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组5分钟安全防范法(论文文献综述)
高善兵[1](2021)在《基于工作流的货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铁路货车运用工作要求的变化、新技术新装备的更新以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铁路货车运用作业管理重要手段的各类信息系统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进。由于各类信息系统研发时间、生产厂家不同,造成各系统相互独立,不能相互关联,没有统一规范的接口,存在数据交换壁垒,实现数据共享比较困难,致使列检值班员在一列作业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重复录入相同数据,不仅增大了工作强度,而且造成作业效率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铁路货车运用各级管理人员也无法实时掌握列检技术作业进度以及一列作业相关数据。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发生故障后,设备维修人员无法直观观察到故障现象,以至不能准确分析故障原因及时的给出具体的施修方案,导致设备无法及时修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工作流理论运用到列检一列作业过程中,通过局域网共享、Web service首位号共享、车轮传感器信息采集、架构技术、关联数据库等技术,在对管理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分析基础上,对构建货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提出了平台总体架构设计方案和用例设计,并对平台数据架构、信息采集分别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列检作业基础数据实时共享。本文对应用和应用实践进行了研究,从平台构建、信息采集、系统架构、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实现研究,同时从列检值班室布局优化、作业流程优化、实际作业图表电子化、作业指导书规范、定置管理及揭示规范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论文研究实现了货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从集控联锁电动脱轨器系统、微机控制列车制动机试验系统、列车尾部风压监测系统、现在车系统中获取列检一列作业数据和数据自动传输共享,解决了列检值班员重复录入作业信息问题,列车技术作业计划图表铺画,降低了列检值班员工作强度。同时,各级货车运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掌握列检作业进度,为货车运用专业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清楚地显示列检设备故障,准确的传递故障信息,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小雄[2](2019)在《8S管理在ZB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基于此,管理者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立现场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其中,8S管理是管理体系的重中之重。ZB公司作为仓储物流企业,其仓储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针对ZB公司仓储现状,推行实施8S管理,以提升仓储管理水平,成为ZB公司需要解决的急迫问题之一。本文先深度分析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体现了实行8S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必要性;另外具体描述了所要施行的具体内容及采取的方法,体现了8S管理理论在企业竞争中的可行性;然后,通过对8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表现了8S现场管理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成熟性;最后对ZB公司仓储现场管理进行现状分析,找出问题及原因,并运用8S管理理论,在ZB公司实际仓储管理中推行实施,总结分析了ZB公司实施8S管理后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公司进一步实施8S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
于菁[3](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风险隐患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长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设备数量大、系统类型多、网络布局广、乘客需求高等方面。突发事件逐渐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难题,对上海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行造成了重大的干扰。而突发事件所具有的发生时空随机、发生概率频次高、影响范围深远、事故致因复杂多变等特征,形成了对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巨大考验,成为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发展热点。本论文主要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为研究视角,对现行上海轨道交通所采用的“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进行系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有效结合,以COCC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响应等级突发事件,分别借助与之相匹配的“实战”案例,分析并对比在实际应急联动处置过程中联动主体单位在参与数量、范围、影响等方面的实质性变化,COCC的重要职能以及联动主体单位间职能变化也是本论文的显着体现。同时本论文主要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主体多元、共同准则、组织协作和系统互通四个特征入手,针对不同响应等级的突发事件,对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行因果分析。同时进一步借助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相关结果,对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探讨现行“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的问题和原因。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应急联动机制的不完善直接与应急联动主体“单一”、应急联动机制“存异”、应急联动协作“受限”和应急联动互通“不畅”存在着因果关联。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不健全不仅仅受人员、设备、技术、体系的制约,而且对资金投入程度、经济发展速度、技术水平支持等多重外部条件反应敏感,同样应急联动处置效果很大程度上与联动单位的配合度等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本论文结合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原因的深入解析,分别从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和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的四个方面,以实际操作为原则导向,提出有效的基于人才、机制、技能、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完善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助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轨道交通以“申城地铁,通向美好生活”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期盼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的学术之力。