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仪器论文_谢美燕,周鹤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块仪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仪器,模块,误差,偏振,设备管理,光谱,信息管理系统。

模块仪器论文文献综述

谢美燕,周鹤[1](2019)在《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的建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方法在学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基于ISO15189认证标准和模块化设计,采用叁层架构建立B/S模式学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结果建立了设备和设备文件,使用说明,人员授权,维护,质量控制报告,校准记录,故障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的一系列记录和管理路径。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学校实验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实时记录,保存,监控和查询功能。(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8期)

鞠学平[2](2019)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强度调制模块误差分析与修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在自然环境变化、太空资源探索、军事目标发现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着增加,对遥感仪器的探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型的偏振光谱遥感技术——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Polarimetric Spectral Intensity Modulation,PSIM)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光谱信息获取技术,PSIM技术获得的偏振信息能提供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在云与大气气溶胶探测、天文观测、地球环境监测、地质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SIM技术是偏振光谱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Oka和美国学者Iannarilli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其可在紫外(UV)至长波红外(LWIR)波段范围内,对遥感目标的全部偏振光谱信息实现快照式同时获取,在偏振光谱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偏振信息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如在大气遥感探测领域,要求线偏振度测量精度达到0.5%),偏振光谱强度模块作为PSIM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偏振参数误差将直接影响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限制PSIM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相应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如何分析与修正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误差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深入研究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理论后,通过分析PSIM技术的完整测量过程,总结出影响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两大因素: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加工装调和航天应用全过程,分析总结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来源和特性,提出了如下偏振误差修正方案:(1)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实验室装调阶段,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主要是由相应元件的装调误差和加工公差等导致的静态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实验室标定与修正技术。在考虑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参考光标定方法得到的复数结果,运用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幅值信息准确标定方位角误差,同时方位角误差标定结果可用于相位延迟量标定结果的校正,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标定效率,更加适用于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实验室标定。此外基于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和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结果,提出一种多级波片偏振误差修正技术,实现对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的算法补偿。运用该修正技术后,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装调过程中,无需对多级波片进行精密调整,可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装调难度,节约仪器研制成本。(2)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长期在轨运行过程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主要是由机械结构振动、元件应力释放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缓慢变化的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性标定技术。考虑到在轨运行仪器提供的标定条件精度有限,在分析实验室标定技术在轨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推导不同偏振相角的参考光标定结果解析表达式,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标定技术。在参考实验室标定技术得到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结果的基础上,该技术只需要借助其他任意的辐射源(如反射的太阳光),利用一片辅助偏振片相对旋转45°后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的标定。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的突出优势,适用于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性校正,可有效保障遥感仪器满足长时间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技术指标要求。(3)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测量过程中,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参数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相对较小的相位延迟量随机误差,为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技术。通过分析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的作用形式,运用实部、虚部分离的思想,充分利用实验室标定结果(在轨标定结果亦适用),提出一种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在轨自适应校准技术。该技术仅利用待测目标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有效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该技术进行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的过程,可免疫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的影响,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动态标定和自适应校正,有效保证该类型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对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方位角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影响模型、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标定及修正技术对完善PSIM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建立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同类型仪器的工程化应用及其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冯贵洪[3](2019)在《水井测试仪器模块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井测试仪器种类多,结构不兼容,标准化设计差,给仪器设计、生产、销售及现场使用维护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水井常见测试仪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思路及方案,对该类仪器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4](2018)在《用于实验室仪器的功率模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C的实验室仪器平台使自动化实验室设置和数据收集变得简单而有效。工程师对用于仪表系统(如外围组件互连(PCI)的仪表扩展(PXIe)系统)的DC/DC转换器具有独特的要求,包括:低电磁干扰(EMI)、小尺寸解决方案、高效率、宽输入电压范围以及良好的线路和负载调节。本文让我们了解这些不同的要求,以及电源模块如何帮助满足这些要求。低电磁干扰(EMI)因为EMI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和潜在的故障,实验室仪器对其有着极其严格的(本文来源于《世界电子元器件》期刊2018年11期)

