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贸易的环境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自由化,消费污染,消费侧肮脏品,刚性政策
贸易的环境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柯美高[1](2019)在《消费领域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分解及其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开创性地对消费领域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刚性和弹性政策的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一般情况下,规模效应大于零,技术效应小于零;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结构效应小于零,进口国大于零;(2)在固定排污强度的环境政策下,贸易自由化降低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而提高消费侧肮脏品进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3)在固定排污许可证的环境政策下,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维持不变,出口国存在正技术效应;(4)在弹性环境政策下,消费侧肮脏品出口国的消费污染水平下降,而对于消费侧肮脏品的进口国来说,其消费污染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取决于该国的收入弹性。(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9年08期)
付鑫,张云[2](2019)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及环境效应分析——基于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的面板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区域对外贸易的分解,构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模型,从对外贸易规模与质量视角出发,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维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设定对外贸易区域差异与环境污染间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都远超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贸易差异在2012年后逐渐减小。(2)对外贸易会显着地影响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而下降,并且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3)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东、中、西部地区污染排放均会上升,但东部地区最为明显;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改善最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改善。(4)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东部地区环境显着改善,中部地区变化不明显,西部地区环境更加恶化,即东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杨泽琛[3](2019)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4年-2017年的相关数据,用OLS方法来分析对外贸易所导致的环境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EKC曲线"在中国具有复杂性,废水排放量不是"倒U型"而是"N型",SO2是"倒N型"的,FDI与SO2之间符合"EKC"假说;治理SO2要提倡自由贸易,治理废水要控制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减少SO2的排放,但会遏制废水排放部门的对外发展。(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9年18期)
马光明,唐宜红,郭东方[4](2019)在《中国贸易方式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处于区域非同步转型阶段。表现为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的加工贸易转型区内部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一般贸易占比上升;而以中西部人口大省为代表的加工贸易承接区则表现出相反趋势。理论上,贸易方式结构反映了当地制造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可能从"清洁效应"与"技术效应"两个渠道影响工业排污强度。以各省区市单位工业产值SO2排放作为排污强度指标,利用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组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总体及加工贸易承接区子样本范围内,各省区市加工贸易比重与排污强度呈负相关;而加工贸易转型区各省区市加工贸易占比与当地排污强度呈正相关。以各地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占比替代加工贸易占比的稳健性检验也得出了一致性结论,从而验证了"贸易方式结构——制造业生产特点——排污强度"的逻辑关系。在东部地区成本上涨、国际环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可借鉴东部地区从加工贸易入手,并在政府协助下积极完成资金与技术的积累与升级。(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19年04期)
张云,韩露露,尹筑嘉[5](2019)在《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工业行业EKC与碳泄漏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算中国工业部门44个细分行业碳排放量,划分为高低碳工业行业,然后构建模型进行分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开放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而且低碳工业行业存在"倒U型"的EKC曲线,分类行业碳泄漏问题实证检验证实,工业行业整体和低碳工业行业不存在碳泄漏问题,佐证了我国不需要为了环境保护而抑制对外贸易,而应该充分发挥对外经济开放"减排"效应;但是,分类行业EKC检验结果存在差异性甚至相反性,不同类行业碳泄漏检验结果也存在不一致性,这种结构性差异对我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以及环境规制措施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注重行业结构性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行业环境规制措施,制定更加贴合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孟家丞,王斌[6](2018)在《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地区视角的差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华北、华东、华南7个省份1998—2015年环境及贸易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叁个经济圈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各省份均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由于贸易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省份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不同,因此,各个地区应该取长补短,优化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政策,统筹运输规划,使得对外贸易实现绿色增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8年22期)
刘舜佳,张雅[7](2018)在《农产品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的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本文基于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特征将经典线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予以空间维度扩展,实证检验发现,农产品贸易知识局域溢出不仅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而且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还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以外其他地区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环境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空间二分属性,环境污染不仅与其所在地区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且也与其所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建议提升农产品贸易知识比重、打破传统农业封闭落后格局、培育农业服务业智力资本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尹元元[8](2018)在《服务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的地理属性,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服务贸易知识外溢变量后将其扩容为空间结构,基于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降低贸易所在地废气污染水平,还降低贸易所在地以外区域的废气污染水平;废气污染同时与所在地区及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构成倒U型曲线关系,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未同时逾越空间双倒U型曲线"拐点"所要求的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门槛值。因此,政策建议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比重、消除服务贸易隐性知识空间流动的地理和经济阻碍因素。(本文来源于《财经论丛》期刊2018年07期)
耿强,李希博[9](2018)在《中国工业贸易的资源环境效应再检验——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水资源商品化的背景下,虚拟水贸易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WIOD提供的世界多区域投入产出序列的基础上,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工业外贸中的虚拟水流量。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中国一直是一个"工业虚拟水净贸易输出国",研究期内每年有1/5到1/3的工业用水量被国外所消费,虚拟水净出口量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的6.6%~20.4%。对此展开了部门层面和国别层面的分析,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深入探究了这一贸易问题。接着采用SDA方法全面计算了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国别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人口效应对工业虚拟水贸易变化的影响。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问题,并从调整生产结构、改善贸易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为"新常态"下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王文娟[10](2017)在《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为依据,对上述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等六类污染物排放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1992-2014年期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总的来说,对外贸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为正,即贸易会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但是中国的对外贸易贸易与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贸易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7年27期)
贸易的环境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不同区域对外贸易的分解,构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模型,从对外贸易规模与质量视角出发,分析不同对外贸易维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设定对外贸易区域差异与环境污染间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都远超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贸易差异在2012年后逐渐减小。(2)对外贸易会显着地影响地区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污染程度会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会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而下降,并且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异质性。(3)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东、中、西部地区污染排放均会上升,但东部地区最为明显;随着贸易质量的提升,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改善最为明显,中西部地区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改善。(4)随着人口密集度的增加,东部地区环境显着改善,中部地区变化不明显,西部地区环境更加恶化,即东部地区"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贸易的环境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柯美高.消费领域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分解及其政策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9
[2].付鑫,张云.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及环境效应分析——基于贸易规模与贸易质量的面板回归[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3].杨泽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外贸易与环境效应的关系研究[J].纳税.2019
[4].马光明,唐宜红,郭东方.中国贸易方式转型的环境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9
[5].张云,韩露露,尹筑嘉.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工业行业EKC与碳泄漏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9
[6].孟家丞,王斌.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基于地区视角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8
[7].刘舜佳,张雅.农产品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8
[8].尹元元.服务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财经论丛.2018
[9].耿强,李希博.中国工业贸易的资源环境效应再检验——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8
[10].王文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