立足于现行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多理论文献支持及问卷、访谈所得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现行COCC在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入探寻产生该现状的原因,主要从应急联动处置的“横向”和“纵向”层面分别解析内部、外部各专业或各单位的“协作效果”及明晰各自职责所在,为优化未来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王威华[4](2020)在《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达成线东段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旨在对关于列控通道既有维护方案进行完善,使维护组织措施更加科学严谨,增强列控设备及通道使用质量。本课题在成都局集团公司通信专业现有维护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基础上,并结合达成线东段列控通道实际情况,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谨实用的列控通道维护方案,为日后铁路通信专业针对列控通道的维护更加高效,保证列控设备的运行稳定,从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对列控系统发展史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国内外列控系统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概述,使大家从中了解了列控系统的发展和运用价值。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C2、C3级列控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主要设备组成,分析了列车控制系统中各模块在列车正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达成线遂宁-三汇镇区段列控设备目前应用状况,重点分析了列控地面设备的功能和日常维护现状,针对达成铁路东段C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功能和业务运用,对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的整体架构和数据传输网络着重进行分析,并简要概述了铁路关于列控系统设备日常维护要求。针对列控系统通道,在第三部分内容中,本文就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传输原理做出了简要概述,描述了光纤在铁路通信的应用,其次论述了目前成都局集团公司遂宁至三汇镇段列控通道使用光缆纤芯资源情况,列控通道日常维护组织措施以及铁路通信关于光缆日常维护规章制度和标准。阐述了列控系统中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道使用情况和相关应急处置现状。同时指出了在针对列控通道日常维护和应急抢修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分析维护现状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列控现场设备运用质量,本文最后对列控地面设备中的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信传输通道安全性、稳定性重点进行了分析研判,从集团公司、站段以及车间层面建议进行整章建制、梳理职责定位,明确技术标准,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信号、通信专业结合部管理和专业互融互学,共同规范列控通道检修作业周期和流程,加强列控系统设备故障处置沟通,同时大力加强职工安全业务教育,充分发挥网管系统监测作用,积极争取设备升级改造。以期进一步确保管内各CTCS-2、CTCS-3级列控区段内列控系统中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通道运用的更加安全稳定,进一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图10张,表4个,参考文献49篇。
袁希年[5](2020)在《东北地区车务站段行车安全风险管控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始终保持在一个高速发展过程当中,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人们所追求的不仅是结果,更加追求过程的享受。在铁路交通运输上,人民对交通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和舒适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铁路交通发展,提升列车综合性能,提高客运列车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就成了当前人们研究的重点话题。在此大背景下,铁路部门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运输站段安全管理质量和标准,使铁路交通事故率不断降低,但距人们对安全运输的期望值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目前,我们的重点就是要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来分析辨识铁路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并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健全符合铁路运营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此来预判安全风险,提前进行管控,从源头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我国东北地区车务站段管理特点,重点参考了绥芬河车站的安全管理经验,从具体问题出发,分析了东北地区车务站段在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运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评估了现行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针对潜在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构建一个具有东北车务站段安全生产特色,贯以安全风险管理理念,且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车务站段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车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对于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生产风险,减少事故损失,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只对我国东北地区车务站段安全风险管理提供借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全路车务系统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及方法上的指导,值得参考。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翟卓[7](2020)在《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地区电网网架大大加强。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2018年用户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92%。地区电网的规模越来越庞大,电网运行中的风险点越来越多,设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也随着电网设备的增多而急剧增长。这对电力调度员的日常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正确处理电网事故的挑战性大大增加,电力调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调度员的每一次误操作都可能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对用户停止供电,严重时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地区电网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地区电网风险研究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许多地市公司还未形成地区电网的风险分析管理系统,凭借的仍然是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风险管控制度仍有很多不足,防范电网风险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强。