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学习的联系法

浅谈历史学习的联系法

关键词:历史学习;联系法;方法

作者简介:王艳芳,任教于河北省阳原县第三中学。

很多学生常常为如何学好历史而烦恼。笔者总结几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把许多本来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孤立起来,没有处理好知识与知识的相互联系,找不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历史的难度。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联系法是历史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教师的职责除了自己知道怎样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怎样学,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指导学习方法才是关键。那么,在历史学习中怎样运用联系法呢?

一、纵横联系

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的。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进行纵横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学习历史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将不同时期中相互关联或类似的重大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进行比较,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比如,我们在学习美国的历史时,美国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资本主义世界发达国家的?就会联系到美国是由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块殖民地发展而来的,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美国充分利用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殖民掠夺加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通过罗斯福新政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引起的这一系列内容等。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系统的历史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的能力。

“横”是要找出其它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注意同一时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法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西安事变”这段历史时,引导学生联系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积极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特别是东北军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样,通过纵横联系教学,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二、中外历史的联系

中国是开放的中国,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教学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学习中国历史时联系到世界史,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学习,中国发生什么大事,一般都与国际大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世界史时联系到中国史,不能把中外历史割裂开来。这点是学生最难以把握的,学中国史就是中国的历史,学世界史就只知道世界史,很难把中外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历史学习中要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存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如复习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时,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代表的反对和抗议,竟然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引发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五四爱运动。这样的联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而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一段历史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中外联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古今联系

人类社会总是从落后向进步,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历史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因此我们在学习历史中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还得追根溯源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

例如:学生在建国后学习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就要联系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加强对韩非的法家思想,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等史实的联系学习。

又如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由此引导学生追溯联系“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20世纪80年代中英《联合声明》,洗刷了民族耻辱。这样对香港问题就一目了然。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香港在近代失去了,在现代却收回了,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在建国初又没有能够收回呢?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相关学科的联系

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西域的地理概念时,引导学生联系语文上学生学过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这样从学生熟悉的内容着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很多历史知识需要联系地图来学习,能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北洋军阀所控制的区域,不平等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都需要落实在地图上,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历史知识。通过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不仅深化了历史知识,而且加强了其它学科知识的复习。

五、整体联系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1.要掌握好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好几次列强的侵华战争,一提到战争马上就应想到战争发生的背景、简单经过(时间、地点、重要的人物)、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产生了什么影响,一想到条约马上又联系到条约的内容,这样由一个知识点串联一联串的知识,历史知识就这样轻松加愉快地掌握。

2.要掌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比如,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解放初在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以及土地政策的改变: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这些知识点就构成了中国现代史上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一条线索。这样既便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又

如:在教学《辛丑条约》时,我会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几大条约,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中法战争签订了《中法新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样就形成了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一条线索,既深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系统思维历史知识的能力。

3.要掌握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

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西方列强的侵略史、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又比如,中国现代史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无外乎就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和外交几方面的建设这样就构成了中国现代史的“面”。

历史知识是由众多的面、线、点构成的一个整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复习时要把这些面、线、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由“点”联系到“线”,由“线”联系到“面”,由“面”联系到总体,这样整体联系,就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六、注意历史现象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史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问题,如:台湾问题;中美、中日关系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创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三农”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每年中考所关注的,因为注意了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才能将历史学活学透。灵活运用了上述多种层次、多种方位的联系法复习,在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

总之,在历史学习中,如果能够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联系法,特别是复习时需要动用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系,以及学科联系等方法。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学习、分析历史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第三中学

邮编:075000

标签:;  ;  ;  

浅谈历史学习的联系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