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冰[1]2017年在《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动汽车用多相电机驱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研究(编号:61603263)”和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电动汽车用六相永磁电机驱动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LGD2016030)”,研究了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恒转矩区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恒功率区弱磁控制,实现了电机宽范围高速稳定运行。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保护策略和整车逻辑相关功能等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以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作为驱动电机。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在电动汽车电池电压限制的前提下,实现电池利用率的最大化;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控制交轴和直轴电流的最优组合,使定子电流最小,达到系统效率的最优化。为满足电动汽车对电机驱动系统宽调速范围的要求,设计了弱磁控制算法,提高了电机运行速度范围。为了验证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解决高速时转子初始位置的精度不足的问题,采用对称法来检测转子初始位置,通过四次测得的转子绝对位置,对结果取平均值,从而提高了初始位置检测的精度。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对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保护策略和整车逻辑相关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从温度故障检测和硬件故障检测两个方面,对电机温度,叁相桥臂温度,板间温度以及控制器温度,母线电压欠压过压保护,叁相电流保护,逆变回路上电自检测等方面进行故障检测和动作分析,从而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在整车控制上,对防滑坡、误挂档、定速巡航和能量回馈等功能进行设计研究,提高了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为了验证本课题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开发出了一套基于英飞凌公司的32位高性能汽车级微处理芯片TriCore1782的峰值功率为50kW、峰值转速为7000r min、峰值转矩为160N.m的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通过Tasking编程环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对软件进行了详细研究,设计了主要子模块的控制流程图以及接口函数。最后,基于实验平台完成了恒速加载实验、初始定位验证实验和整车路面实验,验证了本文控制系统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王鑫正[2]2015年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动汽车通过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共同作用来驱动行驶,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噪声小、零排放等优点,同时由于电动机的带载性能和宽调速特性,使得电动汽车上无需离合器和变速箱等机械装置,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本文依托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研究(L2011020)”和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项目“磁通切换型磁悬浮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研究(编号:20131082)”,在工程实践上的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关键性技术(完善的保护策略和整车逻辑控制)等做了深入分析,采用矢量控制策略研究高可靠性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系统主要实现了电动汽车在低速启动或爬坡(大转矩输出)、高速弱磁运行、整车及控制器安全保护策略、整车逻辑功能、驾驶员舒适度调整等功能。论文针对本课题所使用的电机,从电池电压和电机运行两方面内容来考虑,实现电动汽车的弱磁宽范围调速运行。在电动汽车电池电压确定的前提下,采用的是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实现了电压利用率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该算法容易实现数字化处理,便于微处理器的实时控制。在电机运行方面,通过分析电机不同区域的运行状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用了有效的电流分配和调节方案,实现了电机高速稳定运行的状态下转矩的最优输出。使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按转子磁场间接定向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对本课题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为驱动控制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程序架构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对控制器保护策略和整车安全驾驶进行详细的方案分析,主要从母线过压和欠压、电机过流、IGBT驱动故障、控制器过温、电机过温、传感器脱线等方面进行故障检测与动作,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为了充分保证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整车控制系统上设计了防溜坡、误挂档、高踏板和高速限速等功能。在实验过程中,电流分配策略控制的实现,增加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转矩斜坡功能的实现,使得电动汽车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极大提高;转子电阻热补偿算法实现,转矩长时间漂移问题得以解决。