虽然近年来,电网自动化程度大大加强,电网的框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深入分析电网中存在的风险点的研究仍较少,管理人员轻安全、重效益的惯常思维依然存在。本文对电网曾遭遇的事故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又对风险的有关理论进行了介绍。对地区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电网经常发生的事故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采取绘制事故树、计算顶上事件的表达式,进而求出最小割集,定性地寻找出电网事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尝试寻找到地区电力调度运行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多个风险点进行独立打分,并通过定量的数学计算得出了风险源的具体等级。结合河南省南阳市电网的调度运行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对策,经过南阳地调的运行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陈柳兵[8](2020)在《劫后复工,绝不让生产在安全隐患和事故中穿行》文中研究说明主持人说题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习总书记为何在加速推进企业
刘博[9](2020)在《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全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适应市场需求,政府出台了大量关于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企业高度重视生产线的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实践,完善生产线的安全生产管理。富晟毯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客户是一汽大众、轿车、丰田、解放、通用、吉林、夏利、福田、北汽银翔、东风雪铁龙等。富晟毯业公司在全面落实各级生产安全责任制,并不断督促检查生产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努力实现全年生产安全目标。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疲劳作业,加强环境保护和关心员工安全和健康。本文研究的是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方案,目的是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迅速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改进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管理制度、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二是各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富晟毯业公司生产环节安全隐患主要是五方面,分别是原材料入库、压制工艺、发泡、切割及成品入库。本文研究对象是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改进。本文以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主要介绍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其特点。首先,介绍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主要包括富晟毯业公司概况、富晟毯业公司的生产管理、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制度、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各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本文核心是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改进方案,主要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原则,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理顺安全生产的管理流程和严格规范各工艺流程的安全操作。最后,论文提出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二是贯彻安全生产审批报告制,包括建立事件、不符合原因调查;执行事件、不符合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三是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四是完善公司工伤管理。
谭坤[10](2020)在《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文中认为基层公安机关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实行领导带班、民警值班轮换制度,保证每班次有充足警力值班。但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警力需求与目前警力资源的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实时接处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客观需要,要求基层公安机关采取合理的排班模式提高现阶段的警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基层警务工作中,警情案情的发生率随时间动态变化,公安机关现行的固定时间排班模式并不能满足警情案情的时变需求。因此出现警情案情高峰时段警力严重不足,案件等待时间过长,而在警情案情低峰时段公安机关基层民警工作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基于警情主导警务的指导思想,考虑动态警力需求,引入排队论理论,并以社会成本最低为目标,对传统模型进行改善,然后建立动态需求下的警力排班模型,得到模型下的优化警力排班计划,为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一个现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本章第一章中引入了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排班存在的问题,整理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第二章中介绍了基层公安机关时变动态排班中的相关概念,讨论了现有的基层公安机关排班模式与影响因素,指出动态时变需求排班模式在实践中必要性。第三章通过引入排队论的经典M/M/1/∞警力模型与M/M/N/∞警力模型后,根据公安工作实际特点完善了警力模型成本公式。新模型成本公式明确了社会最优成本与基层公安机关警情处置效率、警情案情发生频率以及处置与滞留成本三个方面有关,并从这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班制和三班制排班模式优缺点。第四章本文以杭州市某派出所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动态排班模型有效性。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新排班模型在社会成本最低约束条件下,使民警轮休时长明显增加,工作负荷减少。最后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1)优化排班警力保障,增加警力规模,从而控制警情处置与滞留成本。(2)推广智慧警务应用,提高警务效率,提高基层公安机关案情处置效率。(3)健全动态排班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警力配置频率与警情案情发生频率相匹配。
二、班组5分钟安全防范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组5分钟安全防范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作流的货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
1.2.1 国外发展现状分析 |
1.2.2 国内发展现状分析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平台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相关技术及理论基础 |
