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股流通论文_卢艳茹,王海净

导读:本文包含了我国公股流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有股,减持,上市公司,我国,软着陆,股权结构,存量。

我国公股流通论文文献综述

卢艳茹,王海净[1](2013)在《我国国有股流通改革的回顾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分别从1999年和2004年开始的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股分置改革,是证券市场上对国有股流通进行的两项重大改革。改革中在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保障改革平稳进行,如何防止国有股解禁对市场的过度冲击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我国证券市场管理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来源于《金融教学与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孟捷[2](2010)在《我国现行限售股流通制度及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使我国的证券市场更为国际化、市场化,也带来了对市场的现实影响与制度考验。市场的健全,建立在对现状的正确认识与制度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以限售股流通制度为视角,通过对该制度的介绍与检讨,有选择地找出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即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制度,以及限售股退出机制与监管措施,并针对这些制度缺陷,着重进行相关制度的探讨,以求完善其制度设计,更好的发展我国限售股流通制度。本文第一章是限售股流通制度的概述。从限售股的内容与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股改限售股与首发限售股的存在依据,并讨论我国的限售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限售股的区别和联系,得出我国限售股具有历史特殊性的结论。第二章是关于我国对限售股流通制度的具体规定的讨论。根据第一章中关于限售股减持的概述,本章主要分析了限售股减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对市场的资金面影响、股价影响,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等,结合现有的限售股流通制度的已有约束机制,从流通市场的公平性角度,探讨我国在限售股流通制度方面存在的立法缺陷与遗漏之处,包括造成限售股解禁时成本与价格之间巨大差异的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制度的非市场化、非公平性因素,带来市场资金与供求压力的市场退出路径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在减持过程和减持之后法律监管的合理性问题。第叁章是基于第二章所找到的立法缺陷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解决。解决思路是,首先,围绕新股发行制度的存量发行方式进行探讨,结合对现行存量发行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分析,讨论存量发行在我国的制度障碍与解决方案;其次,围绕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度,探讨询价发行制度在我国的作用于制度障碍,并寻求如何合理、公平地确定限售股的成本与流通价格。第叁,针对减持过程中的限售股退出通道问题,主要以可交换债制度为核心,分析如何更好地拓宽限售股减持的通道、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问题。最后,在后减持阶段,围绕我国所采取的限售股征税制度,探讨在限售股退出的同时如何合理地进行征收所得税的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限售股减持的监管难题,以达到对缓解限售股解禁冲击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东政法大学》期刊2010-04-28)

殷旭东[3](2002)在《保持或减持?——对我国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股实现可流通 ,是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 ,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国有股流通 ,必须要充分考虑市场各方的利害关系 ,制定对各方最为有利的减持方案。(本文来源于《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孙国茂[4](2001)在《我国国有股流通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国家股和法人股(以下统称国有股)的不流通就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国有股不流通不仅导致了证券市场结构不合理,扭曲了市场价(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01年04期)

谢茂拾[5](2001)在《关于我国国有股流通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有股流通要实现软着陆必须解决国有资本控股、国有资产保值增殖、股市的供求容量、国有股持有人选择、国有股与公众股同价并轨以及上市公司员工身份置换等 6大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南商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唐劲松[6](2000)在《我国公股流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股即公有股份,是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种统称,公股不流通是我国股票市场所特有的现象。 本文共叁章。第一章对公股的形成背景、公股的现状、公股不流通的原因和公股不流通的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公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原因,由于对股份制姓资姓社的认识分歧和担心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不足、在最易被接受和最合理的操作方案的两难选择中委曲求全,造成了我国目前公股覆盖面广、总量大、绝对控股、不流通和公股持有人复杂的现状;制约我国公股目前进行流通的主要因素在于依旧是思想顾虑、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和股票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有限。第一章最后着重分析了公股不流通的弊端,上市公司闽福发配股事件以及由公股不流通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危害使我们看到解决上市公司公股流通问题的紧迫性。 第二章分析了公股流通的意义、原则和条件。党的“十五大”明确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指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资产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并不是要控制每一个公司,控制一个上市公司也并不是要有绝对控股权,从而扫清了公股流通的思想障碍。公股流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解决公股流通的过程中要遵循四个原则。公股流通的价格要公平和市场化。公股的巨额总量和“有进有退”的思路决定了要分步、分行业进行。公股能不能流通要看市场资金的供需状况,本文对2000年四季度的市场资金供需分析说明公股流通是可行的但存在资金有限的压力,为此可考虑从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规模、开展证券公司的上市试点和适时引入外资等叁个方面开拓新的资金供给渠道。 第叁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对公股流通方式进行了设计。首先,提出公股流通价格的五种模式,其市场化属性逐一递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股份回购是一种减持公股的有效形式,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对上市公司申能股份的回购案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回购操作<WP=3>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可借鉴的经验。对投资者配售上市公司公股也是一种方式,由于配售比回购较市场化,其配售价格的确定就较为关键。中国嘉陵和黔轮胎的配售遭遇市场尤其是遭受证券投资基金的冷落使主承销商成为大股东的案例,值得今后采用该方案解决公股流通时借鉴。可以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来回购公股。尽管我国还未有优先股的先例,但优先股的优点使得以此来解决公股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总之,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公股流通问题势在必行,而其近十年的“病历”决定了问题的复杂性,解决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解决公股流通,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00-11-01)