最后,论文基于英飞凌公司的汽车级芯片TriCore1782及其片内外设在本系统中的应用,通过Tasking编程环境和调试软件进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测功机台架实验,整车悬架和路面实验,对电机控制系统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均进行了大量验证,最终验证了本课题所设计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周振超[3]2010年在《微型纯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目前多种微型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系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直流无刷电机驱动作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微型纯电动车电驱动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的整体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设计了微型纯电动车电驱动控制系统整体方案。传统微型车主控制器通常只有电机控制器,它不仅控制电机,还作为整车控制器控制整车其它部件。而本文采用的方案是单独设计整车控制器和电机驱动控制器,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强了电机控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实现整车控制器软件中更多的复杂控制策略。2)选用MC9S12系列单片机设计整车控制器。软件设计方面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主程序不再使用传统软件设计中常用的前后台程序,而是采用μC/OS-II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模块化设计整车安全控制、信号采集处理、CAN通信、测试任务。针对城市工况,本课题提出了低速行驶下制动能量回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回收效率。针对CAN网络失效情况下油门、刹车等基本控制问题,本文根据傅立叶变换理论,硬件上设计PWM信号转换模拟信号电路,大大提高了整机的安全系数。3)总线通信协议采用J1939协议。使用C Sharp语言对USB-CAN测试模块软件部分进行二次开发,软件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各控制器重要参数信息。4)对直流无刷电机进行数学建模,本文通过数学计算分析控制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对驱动电机的需求分析、功能定义、接口设计,最终完成对无刷电机的软件和硬件设计。5)使用了Simulink环境下电力电子系统仿真工具箱,结合工具箱中已有的电池模块、电机模块和叁相全桥逆变模块,对无刷电机控制模块进行建模。在电机驱动、制动回收工况下对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赵国栋[4]2014年在《电动车用他励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汽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它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电动汽车由于其所用能源的清洁性和能源来源的广泛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低速电动汽车由于成本低、易于驾驶等优点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直流电机以其起动转矩大、控制简单、调速性能优越等优点在低速电动车驱动电机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而他励直流电机具有控制灵活、易于弱磁等特点,因而更受市场的青睐。当前,电动车用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器产品种类较多,但一般存在着如下问题:控制器系统效率不高,电动车续航里程较短;控制器可靠性较差,如经常性的电机过热烧坏、主开关器件损坏以及主接触器粘连等。此外,控制器在爬坡能力、励磁电流的鲁棒性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针对电动汽车的传动控制系统,对包括他励直流电机、供电变流器以及控制策略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设计一款性能优越的他励直流电机控制器。具体的内容如下:(1)在大量阅读了电动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动车的驱动系统,确定了控制器的系统结构;(2)根据他励直流电机的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法,确定了具有四象限运行能力的供电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及其调制方式;(3)针对现有控制器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4)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IC30F4011为核心,设计制作了包括软硬件在内的电动车控制器样机。对样机的各功能单元、整机性能进行了调试和测试,并试验了样机装车后的实际运行效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陆轶阳[5]2016年在《低速电动汽车用PMSM驱动控制器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使用绿色低碳的新能源汽车替代现有燃油动力汽车,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一步重大战略计划。低速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自发迎合市场需求而刚衍生出的阶段性产物,拥有轻污染、低耗能、小成本、易充电的显着优点,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本文选用小体积、高效率、高功密的永磁同步电机作为车辆的驱动电机,开发了一款基于STM32F103ZET6核心芯片,由多个功率MOSFET并联驱动,并允许大倍数过载电流起步的低速电动车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详细介绍了系统电源模块、预充电控制模块、接触器及驱动模块、逆变驱动模块以及各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等硬件模块的设计。在软件方面,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利用μVersion4集成开发环境完成了包括预充电处理、电子油门信号处理、电机工作状态切换、转子位置角计算模块、死区补偿等模块以及基于SVPWM算法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程序编写。在完成控制器软硬件调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台架负载试验,主要用来测试在模拟的平路和坡道路况下电机的相电流波形、输出转矩和转速大小,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对系统的控制参数进行数据修正。最后对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器作了装车后的实际上路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表现良好,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
