胎儿窘迫发生率降低,仅新生儿窒息率差导无显著性。导乐陪伴分娩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确保了母婴身心健康,提高了分娩质量。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分娩疼痛程度降低,重度疼痛减少,导乐陪伴分娩虽然没有直接的镇痛效果,但可促进产妇体内啡肽的产生,从而间接地减轻疼痛。另外了解了所有产妇,100.00%在待产和分娩时希望有人陪伴,最希望得到的是丈夫陪伴,丈夫陪伴者(家属)对分娩知识了解甚少,随着产程的进展,有时而对产妇的阵痛,他们比产妇更加不安和焦虑,甚而提出不合理的干预要求,影响分娩这一正常生理过程。而导乐陪伴由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科学指导和细致服务,耐心安慰产妇,讲解分娩过程,客观动态观察产程,给予产妇更多生理上的支持和鼓励,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减少了医源性损伤,降低产时产后并发症发率,有利于提高分娩质量。Doula陪伴分娩,是以产妇为中心的新型的产科服务模式,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服务观念。同时我们还观察到,Doula陪伴分娩在提高分娩质量的同时,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对家庭和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