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提高果苗栽植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宾[1](2022)在《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清明节前后,这时候的气温和降雨都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民间俗语说清明前后点豆种瓜,果树也不例外。因此不少果农选择在春季栽植果树,也有部分果农选择在秋季栽植。那果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时候栽植好呢?其实果树在春夏秋冬季节都可以栽植,只不过由于夏季和冬季气温的原因,导致果树栽植成活率低。
王厚山,赵京刚[2](2021)在《果树栽培技术新思路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业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经济更是大放异彩,各种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其中,各类果树作物在全国不同地区成功种植栽培,占有农业经济作物半壁江山的重要地位。所以,如何继续发挥果树经济的优势,为农民增产创收,还需要我们继续在种植技术及管理工艺等方面加大力度,积极探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董晓,高光明,宫玉敏,周慧,陈金利,王维,蒋博[3](2022)在《果树栽植机光电定株距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果树栽植过程中株距难以控制的问题,考虑到现有的果树栽植机定株距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及受土壤滑移率影响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光电定株距装置,可以避免土壤滑移率对株距的影响,保证栽植果树株距的一致性,且可实现株距连续可调,满足不同果树栽植时对株距选择的要求。针对试验中出现的部分株距较设计值有所偏差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果树栽植机光电定株距装置栽植合格率92.5%,平均栽植深度合格率为92.9%,在1.7m栽植株距下,株距变异系数为5.9%,满足现代标准果园机械化生产要求。
高楠[4](2021)在《文冠果引种与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冠果是我国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木本油料,因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为了丰富可以适应黑龙江地区的文冠果种质资源,本论文以黑龙江东南部为重点地区,按照优质无公害要求,依据文冠果分布的自然条件,进行文冠果不同种源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黑龙江地区栽培实际,对来自黑龙江、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河北、河南7个地区的文冠果种子进行苗木生长动态观测得出:不同种源文冠果当年苗木质化差异较大,其中黑龙江省、内蒙古古、辽宁、吉林、陕西木质化较好,河南、河北较差。2.采用沙藏、雪藏、快速催芽的处理方法进行种子催芽处理技术中,地径、生物量、单株全干重指标均以雪藏为佳。3.探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作业方式、播种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0日到25日之间播种文冠果为优;从优质壮苗的角度来看播种量50~70株/m2,垄作为优。床播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以70~80粒/m2为优,但是不应超过120粒/m2。4.胚根处理技术试验得出结果为胚根长4cm,留根长2cm时,断胚根效果最显着。当胚根全部断掉后,则会抑制根的生长。5.对高效优质文冠果能源林营建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造林试验结果,密度是2×2m、2×2.5m的苗高比较好,地径是2.5×3m、3×3m的较好,当年高以2.5×3m的为好。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对造林的影响结果如下:上部坡位较好,中下部略差;7~9o坡度的好于另外两个坡度;坡向以南坡和东南坡较好。文冠果与红松异砧嫁接苗、文冠果与山槐混交林的试验中,从实验结果来看,两个树种之间的混交效果,还有待于今后的观察和测定。
胡国宇[5](2021)在《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费约果(Acca sellowiana Berg),为桃金娘科(Myrtaceae)南美稔属(Feijoa Berg or Acca Berg)的一种常绿植物,是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为一体的新兴树种。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便,育苗成本低,保持亲本优良品种特性等优势,但费约果扦插繁殖也存在生根困难,育苗时间长等问题。为加速费约果扦插繁殖进程,提高苗木繁殖质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来探讨不同程度遮阳黄化(未黄化、40%遮阳黄化、70%遮阳黄化)对不同着生部位(树体上部、中部、下部)以及不同成熟度(嫩枝、半木质化枝、木质化枝)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配比的生物刺激剂(6-BA、KH2PO4、氨基酸肥)、插穗基部浸泡不同生根抑制物洗脱液(硝酸银、高锰酸钾、乙醇、醋酸、清水)来促进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生长。