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化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曲霉,杆菌,病菌,黄萎病,玉米,质体,生物防治。
转化子论文文献综述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1](2019)在《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笔者实验室前期蛋白质组学研究成果,发现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中的mon1基因影响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为了研究mon1基因在Foc4侵染香蕉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了Foc4的mon1基因,并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开展表型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变细,分支减少及产孢量降低,菌株抵抗外源氧胁迫、细胞壁穿透能力、纤维素利用能力减弱,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由此推测mon1基因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许苗苗,苏前富,李丽娜,渠清,贾娇[2](2018)在《青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禾谷镰孢转化子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普遍重度发生,其中镰孢菌茎腐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镰孢菌产生的毒素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目的】玉米茎腐病的病原组成复杂,禾谷镰孢是其中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原菌侵染寄主导致发病的机制急需深入研究。【方法】以pCAMBIA1300质粒为骨架,利用重迭PCR的方法构建表达青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AMBIA1300-CFP-Kan,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青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整合到禾谷镰孢基因组中。【结果】经过PCR鉴定和荧光显微观察,确定获得了31株青色荧光标记的禾谷镰孢菌。【结论】侵染试验结果显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禾谷镰孢在玉米茎秆组织中的定殖位置清晰可见,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镰孢菌在寄主中的定殖规律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0期)
韩桂喜[3](2018)在《农杆菌介导生防酵母(34-9)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化子生防效力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型酵母菌株34-9,属于柠檬型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具有抑制柑橘采后青绿霉病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该菌易受环境影响,并且防治的病原菌种类单一,所以存在防治效果不稳定,抑菌谱较窄等问题。酵母菌株34-9的防治效果,可以通过对其基因进行改良的方式来优化,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对酵母的转化。本课题实验运用的转化方法为农杆菌介导,通过优化酵母的转化体系条件,包括预培养阶段是否加入乙酰丁香酮,酵母的浓度,共培养阶段的时间和温度,以及承载膜的类型,得到了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建立了酵母菌株34-9的遗传突变体库。同时,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了生防效力的初步探究,研究了转化子对柑橘采后酸腐病和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条件:供体农杆菌AGL-1的OD_(600)为0.6,酵母34-9的菌液浓度为8×10~7CFU/mL时,预培养阶段加入乙酰丁香酮,共培养阶段用滤纸作为承载膜,温度调至28℃,培养48h,达到的转化效率最高。2.通过对500个转化子进行生防效力检测,找到一株可以延缓酸腐菌AY-1发病的酵母转化子3-138,对酸腐有一定的生防效力。3.通过筛选500个转化子,找到一株对炭疽AISH有一定抑制作用的酵母转化子3-2。(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丙新,何锋,刘娟娟,赵延存,孙伟波[4](2018)在《梨黑斑病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与RFP标记转化子的致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梨黑斑病是我国梨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导致梨叶与果实产生黑斑症状及早期落叶,对我国梨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实验在前期获得强致病性梨黑斑病菌菌株HN-5基础上,建立该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优化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以及转化体系发现梨黑斑病菌HN-5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条件为:菌丝在M R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6 h;以0.7 M NaCl+0.8 M Mannitol为稳渗剂,配置复合细胞壁裂解酶(1%崩溃酶+1%裂解酶+1%纤维素酶+1%蜗牛酶),酶解菌丝3 h,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0.5×10~7个·mL~(-1)。通过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将含有RFP基因的质粒p KD7转入链格孢菌HN-5中,转化效率为6个·μg~(-1)DNA。PCR检测和转化子荧光观察均表明RFP基因整合到了HN-5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致病性分析发现RFP (Red Fluorescent Protein)标记转化子致病性未发生变化。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EG (Polyethylene glycol)介导的梨黑斑病菌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RFP标记菌株,为研究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健,池玉杰,于存[5](2017)在《构巢曲霉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对6种染料的脱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对不同染料的脱色效果。