宋洪宁[6]2014年在《电动汽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传统汽车在能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车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纯电动汽车以电能为动力来源,真正实现了尾气“零排放”,因此被看作是解决汽车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对于纯电动汽车,通过电机旋转带动汽车行驶,电机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使用维护。无刷直流电机不存在电刷磨损,使用寿命较其他直流电机长。针对电动汽车上使用的无刷直流电机研发一款控制器,将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在分析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电动汽车的需要,.围绕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展开研究设计工作,实现对车用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及控制方式,并以此确定了驱动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采取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为有效回收制动时能量,延长行驶距离,采用回馈制动的方式。控制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控制部分;功率驱动部分。在硬件设计中,选取Microchip公司生产的电机控制芯片DSPIC30F2010作为主控芯片。围绕无刷直流电机控制设计有电源模块、功率驱动电路、电压电流检测、控制信号检测、过流保护等电路。功率驱动部分采取并联MOSFET管的方式,为提高散热效果,选用散热好的铝基板。在软件设计中,根据行驶需要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特点将控制程序划分为各个子程序。这些程序主要有:系统初始化程序;PWM信号输出程序;保护程序;双闭环调速程序;无刷直流电机回馈制动程序以及运行参数检测程序等。此外,针对电动汽车在行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干扰,在软件设计中采取了抗干扰措施。最后,对设计出的控制器各个模块进行了软件和硬件的调试,修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对控制器初型进行了带电机运转调试。在调试完成后,将控制器安装到电动汽车车架上进行了部分测试。通过测试得知,控制器达到了预期效果。
符荣[7]2015年在《电动客车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参数研究》文中指出为缓解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纯电动汽车已成为当今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作为纯电动汽车核心动力来源的特殊牵引电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以体积小、重量轻、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转矩电流比以及弱磁范围宽等优点,成为牵引电机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实际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是一个小分母电机参数的控制问题,微小的参数差异将直接影响到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精度。驱动电机本体研究难点在于实际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输出性能、设计、参数的精确定量化研究,而精确定量化研究的核心是电动客车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参数准确计算。本文从车辆动力特性需求与不同运行区域下的控制性能要求出发,以纯电动城市客车为研究背景,对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参数匹配设计、电机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构参数的合理设计方法、满足驱动要求的牵引电机设计、核心控制参数的计算方法与实验方法、系统实验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纯电动汽车驱动用IPMSM的输出特性与传统燃油汽车内燃机的输出特性有很大区别,而纯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各个核心部件的性能,更大程度上则是取决于各部件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本文从汽车动力学特性角度出发,建立纯电动汽车动力特性评价指标以及驱动电机关键性能参数约束模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驱动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参数匹配设计方法,为后续满足特定纯电动汽车牵引要求的驱动用IPMSM设计奠定了基础,也为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参数匹配及整车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前提。2.针对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变化对控制输出特性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标幺值定义下的基波矢量法,对不同控制策略下牵引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参数对电机控制特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增大交轴电感参数的牵引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方法。该方法既能满足纯电动客车对低速区大转矩输出要求,又能满足对高速区宽弱磁范围的要求,为满足特定牵引要求的纯电动客车驱动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3.针对车辆牵引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与普通定频正弦波非调速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的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牵引用永磁同步电机各种特殊要求与设计原则,在性能参数匹配设计与车辆布置空间约束等基础上,提出了以满足牵引电机最大转矩密度的定子裂比解析法,来确定纯电动客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结构尺寸范围;在此基础上对驱动电机转子磁路结构进行了设计,根据所提出的增大交轴电感参数驱动电机转子结构设计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驱动电机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最终确定了样机结构设计结果与主要参数。通过样机实验验证了所提出驱动电机本体结构设计方法及性能分析方法的准确性。4.