对扦插存活苗进一步开展容器栽培,探究容器材质、容器大小、基质体积比、复合肥配比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因扦插优化中均使用IBA作为基础激素处理,需探究IBA处理下费约果插穗皮层内源激素水平、生根氧化酶活性、营养物质含量升降对插穗形态建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遮阳黄化处理是影响费约果扦插生根率、新梢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40%遮阳黄化后取树体上部的半木质化插穗进行扦插能取得最好的生根生长效果。该处理插穗生根率为73.17%,新梢发生率为50.33%。相较于评分最低的组,生根率提高39.41%。(2)6-BA浓度是影响费约果扦插生根与新梢生长性状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最合适的生物刺激剂配比是20 mg/L6-BA、40 mg/L KH2PO4、400 mg/L氨基酸肥。该处理插穗生根率为75.18%,新梢发生率为76.67%,相较于CK,生根率提高39.43%,新梢发生率提高23.34%。(3)用不同种类洗脱液浸泡插穗基部后,插穗平均生根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高锰酸钾>醋酸>硝酸银>清水>乙醇。0.1%高锰酸钾处理取得了最高综合得分,该处理下插穗生根率为82.39%,新梢发生率为66.67%。相比于无洗脱CK,生根率提高48.06%,新梢发生率提高18.24%。(4)容器大小是影响苗高增加量、新生叶片数、新生茎粗以及分枝数的主要因素。最适处理为采用25×17cm体积的白色无纺布种植袋,采用基质泥炭:椰糠:珍珠岩(3:1:1),复合肥配比是N∶P2O5∶K2O(15∶5∶25)。该处理下,容器苗在10-190d内苗高增量达到24.00cm,新生叶片数达16.60片。相较于CK,苗高增量提高10.02cm,新生叶片数提高6.60片。(5)IBA处理能促进费约果生根,其中1000mg/L IBA处理下费约果生根率达69.13%,优于其他处理。费约果插穗生根类型为诱导生根型,生根阶段分别为愈伤组织期(0~20d)、根原基诱导期(20~40d)、不定根表达期(40~60d)、不定根伸长期(60d后)。高浓度IAA以及低浓度ABA、ZR利于根系诱导。IBA处理能刺激插穗合成IAA,加快ABA与ZR消耗,提高IAA/ABA、IAA/ZR值。低的IAAO活性以及高的POD、PPO活性共同调节插穗IAA水平来促进生根。IBA处理能明显加快营养物质代谢速度与强度,高浓度的可溶性蛋白质有利于根原基诱导,淀粉及时水解成可溶性糖为整个生根过程提供能量。费约果经黄化后能明显提高扦插生根率,但新梢发生率较未黄化枝条有所下降,可将黄化处理与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处理结合起来,提高费约果生根率的同时补充枝条营养。0.1%高锰酸钾处理可在扦插前处理,进行杀菌消毒的同时洗脱生根抑制物。生长调节剂IBA处理是必要的促进生根步骤。
任明英[6](2020)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合考究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简要分析了建园选址、园地规划、果苗优选、密植技术、栽培管理等技术要素,并总结了相应的整体管理经验,旨在供果农参考。
刘琦,宫玉敏,高光明,张义胜,周慧[7](2020)在《2PZ-4000型苹果多功能栽植机栽植株距试验分析》文中提出淄博市农业机械研究所研制的2PZ-4000型苹果多功能栽植机,适应现代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其定株距栽植功能通过基于行走限深轮的定株距机构实现,栽植株距是衡量栽植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田间栽植试验取得的1200,1500,2000mm三种株距对应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计算相关指标,得出株距变异系数分别是10.26%,11.37%,7.17%,偏态系数分别是0.035,-0.099,-0.486,峰态系数分别是-0.732,-0.083,0.634。通过这些指标评估栽植机栽植效果,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结合现代技术提出改进措施,可为相关机具的研发提供借鉴。
陆漫[8](2020)在《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火龙果是近年来崛起势头猛烈的一种热带水果。2019年,南宁市火龙果种植面积约9667ha,产量约150,000t。南宁市是广西最大火龙果生产基地,良庆区在南宁市重点推进火龙果生产进程中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增,病虫害问题持续存在且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十分迫切。本文对良庆区火龙果产业发展情况、种植户基本情况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良庆区乃至广西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良庆区火龙果产区,主要以“公司+生产种植基地+农户”、“公司+生产种植基地”和“生产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三种种植模式带动发展火龙果生产,辖区内所有大规模生产经营者和大部分火龙果种植户(合作社)在对火龙果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以生态调控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在生态调控应用上,采用设施化栽培和梯带水土保持、淋灌、滴灌等技术,同时注重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毒苗木、栽培管理等措施;在物理防治应用上,使用振频式杀虫灯、诱捕器、黄板和白色尼龙网防虫袋等技术产品。