2.1 工作流理论基础 |
2.1.1 工作流的定义 |
2.1.2 工作流主要相关概念 |
2.1.3 工作流模式定义 |
2.1.4 Workflow引擎 |
2.1.5 工作流管理系统定义 |
2.1.6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分类 |
2.1.7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 |
2.1.8 图解工作流结构 |
2.2 信息采集技术 |
2.2.1 数据采集技术应用 |
2.2.2 车轮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 |
2.3 架构技术 |
2.3.1 开发语言选择 |
2.3.2 平台框架技术 |
2.3.3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平台需求分析 |
3.1 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需求分析 |
3.1.1 列检值班员作业流程分析 |
3.1.2 列检一列作业信息项点分析 |
3.1.3 列检值班室设备生产信息分析 |
3.1.4 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目标 |
3.1.5 平台技术可行性分析 |
3.2 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
3.2.1 列检值班员需求分析 |
3.2.2 检车员需求分析 |
3.2.3 车辆段调度员需求分析 |
3.2.4 动态检车组长需求分析 |
3.2.5 动态检测人员需求分析 |
3.2.6 管理者需求分析 |
3.3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3.3.1 系统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3.2 货车运用记录模块需求分析 |
3.3.3 货车设备记录模块需求分析 |
3.3.4 货车运用技术管理模块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平台设计 |
4.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4.2 平台功能架构和用例设计 |
4.2.1 平台总体功能模块 |
4.2.2 平台总体用例设计 |
4.3 平台数据架构 |
4.3.1 数据库设计 |
4.3.2 平台各实体以及E-R图 |
4.3.3 基于工作流理论的数据流设计 |
4.3.4 数据接口设计 |
4.4 信息采集设计 |
4.4.1 平台数据传输流程 |
4.4.2 计时、计轴信息采集及车轮检测仪通讯规约设计 |
4.4.3 首、尾号共享设计 |
4.4.4 控制柜的硬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平台应用实现和实践 |
5.1 平台应用实现 |
5.1.1 平台构建实践 |
5.1.2 车辆计时、计轴信息采集实现 |
5.1.3 C/S结构平台实现 |
5.1.4 B/S结构平台实现 |
5.1.5 数据共享的实现 |
5.2 平台应用实践 |
5.2.1 列检值班室布局优化调整 |
5.2.2 列检值班员作业流程优化 |
5.2.3 列检实际作业图表电子化 |
5.2.4 建立作业指导书管理规范 |
5.2.5 建立列检值班室设备管理规范 |
5.2.6 值班室定置管理及揭示规范 |
5.3 平台应用分析 |
5.3.1 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
5.3.2 平台应用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后续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8S管理在ZB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8S现场管理基本理论 |
2.1 现场管理概述 |
2.1.1 现场管理的定义 |
2.1.2 现场管理的内容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8S管理的理论体系 |
2.3.1 8S的基本概念 |
2.3.2 8S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ZB公司介绍及现状分析 |
3.1 ZB公司概述 |
3.1.1 ZB公司基本概况 |
3.1.2 ZB公司组织架构 |
3.1.3 ZB公司主要业务 |
3.2 ZB公司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ZB公司现场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四章 ZB公司8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4.1 8S管理的构建 |
4.1.1 1S整理 |
4.1.2 2S整顿 |
4.1.3 3S清扫 |
4.1.4 4S清洁 |
4.1.5 5S安全 |
4.1.6 6S素养 |
4.1.7 7S节约 |
4.1.8 8 S学习 |
4.2 8S管理的实施前准备 |
4.2.1 建立推行组织 |
4.2.2 制定推行计划 |
4.2.3 进行8S教育培训 |
4.2.4 实施前宣传造势 |
4.3 8S管理的实施 |
4.3.1 1S-整理的实施 |
4.3.2 2S-整顿的实施 |
4.3.3 3S-清扫的实施 |
4.3.4 4S-清洁的实施 |
4.3.5 5S-安全的实施 |
4.3.6 6S-素养的实施 |
4.3.7 7S-节约的实施 |
4.3.8 8S-学习的实施 |
4.4 8S的实施策略 |
4.4.1 红牌作战 |
4.4.2 定点摄影 |
4.5 8S管理的检查 |
4.5.1 检查的目的及内容 |
4.5.2 检查的实施人员及时间 |
4.5.3 检查的具体步骤 |
第五章 ZB公司实施8S管理的效果及改进 |
5.1 8S管理实施的效果 |
5.2 管理实施的问题分析 |
5.3 8S实施的改进策略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1:仓库检查报告 |
附件 2:改善情况登记表 |
致谢 |
(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2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
1.4 论文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城市轨道交通 |
2.1.2 突发事件 |
2.1.3 应急联动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协同治理理论 |
2.2.2 危机管理“4R”理论 |
第三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现状分析 |
3.1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发展现状 |
3.1.1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简介 |
3.1.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情况简介 |
3.1.3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状况 |
3.2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现状分析 |
3.2.1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现有应急联动预案现状 |
3.2.2 上海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四长联动”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
3.2.3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的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
3.2.4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建立专项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
第四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应急联动主体“单一” |
4.1.1 参与联动主体简单 |
4.1.2 联动主体权责“单一” |
4.1.3 联动主体处置技能固化 |
4.2 应急联动准则“存异” |
4.2.1 联动人才队伍建设不规范 |
4.2.2 联动技术支持平台不统一 |
4.2.3 联动系统运行机制不完善 |
4.2.4 联动执行保障机制不全面 |
4.3 应急联动协作“受限” |
4.3.1 联动协作能力不足 |
4.3.2 联动处置配合嫌隙 |
4.3.3 联动过程职权不清 |
4.3.4 联动管理权限时滞 |
4.4 应急联动互通“不畅” |
4.4.1 联动专业技术沟通不足 |
4.4.2 联动应急资源共享欠缺 |
4.4.3 联动处置指令传达失误 |
第五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建议 |
