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体制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体制,教育体制,学前教育,机制,民族,专职。
教育体制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霞[1](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发展演进——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进行分析,可以为建立更为完善的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提供历史借鉴与理论智慧。通过分析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国家政策文本,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发展演进大致经历了探索建立单位福利体系下的财政投入体制,基本建立单位供给、分散投入的财政投入体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的财政投入体制,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财政投入体制等四个阶段。其中,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定位,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下半月)》期刊2019年05期)
陈坤,秦玉友[2](2019)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70年:价值路向与前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文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深受国家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等制度嬗变的影响,依次历经了从统一列支、两条腿走路、乡村自给、以县为主、到多级共担投入体制的演进。投入体制变迁呈现出清晰的价值路向,变迁逻辑上由工具理性向演进理性转变,投入的价值位序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统筹,事权投入重心上历经"U型"转移,投入体制建设关注点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省思历史,前瞻未来,投入体制改革与发展上要做到"蹄急而步稳",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投入的稳定性与充分性,强化投入体制建设与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相适应。(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苏莉[3](2019)在《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体制机制对于中国的教育发展而言极具重要性。而在国内的学生教育之中,学前教育又是务必要执行好的第一步,倘若其并未具备健全性的投入体制机制来给以必要的保障,就必然将使得学前教育遭遇诸多资金问题,使得发展学前教育步履维艰。现今,对于国内的学前教育而言,其投入体制机制仍未能够达成应有的完善度,其中仍存有着诸多的问题,这使得学前教育的总体发展被过度的制约着,对此,我们必然要有所思考。(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本刊编辑部[4](2018)在《以高校科技发展机制体制改革服务国家科技战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等教育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高校科技创新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赵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您认为高校科技发展在"双一流"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中国高校发展现状如何?赵文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双一流"的五大建设任务中,有两大任务直接对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提出明确要求,充分说明创新能力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高校科技创新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一(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8年18期)
昝飞[5](2018)在《从特殊教育治理机制与体制改革看医教结合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9年《上海市特殊教育叁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首次明确提出"医教结合"以来,引发了实践层面的持续质疑。笔者认为,对于医教结合政策,不宜从学科立场或者学理角度进行讨论,它更多是政府层面对特殊教育治理机制和体制上的一种探索。医教结合政策的实施需解决叁方面的问题:特殊教育管理中的跨部门合作、特殊儿童入学评估安置中的多部门协同、特殊学生教育中的医学介入。(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彭华安[6](2018)在《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的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政策维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其自身政策的特征:政府官僚精英的"单中心"决策、政策目标优先序不确定且发生偏离和政策文本表述的模糊性。破解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应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从政策主体看,要求建立协商民主式决策模式,实现从"单中心"走向"多元治理";从政策目标看,要准确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优先序;从政策文本看,应实现规定的精细化,设定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3期)
薛俊楠[7](2017)在《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体制机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学前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第一步,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投入体制机制作为保障,就会给学前教育带来很多资金方面的问题,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机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做出相应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陈运生,律国辉[8](2017)在《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面临的困境。同时,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政策制度的梳理分析和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环境的研究发现,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建设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提出了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法案体系,建立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协同的法律体系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张冉[9](2017)在《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教育体制政策作为协调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政策是民族教育政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从内容分析的视角展开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问题提出、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相关理论概述。本部分首先对民族教育、教育体制、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本研究依据的教育体制理论与政策分析理论。其叁,确立政策分析的标准与原则、分析框架以及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对分析标准进行逻辑论证。第叁部分,对我国建国以来各阶段的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内容进行考察与分析。在此部分中,分别对建国以来不同阶段的民族教育体制政策整体趋势及具体政策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建国以来,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的总体趋势表现在:在“工作关系”政策上,民族教育行政管理的体制政策多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政策,在“资源关系”政策上,经费资源配置政策较多,知识资源配置政策和空间资源配置政策较少。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与完善的对策。当前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总体政策和具体政策两个方面。总体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政策框架上交叉和重迭,体系缺乏系统性。二是各个具体政策之间存在冲突,缺乏协调性。叁是政策作用对象不明确,无法保证政策目标有效性。四是政策的特色性不够鲜明,缺乏创新性。具体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民族教育行政权限划分不明确。第二,学校内部管理重决策、执行,轻咨询、监督。第叁,资源关系不明确、知识与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就总体政策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科学确立政策框架,重新建构政策体系。第二,加强各项政策配套,增强政策间协调性。第叁,明确政策作用对象,保证政策目标有效。第四,凸显民族性的特色,创新政策改革路径。就具体政策内容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强调政策精细化,厘清职责和权限关系。第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关系,重视咨询与监督。第叁,明晰资源配置关系,合理配置知识与空间资源。(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9)
赵明旭[10](2017)在《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变革与进步。在我国不断强大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国家在大发展时期所做的大变革下,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政策也在跟进时代的步伐,进行一次次的改变,不断的进步,在困难的道路上寻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完善教育于管理体制,增强国民建设。(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期刊2017年08期)
教育体制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深受国家宏观经济、财政、税收等制度嬗变的影响,依次历经了从统一列支、两条腿走路、乡村自给、以县为主、到多级共担投入体制的演进。投入体制变迁呈现出清晰的价值路向,变迁逻辑上由工具理性向演进理性转变,投入的价值位序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统筹,事权投入重心上历经"U型"转移,投入体制建设关注点由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省思历史,前瞻未来,投入体制改革与发展上要做到"蹄急而步稳",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向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一体化,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投入的稳定性与充分性,强化投入体制建设与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相适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体制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刘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发展演进——基于国家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
[2].陈坤,秦玉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70年:价值路向与前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学报.2019
[3].苏莉.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
[4].本刊编辑部.以高校科技发展机制体制改革服务国家科技战略——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等教育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文华[J].世界教育信息.2018
[5].昝飞.从特殊教育治理机制与体制改革看医教结合政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8
[6].彭华安.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的政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7].薛俊楠.推进我国学前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政策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
[8].陈运生,律国辉.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
[9].张冉.我国民族教育体制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10].赵明旭.新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政策调整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