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中适时追问

在倾听中适时追问

江苏省泗阳实验小学伏芸芸

课堂是师生交流互动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路人,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课堂师生对话中离不开教师的听与问。在多次的听课观摩中感觉课堂中缺少的是教师的智慧的倾听与适时的追问。

课堂倾听,就是教师凭助听觉器官接受学生的言语信息,进而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倾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听出学生谬误中蕴涵的新奇、否定中包含的肯定,能听到学生思维抽穗、知识拔节的声音。

[案例1]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特征。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桌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开关是正方形的。

生:我家的电视是正方形的。

生:我爸爸的手机是长方形的。

生:公共汽车是长方形的。

教师一边低头看电脑上的课件,一边说:“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这儿有一幅图片,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很好!

生:我还看到了花盆。

师:你真聪明,大家表扬他!

生齐声:棒!棒!棒!你真棒!

……

[反思]

课例中教师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吗?在现实很多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营造所谓的课堂氛围,教师常常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好似在热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却根本发现不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案例中,学生回答“公共汽车是长方形的”,教师竟然毫无反应。有些时候,教师为了忙着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根本无心倾听孩子的发言,以至于孩子只在图片上看到一个花盆就夸他聪明,并让全班同学表扬他,这样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从本质上说,教师倾听意识与倾听能力的弱化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笔者认为教师课堂上应该做到:在与学生对话时,眼睛应注视学生,而不是盯着教材、教案或其他地方;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发言内容上,而不是一味地想着教学的下一步是什么、如何推进。

教师的课堂倾听是为了理解而不是反应,即通过学生的话语来明了他们的看法、感受,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与思维过程,适时进行有效的调控,催生新的教学行为,教师进行复述、追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这就引出笔者想谈的第二个层面的问题——追问。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

[案例2]

一位教师执教《找规律》的教学片段:

在学生每次框出2个数操作后,教师指名演示框的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他是怎样框数的?

生1:是依次从左往右框的,做到了有序。

生2:是依次向右平移的,一共平移了8次。

师:(指屏幕上的数表)想一想,为什么只向右平移8次?

生1:因为开始框住了2个数,后面还有8个数,每次向右平移1格,所以只平移8次。

教师通过演示方框向右平移的过程。

师(追问):为什么得到的是9个不同的和?

生:因为没平移之前就框住了2个数,得到一个和。后来红框每向右平移一格就又得到一个不同的和,所以一共得到9个不同的和。

师:如果每次框出3个数,红框要平移几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在操作之前,你能猜想一下吗?

生2:我猜想能得到8个不同的和。

师:你发现每次框3个数与框2个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平移的次数少了1,得到和的个数也少了1.

师:为什么?

师:如果每次框出4个数,要平移几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生:平移6次,一共7个不同的和。

师(追问):刚才我们每次框的个数不同,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有。平移的次数就等于框出几个数后右边剩下数的个数。

生2: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比平移的次数都是多1.

师: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认为一行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数表中,得到不同的个数与什么有关?

生1:与每次框的个数有关。

生2:还与平移的次数有关。

师:如果我想得到更多不同的和呢?

生:继续在右边添上不同的数。比如,再添一格,写上12,就能得到8个不同的和。

师:这样看来,得到不同的个数还与什么有关?

生:数的总个数有关。

师:比较一下前四次的研究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的总个数不变,随着每次框的个数的增加,红框平移的次数却在减少。

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生1:框出的个数越多,右边剩下的格数越少,平移的次数也就越少。

生2:得到不同和的个数总是比平移的次数多1.

师:(追问)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平移之前框出的几个数有一个和,后来每平移一次就会出现一个不同的和,所以不同和的个数总是比平移次数多1.

师:再观察后三次的研究结果,你还发现什么?

生:虽然每次框的个数不变,但总个数增加了,平移的次数也在增加不同和的个数也增加了。

[反思]

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操作之后,都及时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对操作的过程进行再思考;在初步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又注意引导其猜测、验证,进而从实际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逐步加深对规律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规律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感受到规律的内在美。

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师问的有效,追问得有价值,注意两个方面:第一追问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能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设计难易适度、有层次、针对性强、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的问题。问题精当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第二要有利于师生互动。教师在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讨论交流时间要充分,不能流于形式。这样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探究与讨论中建构起数学模型。

标签:;  ;  ;  

在倾听中适时追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