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鹅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录,核糖体,间隔,云南,大亚,序列,鉴定。
鹅膏菌论文文献综述
任翔,杨菁,邹颜秋硕,杨祖顺[1](2019)在《云南省6种鹅膏菌DNA条形码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云南省6种鹅膏菌的核糖体大亚基(nuclear large-subunit ribosomal DNA,nLSU rDNA)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探究其亲缘关系以找到合适的鉴定鹅膏菌DNA条形码序列的方法。方法采用试剂盒离心柱法提取6种鹅膏菌DNA,以ITS4/ITS5作为ITS序列引物和LR5/LROR作为nLSU序列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后送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所返回的序列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邻接树构建。结果球基鹅膏、红托鹅膏与小豹斑鹅膏3种鹅膏菌亲缘关系较近。以ITS序列分析,叁者遗传距离在0.0202~0.0801之间。以nLSU序列分析,叁者遗传距离在0.0031~0.0303之间。黄毒蝇鹅膏与赭盖鹅膏菌H2在ITS序列中与黄毒蝇鹅膏20、21、H7、D1、D16、D24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在0.0462~0.0479。赭盖鹅膏菌7与黄毒蝇鹅膏D14两株菌遗传距离仅有0.1528。从邻接树来看ITS序列存在种内多,聚类分析结果不稳定,明显不同的2个种聚为一支。而nLSU序列可将各种分离开。结论建议鹅膏菌快速鉴定选用nLSU序列作为主要鉴定序列, ITS序列作为辅助序列。(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2期)
渠文思[2](2019)在《两种来自鹅膏菌属的野生菌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鹅膏菌在真菌界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全世界被接受的约有600种,其中我国已经有约120多种鹅膏菌被报道。鹅膏菌中既有可食鹅膏菌,如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a,卵盖鹅膏Amanita ovoidea;又有剧毒鹅膏菌,如黄绿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鹅膏菌的多数物种与维管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关系(EM),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鹅膏菌的分类学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逐渐转向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基因片段的鉴定也从最开始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DNA)转到利用新型的蛋白标记基因(RPB2、β-tubulin、EFI-α)进行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鹅膏菌的分类和认知迅速增加,鹅膏菌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学也都在不断更新,鹅膏毒素在药物研发、生物治疗和转录机制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本文以四川雅江和山西左权两株野生鹅膏菌作为研究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利用PCR扩增ITS、LSU、RPB2、β-tubulin和EFI-α等序列相应区段,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利用GenBank核酸数据库对测序得到的不同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从GenBank检索获取相似序列,与测序得到的不同序列分别做系统发育树,结果揭示四川雅江野生鹅膏菌单以常用的ITS和LSU序列分析为指标进行鉴定,发现该野生菌为肉桂鹅膏菌(Amanita cinnamomescens),而以RPB2、β-tubulin和EFI-α进行序列分析鉴定,认为该菌株为红黄鹅膏黄褐变种(Amanita hemibapha var.ochracea),综合ITS、LSU、RPB2、β-tubulin和EFI-α序列分析和联合矩阵分析将四川雅江鹅膏菌鉴定为红黄鹅膏黄褐变种(Amanita hemibapha var.ochracea),同理通过ITS、LSU、RPB2和EFI-α将山西左权鹅膏菌鉴定为拟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oides)。最后通过抑芽法分析两种鹅膏菌中的肽类毒素,结果显示两种鹅膏菌都不含肽类毒素,是无毒鹅膏菌,可以食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渠文思,石家祺,石亚伟[3](2018)在《基于ITS和LSU序列对一株野生鹅膏菌的分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左权地区一株野生的鹅膏菌作为研究材料,提取鹅膏菌基因组DNA后,将r DNA的ITS和LSU区段进行克隆后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通过GenBank核酸数据库对测序得到的ITS和LSU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并从GenBank检索获得7个相似物种的ITS和LSU序列,与测序得到的ITS和LSU序列分别做系统发育树。测序结果表明,ITS序列有666 bp,LSU序列有968 b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ITS序列以100%的支持值与拟橙盖鹅膏菌聚在一起,LSU序列以98%的支持值与拟橙盖鹅膏菌聚在一起。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山西左权鹅膏菌鉴定为拟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oides)。(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李志平[4](2018)在《橙盖鹅膏菌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a),是一种可食用真菌,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云南以及四川的高原地区。目前对于橙盖鹅膏菌的研究包括改善它的生长环境,评估其中的离子含量,分析其主要成分等方向。也有研究指出橙盖鹅膏菌中多糖的可能结构,并以ABTS+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推测橙盖鹅膏菌中的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是在生物体内并未得到证实。在本文中,我们首先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了橙盖鹅膏菌中一些组分的比例,结果发现,橙盖鹅膏菌富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糖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含有较丰富的钾元素和硒元素,并且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低,这也为橙盖鹅膏菌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药物奠定了一定的安全基础。