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层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间层,厚度,强度,液相,点焊,金属,静压。
中间层厚度论文文献综述
朱源,张昊,程晓瞳,李京龙,熊江涛[1](2018)在《镍箔中间层厚度对GH4099合金固相扩散焊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4和10μm镍箔作为中间层,在1 120℃/4 MPa/60 min焊接条件下,对高温合金GH4099进行固相扩散焊.采用SEM,EDS分析接头形貌演变、元素迁移,并利用拉伸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镍中间层能促进界面的孔洞闭合.随着镍层厚度由10μm降低至2μm,界面处出现晶粒共生现象,元素扩散更加均匀,焊缝析出较大尺寸的强化相,接头抗拉强度提高,2μm中间层接头平均抗拉强度达到1 180 MPa.但随着中间层减薄,接头性能对表面粗糙度敏感,拉伸过程中母材对中间层拘束作用使接头塑性变形受到抑制,断后伸长率反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冯展鹰,曹慧丽,刘洪斌[2](2016)在《中间层厚度对H62黄铜精密构件瞬时液相连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瞬时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利用中间层材料与母材的冶金反应产生液相实现的,它可以弥补常规毛细钎焊的某些缺陷。文中采用Ag作为中间层进行了H62的瞬时液相连接,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接头。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层厚度对瞬时液相连接质量影响很大。当Ag中间层厚度为6μm时,液相量合适,形成的少量液相在压力作用下填满钎缝,获得了良好的接头瞬时液相连接组织,同时实现了圆角尺寸的控制,减小了接头变形。(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吕永超,张文书,林旭,丁毅,孟宪虎[3](2015)在《Ni-P中间层厚度对碳钢/不锈钢瞬间液相复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Ni-P中间层厚度对碳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后剪切强度、金相组织、冶金结合层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间层厚度为20μm时达到最大结合强度,最大强度为120 MPa;冶金结合层中共晶相形态随着Ni-P中间层厚度的增加逐渐由棒状变为块状析出;中间层厚度增加导致P扩散路径延长,从而使冶金结合层中P含量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01期)
路全彬,赵建昌,黄成志,于新泉,王洋[4](2014)在《中间层厚度对复合钎料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中间层Cu合金厚度不同的3种CT861复合钎料钎焊低碳钢,研究不同钎料钎焊接头的组织和强度。结果表明:中间层Cu合金厚度不同,复合钎料钎焊低碳钢接头抗剪强度不同,抗剪强度随中间层厚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Cu合金厚度为0.075 mm时复合钎料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214 MPa,Cu合金厚度为0.1 mm时复合钎料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170 MPa,Cu合金厚度为0.15 mm时复合钎料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137 MPa。可根据强度需要,选用不同厚度中间层的CT861复合钎料。(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4年09期)
张会云,沈巍[5](2012)在《纯铝中间层厚度对铝/钢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纯铝作为中间层对铝合金与低碳钢进行了电阻点焊,分析中间夹层厚度对界面反应层厚度和接头抗拉强度的影响。在钢/中间夹层界面观察到有界面反应层生成,其主要由靠近钢侧的Fe2Al5和靠近中间夹层铝侧的FeAl3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组成。与不加中间夹层相比,利用纯铝作为中间夹层点焊的铝合金与低碳钢的接头具有较薄的界面反应层和较高的接合强度。随着中间夹层厚度的增加,界面反应层厚度逐渐减小,而接头抗拉强度则呈增大趋势。结果表明,采用纯铝作为中间夹层点焊铝合金与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2年08期)
任晓斌,李贺军,卢锦花,郭领军,王杰[6](2011)在《中间层厚度对LAS玻璃陶瓷与C/C复合材料连接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厚度的MgO-Al2O3-SiO2(MAS)玻璃作为中间层,对表面改性炭/炭(C/C)复合材料与Li2CO3-Al2O3-SiO2(LAS)玻璃陶瓷进行热压连接,重点研究了中间层厚度对接头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连接界面及剪切断口的微观组织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添加中间层时,接头强度仅为10MPa;采用MAS玻璃作为中间层时,接头室温剪切强度随着中间层厚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中间层厚度为80μm时,获得的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为26.61MPa.(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郎泽保,吕宏军,王亮[7](2009)在《中间层厚度对P/M TC4-GCr15扩散焊接头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厚度的电镀镍作为中间层,在900℃、4h和150MPa压力的热等静压条件下,使用TC4预合金粉末和GCr15轴承钢制备了钛钢扩散焊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机械拉伸对接头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没有添加中间层时,接头的强度达到了564MPa;当添加了中间层且中间层的厚度为150μm时,接头的强度最高,为502MPa。中间层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导致接头强度的下降。(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9年04期)