本文研究的纯电动客车牵引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其转子结构不带笼型阻尼导条,电机本身无自起动能力,导致该结构电机的有限元带载起动计算非常困难,增加了对该结构电机性能预判与不同负载工况下控制参数准确计算的难度。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带负载运行时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确定电机功角特性曲线,计算出电机起动时的转子初始位置,实现了样机带载起动的有限元计算,为样机性能预判与直交轴电感参数的准确计算提供了必要前提。5.针对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不同工作点直交轴电感参数的准确计算与实验测试非常困难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与推导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自感与互感系数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对忽略交叉饱和影响的静态有限元法与考虑交叉饱和影响的冻结磁导率法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采用一种冻结磁导率法来修正样机不同负载运行工况下直交轴电感参数的变化,以满足实际纯电动客车驱动用大功率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参数变化的需要。在精确计算样机负载饱和磁场基础上,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有限元法计算了样机不同负载工作点的直交轴电感参数,并采用静态交流实验法对样机直交轴电感参数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实验测试值与两种有限元计算值的对比分析发现,样机静态实测值与忽略交叉饱和影响的静态有限元计算值吻合较好,而冻结磁导率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样机不同负载点直交轴电感参数值,从而为纯电动汽车IPMSM控制系统实验测试与仿真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直交轴电感参数计算方法。6.本文在基于DSP的样机驱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基础上,搭建了样机及其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对样机的基本参数、直交轴电感参数、空载及负载工作特性、弱磁性能等核心内容进行实验验证,样机实测值与相关研究方法计算值吻合较好,表明所研制样机性能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驱动用IPMSM设计方法与参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徐烟红[8]2011年在《基于DSP的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石油能源越来越短缺、燃油汽车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具有污染小、节省能源的纯电动汽车。我国电动车与世界电动车还有一定的差距,研究高性能的电动汽车很有必要。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具有启动转矩大、过载能力强、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不易发生故障的优点,非常适合作为电动汽车的驱动。但其转矩脉动较大,此缺点一直制约着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因此本文选用无刷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并主要研究直接转矩控制策略以减小电机转矩脉动。因为条件限制本文用额定电压为24V,额定功率为150W的小型电机为实验电机,进行硬件、软件的相关设计和调试。整个论文主要做以下几个工作:1.绪论:介绍电动汽车研究的意义,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与其他各种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表明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综合性能非常适合做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最后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研究现状以及本课题设计研究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所关注的重点;2.介绍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原理及数学模型;3.介绍直接转矩的发展历程,陈述直接转矩控制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应用中与传统的直接转矩控制的不同之处,介绍无刷直流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模型并仿真分析结果;4.硬件电路部分:选用TMS320LF2407A作为电机控制芯片,MOSFET为逆变器件,制作出PCB控制板。采用IR2130作MOSFET驱动芯片,使用叁相全桥作逆变结构,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硬件控制电路;5.软件编程:使用CCS3.3编程器,通过软件流程图介绍软件。在主程序中主要对芯片、电机进行初始化设置、接收用户输入控制、计算速度等;在中断程序中主要实现直接转矩控制算法;6.实验结果及分析分析直接转矩控制无刷电机的实验结果。图61表18参42
范庆科[9]2016年在《四轮独立驱动的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汽车已经从最初的代步工具发展到成为代表时代革新技术的一种文化产物。尤其是在现下,交通安全问题突出、全球能源稀缺,污染问题全球性扩张的时代背景下。为迎合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电动汽车关键性技术的开发。四轮独立驱动的轮毂电机控制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中最具潜力的一种科技手段。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通过线控技术可以一站式的控制汽车的转向、制动、驱动,轻化了操纵压力的同时且执行精度高、实时响应快,是开发车辆智能型化操纵技术、实现车辆各项动力学控制的最优捷径。本文以四轮独立驱动的轮毂电机驱动型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上对驱动防滑控制、电子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整车控制系统方案进行实车验证。