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师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艺术院校,生师比,生师比模型
生师比论文文献综述
宋媛媛[1](2019)在《世界一流艺术院校视阈下的生师比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生师比对于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水平评估对各艺术高校要求的生师比是11:1,新近出台的《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各艺术专业也参照该比例。但在评估过程中和实际行课过程中,艺术院校发现虽然生师比达标,教师资源仍显紧张。本文试图通过挖掘艺术院校授课的特殊性,对影响艺术院校的生师比要素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艺术院校生师比。(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马勇,符丁苑[2](2019)在《从生师比的变化看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新民促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民办中小学教师规模逐步扩大,在《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下,各地出台了民办教师相关政策,旨在提升民办教师队伍质量,保障民办教师相关权益。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7年6年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师比数据,发现民办中小学生师比呈下降趋势,但与公办学校相比,师资队伍总量仍然不足;通过对比分析浙江、福建、宁夏、北京4省市的生师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存在数量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笔者基于"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以及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筱叶[3](2019)在《中小学“生师比”达历史最好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教育在线新近发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持续增长,生师比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生物学科教师数量涨幅最高。生师比进一步优化近15年来,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量持续增长,从2003(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05-15)
傅维利,贾金平[4](2019)在《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生师比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对同时进入2017年QS、US News和THE等叁个最着名世界大学排名榜前1000名的115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数据进行学校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生师比较低的美国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是一个高概率事件;进入世界顶尖大学行列的美国大学生师比主要集中在5:1及以下;进入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行列的美国大学生师比主要集中在6:1~15:1之间;进入世界知名大学行列的美国大学生师比主要集中在16:1~20:1之间。(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温永选[5](2018)在《一种基于生师比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测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工作量定额是高校实施工作量制度的基础。文章分析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定额管理的现状,汲取学界对教学工作量定额研究的有益成果,依据现有高校管理制度,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工作量定额测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8.8课时/周。(本文来源于《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刘元[6](2017)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分区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合理的生师比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关键。通过极差、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各区域生师比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区域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西部区域和中部区域非均衡发展情况比较严重,改善这种状况对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09期)
张静[7](2017)在《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师比指标不仅能够反映高校的办学效率,还能从教学、科研及人才吸引力叁个方面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美国一流大学都较为重视对生师比的控制,以确保精英教育的质量。而我国高校则更加关注生师比的"效率"指标作用,忽视了其对办学质量的影响,导致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流大学生师比普遍较高。为保证高校的办学质量,更好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国一流大学应加强对生师比"质量"指示作用的理解,控制招生规模,分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严格控制生师比。(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黄玲[8](2017)在《我国研究型大学生师比的合理化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师比与教师人力资源、教育质量、教育规模效益有着密切关系,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及大学排行常用的评析指标,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办学条件指标合格的生师比上限和下限,但对我国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生师比没有相关研究和规定,我国研究型大学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重大,身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重任,而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都保持在较低的值域,应引起重视。本研究针对我国18所研究型大学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生师比问题和调控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18所研究型大学历年生师比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探索了影响其生师比发展变化的相关因素,发现我国高校对规模效益的矫枉过正,以及国扩招政策及统一化的生师比政策规定都是影响生师比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生师比合理区间探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得出结果表明生师比与科研产出效率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门槛值在10.980到12.080之间,效率最大。表明就科研产出而言,当生师比在10.980到12.080之间为最优。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生师比普遍较高,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差甚远,合理的生师比是保证精英式教育的必要前提,本文紧接着讨论了生师比对精英式教育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对教师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影响进而对整个教育质量个人才培养质量构成威胁。针对本文反映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关于生师比调控的建议:(1)树立理性的精英教育意识,保证教育质量;(2)适度规模效益,降低X低效率;(3)完善教师聘用制改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德菱[9](2017)在《高职院校生师比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师比是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概括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生师比现状,对国内本科院校及国外着名高校生师比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生师比较高的原因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给出了改善我国高职院校教生师比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10](2017)在《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消息《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近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受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岗计划等政策影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已下达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73.7亿元,受益教师超过100万人。在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乡村教师(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期刊2017年01期)
生师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民办中小学教师规模逐步扩大,在《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下,各地出台了民办教师相关政策,旨在提升民办教师队伍质量,保障民办教师相关权益。本文通过分析2012—2017年6年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生师比数据,发现民办中小学生师比呈下降趋势,但与公办学校相比,师资队伍总量仍然不足;通过对比分析浙江、福建、宁夏、北京4省市的生师比,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存在数量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笔者基于"新民促法"实施背景,以及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师比论文参考文献
[1].宋媛媛.世界一流艺术院校视阈下的生师比重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2].马勇,符丁苑.从生师比的变化看民办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新民促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9
[3].筱叶.中小学“生师比”达历史最好水平[N].北京日报.2019
[4].傅维利,贾金平.美国世界一流大学生师比的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9
[5].温永选.一种基于生师比的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测算模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6].刘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分区域比较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
[7].张静.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
[8].黄玲.我国研究型大学生师比的合理化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9].赵德菱.高职院校生师比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10]..乡村学校生师比持续下降[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