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实验初中马桂芹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057-01
我个人觉得初三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系统性,即设置目标——做好指导——注重积累——重视评改和示范——激励“纠错”树立自信的过程。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设置目标
作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教学,所以作文教学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多个能力目标的训练,评阅也就不可以面面俱到。再加上还要考虑应对中考,考场作文的特殊性无疑又给初三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因此学生一进初三我就有针对性地设置阶段性目标,比如,先从词语的积累开始,然后再对句式运用做目标设定,当然这样的系统工程我们从学生一进初中就开始实施。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作文,因而我每次的目标设定都比较简单,有时甚至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辅助完成。且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二、做好指导
只要有初三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其实中考作文无论从立意、选材还是谋篇布局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在每次同一要求下的第一次作文前都做了细心的指导,每次的指导目标都很明确。在开始指导作文写作时,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内我常常以固定的文体作为文章形式来做统一要求和训练。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后,适当允许学生的个性体现,从而保护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起到激励作用。但不管老师怎样努力,总有不少学生不知作文到底写什么,指导学生“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如下:
(一)引导学生分析命题(包括命意)作文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其实最怕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学生对命题作文的内容不熟悉,感到无话可说,硬叫写,其结果只能是敷衍了事。现行的课本中,有些文章由于所反映的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久远,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学中我另外选择了一些内容比较新颖的文章作为剖析的对象,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每剖析一篇文章便能真正解决某种技巧问题,这样就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把握了命题这一特点,就能避难趋易,像疱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
(二)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便不同。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八方辐射;立意时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必须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绝非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就可以从诸多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毛病。
(三)让学生掌握文体知识,使学生适“材”选“体”,落笔成文。学生写文章之所以感到无从写起或不知道“怎么写”“写什么”,原因之一是不掌握文体知识,缺少“规矩”。其实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让学生去主动的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根据不同的题材性质,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写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设置中心句的方法等等。
(四)范文引路,模拟训练。传统的教学范文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的可取之处,有时我把它们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知道作文“怎样写”“写什么”了。
三、注重积累
学问在于留心,更在于积累。在作文时若没有广撷博取,日积月累,就很难厚积薄发。徐特立同志有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就侧重指导了学生勤做文摘,用一个专用的笔记本,将自己平时阅读到的感兴趣的词句、语段、文章摘抄起来。并且对学生们的文摘本我做到“三定”:定量、定时、定查。定量就是要求学生每周、每月要完成的数量。这个量要因人而异,不做硬性规定,千篇一律。定时就是给予学生做文摘的确定的时间。我的安排是每周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做文摘。课前预先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报纸、杂志、书籍的名字,课堂上可以自己带来感兴趣的书籍,互相交流。学生到了文摘课的时间就很自然地把自己喜欢的以及老师推荐的课外书籍都拿来了,边看边做摘录。阅读的兴趣有了,积累自然就会丰厚起来。定查就是定时检查。检查采取的教师查和学生查结合的形式。学生互查的过程其实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有检查就有评比,我有时在学生的文摘本里写一些简短的话,褒扬先进,适时鼓励。当学生文摘本用完时,指导学生给自己的文摘本起名,激发他们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
文摘本和随笔本,丰富了学生的内心,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积累了素材,使学生慢慢的爱上了作文。
四、重视评改和示范作用
语文老师很累,主要累在作文批改上,初三周周作文,因而很难做到全批全改,教学中我采取了多样化的评改的方法。例如采用面批指导,带动全体;采用学生互评互批。但全批全改的传统我认为也不能丢,对刚接手的新班,第一二次作文我一般全批全改,一方面好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摸摸底;另一方面可以做示范与导向,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具体要求与批改规则。如果哪一次学生作文写得整体都很差,完全不重视老师的指导和目标设定要求时,为了效率我便直接找一篇范文印发给学生。开始为了省事,几次之后忽然觉得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办法,有一定作用。在印发范文之前我一般做一个工作,即寻找到至少一份本班同学的作文让大家按本次写作要求进行集体修改。发挥集体智慧,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新的尝试中来。通过直接的操作得到的体验绝对比只看范文来得实在来得牢靠。之后再结合印发的范文,再次强调本次作文写作要求,学习范文怎么做到写作要求的方法和技巧。我认为这样的讲评和示范很有效。
作文教学系统性如果能贯穿在整个初中3年的作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作文一定会有明显改观。这需要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