首先,本文根据四轮独立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建模要求,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作出模型假设,构建了15自由度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仿真模型,包含有四轮独立4转向自由度,车轮4垂向自由度、车体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及1个前轮转向角自由度,并详细给出了整车及各子系统模块详细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在控制策略上,根据整车动力性能要求确定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电气参数,并对其进行转矩分析,给出了双环PID调速原理,提出了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由于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并未考虑车轮滑转因素的影响,故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滑转率控制的模糊PID控制器,使实际滑转率稳定在最优滑转率上,从而实现有效的驱动防滑。此外,在控制器研制上,依据设计的四轮独立驱动整车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详细分析了控制系统各部分的选型及功用,设计了整车控制器及底层电机驱动控制器,并详细介绍了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的原理、功能及实现流程。然后,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Carsim软件与模型作仿真比较分析,确定了模型能够对车辆动力性能作出准确描述,验证了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模型的准确性;并在此仿真平台之上对模糊PID控制策略和差速控制策略的合理性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和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利用项目组自行设计的实验样车,在直线行驶工况和转弯工况下进行实验验证,能较好的响应转向和驱动指令,验证了电子差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张显科[10]2015年在《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控制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轮毂电动汽车因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和机械结构更加简化等优点成为了未来电动车发展方向。轮毂电机作为电动车驱动的直接动力来源,其驱动控制技术至为关键,它关系到电动车动力、制动、平顺和节能等性能。本文以电动车用轮毂电机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轮毂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轮毂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概述了其发展前景与研究意义。选择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作为驱动控制对象,无刷直流电机利用电子换相装置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换相装置,具有转矩大、调速范围宽、稳定性好、功率密度高、低噪声、无换相火花和易于维护等优点。接着对电机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和运行特性等做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轮毂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在轮毂电机驱动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方面,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整个系统分为控制模块、功率驱动模块、人机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中控制模块的微控制器选用了飞思卡尔的一款8位汽车级微控制器芯片9S08DZ60,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和高速的运算能力,片上集成了强大的事件管理器。其固有的CAN通信接口可以直接与车辆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符合汽车网络控制的设计理念。功率驱动模块用到了驱动芯片IRS26310,此芯片驱动能力强,能同时控制六个功率MOSFET,内部还具有完善的过流、欠压和过温保护功能,外部电路连接比较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在系统控制方面,本文基于轮毂电机控制方案展开了控制算法研究,采用了速度/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实现对电机控制,结合位置传感器的位置信息实现电子换相。随后又设计了CAN与RS-232通信接口及通信软件,上位机通过与电机驱动控制器间的串口通信采集到了电机工作时的电压、电流和转速等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对电机运行状态的监测。PC机的监测软件是基于LabVIEW环境设计开发的,监测软件对系统调试有辅助作用,文中介绍了LabVIEW开发环境,对人机界面设计开发进行了详述。本文最后对所设计开发的轮毂电机控制器进行了驱动控制实验及测试,实验电机选用了小功率的电动摩托车轮毂电机,通过实验,所研究开发的轮毂电机驱动控制器能够完成对轮毂电机的基本驱动控制功能,电机驱动控制器与车辆控制器之间的CAN通信正常,对电机的控制达到预期的控制要求,但对轮毂电机控制算法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魏冰. 沈阳工业大学. 2017
[2].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 王鑫正. 沈阳工业大学. 2015
[3]. 微型纯电动汽车电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周振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4]. 电动车用他励直流电机控制器的优化设计[D]. 赵国栋. 山东大学. 2014
[5]. 低速电动汽车用PMSM驱动控制器设计[D]. 陆轶阳. 江苏大学. 2016
[6]. 电动汽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 宋洪宁. 山东大学. 2014
[7]. 电动客车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与参数研究[D]. 符荣. 西北工业大学. 2015
[8]. 基于DSP的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设计[D]. 徐烟红. 安徽理工大学. 2011
[9]. 四轮独立驱动的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策略研究[D]. 范庆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
[10].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控制器的研究[D]. 张显科. 大连交通大学. 2015
标签:汽车工业论文; 电动汽车论文; 电机控制器论文; 永磁同步电机论文; 无刷电机论文; 同步电机论文; 新能源汽车论文; 轮毂电机论文; 电动车电机论文; 电机论文; 永磁电动机论文; 起动转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