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_李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料,二甲醚,重油,阳极,氧化物,柴油机,固体。

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1](2017)在《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介绍液化石油气中二甲醚掺混的行业现状,掺入二甲醚后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从而探讨液化石油气与二甲醚作为复合燃料替代液化石油气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海峡科技与产业》期刊2017年09期)

陈永芳,孙世芳,王炳辉[2](2016)在《重油和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YC6A220C玉柴发动机结构和参数的前提下,燃用120 c St纯重油、25%二甲醚和45%二甲醚复合燃料,将发动机的工况设定为1 200 r/min、1 400 r/min和1 600 r/min,负荷为20%,40%、60%、80%和100%进行对比。对燃料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二甲醚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在燃烧性上有明显改善,缸压增大,放热率峰值提高,滞燃期缩短;随着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的增加,复合燃料的放热率进一步提高;在排放方面,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烟度都有明显的下降,当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增加时,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一氧化碳减排最大达到57.6%;碳氢化合物达到76.84%;碳烟减排率为57.85%,而氮氧化物排量在低负荷时上升了28.87%。(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卢小洲,陈福洲,王炳辉,苗永超,胡广[3](2014)在《二甲醚与重油复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相对简单的化学结构、无碳烟排放以及易于与运送的特点,二甲醚被公认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柴油机代用燃料之一。而重油作为海洋运输中最主要的燃料,燃油品质低劣。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通过试验,在一台直燃式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和重油混合燃料,观察并测量排放情况。结果发现:二甲醚和重油复合燃料是一种有效的清洁代用燃料,能有效降低柴油机废弃物CO、HC和烟度的排放。(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期刊2014年03期)

苗永超[4](2014)在《重油和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物化性质及其排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总量不断提高,航运业也随之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由于重油价格低廉,迅速成为船舶中低速柴油机的主要燃料。但是重油的高黏度、低热值、高硫量以及燃烧性能差等特点,对海洋生态和港口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寻找可以替代重油的燃料,对于清洁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二甲醚作用一种新型燃料,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并且能与很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但它由于低黏度,常会造成柴油机系统偶件的磨损。本文通过比较重油与其他常见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找到能与之取长补短的复合燃料,然后通过对复合燃料理化性质及燃烧排放特性研究,从而达到利用二甲醚的低黏度和燃烧性好等特点来弥补重油燃料黏度大、雾化性差和高排放等不足的目的,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分别阐述了重油和二甲醚互溶的效果以及高比例重油和低比例的二甲醚组成的复合燃料有利于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通过溶解度参数计算和热力学分析发现,二甲醚与重油的溶解度参数相差0.68-1.1,差值较小,可以实现两相很好的互溶。复合燃料的黏度试验发现:重油中添加二甲醚能改善重油黏度大的缺点,也能弥补二甲醚黏度过低的缺陷。不同温度180cSt/50℃纯重油与45%二甲醚复合燃料相比,平均黏度降低了73.27%;在不改变YC6A220C玉柴发动机结构和参数的前提下,燃用120cSt纯重油、25%二甲醚和45%二甲醚复合燃料,将发动机的工况设定为1200rpm、1400rpm和1600rpm,负荷为20%,40%、60%、80%和100%进行对比。对燃料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二甲醚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在燃烧性上有明显改善,缸压增大,放热率峰值提高,滞燃期缩短;随着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的增加,复合燃料的放热率进一步提高;在排放方面,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烟度都有明显的下降,当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增加时,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一氧化碳减排最大达到57.6%;碳氢化合物达到76.84%;碳烟减排率为57.85%,而氮氧化物排量在低负荷时上升了28.87%。(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4-15)

庞颂东,孙广川[5](2009)在《规范在液化石油气中混装二甲醚复合燃料市场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形势及国内供需矛盾的日显突出,介绍了发展液化石油添加二甲醚新型复合燃料的必要性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以及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并对规范发展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21期)

陈征,尧命发,郑尊清,张全长[6](2009)在《甲醇/二甲醚双燃料复合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耦合简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甲醇喷射时刻对甲醇/二甲醚(DME)双燃料复合燃烧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甲醇在上止点前26.°CA喷射,对DME低温反应几乎没有影响,但对DME高温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DME和甲醇的高温反应几乎同时发生;甲醇在上止点前26.°CA喷射,高温燃烧区集中在燃烧室内部,导致大量的NO生成;而甲醇在上止点前6°CA喷射,高温燃烧区分散在压缩余隙和燃烧室内壁附近,NO生成量明显降低,但燃烧持续期延长.甲醇喷射时刻的合理选择是复合燃烧取得最佳综合性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刘洋,秦刚,郭敏[7](2008)在《低功耗二甲醚复合燃料浓度检测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一种以MSP430微控器为核心的二甲醚复合燃料浓度检测仪,仪器具有浓度显示、报警和事件记忆等功能。为了降低系统功耗,采用了非关键部分分时工作机制,设计了敏感元件闭环限流电路,并给出了试验结果。实际应用证明该仪器功耗低、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08年03期)