童茂松,曹宇欣,孙旭光,历程军,史金安[5](2018)在《过钻杆四臂井径测井仪器中BLDC控制与驱动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57mm外径限制下,过钻杆测井仪器不仅需要高可靠性、长寿命、低功耗,而且需要保障测量精度与机械强度,其设计比常规仪器要困难得多,需要优选传感器与执行器、优化机械结构。针对过钻杆四臂井径测井仪器的需求,采用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BLDC),研制了该电机的控制驱动模块。以ARM为控制核心,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叁相全桥驱动、反电动势过零检测,实现电机驱动换相、转速调节,并设计了电机电压、电机电流监控电路、行程控制,实现BLDC保护。以过钻杆四臂井径测井仪器的管理与通信单元为桥梁,实现了该模块与地面系统的双向通信。室内测试表明,四臂井径测井仪器耐温达到175℃。在地面供电与电池供电2种情况下,电机均能可靠工作,已经在现场应用37井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测井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王秋然[6](2018)在《随钻测井仪器井下数据及信号通讯传输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钻测井仪器至今已经发展为叁代,第一代可提供基本的方位和地层评价测量。第二代随着电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提供更多的井下测量参数,同时也可实现由地面向井下传输指令数据,这其中的代表技术是旋转导向以井下地层电阻率和方位伽马测量等。第叁代称为LWD测井技术(Logging While Drilling),在钻井的同时,实时地得到各项所需的地层参数,并能实现地层的实时绘制。而在第叁代测井仪器中,需要随时将井下的仪器状态和测量数据传输到地面工控机,也随时需要从地面对井下的仪器下达指令,这个过程需要大量使用数据及信号通讯传输模块,基于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井下主控电路的数据及信号通讯传输模块。(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周洋[7](2018)在《海洋探测仪器姿态实时监测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水下探测仪器在测量中仪器姿态易受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设计了一种海洋仪器姿态实时监测模块。该模块以ARM Cortex-M4内核的微处理器STM32L432为主控制器,采用九轴姿态传感器MPU9250完成姿态数据实时采集。该姿态实时监测模块简单实用,性能稳定,能够满足海洋探测仪器姿态实时监测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石朝毅,高先和,卢军,谷艳红[8](2018)在《“电子测量与仪器模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测量与仪器模块课程是合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模块课程。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详细讲解而弱化实践过程完整性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优化、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了改革与实践研究,并在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以及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果。研究成果为其他专业和院校的专业课程模块建设提供了参考经验,能够在同类院校开展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能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欧阳能良,王伟佳,温冬梅,黄福达,兰海丽[9](2018)在《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模块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临床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基于ISO15189认可准则和模块化设计,采用叁层架构建立B/S模式的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结果建立了仪器设备的档案、使用说明、人员授权、维护保养、质控报表、校准记录、故障管理、不良事件报告等的系列记录与管理路径。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临床实验室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实时记录、保存、监控与查询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郑恢康,朱伟[10](2018)在《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绘图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绘制是测试仪器软件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因绘图模块与软件其他部份的耦合,造成该模块复用和维护上的困难。为此,从通用性和复用性的角度出发,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在Visual Studio 2008开发环境下,基于动态链接库(DLL)技术,使用MFC类库开发了一种通用的绘图模块。在模块内实现基本的绘图需求,且支持组件化的方式进行绘图扩展,可满足该领域对绘图的需求,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3期)

