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型聚酰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酰胺,芳香,方法,表征,脂肪,论文。
芳香型聚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刘霞,姜春燕,郑艳菊[1](2010)在《A_2+B_3型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液聚合方法,以4,4′-二胺基二苯甲烷与氨叁乙酸为原料,制备了A2+B3型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HPMD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芳香二胺与氨叁乙酸单体比例、单体浓度、催化剂及活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发现了临界凝胶条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1H核磁共振谱(1HNMR)对制备的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进行了结构表征。用乌式粘度计、热重分析(TG)测定了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的粘度和热稳定性,并从微观反应机理和拓扑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0年03期)
师蕊,姜春燕,郑艳菊[2](2009)在《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液聚合方法,以对苯二胺与氨叁乙酸为原料,制备了A2+B3型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对制备的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进行了结构表征。用乌式粘度计、热重分析(TG)测定了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的粘度和热稳定性,并从微观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09年04期)
聂鑫[3](2006)在《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AB_2单体—4-(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丁酸和11-(3,5-二氨基苯甲酰氨基)十一烷酸。这两种单体分别经熔融缩聚和溶液缩聚,合成了端基为氨基的两种新型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利用活性端氨基与酰氯的反应,这两种超支化聚酰胺分别和4种封端剂反应,合成了8种封端的超支化聚酰胺。通过IR、~1H NMR、~(13)C NMR对单体和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1H NMR计算出聚合物的支化度(DB),熔融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支化度高于溶液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的支化度。对所合成超支化聚酰胺的黏度、玻璃转化温度、热稳定性和溶解性进行了测定。所有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都很低,介于0.05~0.22dL/g之间,并且溶解性良好,符合超支化聚合物的典型特征。超支化聚酰胺的玻璃转化温度随封端剂极性的增加而升高,随分子柔顺性的增加而降低。所合成的超支化聚酰胺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这些新型的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的合成和特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超支化聚合物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芳香型聚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溶液聚合方法,以对苯二胺与氨叁乙酸为原料,制备了A2+B3型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对制备的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进行了结构表征。用乌式粘度计、热重分析(TG)测定了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的粘度和热稳定性,并从微观反应机理,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型聚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1].刘霞,姜春燕,郑艳菊.A_2+B_3型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表征[J].高分子通报.2010
[2].师蕊,姜春燕,郑艳菊.超支化半芳香型聚酰胺的合成及其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09
[3].聂鑫.超支化芳香—脂肪型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