程远桦[8](2007)在《二甲醚复合燃料成为可替代能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石油资源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已逼近每桶100美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全世界仅次于日本的石油进口大国,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过度的资源开采,使天然能源显得越来越珍贵,开发利用可再(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7-12-04)

贺琼,王世忠[9](2007)在《LSGMC5含量对于二甲醚燃料电池复合Ni-Fe阳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a_(0.8)Sr_(0.2)Ga_(0.8)Mg_(0.15)Co_(0.05_O_(3-δ)(LSGMC5)粉末的Ni8-Fe2-LSGMC5复合阳极,并采用交流阻抗和直流极化技术考察了以氢气和二甲醚为燃气时该复合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及相应电池的功率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在电极中掺入LSGMC5粉末,能显着地改善电极的形貌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结构,减小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电极中LSGMC5粉末含量对于氢气及二甲醚电化学氧化性能的影响显着不同.以二甲醚为燃气时,电极极化电阻随LSGMC5粉末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LSGMC5掺杂量为30%的复合阳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性能,相应电池在1073、1023、973K时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00、0.61、0.40W·cm~(-2);以氢气为燃气时,LSGMC5掺杂量为20%的复合阳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随着LSGMC5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加,电极极化电阻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高洁,王世忠[10](2006)在《二甲醚燃料电池复合镍阳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并表征了二甲醚(DM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系列Ni-Fe-La0.8Sr0.2Ga0.8Mg0.115Co0.085O3(LSGMC8.5)复合阳极,电极中Ni与Fe的摩尔比分别为9∶1、8∶2、7∶3、5∶5,电极中Ni-Fe的总质量分数为75%.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电极的物相组成,电极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电极/电解质界面上进行的DME电化学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复合阳极中Fe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电极的烧结,同时改变了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微观结构.电极催化DME电化学氧化的活性明显依赖于Ni、Fe的比例,Ni、Fe的摩尔比为8∶2的电极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Ni-Fe-LSGMC8.5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DME氧化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没有观察到电极中存在明显的积碳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不改变YC6A220C玉柴发动机结构和参数的前提下,燃用120 c St纯重油、25%二甲醚和45%二甲醚复合燃料,将发动机的工况设定为1 200 r/min、1 400 r/min和1 600 r/min,负荷为20%,40%、60%、80%和100%进行对比。对燃料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二甲醚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在燃烧性上有明显改善,缸压增大,放热率峰值提高,滞燃期缩短;随着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的增加,复合燃料的放热率进一步提高;在排放方面,复合燃料相比纯重油,污染物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烟度都有明显的下降,当复合燃料中二甲醚比重增加时,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一氧化碳减排最大达到57.6%;碳氢化合物达到76.84%;碳烟减排率为57.85%,而氮氧化物排量在低负荷时上升了28.8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李强.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

[2].陈永芳,孙世芳,王炳辉.重油和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6

[3].卢小洲,陈福洲,王炳辉,苗永超,胡广.二甲醚与重油复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4

[4].苗永超.重油和二甲醚复合燃料的物化性质及其排放特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4

[5].庞颂东,孙广川.规范在液化石油气中混装二甲醚复合燃料市场的建议[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6].陈征,尧命发,郑尊清,张全长.甲醇/二甲醚双燃料复合燃烧过程的多维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09

[7].刘洋,秦刚,郭敏.低功耗二甲醚复合燃料浓度检测仪的设计[J].科技广场.2008

[8].程远桦.二甲醚复合燃料成为可替代能源[N].科技日报.2007

[9].贺琼,王世忠.LSGMC5含量对于二甲醚燃料电池复合Ni-Fe阳极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7

[10].高洁,王世忠.二甲醚燃料电池复合镍阳极的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

论文知识图

环形裂缝群的势场复合燃烧的HC排放图CO排放与最高平均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一9怠速排放对比图不同燃烧方式最大指示热效率比较上止点时的CFD网格示意图

标签:;  ;  ;  ;  ;  ;  ;  

二甲醚复合燃料论文_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