2019年,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面积累计达3255ha,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年,获得显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良庆区火龙果产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生产经营者(种植户)存在绿色防控意识不强、选种更新引进盲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经营规模发展局限等问题;政府部门推广不明显,合理布局规划缺乏、激励政策目录不全、监管体系有待加强等现象需改善;社会市场供应不足,存在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矛盾,使得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距离全面推广的任务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七个方面提出对策:(1)深入宣传引导,增强绿色防控意识;(2)合理布局规划,扩大绿色防控辐射面;(3)推广高产栽培,提高绿色防控水平;(4)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绿色防控应用;(5)统筹政策支持,确保绿色防控落地;(6)严格责任管理,保障绿色防控资源;(7)创新技术集成,发挥绿色防控成效。本文还就如何建立绿色防控长效机制、如何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农业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尹然光[9](2020)在《自走式挖坑混肥回填果树栽植智能作业机的研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土壤连年种植导致毒素积累、微量元素消耗殆尽、有害菌虫卵增多,土壤结构破坏严重,严重制约我国林果产业的发展。针对果树栽培面临的土传病害日益严重、栽植流程冗杂且劳作强度极大的现状,研制了一款具备挖坑、排肥、混肥、回填、浇灌等功能的自走式挖坑混肥回填果树栽植智能作业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实现了均匀混料,提高了肥料使用率,解决土壤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了果树成活率及栽植效率,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整机结构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选型研制的自走式挖坑混肥回填果树栽植智能作业机主要由挖坑混肥回填装置、双四边形举升装置、动力传动系统和栽植作业控制系统组成,可实现单次果树栽植过程中挖坑、排肥、混肥、回填和浇灌的自动化作业,并对机器关键部件进行相关设计及选型。(2)肥土掺混模型建立及离散元仿真分析建立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的肥土掺混模型,模拟在不同转速、不同掺混时间下菌肥和土壤颗粒在掺混区的掺混过程,并阐述了肥土掺混机理,对掺混腔中的肥土混合物进行回填模拟,通过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法分析了坑穴中不同深度肥土混合物的掺混均匀度变异系数。(3)栽植作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发了基于Cortex-M3内核的栽植作业控制系统,包括自动栽植作业子系统、人机交互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压力反馈子系统,通过布置各传感器实现机器自动栽植作业,利用人机交互子系统实现对机器自动栽植作业以及行进控制,数据采集子系统实现对转速、油压、油温等数据的采集,可直接于OLED显示屏实时显示,压力反馈子系统根据系统油压调控垂直降继电器执行周期内PWM占空比实现进给量实时调节。(4)样机加工及田间性能试验在临沂市完成样机加工,并通过整机作业性能试验验证机器整机作业性能,机器最快栽植作业时间在2分20秒左右,机器性能良好;在泰安市根据最佳工作参数进行肥土掺混性能试验,于150、250、350 mm等三个深度对回填的肥土混合物进行方格采样并统计菌肥颗粒数目,最终得到掺混均匀度变异系数均在16%以下,菌肥和土壤的掺混质量符合果树栽植的防控标准。
张晨玮[10](2019)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文中认为西湖风景名胜区历经70年的建设,从建国初的山荒岭秃恢复到今天的湖光山色,植物景观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绿化先行,植物造景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针对西湖风景名胜区1919年至2019年间植物景观的变迁过程展开具体研究,探索其在时间轴线上的传承与延续。首先,利用“历史照片定点重复摄影”的对比方法,分析建国前后植物景观的差异和变化对西湖景观风貌的影响。随后,通过对学术专着、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等多角度资料的梳理归纳,根据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政策导向、发展特征将建国后西湖植物景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恢复(1949年-1957年)、开拓(1958年-1965年)、停滞(1966年-1976年)、创作(1977年-1998年)、振兴(1999年-2019年)五个阶段。最后,基于对各阶段园林建设成果和绿化发展导向的归纳梳理,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变迁特征,具体有四:以绿化为先导的建设发展模式、因时代背景而变动的植物价值认知、以和谐为取向的植物配置艺术、以文化为索引的特色植物营建。在对其变迁机制的梳理研究中得出:①西湖山林植被因气候和地质的影响,于自然演进中形成了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和差异化的镶嵌特点。而后,又在明显的人工干预下,表现出具有指向性的观赏特征。②西湖因自身固有的社会属性和开放性,极易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政治意志的变化以及公众对园林绿地使用诉求的变化均会改变西湖公共绿地的建设方向和绿化内容。西湖植物景观及其园林风貌在变迁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③在不同阶段,管理体制的变动和管理机构的改革均对西湖园林绿化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研究机构的设立及研究成果的产出也会使一段时期的园林绿化树种发生显着变化,进而影响到风景点的景观建设。④文化驱动力在西湖植物景观的变迁中有明显的体现,一方面是内在传统文化对其建设方向的指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西方风景园林影响下植物造景形式的创新。综上,研究者以时间为索引,纵向地对新时期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内容的保护提升进行讨论:强化文化内容的输出,保持文化景观的整体性,协调与湖山环境的关系。