用分光光度法对酶活性检测的丙二酸钠缓冲溶液的pH进行了优化筛选,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检测了优化后的酶液对达旦黄、孔雀石绿、中性红、刚果红、曲利本蓝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菌株酶液对偶氮类的达旦黄、叁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和杂环类的中性红都有显着的脱色效果,在1 h时脱色率分别为达94.41%、91.43%和90.00%,在16 h时脱色率分别为98.36%、100%和96.47%。酶液对双偶氮的刚果红和曲利本蓝也有不错的脱色效果,在16 h的脱色率分别为96.76%和89.39%。对叁苯基甲烷类的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相对较弱,在16 h的脱色率为67.31%。最终结果表明,菌株TN02A7-Lg-mnp2的酶液对多种染料都有很强的脱色能力,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张键,张贵,张园园,禄栓柱,赵君[6](2017)在《向日葵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其阳性转化子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向日葵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致病机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带有潮霉素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转入大丽轮枝菌的分生孢子中并获得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随机挑取的阳性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分泌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800株阳性转化子,随机选取的40株阳性转化子中有2株的菌落只产生白色气生菌丝,不能形成黑色微菌核。与对照相比,40株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转化子A1生长速度降低最显着,菌落直径仅为3.28 cm,比对照下降了38.92%。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产孢量高于对照,其中转化子A9的产孢量最高,为3.50×10~7个/mL,比对照提高1.10倍;转化子A1的产孢量最低,仅为1.35×10~7个/mL,比对照下降了19.16%。40株转化子中有4株的粗毒素分泌量较对照显着升高,占测定菌株的10%,有24株较对照显着降低,占60%,其余12株与对照无显着差异。40株转化子中有3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着增强,占测定菌株的7.5%;有7株的致病力较对照显着降低,占17.5%;其余30株与对照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健[7](2017)在《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产MnP的优化诱导及染料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 MnP)是一种糖基化胞外过氧化物酶,其具有降解木质素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特殊能力,对染料的脱色有着很显着的效果。为了提高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产Mn P的活性,本文对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的MnP酶检测体系作用反应条件进行筛选,对菌株产MnP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了使其应用到实际生产,对在优化过培养条件下培养的转化子菌株进行染料脱色的研究。优化及诱导实验研究表明;在MnP酶检测体系中,丙二酸钠缓冲溶液pH值对MnP活性表达有显着影响。pH值为3.5时MnP表达量最高。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得到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最适培养温度为37℃,最佳培养时间为72h时,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的转速为220 r?min~(-1)、Mn~(2+)的浓度为267μmol·L~(-1)、pH值为6.5、血红素浓度为0.05g·L~(-1),优化前酶活性在11U/L左右优化后在91U/L左右,优化后较优化前酶活提高了约9倍。然后对影响MnP产酶活性的6种诱导物进行筛选得到可以使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 MnP活性变高的诱导物为木屑其次是没食子酸,苯甲酸,藜芦醇和麦麸,效果最差的为香兰素不仅没有提高MnP酶活性,反而抑制酶活。染料脱色结果表明转化子菌株的酶液对6种染料达旦黄、孔雀石绿、中性红、刚果红、曲利本蓝和结晶紫均有脱色效果。通过两种脱色率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一通过透光值计算得到优化后的菌株酶液在16h对达旦黄、孔雀绿和中性红都有显着的脱色效果时脱色率分别为98.36%、100%和96.47%。刚果红和曲利本蓝的脱色率分别为96.76%和89.39%。对结晶紫的脱色率为67.31%。方法二通过浓度标准曲线计算浓度的方法得到在1h酶液孔雀绿和中性红时都达到100%而对曲利本蓝和刚果红脱色率也达到74.77%和63.24%,结晶紫达到57.83%,但是达旦黄在16h也只达到38.16%。通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的胞外酶液对孔雀绿和中性红有非常显着的脱色效果,曲利本蓝和刚果红脱色效果也比较明显,对结晶紫和达旦黄脱色降解效果一般。(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杨坤,曾卫军,周茜,王莹,李学斌[8](2016)在《阿魏菇耐高温转化子测定和同工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电击新疆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 Lanzi)原生质体转化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总DNA获得3株转化子,在高温生长条件下对转化子及其母本、父本测定菌丝长度,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化子生长速度远大于母本而趋向于父本。电泳共获得6种过氧化物酶谱带,21种酯酶谱带。根据酶谱分析得知3株转化子酶带数与母本相似,但部分酶带亮度大于母本,与父本较为相似,与菌丝结果一致。酯酶酶谱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菌物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许苗苗,戴冬青,刘俊,马双新,杨阳[9](2016)在《层出镰孢菌转化子的获得及侵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我国主要玉米产区频繁出现的一种新型病害,并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害主要是由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引起的,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倒伏,产量下降。