王霞,赵平[7](2000)在《我国上市公司以往公有股流通模式评价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公有股流通的实践探索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过渡性.但是,现在面对1205.3 亿元之巨的公有股存量,以及股票市场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冲撞交汇点的情况下,关于公 有股流通就只能采取有计划、有组织的方式解决.同时,为了彻底最终解决我国股份制及股票市 场上存在的同股不同权、市场分割等不规范问题,上市公司公有股就只能到证券交易所挂牌上 市,从而实现与社会公众股的并轨,而其他任何解决方案都具有过渡性.(本文来源于《甘肃高师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沈燕[8](2000)在《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流通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股票市场作为股份公司直接融资的场所,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颇具规模,但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烙上了中国特色的痕迹,尤其是国家股不能上市流通。西方国家也有国有企业,政府也参股、控股一些股份公司,它们通过一套成熟的国有股权管理体系对国家股进行运作,为进一步实现政策目标,政府会通过上市等方法将部分国家股转让流通。 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以国家股流通为主线,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展开研究。理论方面,通过详细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深入研究国家股不能流通的负面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国有股权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我国新的国有股权管理体系的设想。在详细分析已试行的和正在探讨的多种国家股流通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指出直接上市流通是解决国家股流通的最直接最彻底的方法。从理论方面分析国家股上市流通的可行性后,本文又从定量方面对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国家股上市流通可能带来的问题,本文分别从国家股上市流通对个股股价的影响、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对股市供求关系的影响以及对投资者的影响四个方面,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曲线以及博弈论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每次释放10%左右的的国家股,并不会对A股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本文还提出了一套动态静态相结合的国有资产核算法,运用这一核算法对国家股进行评估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针对99年12月试行的国有股配售方案,本文设计了一套改进方案,并指出国家股上市流通时应贯彻的思路和配套措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0-03-01)

罗毅[9](1999)在《试论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公有股流通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市从无到有,已走过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截至到1998年6月底,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总数已超过800家,总股本超过2000亿股,市价总值超过20000亿元(其中流通市值588323亿...(本文来源于《城市金融论坛》期刊1999年08期)

姚长辉[10](1997)在《国家股流通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一,生产要素可以分割,可以流动;第二,有真实的,并可以反映股市成长的要素价格。国家股的流通,并不能保证我国股市一定具备优化资源配置的两个条件,但如果国家股不流通,我国经济就一定无法具备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1997年02期)

我国公股流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使我国的证券市场更为国际化、市场化,也带来了对市场的现实影响与制度考验。市场的健全,建立在对现状的正确认识与制度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文以限售股流通制度为视角,通过对该制度的介绍与检讨,有选择地找出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即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制度,以及限售股退出机制与监管措施,并针对这些制度缺陷,着重进行相关制度的探讨,以求完善其制度设计,更好的发展我国限售股流通制度。本文第一章是限售股流通制度的概述。从限售股的内容与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股改限售股与首发限售股的存在依据,并讨论我国的限售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中限售股的区别和联系,得出我国限售股具有历史特殊性的结论。第二章是关于我国对限售股流通制度的具体规定的讨论。根据第一章中关于限售股减持的概述,本章主要分析了限售股减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对市场的资金面影响、股价影响,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等,结合现有的限售股流通制度的已有约束机制,从流通市场的公平性角度,探讨我国在限售股流通制度方面存在的立法缺陷与遗漏之处,包括造成限售股解禁时成本与价格之间巨大差异的新股发行制度和定价制度的非市场化、非公平性因素,带来市场资金与供求压力的市场退出路径的限制性因素,以及在减持过程和减持之后法律监管的合理性问题。第叁章是基于第二章所找到的立法缺陷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和解决。解决思路是,首先,围绕新股发行制度的存量发行方式进行探讨,结合对现行存量发行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分析,讨论存量发行在我国的制度障碍与解决方案;其次,围绕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度,探讨询价发行制度在我国的作用于制度障碍,并寻求如何合理、公平地确定限售股的成本与流通价格。第叁,针对减持过程中的限售股退出通道问题,主要以可交换债制度为核心,分析如何更好地拓宽限售股减持的通道、缓解市场的资金压力问题。最后,在后减持阶段,围绕我国所采取的限售股征税制度,探讨在限售股退出的同时如何合理地进行征收所得税的宏观调控手段,来解决限售股减持的监管难题,以达到对缓解限售股解禁冲击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我国公股流通论文参考文献

[1].卢艳茹,王海净.我国国有股流通改革的回顾及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

[2].孟捷.我国现行限售股流通制度及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殷旭东.保持或减持?——对我国国有股流通问题的思考[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孙国茂.我国国有股流通问题探讨[J].宏观经济研究.2001

[5].谢茂拾.关于我国国有股流通的几个重要问题[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

[6].唐劲松.我国公股流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

[7].王霞,赵平.我国上市公司以往公有股流通模式评价及启示[J].甘肃高师学报.2000

[8].沈燕.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流通问题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

[9].罗毅.试论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公有股流通问题[J].城市金融论坛.1999

[10].姚长辉.国家股流通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化[J].证券市场导报.1997

论文知识图

第八部分 会计教育2007年全国会计学博士生...第八部分 会计教育2007年全国会计学博士生...第八部分 会计教育2007年全国会计学博士生...第八部分 会计教育2007年全国会计学博士生...

标签:;  ;  ;  ;  ;  ;  ;  

我国公股流通论文_卢艳茹,王海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