二、如何提高果苗栽植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果苗栽植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的栽种时间 |
2 秋栽果树技术要点 |
2.1 栽植时间 |
2.2 选择良种壮苗 |
2.3 注重移栽质量 |
2.4 加强栽后管理 |
(2)果树栽培技术新思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果树栽培技术的影响因素 |
1.1 果树种植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
1.2 果树品种的选择 |
1.3 肥料使用技术对果树的影响 |
1.4 果树承载量 |
2 果树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果树栽培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
2.2 果树种植结构不太合理 |
3 如何提高果树种植技术 |
3.1 正确选择果树种植地 |
3.2 正确选择种植模式 |
3.3 正确选择果树种植时间 |
3.4 要正确选择优质果树苗 |
3.5 果树栽植前种植穴的准备 |
3.6 果树苗木种植 |
4 果树种植后的管理工作 |
4.1 果树苗种植后,对果苗的保护工作 |
4.2 加强果苗区的土壤管理 |
4.3 果树种植后肥料的管理使用 |
4.4 果树种植后水分的控制管理 |
4.5 果树的整形修剪管理技术 |
4.6 病虫害防治工作 |
5 结语 |
(3)果树栽植机光电定株距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总体方案 |
1.1 实现的功能 |
1.1.1 光电定株距 |
1.1.2 株距连续可调 |
1.2 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 |
1.2.1 装置结构 |
1.2.2 工作原理 |
1.3 果树栽植机主要技术指标 |
2 光电定株距装置主要工作部件 |
2.1 滑动调节机构设计 |
2.2 电气元件的选型 |
2.2.1 激光传感器的选型 |
2.2.2 计数器的选型 |
2.2.3 声光信号发生器的选型 |
2.2.4 锂电池的选型 |
3 田间试验 |
3.1 试验条件 |
3.2 试验方法与参考指标 |
3.2.1 试验方法 |
3.2.2 参考指标 |
1)栽植精度。 |
2)栽植合格率。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 结论 |
(4)文冠果引种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文冠果概述 |
1.1.1 文冠果形态特征 |
1.1.2 文冠果地理分布 |
1.1.3 文冠果的价值及研究现状 |
1.1.4 文冠果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
1.2 试验地区概况及繁育基地建设情况 |
1.2.1 试验地区概况 |
1.2.2 试验基地建设情况 |
第2章 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
2.1 物候期 |
2.2 文冠果树花期观察 |
2.3 生殖规律观察 |
第3章 苗木繁育 |
3.1 试验地概况 |
3.2 试验材料 |
3.2.1 文冠果引种 |
3.2.2 采种 |
3.3 试验方法与内容 |
3.3.1 种子处理 |
3.3.2 选地、整地 |
3.3.3 播种 |
3.3.4 苗期管理 |
3.3.5 病虫害防治 |
3.3.6 苗木生长情况 |
3.3.7 苗木生长动态 |
3.3.8 优质实生苗培育技术研究 |
3.3.9 文冠果胚根处理技术研究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苗木形态指标的影响 |
3.4.2 不同播种期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
3.4.3 不同播种量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
3.4.4 不同作业方式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
3.4.5 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
3.4.6 胚根处理技术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
第4章 不同种源的引种试验 |
4.1 试验地概况 |
4.2 试验材料 |
4.3 试验方法与内容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种源种子的质量测定 |
4.4.2 不同种源苗期测定试验 |
4.4.3 不同种源造林初期的评比试验 |
第5章 文冠果栽培技术研究及区域性试验 |
5.1 试验地概况 |
5.2 试验材料 |
5.3 试验方法和内容 |
5.3.1 造林地选择 |
5.3.2 造林整地 |
5.3.3 定植 |
5.3.4 田间管理 |
5.3.5 文冠果林营建技术研究 |
5.3.6 增产措施试验 |
5.3.7 修剪技术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文冠果林不同栽植密度的研究 |
5.4.2 文冠果林不同坡位栽植的研究 |
5.4.3 文冠果林不同坡度栽植的研究 |
5.4.4 文冠果林不同坡向栽植的研究 |
5.4.5 不同整地方式栽植的研究 |
5.4.6 营建文冠果混交林的试验 |
5.4.7 区域性试验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费约果简介 |
