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支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养老保险,住房,年金,城乡居民,差异,因素。
支付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孔培嘉,石绍宾[1](2019)在《职能定位、支付能力与房地产税最优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区分房地产税职能的叁种定位,根据支付能力最大化原则探寻人均面积扣减、家庭面积扣减、首套房免税和人均价值扣减四方案下房地产税最优设计。研究发现:(1)若将房地产税定位于地方一般税种,0.5%单一税率下首套房免税方案最佳,其同时具备最大支付能力和最小课征面的双重优势;(2)若将房地产税定位于地方重要税种或地方主体税种,税率不超过2%时首套房免税方案难以达成,其余叁方案中人均价值扣减方案下完全可负担家庭占比最高,但须辅以高税率与宽口径;(3)断路器机制的引入,可纠正房地产税税款拖欠比例的低估,体现更为准确的税款完全支付能力;(4)短期内房地产税应定位于地方一般税种,选择更具征管可行性的首套房免税方案,中长期内职能定位应逐步提升,选择更具公共价值捕获性的人均价值扣减方案。(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曾海军[2](2019)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付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当前财政支付面临的制约和地区差异,为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财政支付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思路。为了增加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养老保障,我国于2009年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1年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4年,鉴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拥有相同的制度模式,国务院将两项制度统一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经过10(本文来源于《中国保险》期刊2019年10期)
谭琳元,张家琳,冯明芬[3](2019)在《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支付能力是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关键。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实际参保率较低,综合发展潜力较低。提高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的建议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8期)
康珈瑜,索志辉,梁留科,买哲,方明[4](2019)在《中国市域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泰尔指数、σ系数、莫兰指数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2—2017年中国大陆346个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2017年,中国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排名整体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其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均随时间呈现增大趋势,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稳步增强。2012—2017年,中国市域单元收入房价比的空间集聚性显着增强,空间分布不均衡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房地产投资水平、城市规模是影响中国市域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而房地产投资水平和城市规模为负向影响;2012—2017年我国东北和东中西部则不同程度上受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朱静玉[5](2019)在《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化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业关系着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是人们生产、生活之路上的重要物质保障,是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必经之路,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自我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房地产业属于国家基础投资,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其中住房盘踞着相当可观的比例数值,可看做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房地产业涉及到社会任何部门都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前期阶段,在地域性与时效性均满足的条件下,适合将房地产业定位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步较为落后,发展时间过短。然而,随着199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政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房地产产业从萌芽阶段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政府出台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各地区人口密度流动情况、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而产生了相当明显的异质性同。正是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无法改变的差异,也是我国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存在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为基础,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为被解释变量,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演变的区域差异.同时,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确定了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价格差异的因素。以此为基础,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整理和收集2006年至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与SPSS 25运用马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5个大中城市分为叁类,并使用Eviews 9计量软件。建立了不同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6种计量回归分析模型,采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FM-0LS)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独自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承担能力及其时间序列的变动进行了测算和证实。通过实证分析,第一,对35个大中城市的模型回归结果进行看比较分析,剔除多个影响因素当中影响程度最小的经济指标。第二,选取了叁类区域的影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逐一分析,并分析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原因,甄别出影响不同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地区是存在异质性,同一因素对不同地区住房支付能力的产生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住宅用地价款、住宅投资额等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是最为显着的,并且他们产生着积极性的影响。同时在单独研究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居民收入关系时发现,房地产市场价格是影响居民收入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这个结论也符合前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本论文主要研究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区域差异,分析影响不同区域住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各地区抑制房价的快速上涨,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住宅市场稳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唐琳,冯长春,肖亮,郭永沛,韩炜[6](2019)在《北京市居民租赁住房可支付能力及空间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租赁住房市场被严重边缘化,"十叁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彰显了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特征。住房租赁市场成为研究热点,而居民的租赁住房可支付能力是其关键。本文将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商品性租赁住房合为一体作为研究对象,从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的现状出发,客观评价不同人群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最低非住房消费标准、住房补贴比例等指标,在此基础上定义人均租赁住房可支付能力指数,用于评估不同人群的可支付能力。结合目前的租赁住房市场的供给情况,运用GIS软件分析居民可支付能力的空间特征,分析北京市现有租赁住房与居民租房可支付能力匹配情况,对于合理制定多层次租赁住房市场政策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3期)
瞿富强,颜伟,吴静[7](2019)在《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界定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算方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保障对象的精准界定,是提升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当前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很少考虑到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探究住房支付能力内涵及分析指标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典型城市不同收入等级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住房保障对象进行界定并分类、分级保障,最后将住房保障对象与保障方式精准衔接。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既能够赋予住房困难家庭更多的保障机会,显着提高住房保障效率,也能够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实现住房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价格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付秋实[8](2019)在《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去哪养老、谁给养老、拿什么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本文来源于《金融时报》期刊2019-05-27)
郑涛,宋晓彤,潘伟[9](2019)在《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发展中,区域居民养老支付水平日渐成为影响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背景,从叁地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现状出发,利用莫兰指数、LISA图对京津冀十叁个地市居民养老支付能力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根据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空间分布差异特征,提出促进京津冀居民养老支付能力均衡发展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9年14期)
王旭[10](2019)在《太原市主城区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房价和租金价格的日益高涨,太原市许多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支付能力减弱。在保障性住房的范围中,由于公共租赁住房供给数量有限、轮候配租机制的要求,短期内不能解决多数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需求,这一群体只能选择在市场上租赁商品房来解决其住房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研究影响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的因素,以及不同收入状况下新就业大学生在太原市主城区匹配何种户型面积的住房,以期提高新就业大学生的租房支付能力,为企业针对新就业大学生建设的租赁住房户型面积提供依据,为政府发展租赁市场提供政策的建议。首先本文对太原市住房市场现状进行了介绍,结合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发现新就业大学生在租赁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少;在租赁市场上新就业大学生的租住条件较差;大部分新就业大学生选择合租的方式导致人均的租住面积较小;太原市主城区的租金价格水平对新就业大学生来说有一定负担。然后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的七个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的实证分析,探究出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月收入、户口情况、学历情况。接着用剩余收入法对太原市主城区的租房支付能力进行测算,旨在提高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分别从公共租赁住房和租赁商品房的角度对政府、房地产企业提出住房保障的对策:完善阶梯化租房补贴制度;大力发展长租公寓行业;建立多主体供应住房体系;加大对租赁市场的立法保障;放宽公共租赁住房的户籍限制;树立合理住房消费的观念。(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5-13)
支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当前财政支付面临的制约和地区差异,为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财政支付可持续性提供了政策思路。为了增加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养老保障,我国于2009年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1年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014年,鉴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拥有相同的制度模式,国务院将两项制度统一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经过1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支付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孔培嘉,石绍宾.职能定位、支付能力与房地产税最优设计[J].财经论丛.2019
[2].曾海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付能力研究[J].中国保险.2019
[3].谭琳元,张家琳,冯明芬.黑龙江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支付能力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4].康珈瑜,索志辉,梁留科,买哲,方明.中国市域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地理.2019
[5].朱静玉.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化差异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6].唐琳,冯长春,肖亮,郭永沛,韩炜.北京市居民租赁住房可支付能力及空间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9
[7].瞿富强,颜伟,吴静.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界定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算方法的比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9
[8].付秋实.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N].金融时报.2019
[9].郑涛,宋晓彤,潘伟.京津冀养老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中国市场.2019
[10].王旭.太原市主城区新就业大学生租房支付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