本研究探究鹅膏菌水提物(AC)对细胞损伤以及动物A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HT2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谷氨酸(L-Glu)诱导的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结果表明,在25 mM L-Glu诱导的细胞凋亡中,3h的AC预处理显着地提高了细胞活力,减少细胞凋亡,缓解线粒体功能损伤,并且改善细胞内ROS累积和Ca~(2+)的稳态失衡;同时降低了高表达的caspase-3、calpain-1、凋亡诱导因子(Allo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1,AIF)以及Bax。与单独给予L-Glu的HT22细胞相比,AC提高了蛋白激酶B(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磷酸化活性,降低了PTEN的磷酸化表达。在动物实验中,我们以AlCl_3和D-半乳糖(D-gal)诱导的AD小鼠为模型,并以每天250、500、1000 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28天。结果发现,AC有效增加了动物的自主活动能力,在转棒实验中提升了小鼠的耐力,并且减少了其在水迷宫实验中寻找平台的时间,说明了AC能显着地缓解AD样的行为。结合ELISA实验我们发现,AC可以降低脑内的淀粉样蛋白(Aβ)的堆积,通过增加脑内和血清内的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水平,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水平,改善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AC还可以进一步降低ROS的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因此,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初步明确AC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对AD小鼠的保护作用,为AC成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在药物提供初步实验基础。为进一步探究AC发挥抗氧化和保护作用的主要成分,我们对水提物中的多糖进行粗提取。提取后,用sevage试剂除去多糖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并进行梯度醇沉。结果发现,与60%和70%醇提多糖相比,80%的醇沉多糖具有更显着的提升细胞活力的作用。因此,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采用了80%醇沉多糖(ACPS)进行实验。同样采用L-Glu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我们发现,3h的ACPS预处理会显着地恢复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及ROS的产生,在HT22细胞中恢复线粒体膜电势。与L-Glu诱导的模型组相比,ACPS显着提高了细胞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 2)的转录活性,降低胞浆中的Nrf 2和细胞色素C的表达,降低Keap-1蛋白的表达,提高了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 1)和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单位(GCLC)的活性。一方面,在AlCl_3和D-gal诱导的细胞模型中,42天的ACPS给药改善了小鼠的异常行为。ACPS抑制Aβ多肽在脑中的沉积,通过相关酶的调节减轻了氧化应激水平。同时,ACPS提高了血清、下丘脑和全脑的Ach、ChAT的活性,降低AchE活性,恢复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ACPS在动物组织中通过纠正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来改善AD小鼠的线粒体功能。在这一部分实验中,我们发现ACPS可以作为一个理想的治疗AD的潜在药物。为了探究橙盖鹅膏菌在抗氧化和AD保护中发挥活性的具体成分,我们进一步对多糖进行纯化,采用DEAE-52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纯化得到ACPS-1,采用高效液法相分析得到其相对分子量为33500Da,并结合红外光谱检测其中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C=O、-COOH、-C-O-C以及吡喃糖的存在。结合Sephadex G200以及G75凝胶,按照分子量对多糖进一步纯化,得到纯化多糖ACPS-2。将纯化后的多糖作用于8月龄的APP/PS 1基因突变小鼠6周。结果发现,ACPS-2显着地改善了小鼠AD样的行为,降低脑内的Aβ和磷酸化的细胞骨架蛋白(p-Tau)的表达,对胆碱能神经递质的异常表达均起到了较好的恢复作用,同时改善了血清、下丘脑、垂体、海马中的抗氧化应激因子,提高抗氧化作用。我们同样进行了蛋白组学的分析实验,筛选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采用GO富集分析出这些蛋白所富集的生物学功能、蛋白功能及蛋白的亚细胞结构定位、KEGG通路分析,初步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所富集的细胞内的相关信号通路,为ACPS-2的作用初步筛选作用靶点。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橙盖鹅膏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橙盖鹅膏菌的组成成分,探究橙盖鹅膏菌水提物对AD动物的保护作用和抗氧化活性;初步阐明橙盖鹅膏菌水提粗多糖基于抗氧化应激机制改善AD引起的脑损伤;并进一步纯化了粗多糖,明确纯化多糖对APP/PS 1双基因突变A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同时,基于蛋白组学研究,揭示橙盖鹅膏菌纯化多糖对AD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通路。本文阐明橙盖鹅膏菌治疗AD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为橙盖鹅膏多糖作为药物治疗AD提供药理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12-01)
赵溯[5](2018)在《鹅膏菌的心脏毒性及猝死 鉴定错误or被忽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2)
杨菁,汤晓召,许燕,杨祖顺[6](2018)在《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对云南12株鹅膏菌的分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对云南省12株鹅膏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法(cetyltrimethylammonium Ammonium Bromide, CTAB)法提取12株鹅膏菌DNA,以ITS4和ITS5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完成DNA序列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幵对发育树进行构建。结果 12个样品的ITS序列长度574~755 bp, GC含量39%~47%,平均遗传距离为0.329, YN05、YN03与其他10株鹅膏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ITS序列高度保守,在真菌的科属种上能够初步实现对物种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建立云南省鹅膏属分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贾叶辉,续剑[7](2018)在《毒蝇鹅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期刊2018年Z2期)
