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_高彦萍,张武,王国祥,席春艳,吴雁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铃薯,病毒,单倍体,基因,寄主,蚜虫,转录。

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高彦萍,张武,王国祥,席春艳,吴雁斌[1](2019)在《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RT-LAMP检测方法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目前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主要病毒之一,给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本研究采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建立PLRV的RT-LAMP检测方法。采取单因素变化试验,对RT-LAMP反应体系中多个因素包括引物组合、温度条件及Mg~(2+)、betaine、Bst 3.0 DNA聚合酶、dNTPs、UNG、SYBR GreenⅠ和引物组合的浓度进行一系列试验和优化。采用RT-PCR检测方法进行平行比对试验,对优化后的RT-LAMP反应体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最佳引物组合为P3,最适反应温度62℃,25μL反应体系中,Mg~(2+)、betaine、Bst 3.0 DNA聚合酶和UNG的最佳终浓度分别为4 mmol/L、0 mmol/L、0.64 U/μL和0.08 U/μL,dNTPs的最佳用量为1μL(dATP、dGTP、dCTP各0.4 mmol/L,dUTP 1.2 mmol/L),SYBR GreenⅠ(20×)的最佳用量1μL,primer mix的最佳用量2.5μL(PLRV-FIP/BIP、PLRV-F3/B3和PLRV-LF/LB的浓度分别为0.8、0.2μmol/L和0.6μmol/L),RNA模板1μL(2 ng/μL),加DEPC-H_2O至25μL,反应时间50 min。优化后的RT-LAMP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且可视化判读结果。因此,建立的PLRV RT-LAMP检测方法为进一步开发RT-LAMP检测试剂盒及其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梁静思,陶宇,汤淑丽,张佩,张荣英[2](2019)在《马铃薯合作88抗卷叶病毒基因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侵染马铃薯的病毒中,发生较为普遍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引起的卷叶病。本研究利用西南地区马铃薯四倍体主栽品种合作88的F_2代自交分离群体,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得到抗PLRV性状分离群体共50株。首先利用DAS-ELISA检测侵染病毒的类型,随机选取5株抗病群体和5株感病极端群体,利用Illumina重测序,以马铃薯双单倍体DM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单倍体组装和注释。通过MISA程序进行全基因组SSR挖掘和比对,共筛选出277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特异性SSR标记;用Primer 3.0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在LabChip GX Touch平台检测得到23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2个。利用JoinMap 4.0构建了合作88抗PLRV连锁的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共包含8个连锁群,总长度为2 684.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57 cM。最后用Tetraploid Map检测到5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QTL,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1%、8.70%、10.89%、13.52%、7.82%。本研究可为高通量开发马铃薯抗卷叶病分子标记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为精细定位马铃薯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陈兆贵,侯红因,叶新友,邢澍祺[3](2019)在《惠州冬种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控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做好惠州冬种马铃薯卷叶病毒病的防控工作,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本文从惠州冬种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发生的情况、卷叶病毒的检测技术、马铃薯卷叶病毒病的防控策略等3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姣,朱晓换,古蕾,王亚男[4](2018)在《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快速的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以应用于脱病毒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构建利用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逆转录环介导恒温扩增(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的方法,即以无菌大头针的针尖刺马铃薯植株茎尖时所粘附的汁液直接作为RNA模板,采用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Bst) DNA聚合酶进行RT-LAMP扩增,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有无白色沉淀来诊断马铃薯卷叶病毒.该方法快速、操作简单、成本低,在大规模组织培养无病毒种薯生产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陈兆贵,叶新友,邢澍祺,侯红因[5](2018)在《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录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以管家基因Actin作为内参基因,以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作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强的引物,采用相对定量法,建立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利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不同马铃薯植株中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获得的Real-time PCR扩增基线平整,指数扩增明显,斜率大,重复性好,变异系数小;马铃薯卷叶病毒cDNA被稀释10~4倍后依然能被检测出来,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此检测方法成功检测出患病植株中含有马铃薯卷叶病毒,并对其表达情况进行了相对定量。该方法具有高效、特异性强以及能够定量检测等优点,为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提供了一种新手段。(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杨芳,Rashid,Mamun,张晓燕,王颖,张宗英[6](2018)在《马铃薯卷叶病毒运动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血清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是马铃薯卷叶病毒属(Poleroviurs)的代表种,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idae)。