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倪龙

(威远县靖和镇小学校威远642450)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支粉笔,绘图工具、教案,老师就在讲台生眉飞色舞地讲授一节课。上完一堂课,老师都很疲惫,学生也绞尽脑汁的思考,想象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课后,老师一批改作业,常感到困惑,这些知识点我在课堂上都讲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看着一本本作业的红叉叉,老师都会回忆自己那堂课讲得很有条理,很精彩,结果却不如人意,要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又找时间重新讲,准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练习,弄得老师烦恼,学生也怨气连天。这就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定局限的结果。那如何改变这个矛盾呢?只有在原有数学课程学习的活动中,将信息技术的声音、图像,动漫等特点充分利用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这些技术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使教育教学效果更明显。

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利用好网络上的资源,将符合自己本堂课教育教学的图片、动画,音乐、文字资料融入到自己的课件中,使这些教学资源,充分和教学要素,每个教学环节,经过教师的设计组合,重新构造下,相互融为一体,不脱节,不生硬,达到整体的效应,也才能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要角色的教育教学,也才能让学生走向教育教学主体的位置,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实践探索,与同行商榷。

一、情景创设,提高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知识的情景,通过情景场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寻找新知识逐步形成的一个过程。学生观察情景的演变过程,就是学生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去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1—5的减法》时,我引入情景时,用了两幅图。第一幅是:一个小丑手里拿着5个气球。小朋友看到小丑,脸上就洋溢着笑容。我趁机问到:“小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生齐声答道:“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呢?”小朋友们轻松的回答是5个。紧接着,我边点课件边问:“现在小丑手里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只见一个气球从小丑的手里慢慢的飘走了,理解小丑手里原来的气球、飘走的气球、剩下的气球个数。通过这样的情景图,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了是从原来的5个气球中飘走的,轻松地掌握了这一难点。

二、借助媒体,突破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技术优势来刺激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各个器官的通力合作,对知识反复的进行学习、领会,达到了最终掌握的效果。信息技术可利用动画将知识生成过程的轨迹记录下来,通过动画、慢镜头、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学生就很容易掌握重难点。

在《1—5的减法》教学中,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以及怎样解答是一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重难点知识。通过信息技术中Flash动画演示,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是:小丑手里有5个气球,不小心飘走了1个气球。学生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提出问题:“小丑手中还有气球吗?小丑手中还有几个气球?……”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很轻松的理解掌握了怎样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飘走了1个气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到:飘走就是小丑手中的气球变少了1个,也就是去掉了1个。老师再引入“去掉”在数学里就是用符号“—”来表示,类似飘走、飞走、跑开、吃掉了,都用减法列算式。信息技术利用动画效果,将飘走的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了整个过程,就直接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学生通过两幅情境图得静、动画面,将减法算式中的每个数字及符号的意义理解得透彻、清楚。

三、多样化刺激,强化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场景再次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场景图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巩固练习阶段,我用课件出示了工人忙碌的场景,一位工人叔叔去拿铁锹。学生就会仔细地看原来放着几把铁锹,工人拿走几把,还剩几把。通过课件,学生很快将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说出来,并列好算式。又出示了一幅老鼠偷饼干的场景图,学生在笑声中很容易地理解了偷走就是变少了,该用减法列算式,偷走几块就减去几,是在原来的饼干里偷走,不是在剩下的饼干偷走。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恍然明白,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是他们探索知识的平台,他们真正的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实践,大胆创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机整合,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和培养出自主学习型的人才。

标签:;  ;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