1.2 费约果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
1.2.1 种子繁殖 |
1.2.2 压条繁殖 |
1.2.3 嫁接繁殖 |
1.2.4 组织培养 |
1.2.5 扦插繁殖 |
1.3 扦插技术繁殖研究进展 |
1.3.1 插穗选取 |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
1.3.3 基质选择 |
1.3.4 扦插时间与环境控制 |
1.3.5 插穗黄化处理 |
1.3.6 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处理 |
1.3.7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 |
1.4 容器苗繁殖研究进展 |
1.4.1 容器材质选择 |
1.4.2 基质配比 |
1.4.3 肥料施用 |
1.5 扦插生根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
1.5.1 不定根形态与解剖结构 |
1.5.2 营养水平 |
1.5.3 内源激素 |
1.5.4 生根相关酶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本课题的创新点 |
1.7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流程图 |
1.7.1 试验内容 |
1.7.2 试验流程图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供试植物 |
2.1.2 供试容器与基质 |
2.1.3 试验环境 |
2.1.4 供试试剂 |
2.1.5 试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插穗剪制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扦插管理 |
2.2.4 数据测定与分析 |
2.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的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1.1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1.2 黄化处理对不同部位及成熟度费约果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1.3 各处理组合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2 叶面喷施生物刺激剂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2.1 生物刺激剂喷施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2 生物刺激剂喷施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2.3 各处理组合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3.3.1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3.2 不同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3.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效果的综合分析 |
3.4 费约果容器苗栽培研究 |
3.4.1 不同处理对费约果容器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4.2 各因素不同水平下费约果容器苗新梢生长的影响 |
3.4.3 不同试验组合下费约果容器苗生长状况的综合分析 |
3.5 费约果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3.5.1 IBA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影响 |
3.5.2 费约果插穗生根进程描述 |
3.5.3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 |
3.5.4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 |
3.5.5 费约果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 |
3.5.6 根系生长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特征变化 |
4 讨论 |
4.1 黄化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2 喷施生物刺激剂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3 生根抑制物洗脱处理对费约果插穗生根及生长的影响 |
4.4 容器材质、容器大小、基质配比、复合肥配比对费约果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
4.5 费约果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4.5.1 内源激素变化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4.5.2 氧化酶活性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4.5.3 营养物质含量与费约果插穗生根的关系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园 |
1.1 园地选址 |
1.2 园地规划 |
1.3 整地 |
2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新技术要点 |
2.1 果苗优选和处理 |
2.2 密植技术 |
2.3 栽培管理 |
2.3.1 果树修剪。 |
2.3.2 疏花疏果。 |
2.3.3 合理间作。 |
2.3.4 养分供给和病虫害处理。 |
3 结语 |
(8)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 |
1.3 国内外火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