5.1 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 |
5.1.1 规范联动主体的引入 |
5.1.2 拓宽联动主体职责权限 |
5.1.3 加强联动处置技能更新 |
5.2 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 |
5.2.1 规范联动人才建设机制 |
5.2.2 搭建联动技术支持平台 |
5.2.3 优化联动系统运行机制 |
5.2.4 强化联动执行保障机制 |
5.3 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 |
5.3.1 全面培养联动协作能力 |
5.3.2 高效强化联动间默契度 |
5.3.3 明晰联动处置职能要求 |
5.3.4 合理规范联动管理授权 |
5.4 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 |
5.4.1 加强联动专业技术沟通 |
5.4.2 贯通联动资源共享模式 |
5.4.3 建立联动指令传达核准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4)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国外列车控制系统 |
1.1.2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整体结构安排 |
1.2.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2.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
1.3 本章小结 |
2 C2、C3级列控系统概述及达成线东段列控设备维护现状 |
2.1 CTCS-2、CTCS-3 级列控系统概述 |
2.1.1 CTCS-2级列控系统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 |
2.1.2 CTCS-3级列控系统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 |
2.2 达成线东段CTCS-2级列控系统地面设备维护现状 |
2.2.1 地面设备基本组网 |
2.2.2 维护管界划分 |
2.2.3 日常维护管理 |
2.3 本章小结 |
3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介绍和维护现状 |
3.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 |
3.1.1 网络结构 |
3.1.2 网元管理系统(EMS) |
3.2 列控通道载体—铁路光纤通信系统 |
3.2.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
3.2.2 铁路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
3.2.3 列控通道使用光纤情况 |
3.3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现状 |
3.3.1 列控通道光缆日常维护及通道测试分析 |
3.3.2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存在的不足 |
3.3.3 “广播风暴”及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改进策略 |
4.1 加强专业融合 |
4.1.1 国外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 |
4.1.2 国内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探索 |
4.1.3 成都局集团公司铁路基础设施养修模式改革 |
4.1.4 探索通信、信号专业深层次融合 |
4.2 加强职工教育,不断提升设备维护质量 |
4.2.1 加强职工安全业务教育 |
4.2.2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
4.3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流程 |
4.3.1 进一步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
4.3.2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流程 |
4.4 争取设备更新改造,充分发挥网管作用 |
4.4.1 积极争取设备更新改造 |
4.4.2 充分发挥网管指挥现场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1.论文主要工作 |
2.初步成效 |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东北地区车务站段行车安全风险管控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2 安全风险管理概述 |
2.1 铁路车务站段概述 |
2.1.1 车务站段的作用 |
2.1.2 东北地区车务站段特点及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2.2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安全的定义 |
2.2.2 风险的定义 |
2.2.3 安全风险管理定义 |
2.2.4 铁路安全风险的概念 |
2.2.5 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 |
2.3 铁路车站安全管理 |
3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 |
3.1 风险识别 |
3.1.1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
3.1.2 风险识别的依据 |
3.1.3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式 |
3.2 风险评估 |
3.2.1 风险评估分级 |
3.2.2 风险评估方法 |
3.3 绥芬河站安全风险管理 |
3.3.1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3.3.2 机制保障建设 |
3.4 案例分析 |
3.4.1 绥芬河站近期事故案例分析 |
3.4.2 绥芬河车站近期事故案例分析 |
3.5 绥芬河站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
4 绥芬河车站安全管理评价和优化 |
4.1 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
4.2 铁路车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评价体系构建及指标选取 |
4.2.2 铁路车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3 绥芬河车站安全管理评价 |
4.4 绥芬河站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建议 |
5 绥芬河站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及风险控制措施 |
5.1 车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
5.2 构建车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准备措施 |
5.3 建立安全风险研判机制 |
5.3.1 安全风险信息 |
5.3.2 安全风险研判 |
5.3.3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5.4 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
5.5 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 |
5.5.1 安全风险管理分析制度 |
5.5.2 安全风险管理研判制度 |
5.6 重点风险控制措施 |
5.6.1 接发列车风险控制重点 |
5.6.2 调车作业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
5.6.3 劳动安全及电气化区段作业风险控制重点 |
5.6.4 动态风险控制重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电网安全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风险源辨识 |
2.1 风险及其特性 |
2.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
2.1.2 风险源的辨识方法 |
2.2 风险源的辨识步骤 |
2.3 风险源的度量 |
2.3.1 风险源的度量方法 |
2.3.2 风险源的度量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的风险点辨识 |
3.1 电力调度机构概况及相关调度管理内容 |
3.1.1 电力调度机构 |
3.1.2 电力调度机构的主要职责 |
3.1.3 地调具体管理内容 |