任妙娟,陈延学,张海鹍[8](2005)在《Co/Al_2O_3/FeNi隧道结的中间层厚度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不同Al2O3厚度的Co/Al2O3/FeNi隧道结,并在77K温度下测量了其输运特性。发现随着厚度的增加,TMR下降。但是当Al2O3厚度降为2nm时,磁电阻不再出现典型的双峰曲线,而是呈现高阻和低阻两个状态。测量了隧道结的TMR随外加电压的变化、伏安特性曲线、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综合所有因素,在文中制备条件下,Al2O3厚度为4nm时,隧道结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王忠平,张立军,周正航[9](2005)在《中间层厚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叁体摩擦焊接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nconel718中间层实现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与42CrMo钢的叁体摩擦焊接,焊接接头拉伸强度达到360MPa左右。采用数值逼近方法得到了中间层厚度与拉伸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接头组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5年03期)
董占贵,钱乙余,石素琴,吴培莲[10](2002)在《Al合金接触反应钎焊接头力学响应及中间层厚度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反应钎焊是目前常用的材料连接方法。为了合理选择中间层材料的厚度 ,本文以Si作中间层接触反应钎焊LF2 1铝合金为例 ,采用有限元 (FEM )模拟的办法 ,对不同宽度的钎缝对外加拉伸载荷的力学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钎缝对外载荷的力学响应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接头表面的钎缝与基体的界面处 ;且最大应力值与外载荷呈线性关系。即钎缝对外载荷的力学响应的实质是对外载荷的线性放大 ,因此本文将此放大系数定义为钎缝的力学响应因子。随着钎缝宽度的增加 ,其力学响应因子增大 ,钎缝的承载能力降低。在试验证明FEM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的基础上 ,给出了Si为中间层进行LF2 1铝合金接触反应钎焊时 ,其合适的钎缝宽度范围是 5 0~80 μm。最后本文根据相图对相应的Si中间层厚度进行了理论计算 ,得到Si中间层的厚度范围为 6 .6~ 10 .0 μm(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中间层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瞬时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利用中间层材料与母材的冶金反应产生液相实现的,它可以弥补常规毛细钎焊的某些缺陷。文中采用Ag作为中间层进行了H62的瞬时液相连接,得到了性能优良的接头。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层厚度对瞬时液相连接质量影响很大。当Ag中间层厚度为6μm时,液相量合适,形成的少量液相在压力作用下填满钎缝,获得了良好的接头瞬时液相连接组织,同时实现了圆角尺寸的控制,减小了接头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层厚度论文参考文献
[1].朱源,张昊,程晓瞳,李京龙,熊江涛.镍箔中间层厚度对GH4099合金固相扩散焊质量的影响[J].焊接学报.2018
[2].冯展鹰,曹慧丽,刘洪斌.中间层厚度对H62黄铜精密构件瞬时液相连接的影响[J].电子机械工程.2016
[3].吕永超,张文书,林旭,丁毅,孟宪虎.Ni-P中间层厚度对碳钢/不锈钢瞬间液相复合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5
[4].路全彬,赵建昌,黄成志,于新泉,王洋.中间层厚度对复合钎料钎焊接头强度的影响[J].焊接.2014
[5].张会云,沈巍.纯铝中间层厚度对铝/钢点焊接头性能的影响[J].电焊机.2012
[6].任晓斌,李贺军,卢锦花,郭领军,王杰.中间层厚度对LAS玻璃陶瓷与C/C复合材料连接强度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1
[7].郎泽保,吕宏军,王亮.中间层厚度对P/MTC4-GCr15扩散焊接头强度的影响[J].宇航材料工艺.2009
[8].任妙娟,陈延学,张海鹍.Co/Al_2O_3/FeNi隧道结的中间层厚度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9].王忠平,张立军,周正航.中间层厚度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叁体摩擦焊接性的影响[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
[10].董占贵,钱乙余,石素琴,吴培莲.Al合金接触反应钎焊接头力学响应及中间层厚度的确定[J].焊接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