1.3.1 火龙果病虫害概况 |
1.3.2 火龙果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
1.4 良庆区的自然资源及农业生产概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归纳 |
2.2 调查方式 |
2.3 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良庆区火龙果种植户的基本情况 |
3.1.1 年龄构成 |
3.1.2 受教育程度 |
3.1.3 种植年限 |
3.1.4 种植面积 |
3.1.5 兼业情况 |
3.1.6 合作社成员情况 |
3.2 良庆区火龙果产业发展情况 |
3.2.1 种植历史和规模 |
3.2.2 种植品种及分布 |
3.2.3 苗木来源 |
3.2.4 栽培模式 |
3.2.5 管理情况 |
3.2.6 组织化情况 |
3.2.7 精深加工情况 |
3.2.8 销售情况 |
3.2.9 政策扶持情况 |
3.3 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 |
3.3.1 园区建设情况 |
3.3.2 无病毒苗木应用情况 |
3.3.3 病虫害发生情况 |
3.3.4 农药使用情况 |
3.3.5 获取农资信息情况 |
3.3.6 资金投入情况 |
3.3.7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情况 |
3.3.8 获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信息渠道情况 |
3.3.9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纳情况 |
3.3.10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 |
3.3.11 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满意度 |
3.3.12 培训情况 |
3.3.13 政府农业部门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参与情况 |
3.4 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效益分析 |
3.4.1 经济效益 |
3.4.2 社会效益 |
3.4.3 生态效益 |
3.5 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
3.5.1 绿色防控意识不强 |
3.5.2 选种更新引进盲目 |
3.5.3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
3.5.4 经营规模发展局限 |
3.5.5 政府激励政策缺乏 |
3.5.6 监管体系不健全 |
3.5.7 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
3.6 对策 |
3.6.1 深入宣传引导,增强绿色防控意识 |
3.6.2 合理布局规划,扩大绿色防控辐射面 |
3.6.3 推广高产栽培,提高绿色防控水平 |
3.6.4 发展规模经营,加快绿色防控应用 |
3.6.5 统筹政策支持,确保绿色防控落地 |
3.6.6 严格责任管理,保障绿色防控资源 |
3.6.7 创新技术集成,发挥绿色防控成效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如何建立绿色防控长效机制 |
4.1.2 如何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服务农业现代化 |
4.2 结论 |
4.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良庆区小规模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绿色防控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
(9)自走式挖坑混肥回填果树栽植智能作业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概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 整机总体结构 |
2.2 工作原理 |
2.3 主要性能参数 |
3 关键部件设计及选型 |
3.1 挖坑混肥回填装置 |
3.1.1 挖坑混肥联合作业钻头 |
3.1.2 垂直升降机构 |
3.1.3 斜槽式外槽轮排肥机构 |
3.1.4 回填浇灌机构 |
3.2 双四边形举升装置 |
3.2.1 双四边形举升装置结构设计 |
3.2.2 举升位移及连杆长度确定 |
3.2.3 同步升降油缸分析选型 |
3.2.4 多体动力学仿真验证 |
3.3 动力传动系统 |
3.3.1 行进驱动子系统 |
3.3.2 液压传动子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肥土掺混模型建立及离散元仿真分析 |
4.1 肥土掺混模型建立 |
4.1.1 颗粒接触模型选择 |
4.1.2 物料接触参数及表面能参数设定 |
4.1.3 物理模型建立 |
4.2 肥土掺混过程模拟及机理分析 |
4.2.1 掺混过程模拟 |
4.2.2 掺混机理分析 |
4.3 肥土掺混均匀度分析 |
4.3.1 回填过程模拟 |
4.3.2 均匀度评价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栽植作业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
5.1 硬件及电路设计 |
5.2 控制流程 |
5.3 自动栽植作业子系统 |
5.4 人机交互子系统 |
5.5 数据采集子系统 |
5.5.1 转速检测系统 |
5.5.2 压力检测系统 |
5.5.3 温度检测系统 |
5.6 压力反馈子系统 |
5.7 本章小结 |
6 样机加工及田间性能试验 |
6.1 样机加工 |
6.2 整机作业性能试验 |
6.3 肥土掺混性能试验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 |
(10)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西湖植物景观的建设趋于成熟稳定 |
1.1.2 理论背景——文化遗产价值为西湖植物景观发展带来新的视角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3.1 风景名胜区相关研究 |