马铃薯卷叶病(PLRV)在全世界的马铃薯种植区广泛发生,是导致马铃薯严重减产的世界性病毒病害。该病毒不仅可以单一侵染植株,还常常伴有复合侵染,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据报道在北方地区马铃薯产量损失一般为20%~50%,严重可达70%~80%,南方地区如贵州、四川广西玉林等地都有广泛分布。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基因组具体多少核苷酸,具有6个ORF(open reading frame)用来编码6个蛋白,其中ORF4由多少碱基组成,编码与运动相关的17kDa蛋白(MP),同时,它在PLRV复制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本文利用RT-PCR的方法,扩增获得PLRV的MP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DB-HisMBP上,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经0.2mmol/L IPTG诱导后进行检测,发现PLRV-MP大量存在于上清中,进一步通过镍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并通过不同浓度的咪唑洗脱,选择最优咪唑浓度,得到纯化的目标蛋白,用纯化后的MP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健康白兔制备了抗血清。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抗血清效价约为1:80 000,稀释倍数为1:10 000时从检测显色效果和经济角度较理想,可以检测稀释40倍感病样品,不与同属的芸薹黄化病毒(BrYV)发生血清学反应,为PLRV检测和MP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刘英杰[7](2017)在《马铃薯卷叶病毒介导的桃蚜生理应答、取食与防御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媒介对植物病毒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植物、昆虫以及病毒叁者之间的互作关系。植物病毒能够诱导其寄主植物或昆虫产生一些特性的变化,从而对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影响。寄主植物的形态、初生以及次生植物化合物,如挥发性的气味物质和营养元素等,都会因植物病毒的侵染而发生变化。同样,携带有植物病毒的媒介昆虫,其繁殖力、生存力以及一些行为反应都会发生变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媒介昆虫传播的植物病毒能够调节昆虫的一些生理特性及行为反应,从而提高其自身的有效传播。因病毒侵染后能够引起寄主植物产生形态学以及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目前已有较多研究专注于植物病毒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对媒介昆虫的影响。本文以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桃蚜-烟草为模式体系,主要研究了PLRV诱导的烟草营养物质的变化及其对桃蚜生命特性的影响;PLRV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及其介导的媒介桃蚜的适应机制;PLRV对媒介桃蚜取食行为的影响;PLRV介导的媒介桃蚜对反-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差异和反-β-法尼烯对桃蚜传毒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比较了桃蚜在PLRV侵染及未侵染的烟草植株上的繁殖力、生长速率、有翅蚜量及寄主选择行为。结果表明,PLRV侵染的植株显着吸引更多的媒介桃蚜定殖,且生长在带毒植株上的桃蚜的繁殖力及生长速率显着提高,有翅蚜量显着增加。PLRV侵染后,寄主烟草的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显着上升,必须氨基酸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以及脯氨酸、酪氨酸、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显着提高。2.PLRV侵染后,寄主烟草体内水杨酸含量的显着上升;桃蚜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着增高。带毒桃蚜唾液腺基因MP10在2龄、3龄若蚜,无翅及有翅成蚜体内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未带毒桃蚜;带毒3龄、4龄若蚜及无翅成蚜体内MP42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未带毒桃蚜。3.利用四壁嗅觉计测定了带毒及未带毒桃蚜对0.01、0.1、1、10、100μL 5个EβF剂量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未带毒桃蚜对10μL以上EβF剂量产生显着的驱避反应,而带毒桃蚜对1μL剂量EβF即可产生驱避反应。在10μLEβF剂量时,产生驱避反应的带毒桃蚜数量显着高于未带毒桃蚜。通过比较桃蚜体内2个EβF特异性结合蛋白OBP3和OBP7的基因表达量发现,带毒的4龄若蚜、有翅和无翅成蚜OBP7基因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未带毒桃蚜。OBP7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带毒蚜虫对EβF驱避反应更敏感的主要原因。在传毒过程中,EβF短时间的干扰会降低桃蚜的传毒效率。4.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分析比较了带毒和未带毒桃蚜在带毒和未带毒寄主植物烟草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在染毒植株上取食的未带毒桃蚜第1次取食波产生的时间显着缩短,取食受阻波F波的时间降低,其口针到达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的时间显着提前,第1次E1至第1次韧皮部刺吸汁液波E2的时间显着降低,E2波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增长。带毒桃蚜在未带毒植株上取食时,产生的机械障碍波F波的时间显着降低;口针第1次分泌唾液至筛管E1波的时间显着提前。桃蚜唾液腺取食相关基因MPC002在带毒无翅及有翅成蚜体内的表达量显着高于未带毒桃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韩树鑫,白艳菊,张威,高艳玲,范国权[8](2016)在《蚜虫中携带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对马铃薯生产的危害极大,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马铃薯病毒病。RT-PCR是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检测准确率高、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在实际生产中其检测对象多为染病植株,对PLRV传播的主要介体桃蚜(Myzus persicae)的检测,则由于蚜虫体积小、RNA提取难度大、成本高、且不能复检,因而在生产中不能被广泛使用。该研究以马铃薯感病植株和带毒蚜虫为材料,利用改进的RNA提取方法从它们中提取到PLRV的RNA,并以C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RNA完整性好,可用于蚜虫中PLRV检测,且同样适用于对马铃薯感病植株的检测。另外,通过对田间有翅蚜和无翅蚜携带PLRV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无翅蚜PLRV检出率为100%,有翅蚜PLRV检出率也高达60%,证明该体系在生产中的实用性。该研究使用改进的RNA提取方法,提取蚜虫中RNA,并利用RT-PCR进行了PLRV检测,与以前的方法相比简单实用,可被应用于生产检测中。该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生产中PLRV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6年08期)