本实验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和抗性基因HPH的质粒pBHt1导入农杆菌感受态AGL-1中,再将转化成功的农杆菌与层出镰孢野生型共同培养,经过HPH抗性筛选得到疑似转化子。然后进行荧光显微观察和T-DNA插入转化子的分子检测,确定得到100多株转化子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和产孢量测定。在玉米开花期,分别用层出镰孢野生型和转化子孢悬液接种玉米叶鞘,10d以后用植物病斑扫描仪测量叶鞘病斑面积,确定转化子致病性强弱。以上实验结果如下。(1)根据转化子的形态将其分为叁类:第一类,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近,其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较发达,菌落质地较疏松,呈绒毛状,边缘呈放射状,菌落正面呈白色、浅粉色、浅紫色等,反面呈粉紫色和黄色。第二类,生长速率比野生型变慢,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较短,菌落质地较稀松,成棉絮状,边缘不规则,菌落正反面都呈白色。第叁类,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比明显缓慢,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既短又细,菌落质地黏稠,成地毯状,边缘较整齐,菌落正反面都呈白色。(2)部分转化子的产孢量和致病性发生了明显变化,FP62和FP80的产孢量和致病性较野生型显着降低,FP1 06的致病性较野生型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5)
孙佳莹,肖淑芹,许瑞迪,薛春生,陈捷[10](2016)在《农杆菌介导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遗传转化及转化子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玉米北方炭疽病的报道多集中于病害发生为害、典型症状特征描述等方面,对于病原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对玉米北方炭疽病菌进行遗传转化,构建大容量的ATMT突变体库,筛选致病性相关突变体,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病菌致病机理奠定基础。以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强致病力菌株SYND-12作为出发菌株,利用以潮霉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标记基因的敲除载体pPZP100HG,采用ATMT技术进行遗传转化。优化了农杆菌浓度、农杆菌与分生孢子的混合比例、共培养时间等遗传转化条件,建立稳定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北方炭疽病菌遗传转化体系。随机选择30个转化子,采用潮霉素特异性引物进行验证,扩增出1300bp条带,证明T-DNA已稳定插入基因组。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到转化子均发出绿色荧光。转化子菌落形态分为以下5种类型:Ⅰ型转化子菌落边缘为乳白色,中央为浅绿色或灰黄色,生长速率与野生型相似,占总数的33%;Ⅱ型转化子菌落为浅粉色,生长速率缓慢,占总数的4%;Ⅲ型转化子菌落为白色,上面覆盖绒毛状菌丝,占总数的16%;Ⅳ型转化子菌落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别,占总数的38%;Ⅴ型转化子菌落边缘为墨绿色中央浅粉色,生长速率与野生型一致,占总数的9%。利用本试验建立的遗传转化技术,使在基因组范围内大规模进行玉米北方炭疽病菌功能基因筛选和鉴定成为可能,为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8-05)
转化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近年来玉米茎腐病在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普遍重度发生,其中镰孢菌茎腐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镰孢菌产生的毒素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目的】玉米茎腐病的病原组成复杂,禾谷镰孢是其中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原菌侵染寄主导致发病的机制急需深入研究。【方法】以pCAMBIA1300质粒为骨架,利用重迭PCR的方法构建表达青色荧光蛋白的质粒pCAMBIA1300-CFP-Kan,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将青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整合到禾谷镰孢基因组中。【结果】经过PCR鉴定和荧光显微观察,确定获得了31株青色荧光标记的禾谷镰孢菌。【结论】侵染试验结果显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禾谷镰孢在玉米茎秆组织中的定殖位置清晰可见,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不同镰孢菌在寄主中的定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化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J].热带生物学报.2019
[2].许苗苗,苏前富,李丽娜,渠清,贾娇.青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禾谷镰孢转化子的构建[J].微生物学通报.2018
[3].韩桂喜.农杆菌介导生防酵母(34-9)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化子生防效力探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4].李丙新,何锋,刘娟娟,赵延存,孙伟波.梨黑斑病菌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与RFP标记转化子的致病性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8
[5].张健,池玉杰,于存.构巢曲霉锰过氧化物酶转化子菌株对6种染料的脱色[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
[6].张键,张贵,张园园,禄栓柱,赵君.向日葵黄萎病菌突变体库的建立及其阳性转化子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7
[7].张健.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TN02A7-Lg-mnp2产MnP的优化诱导及染料脱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8].杨坤,曾卫军,周茜,王莹,李学斌.阿魏菇耐高温转化子测定和同工酶分析[J].菌物研究.2016
[9].许苗苗,戴冬青,刘俊,马双新,杨阳.层出镰孢菌转化子的获得及侵染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10].孙佳莹,肖淑芹,许瑞迪,薛春生,陈捷.农杆菌介导玉米北方炭疽病菌的遗传转化及转化子初步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