1.3.2 西湖风景园林当代建设与发展的相关研究 |
1.3.3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
1.3.4 西湖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的相关研究 |
1.3.5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历史文化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西湖风景名胜区相关背景概述 |
2.1 杭州西湖成因概述 |
2.2 杭州西湖景观特征 |
2.2.1 演替交融的城湖关系 |
2.2.2 疏密有致的景观格局 |
2.2.3 多元灿烂的人文环境 |
2.2.4 杰出卓越的园林艺术 |
2.3 古代西湖植物景观发展简史 |
2.3.1 方兴未艾:唐宋初创期 |
2.3.2 初具雏形:南宋成型期 |
2.3.3 日渐式微:元代维系期 |
2.3.4 兴废存亡:明代复兴期 |
2.3.5 井然昌盛:清代鼎盛期 |
2.3.6 破败萧条:近现代衰落期 |
3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风貌的差异对比 |
3.1 环湖山林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
3.1.1 西湖北线 |
3.1.2 西湖南线 |
3.2 环湖景区风景名胜点的现当代风貌对比 |
3.2.1 苏白二堤 |
3.2.2 平湖秋月 |
3.2.3 中山公园 |
3.2.4 曲院风荷 |
3.2.5 花港观鱼 |
3.2.6 三潭印月 |
3.2.7 柳浪闻莺 |
4 建国后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建设历程梳理 |
4.1 恢复阶段:探索与整治(1949年-1957年) |
4.1.1 大规模的山林绿化 |
4.1.2 公共绿地与生产绿地齐开拓 |
4.2 开拓阶段:调整与充实(1958年-1965年) |
4.2.1 西湖山区转向风景建设 |
4.2.2 植物景观的面貌显着提高 |
4.2.3 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得到重视 |
4.3 停滞阶段:盲目与混乱(1966年-1976年) |
4.3.1 绿化成果受到破坏 |
4.3.2 景区管理对植物风貌产生严重影响 |
4.3.3 文化价值逐渐迷失 |
4.4 创作阶段:传承与革新(1977年-1998年) |
4.4.1 山林风貌在重点改造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
4.4.2 西湖植物景观艺术在继承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
4.4.3 开创新时期植物展览的游赏形式 |
4.4.4 园林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
4.4.5 园林绿化的保护与管理日趋完善 |
4.5 振兴阶段:深化与传扬(1999年-2019年) |
4.5.1 全面塑造西湖植物景观的特色风貌 |
4.5.2 园林植物文化的传播更加开放化与多样化 |
4.5.3 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
5 西湖风景名胜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特征与机制 |
5.1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特征 |
5.1.1 发展模式——以绿化为先导,从普遍绿化到重点提高 |
5.1.2 价值认知——因时代而变动,从直观收益到多元化功能 |
5.1.3 植物配置——以和谐为取向,形成多样与统一的对立平衡 |
5.1.4 特色植物——以文化为索引,植物配置艺术从传承到创作 |
5.2 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的变迁机制 |
5.2.1 气候和地貌的影响 |
5.2.2 社会和政策的影响 |
5.2.3 管理体制的影响 |
5.2.4 变迁中的文化驱动力 |
6 结语 |
6.1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性 |
6.1.1 研究的创新点 |
6.1.2 研究的局限性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如何提高果苗栽植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J]. 李宾. 河北果树, 2022(01)
- [2]果树栽培技术新思路综述[J]. 王厚山,赵京刚.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12)
- [3]果树栽植机光电定株距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 董晓,高光明,宫玉敏,周慧,陈金利,王维,蒋博. 农机化研究, 2022(05)
- [4]文冠果引种与栽培技术[D]. 高楠.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5]费约果扦插繁殖技术优化及其机理研究[D]. 胡国宇. 西南科技大学, 2021
- [6]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新技术[J]. 任明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10)
- [7]2PZ-4000型苹果多功能栽植机栽植株距试验分析[J]. 刘琦,宫玉敏,高光明,张义胜,周慧.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0(09)
- [8]良庆区火龙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D]. 陆漫. 广西大学, 2020(07)
- [9]自走式挖坑混肥回填果树栽植智能作业机的研制[D]. 尹然光.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10]杭州西湖风景区现当代植物景观变迁研究[D]. 张晨玮.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