3.2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中容易存在的风险 |
3.2.1 电力调度管理方面的风险 |
3.2.2 电网操作监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
3.2.3 调度人员工作能力方面的风险 |
3.2.4 运行管理系统方面的风险 |
3.2.5 工作环境方面的风险 |
3.2.6 电网结构不足的风险 |
3.3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中常见的风险源及辨识依据 |
3.4 地区电力调度管理风险的分类识别 |
3.5 本章小结 |
4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风险对策 |
4.1 地区调度管理基本原则 |
4.1.1 设备检修处理基本原则 |
4.1.2 电网事故处理原则 |
4.1.3 地区电网事故处理流程 |
4.2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常见的事故案例风险分析 |
4.2.1 事故案例一 |
4.2.2 事故案例二 |
4.2.3 事故案例三 |
4.3 地区电力调度运行管理的有关风险对策 |
4.3.1 工作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
4.3.2 强化监护制度 |
4.3.3 加强人员能力素质的培训 |
4.3.4 电网网架及工作环境方面进行完善 |
4.3.5 调度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 |
4.3.6 调控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9)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涵 |
2.2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
2.3 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
第3章 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
3.1 富晟毯业公司的生产管理介绍 |
3.2 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3.2.1 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架构 |
3.2.2 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 |
3.3 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管理制度、思想认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
3.3.2 各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
第4章 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改进方案 |
4.1 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思路 |
4.2 安全生产管理的改进原则 |
4.3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4.4 全面理顺安全生产的管理流程 |
4.5 严格规范各工艺流程的安全操作 |
4.5.1 原材料入库的安全管理 |
4.5.2 压制工艺的安全管理 |
4.5.3 发泡生产的安全管理 |
4.5.4 切割生产的安全管理 |
4.5.5 成品入库的安全管理 |
第5章 富晟毯业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措施 |
5.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5.2 贯彻安全生产审批报告制 |
5.2.1 建立事件、不符合原因调查 |
5.2.2 执行事件、不符合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
5.3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
5.4 完善公司工伤管理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警力资源优化研究现状 |
1.3.2 动态时变理论研究 |
1.3.3 警察排班研究现状 |
1.3.4 排队论理论在公安学中运用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阐述 |
2.1.1 基层公安机关 |
2.1.2 警察排班 |
2.2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警力公共物品理论 |
2.2.3 排队论理论 |
2.3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影响因素 |
2.3.1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3.2 工作量 |
2.3.3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3.4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4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现状 |
3 基层公安机关排队问题分析与模型构建 |
3.1 排队论模型简介 |
3.2 M/M/1/∞警力模型 |
3.2.1 M/M/1/∞警力模型简介 |
3.2.2 M/M/1/∞警力模型构建 |
3.2.3 M/M/1/∞警力模型成本 |
3.3 M/M/N/∞警力配置模型 |
3.3.1 M/M/N/∞警力模型构建 |
3.3.2 M/M/N/∞警力模型成本 |
3.4 基于排队论的排班模式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的实证研究 |
4.1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描述 |
4.1.1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优化 |
4.1.2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约束条件 |
4.2 实证研究-以X派出所为例 |
4.2.1 X派出所辖区基本状况 |
4.2.2 X派出所警力配置现状 |
4.2.3 X派出所受理警情分析 |
4.3 数据整理与处理 |
4.3.1 确定模型参数 |
4.3.2 数据分析 |
4.4 结论分析 |
5 政策建议 |
5.1 优化排班警力保障 |
5.1.1 利用市场力量完善公安机关人力资源体系 |
5.1.2 辅警人员纳入排班执勤 |
5.1.3 民警轮岗培训打破警种隔阂 |
5.2 推广智慧警务应用 |
5.2.1 智慧警务保障排班运行机制 |
5.2.2 智慧警务创新排班方法 |
5.2.3 智慧警务创新排班理念 |
5.3 健全动态排班的法律法规体系 |
5.3.1 完善基层公安机关排班工作运行体系 |
5.3.2 制定动态排班的实施细则 |
5.3.3 完善排班考核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班组5分钟安全防范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作流的货列检设备生产信息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D]. 高善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8S管理在ZB公司的应用研究[D]. 吴小雄.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3]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D]. 于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4]达成线遂宁至三汇镇段CTCS-2级列控通道维护策略研究[D]. 王威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东北地区车务站段行车安全风险管控优化研究[D]. 袁希年.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地区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D]. 翟卓. 郑州大学, 2020(02)
- [8]劫后复工,绝不让生产在安全隐患和事故中穿行[J]. 陈柳兵. 班组天地, 2020(05)
- [9]富晟毯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改进研究[D]. 刘博. 吉林大学, 2020(08)
- [10]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D]. 谭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