苏鸿雁[8](2018)在《花柄橙红鹅膏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陆湛,陈艳波,黄波,彭升,王倩文[9](2018)在《混合型鹅膏菌中毒伴横纹肌溶解4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4例罕见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菌混合型中毒伴横纹肌溶解患者的临床特点、救治方法与转归,综述中毒机制和救治方法进展。鹅膏菌中毒潜伏时间约8 h,病情严重程度与误食量有关。病变进展迅速,3~4 d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以肝、肾和神经系统损害为主,伴有急性胃肠损伤和横纹肌溶解。治疗均给予催吐、洗胃、利尿和导泻,行持续性血液净化和血液灌流序贯治疗,共5~7 d,血液灌流1~2次/d。2例行血浆置换,1次/d,共2~3次。其他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维生素和葡萄糖溶液等。结果治愈2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鹅膏菌摄入过量、缺少早期针对性治疗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较为严重。早期催吐、洗胃、利尿和导泻清除体内鹅膏毒肽、打断肝肠循环是控制病情发展的关键。血液净化联合血液灌流序贯治疗可有效清除或吸附鹅膏菌毒肽、防止器官功能进一步衰竭。(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田慧敏,田博宇[10](2018)在《两个可食鹅膏菌的形态学及rDNA~ITS测序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内蒙古赤峰地区2个鹅膏属(Amanita)标本采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特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为:CFSZ10041为A.lividopallescens(Gillet)Bigeard&Guillemin,CFSZ10261为杏黄鹅膏A.crocea(Quél.)Singer,其中A.lividopallescens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鹅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鹅膏菌在真菌界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全世界被接受的约有600种,其中我国已经有约120多种鹅膏菌被报道。鹅膏菌中既有可食鹅膏菌,如橙盖鹅膏Amanita caesarea,卵盖鹅膏Amanita ovoidea;又有剧毒鹅膏菌,如黄绿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豹斑鹅膏Amanita pantherina。鹅膏菌的多数物种与维管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关系(EM),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鹅膏菌的分类学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逐渐转向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真菌基因片段的鉴定也从最开始的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rDNA)转到利用新型的蛋白标记基因(RPB2、β-tubulin、EFI-α)进行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鹅膏菌的分类和认知迅速增加,鹅膏菌的物种多样性、系统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学也都在不断更新,鹅膏毒素在药物研发、生物治疗和转录机制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本文以四川雅江和山西左权两株野生鹅膏菌作为研究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利用PCR扩增ITS、LSU、RPB2、β-tubulin和EFI-α等序列相应区段,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测序。利用GenBank核酸数据库对测序得到的不同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并从GenBank检索获取相似序列,与测序得到的不同序列分别做系统发育树,结果揭示四川雅江野生鹅膏菌单以常用的ITS和LSU序列分析为指标进行鉴定,发现该野生菌为肉桂鹅膏菌(Amanita cinnamomescens),而以RPB2、β-tubulin和EFI-α进行序列分析鉴定,认为该菌株为红黄鹅膏黄褐变种(Amanita hemibapha var.ochracea),综合ITS、LSU、RPB2、β-tubulin和EFI-α序列分析和联合矩阵分析将四川雅江鹅膏菌鉴定为红黄鹅膏黄褐变种(Amanita hemibapha var.ochracea),同理通过ITS、LSU、RPB2和EFI-α将山西左权鹅膏菌鉴定为拟橙盖鹅膏菌(Amanita caesareoides)。最后通过抑芽法分析两种鹅膏菌中的肽类毒素,结果显示两种鹅膏菌都不含肽类毒素,是无毒鹅膏菌,可以食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鹅膏菌论文参考文献
[1].任翔,杨菁,邹颜秋硕,杨祖顺.云南省6种鹅膏菌DNA条形码序列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渠文思.两种来自鹅膏菌属的野生菌分子鉴定[D].山西大学.2019
[3].渠文思,石家祺,石亚伟.基于ITS和LSU序列对一株野生鹅膏菌的分类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2018
[4].李志平.橙盖鹅膏菌对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
[5].赵溯.鹅膏菌的心脏毒性及猝死鉴定错误or被忽略?[C].2018全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6].杨菁,汤晓召,许燕,杨祖顺.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对云南12株鹅膏菌的分子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7].贾叶辉,续剑.毒蝇鹅膏菌[J].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8
[8].苏鸿雁.花柄橙红鹅膏菌[J].大理大学学报.2018
[9].陆湛,陈艳波,黄波,彭升,王倩文.混合型鹅膏菌中毒伴横纹肌溶解4例临床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
[10].田慧敏,田博宇.两个可食鹅膏菌的形态学及rDNA~ITS测序鉴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