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空间增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经济增长,边界,城市,近郊区,效应,厦门市。
城市空间增长论文文献综述
任宏,李振坤[1](2019)在《中国叁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大城市群为例,基于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MRW研究了叁大城市群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叁大城市群的人均产出具有正空间自相关特性,即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特征;各城市群的集聚程度表现为珠叁角>长叁角>京津冀;集聚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珠叁角集聚度逐渐下降,长叁角保持稳定,京津冀逐渐上升;在研究时间范围内,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表现为单核心模式,长叁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具有多中心特征,珠叁角城市群则以广州、东莞、深圳为轴线,并在空间上形成更大的经济中心;物质资本在叁大城市群中的空间效应均显着为正,并表现出珠叁角>长叁角>京津冀的特征;人力资本在各城市群中均能产生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长叁角与珠叁角表现为正效应,在京津冀表现为负效应;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9年10期)
林小如,陈子诺[2](2019)在《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和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本文以沿海经济特区厦门市的同安区为例,从城市的生态阻力和外部约束的角度,选取山海环境特色的评价指标,构建地域性特征鲜明的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建成区规模的预测结果,最终划定研究区2035年城市空间增长的弹性边界及刚性边界。该评价体系既考虑了城市的内部生态阻力,又考虑了城市人为的发展阶段动力影响。此方法可为同处于转型期的山海特色城市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刘鹏程,程昳晖[3](2019)在《城市近郊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增长边界是遏制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的重要政策工具。城市近郊区由于可开发土地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城市空间拓展的阻力小、土地低效蔓延问题严峻,因而更需要加强城市增长边界的研究,有效调控指导开发行为。本文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综合考虑生态禀赋、建设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在"约束性增长"的理念指导下,提出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城市边缘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分区发展指引,希冀为其他类似城市近郊区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陈果,朱锦维,陈志[4](2019)在《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扩张脱钩关系已成为土地经济研究的热点。利用湖北省各城市2001-2015年间建成区面积和非农GDP两项指标的数据,综合运用改进的脱钩模型、SPSS聚类分析、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湖北省叁个时期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2001-2015年城市土地扩张、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阶段性;湖北省2001-2015年总体脱钩状态有改善趋势,但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扩张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管控力度不应松懈;湖北省2001-2015年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空间地域分异不明显,城市之间脱钩状态的差异性较小;脱钩模型、SPSS聚类分析、GIS空间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综合集成在微观区域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中有较强的适用性。本研究可为制定城市土地管控措施和协调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扩张的关系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期刊2019年29期)
李宗明,刘敏,高兴民[5](2019)在《高速铁路网对城市圈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服务的高级形式,促进了城市圈之间的文化旅游交流。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群旅游经济增长产生的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圈的旅游经济具有高度空间自相关,其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果;旅游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周边,高铁运营里程及运行班次对武汉城市圈的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速铁路网密度的加大,使各地区旅游出行成本逐渐降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9年10期)
贾琨,张超,杨艳昭,游珍[6](2019)在《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能有效遏制城市无序扩张,优化城市开发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并提取了禁止建设区,利用POI与微博数据分析了居民活动扩展空间,基于构建的模型综合评价城市空间扩展潜力,并根据城市扩展预测规模划定了济南市2020年城市增长边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能有效保护生态用地,为城市扩展提供生态基础。济南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位于黄河、小清河两岸和东南部山区,中部、北部与西南部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则相对较低,城市扩展基础较好。(2)构建的城市居民活动扩展空间评价模型可以量化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分布,济南市居民活动空间扩展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济南市中部,多为现有建成区及周边地区。(3)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划定结果表明济南市空间扩展主要向东西两翼延伸,该边界与济南市发展的空间战略相符,与相关规划中总体格局一致。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充分考虑城市扩展的内在驱动力,将为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研究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5期)
黎文勇,杨上广[7](2019)在《对外开放、功能分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28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对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城市功能分工能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城市功能分工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有促进作用,对邻近地区却起抑制作用。在功能分工的调节作用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对外贸易的推动,FDI增加反而起抑制作用。分组回归显示,对外开放、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和城市规模差异。但无论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组还是中心与边缘城市组的估计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扩大对外贸易、优化FDI以及深化城市功能分工有助于提升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应继续扩大对外贸易、优化外资结构和构建城市功能分工体系。(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5期)
马世发,艾彬,念沛豪[8](2019)在《基于主体功能空间引导的城市增长形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胞自动机(CA)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模拟,但现有CA大多根据历史变化过程挖掘模拟规则,不能较好地考虑空间规划政策调控对后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其必然要对过去粗放无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此,本文尝试利用主体功能区划的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等空间管制分区思想,构建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机制,并利用"顶层土地供需平衡、中层政策管制分区、底层元胞状态演化"叁个不同决策尺度融合的CA模型框架模拟中长期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广州市为案例,模拟了其2005—2035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模型对比分析和综合比较表明,考虑主体功能空间引导后的CA模型表现出比传统模拟方案更高的可信度。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典型的综合自然与人文过程,城市CA建模需要同时兼顾前向历史规律传播和后向空间政策调控。(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9期)
徐芳燕,陈坤明[9](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测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并对比分析叁种模型的回归结果,以实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采用区域增长溢出GS指数测算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资本是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杠杆作用较强的投入因素,而劳动力投入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有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存在空间集聚现象,而且处于上升趋势;各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较强,存在明显的经济协作关系,并与日俱增。我们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19年08期)
黄雨婷,文雯[10](2019)在《流通业发展、空间互动与城市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85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于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规模、流通业效率和流通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对本地经济发展有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以地理距离衡量城市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时,流通业发展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贸易成本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当考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总体经济地理联系时,流通业发展呈现出显着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流通业规模和效率产生影响的,研究认为这与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和企业异地投资的市场偏好有关。结论表明,要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鼓励本地流通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统筹,鼓励不同地区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梯度的城市之间加强内贸合作。(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城市空间增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规模无序扩张和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本文以沿海经济特区厦门市的同安区为例,从城市的生态阻力和外部约束的角度,选取山海环境特色的评价指标,构建地域性特征鲜明的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并结合建成区规模的预测结果,最终划定研究区2035年城市空间增长的弹性边界及刚性边界。该评价体系既考虑了城市的内部生态阻力,又考虑了城市人为的发展阶段动力影响。此方法可为同处于转型期的山海特色城市提供参考,亦可为其他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空间增长论文参考文献
[1].任宏,李振坤.中国叁大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效应[J].城市问题.2019
[2].林小如,陈子诺.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研究——以厦门市同安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3].刘鹏程,程昳晖.城市近郊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泰州北部片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4].陈果,朱锦维,陈志.城市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9
[5].李宗明,刘敏,高兴民.高速铁路网对城市圈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
[6].贾琨,张超,杨艳昭,游珍.基于生态与居民活动空间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研究——以济南市为例(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7].黎文勇,杨上广.对外开放、功能分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基于28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杜宾模型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9
[8].马世发,艾彬,念沛豪.基于主体功能空间引导的城市增长形态模拟[J].城市规划.2019
[9].徐芳燕,陈坤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J].经济论坛.2019
[10].黄雨婷,文雯.流通业发展、空间互动与城市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