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观照论文-侯春林

审美观照论文-侯春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观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美,哈罗德·,布鲁姆《圣经》诠释

审美观照论文文献综述

侯春林[1](2019)在《哈罗德·布鲁姆宗教批评的审美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哈罗德·布鲁姆的学术身份归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然而,对审美价值的强调贯穿其文学批评生涯的始终。布鲁姆的审美观有着唯美主义的明显痕迹,亦有着基督教和其他神秘主义教派的美学渊源。布鲁姆对宗教的关注由来已久。他在关于诺斯替、喀巴拉和摩门教的讨论中提取了一系列美学的文本阐释策略,并凸显出个人的内倾性、修正对抗性,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重要的美学价值。基督宗教和《圣经》是一对需要辨析的范畴。布鲁姆将其宗教观和审美观相结合应用于《圣经》文本的诠释,围绕作者、主人公、叙事技巧等问题进行了极具原创性的个人解读,充分印证了其对文学性和审美性的一贯追求。(本文来源于《宗教与美国社会》期刊2019年01期)

许晶琳[2](2019)在《冲突、对话、恶之花——《上帝的宠儿》之审美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帝的宠儿》是一部以18世纪奥地利乐坛为创作背景的艺术家戏剧,有着独立于剧本时代之外的审美意义。基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交往行动理论,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从人物设置、创作动机和剧本设置叁个方面分析文本隐含的现代性审美张力,指出感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冲突对抗、剧本与观众间的"对话"以及作品对"恶"的书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美学艺术的特点。这种跨时代的审美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8期)

王蓉[3](2019)在《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以审美的方式作用于读者的全身心、全人格,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审美,审美与阅读能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从文本价值、阅读期待、阅读体验、价值追求等四个核心要素出发,探讨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旨在以阅读教学为舟、审美为桨,引领学生驶向远方。(本文来源于《阅读》期刊2019年71期)

耿余[4](2019)在《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予倩在肯定梅兰芳个人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却对其新编的古装剧提出极其严厉的批判,这样相互矛盾的评价恰恰表明欧阳予倩是以西方戏剧的视角来观照中国戏曲艺术,从而造成对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误读。(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8期)

郑华[5](2019)在《“微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审美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介在消费主义的效用中不断运行,打破了美学场域与日常生活的界限,生成了以碎片化、世俗化、草根化为特征的"微文化"模式。"微"展现了新的生活方式,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取向,网络直播是"微"时代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行为互动方式,将其置于"微文化"视域下,以其为审美对象,分析其文化症候、美学趋向,进而探究其审美秩序,有助于新媒介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6期)

王展[6](2019)在《“模仿说”与风格化——写生造型语言和审美观照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写生造型是直接体现"模仿说"的绘画方式。由于审美情感等意识的作用,形成了写生造型语言的风格化因素。写生的风格化语言既能体现艺术模仿说的绘画观念,又能达到源于自然却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5期)

鲍佩佩,方卫[7](2019)在《当代艺术审美观照下的模糊美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中的难题归结于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而艺术本身就是个无限接近的矛盾。人们对美的多维的、立体的认识的模糊性在于美的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是以主观意志而转移的动态系统。如同美与丑的模糊属性,事物在美丑之间连续分布无法作为客体存在,绝对的差异界限并不科学。美学领域因模糊体系的观照逐渐成为了充满多样性和可能性的科学系统。(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9年05期)

吴可畏[8](2019)在《当代审美观照下的红色经典重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美学特征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楔子近年来,中宣部、文化部开始强举措推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复兴,其以2015年复排中国第一部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并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高规格隆重巡演为开端,继而在2017年开展了"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推出了重点扶持剧目评选,时至今日热度不减。在笔者看来,此举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在世(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期刊2019年02期)

周睿,高森孟[9](2019)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侘寂文化审美观照与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小众文化往往通过工业设计以产品载体的形式赋予大众式的体验。而产品体验所蕴含的文化审美观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设计师需要对创意过程中的审美流变具有更清晰的认知。方法针对侘寂文化,立足于物化审美的设计视角,分析工业设计如何将侘寂文化演变为适合于大众审美取向的视觉特征,以及侘寂的精神内涵在迈向大众体验过程中的误读和异化。结论提出了当代产品物象呈现的禅意风格,是工业设计寻求文化体验的普适性的缩影,而小众文化的流变则是消费主义影响设计难以避免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马莹[10](2018)在《诗意的形象 荒诞的存在——对《最后一盒录音带》与《动物园的故事》的审美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动物园的故事》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旨在表现现实的荒诞、存在的无奈及世界的虚无。尽管两部作品存在很多差异,但均采用了简化舞台场景、消解语言功能、丰富主题隐喻等创作技巧。剧作通过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展示了西方精神世界分崩离析的图景,让读者或观众直面剧作家内心诗意的形象,从而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世界。(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审美观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帝的宠儿》是一部以18世纪奥地利乐坛为创作背景的艺术家戏剧,有着独立于剧本时代之外的审美意义。基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交往行动理论,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从人物设置、创作动机和剧本设置叁个方面分析文本隐含的现代性审美张力,指出感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冲突对抗、剧本与观众间的"对话"以及作品对"恶"的书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美学艺术的特点。这种跨时代的审美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观照论文参考文献

[1].侯春林.哈罗德·布鲁姆宗教批评的审美观照[J].宗教与美国社会.2019

[2].许晶琳.冲突、对话、恶之花——《上帝的宠儿》之审美观照[J].现代交际.2019

[3].王蓉.审美观照下的阅读教学[J].阅读.2019

[4].耿余.戏曲艺术审美观照的西方视角——论欧阳予倩对梅兰芳表演的批评[J].科教导刊(下旬).2019

[5].郑华.“微文化”视域下网络直播的审美观照[J].新闻研究导刊.2019

[6].王展.“模仿说”与风格化——写生造型语言和审美观照的视角[J].美术大观.2019

[7].鲍佩佩,方卫.当代艺术审美观照下的模糊美感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

[8].吴可畏.当代审美观照下的红色经典重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美学特征评析[J].山东艺术.2019

[9].周睿,高森孟.当代产品设计中的侘寂文化审美观照与流变研究[J].包装工程.2019

[10].马莹.诗意的形象荒诞的存在——对《最后一盒录音带》与《动物园的故事》的审美观照[J].济宁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审美观照论文-侯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