模块仪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在自然环境变化、太空资源探索、军事目标发现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显着增加,对遥感仪器的探测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型的偏振光谱遥感技术——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Polarimetric Spectral Intensity Modulation,PSIM)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传统的光谱信息获取技术,PSIM技术获得的偏振信息能提供更加丰富的目标信息,在云与大气气溶胶探测、天文观测、地球环境监测、地质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SIM技术是偏振光谱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最早由日本学者Oka和美国学者Iannarilli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其可在紫外(UV)至长波红外(LWIR)波段范围内,对遥感目标的全部偏振光谱信息实现快照式同时获取,在偏振光谱遥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偏振信息的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如在大气遥感探测领域,要求线偏振度测量精度达到0.5%),偏振光谱强度模块作为PSIM技术的核心部件,其偏振参数误差将直接影响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限制PSIM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和相应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如何分析与修正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误差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误差分析与修正问题,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在深入研究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理论后,通过分析PSIM技术的完整测量过程,总结出影响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两大因素: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并利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针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加工装调和航天应用全过程,分析总结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来源和特性,提出了如下偏振误差修正方案:(1)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实验室装调阶段,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主要是由相应元件的装调误差和加工公差等导致的静态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实验室标定与修正技术。在考虑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了改进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传统参考光标定方法得到的复数结果,运用之前一直被忽略的幅值信息准确标定方位角误差,同时方位角误差标定结果可用于相位延迟量标定结果的校正,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标定效率,更加适用于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的实验室标定。此外基于改进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和多级波片偏振误差标定结果,提出一种多级波片偏振误差修正技术,实现对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的算法补偿。运用该修正技术后,在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的装调过程中,无需对多级波片进行精密调整,可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装调难度,节约仪器研制成本。(2)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长期在轨运行过程中,多级波片的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误差主要是由机械结构振动、元件应力释放等综合因素导致的缓慢变化的系统误差,为修正该类误差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性标定技术。考虑到在轨运行仪器提供的标定条件精度有限,在分析实验室标定技术在轨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推导不同偏振相角的参考光标定结果解析表达式,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在轨周期标定技术。在参考实验室标定技术得到的多级波片偏振误差结果的基础上,该技术只需要借助其他任意的辐射源(如反射的太阳光),利用一片辅助偏振片相对旋转45°后产生的两束线偏振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和相位延迟量的标定。该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的突出优势,适用于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运行过程中的周期性校正,可有效保障遥感仪器满足长时间的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技术指标要求。(3)在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在轨测量过程中,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参数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相对较小的相位延迟量随机误差,为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技术。通过分析多级波片偏振误差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型的作用形式,运用实部、虚部分离的思想,充分利用实验室标定结果(在轨标定结果亦适用),提出一种多级波片相位延迟量在轨自适应校准技术。该技术仅利用待测目标光即可完成多级波片实时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有效降低环境温度波动对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测量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该技术进行相位延迟量自适应校准的过程,可免疫多级波片方位角误差的影响,在保证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技术优势的同时,实现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动态标定和自适应校正,有效保证该类型仪器的测量精度与稳定性,对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精确获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偏振光谱强度调制模块关键参数(方位角和相位延迟量)误差影响模型、多级波片的偏振误差标定及修正技术对完善PSIM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建立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的误差分析及补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同类型仪器的工程化应用及其偏振光谱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块仪器论文参考文献

[1].谢美燕,周鹤.中职卫生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模块的建立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鞠学平.通道型偏振光谱遥感仪器强度调制模块误差分析与修正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9

[3].冯贵洪.水井测试仪器模块化设计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4]..用于实验室仪器的功率模块[J].世界电子元器件.2018

[5].童茂松,曹宇欣,孙旭光,历程军,史金安.过钻杆四臂井径测井仪器中BLDC控制与驱动模块设计[J].测井技术.2018

[6].王秋然.随钻测井仪器井下数据及信号通讯传输模块设计[J].西部探矿工程.2018

[7].周洋.海洋探测仪器姿态实时监测模块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

[8].石朝毅,高先和,卢军,谷艳红.“电子测量与仪器模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

[9].欧阳能良,王伟佳,温冬梅,黄福达,兰海丽.临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模块的建立[J].临床检验杂志.2018

[10].郑恢康,朱伟.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绘图模块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论文知识图

虚拟甲板电阻率测试分析仪硬件组成内部结构图电路示意图虚拟仪器控制平台的整体程序设计框...仪器发展和结构变化(仪器图片参考自...几种典型总线带宽和传输延时比较

标签:;  ;  ;  ;  ;  ;  ;  

模块仪器论文_谢美燕,周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