韩树鑫,张俊华,白艳菊,张威,高艳玲[9](2016)在《30个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含有PLRV的不同样品RT-PCR扩增,成功地克隆了PLRV CP基因,经比对样品的CP基因序列,核酸一致率为99.55%,仅发现了来自于广东的样品与其它样品有5个碱基的差异。试验样品与国内已报道的PLRV CP基因进行进化分析,不同地区的PLRV CP基因可分为A,B组,且有区域性特征。来自广东、云南及贵州的样品在两组中均有分布,但来自于内蒙古的样品仅聚类在A组。而中国样品与其他国家PLRV CP基因相比较,经进化树分组后,主要分为S1和S2两组,其中S1组中,包含了所有来自于我国的样品和绝大多数其它样品,且无规律可循;而S2组中的样品仅只来自于埃及和波兰。总体上,PLRV CP序列的差异仍然较小,因此,目前PLRV病毒的种群基因较稳定。(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龚磊,王舰,杨永智[10](2016)在《RNA干涉转基因马铃薯对卷叶病毒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田统计方法,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转化的23个转基因马铃薯突变株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转化群体中外源基因的插入信息,并利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法技术研究受侵染后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在这些转化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一些株系出现了性状突变,通过分子生物手段检测发现大部分株系都有一定的马铃薯卷叶病毒抗性,但是抗性水平差异很大。试验验证了RNA干涉技术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侵染马铃薯的病毒中,发生较为普遍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引起的卷叶病。本研究利用西南地区马铃薯四倍体主栽品种合作88的F_2代自交分离群体,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得到抗PLRV性状分离群体共50株。首先利用DAS-ELISA检测侵染病毒的类型,随机选取5株抗病群体和5株感病极端群体,利用Illumina重测序,以马铃薯双单倍体DM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单倍体组装和注释。通过MISA程序进行全基因组SSR挖掘和比对,共筛选出277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特异性SSR标记;用Primer 3.0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在LabChip GX Touch平台检测得到23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2个。利用JoinMap 4.0构建了合作88抗PLRV连锁的遗传图谱;遗传图谱共包含8个连锁群,总长度为2 684.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1.57 cM。最后用Tetraploid Map检测到5个与抗卷叶病相关的QTL,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1%、8.70%、10.89%、13.52%、7.82%。本研究可为高通量开发马铃薯抗卷叶病分子标记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为精细定位马铃薯优良性状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高彦萍,张武,王国祥,席春艳,吴雁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RT-LAMP检测方法优化[J].植物保护.2019

[2].梁静思,陶宇,汤淑丽,张佩,张荣英.马铃薯合作88抗卷叶病毒基因的QTL定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陈兆贵,侯红因,叶新友,邢澍祺.惠州冬种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控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9

[4].李姣,朱晓换,古蕾,王亚男.微量植物组织汁液直接RT-LAMP可视化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方法的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陈兆贵,叶新友,邢澍祺,侯红因.马铃薯卷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8

[6].杨芳,Rashid,Mamun,张晓燕,王颖,张宗英.马铃薯卷叶病毒运动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和抗血清的制备[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7].刘英杰.马铃薯卷叶病毒介导的桃蚜生理应答、取食与防御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8].韩树鑫,白艳菊,张威,高艳玲,范国权.蚜虫中携带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J].广西植物.2016

[9].韩树鑫,张俊华,白艳菊,张威,高艳玲.30个马铃薯卷叶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龚磊,王舰,杨永智.RNA干涉转基因马铃薯对卷叶病毒抗性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

论文知识图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和正义RN...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结构1-2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基因组...马铃薯卷叶病毒不同分离物CP氨...2) 马铃薯卷叶病毒陕西分离物外壳...马铃薯卷叶病毒RT-PCR检测

标签:;  ;  ;  ;  ;  ;  ;  

马铃薯卷叶病毒论文_高彦萍,张武,王国祥,席春艳,吴雁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