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马艳艳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马艳艳

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省亳州市236800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移,使得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高层建筑日渐成为建筑开发商的宠儿。一座座高楼大厦拨地而起,塑造了一道道的城市亮丽风景线。然高层建筑势必带来更大的荷载,对于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更甚,在施工中必须做好变形监测工作,避免地基沉陷和建筑物倾斜等现象的发生。因此文章结合实例,就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高层建筑物增高和载荷参数性质存在差异性,受地下根基和地上材质与构造共同影响,建筑物会产生下沉,严重的情况下,建筑物会发生倾斜产生缝隙,影响正常使用,如果情况很严重,将威胁人们生活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变形预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是防灾减灾防患于未然的关键。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研究中一个关键步骤是沉降观测,利用传感器和测量等技术获取建筑沉降值,探究建筑物变形内在联系,获得变形规律,再用合理的方法对建筑物沉降变形大小进行预测,以便根据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或善后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一、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发展趋势

由于监测的特殊性,每次建筑物的变形监测过程中不允许中断,监测仪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各项监测数据要及时可靠又能实时采集,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建筑物监测需求。监测技术由传统的点、线监测模式逐步向点、线、面结合的空间立体监测模式转变,由人工跟踪监测向全自动监测转变。在数据分析方面,各种模型的引入,弥补了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型,使建筑物各个应力变化鲜明的表现出来。随着对建筑物安全性要求的提高,业主方对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推动着变形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1990年代以前,变形监测以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为主,以倾斜测量、准直测量和应变测量等方法为辅。这些监测方法测量过程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测量,但是无法反映出建筑物整体的变形信息。2000年以来,近景摄影测量,尤其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开始应用,其监测精度可达到mm级,在高层建筑物及滑坡等变形监测中都有成功范例。GPS在山体滑坡、水库大坝、采矿区地面塌陷和地壳形变等的监测上,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3S技术的相互集成融合逐步成熟,从技术上为研究和分析形变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支撑。因此,基于3S融合的变形监测系统,是变形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另外,测量机器人正成为高层建筑物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首选设备。

二、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变形观测的最终目的是对可靠详尽的变形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因此,对于大量的零乱的原始观测数据,必须先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平差处理,进一步削除偶然误差,剔除系统误差。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物是否发生变形,建立起变形与时间、质量、风速、日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建筑物的变形发展。

(一)观测数据处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理论对预处理后的原始数据利用电脑Excel表格计算处理,计算监测点的沉降量累积和高程计算。各监测点与本点首次观测时的沉降量Δh之间的关系式为:Δh=H1-Hi。

式中:H1表示监测点首次观测高程;Hi表示该监测点本次(i次)观测高程。监测点的变动分析是基于以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始点而进行的计算。分析处理后可以比较出监测点的沉降趋势,当有监测点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时,既要分析观测本身是否错误,也要及时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分析,结合现场巡视,全面的总结沉降原因,确定是否真实变形。必要时根据格拉布斯数值表舍弃一些误差较大的观测值。

(二)监测点的沉降量

根据沉降观测规范,某点的下沉速度可按下式计算:V=(Hi-Hi-1)/ΔD式中:Hi、Hi-1分别表示i次和i-1次观测e点的下沉值;ΔD表示两次观测的间隔天数。当最后100天,沉降速率V<0.01~0.04mm/d时,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规定,可以认为该建筑物的沉降进入了稳定阶段。

(三)沉降监测表以及沉降量时间折线图

以监测时间段为x轴,以沉降变化量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监测点沉降量与时间关系变化曲线图并计算监测点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判定监测点是否达到稳定状态。

三、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大厦,占地面积为3.9亩,建筑面积为41896平方米,用途类型为商住,主体层数为30。大厦地基土属于软土地基,由于在大厦附件修建地铁时为了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在整个地铁修建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大厦高层建筑物结构主体进行沉降监测,达到对产生危害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提前预警的目的。监测建筑物沉降数据时,为确保基准点有关数据准确度,必须分期测定基准点的沉降情况,然后对各个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将差异性很大的离散点去掉,获取稳定的点作为观测基准点。在实际工作中很难确定水准网中哪些点是可靠的,哪些点不可靠,常应用数理统计法先总体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然后选定部分点检验稳定性。本次试验以第一次和二次观测结果为研究对象进行数据分析,其余观测结果均可按相同方法进行处理即可,观测数据(如表1所示),表中为两次观测数据的高差数据中人为把距离为8定为单位权,高差变化为第二次观测与第一次观测的差值。

表1某建筑沉降监测日报表单位:mm

(二)数据分析

首先收集多个时间段的水准测量值,然后将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平差处理,可以得到各个监测点的高程值,以此为基础,就获得各个监测点的累积沉降量,再根据建筑物各点的累积沉降量绘制建筑物累积沉降量曲线,在拟稳平差结果后,将其结果数据作为回归的变量在对其进行回归处理,推出回归方程,达到预测作用,以1、2、3、4、5号点为例进行折线图处理,然后以1号点为例进行预测与实际沉降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五个点的累积沉降量相差不大,且沉降速率(折线斜率)大致相同,可见地基处理是相对可靠稳定的。在实际中,沉降的速率是随时间变化着的,但大体上是趋于直线的,故本次测量是将其看做直线进行处理。沉降折线速率开始动工时,沉降速率很大,随着建筑工期的增加沉降速率又有所减慢,后面曲线未存在异常离散值,也没有突然中断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基础点和观测点都是稳定可靠的,不会有很大的沉降,工程在施工阶段的下沉平稳,其沉降速率满足规范要求。

综上,高层建筑物因荷载较大,高度较高,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的沉降的可能性加大。如果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超过允许值,就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是指引发灾害,导致建筑物报废,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必须对高层建筑进行变形监测,以便及时掌握高层建筑物的形态变化。文章结合实例对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获得了该建筑物的沉降数据,对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后进行了数据分析,绘制沉降曲线,总结建筑物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工程的变形量较小,总体是稳定的。

参考文献:

[1]周吕,文学霖,杨飞,覃正固,张云杰.微变形雷达系统超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J].测绘通报,2018(S1)

[2]陈帅,张维丽.高层建筑物整体变形监测及分析方案[J].四川水泥,2017(09)

[3]桂维振,刘彦君,卢雪峰.精密电子仪器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测绘,2015(04)

标签:;  ;  ;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马艳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