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件对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件,模型,对象,组态,分布式,城市,轨道交通。
组件对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贵,刘卫红,金旭,江辉[1](2016)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中的应用情况,详述了COM技术在基于组态软件平台Cimplicity HMI上进行二次开发时的应用。通过与传统开发模式的对比,展现了COM技术在Cimplicity HMI平台上开发的优势。COM技术可解决传统开发模式存在的代码碎片化、控制代码与画面视图严重耦合、代码编号不方便、调试困难、难以版本管理、代码无法保密等问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穆中华,李丽兰[2](2013)在《基于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构建CBTC车载测试平台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具有快速开发、位置透明及松耦合等特性。它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装载程序的灵活性,以及组装程序的便捷性。基于该技术构建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车载设备测试平台具有灵活扩展、通信及时可靠的特性,从而为车载设备相关测试案例的调试、测试平台相关模块的安装及后续测试执行等任务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平台的开发效率和准确度。(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胡艳[3](2012)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分布式组件对象的多数据库系统原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多数据库系统集成时存在的问题,采用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为现有数据库系统集成为多数据库系统提出可行方案,提出面向多数据库系统的基于组件对象模型/分布式组件的叁层体系原型,该体系原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伸缩性、可配置性、灵活性、可靠性及高安全性等优势。(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2年01期)
胡振华,伏云昌,张永安,杜源[4](2011)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在数字全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达到将MATLAB数据图像计算能力强大的特点与VB(Visual Basic)编程软件简单方便、界面可视的特点相结合的目的,采用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在VB中调用MATLAB生成动态链接库的方法,将COM组件技术应用于数字全息中研究水中物体运动。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可以减少设计编程时间,使得参量修改方便且可移植性强,从而可提高全息图像后续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数字全息测量液体中蔗糖颗粒的运动为例,将混合编程处理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王方[5](2010)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数字化仪应用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组件技术的不断成熟,组件技术已成为现代软件的首选开发模式,其高度可复用性较好地解决了软件系统重复开发的问题。组件化程序设计将一个应用系统分为若干个组件模块,每个组件模块都保持一定的功能独立性,可单独开发、测试及验证,并通过相互之间的接口调用完成协同工作,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COM)技术是目前在Windows平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的组件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COM技术的相关知识,阐述了COM组件的一些重要概念,以及COM组件的实现原理与过程。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承担的项目“可重构宽带信号数字化仪”研发工作,本文基于COM技术完成了仪器应用层软件的设计。仪器应用层软件的设计采用了Client/Server机制,分为显示界面(客户端)的设计和功能软件(服务端)的设计两部分,客户端调用服务端的COM组件对象来控制底层硬件。根据硬件设计,以及对硬件控制功能的分析,将显示界面划分为:主波形显示、仪器控制、菜单和功能扩展等4个显示模块;同时,功能软件划分为:设备控制、定标控制、配置控制、数据发送控制、读数控制等5个功能模块。文中详细地分析了上述显示界面、功能软件中各模块的设计需求,阐述了各功能软件各模块及其所服务的显示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过程,设计中,采用了ATL(Active Template Library,活动模板库)开发COM组件技术实现了功能软件的设计,各功能模块以组件对象的形式完成;结合CVI中丰富的控件资源以开发显示界面,大大简化了开发过程。此外,文中给出了组件创建的过程和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过程,给出了对应用层软件的测试和对功能组件的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湛永松,卢兆明[6](2009)在《采用组件对象模型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引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中,设计了系统结构,利用ESRI公司的MapObjects地图应用组件,采用Visual C++为开发工具,实现了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实例。给出了各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实践表明,基于COM技术的组件式GIS(ComGIS)有利于实现代码重用和系统无缝集成,能有效提升城市GIS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效率,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来源于《工程图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彭春光,刘健,黄柯棣[7](2009)在《基于基本对象模型的组件式成员规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遵循FEDEP标准的联邦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组件式的联邦开发模式。该模式不再以联邦成员为基本单位,而是以仿真模型组件为单位多人协调合作开发所需的联邦。以构建大规模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为背景,对基于基本对象模型的组件式成员规划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叁种基于不同指标的成员规划方法。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能够在仿真过程中将各组件快速组装成仿真成员,并且合理规划到各仿真节点上,从而实现仿真系统的快速构建。(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9年15期)
谷震离[8](2009)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性能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COM技术中的CoCreateinstance()中的参数的应用,进程外组件和客户程序的通信模型及客户调用服务器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从进程外组件,从进程内组件,服务组件类型的COM的性能进行比较,指出了COM技术特点及基于COM应用程序设计过程。旨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时使用COM技术,选择相应的COM类型,实现软件复用,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14期)
揭志勇[9](2009)在《基于组件对象的模型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组件在模型开发中的特点,着重叙述了基于组件对象来规划模型开发,保证模型运行可靠,操作方便,提高模型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10期)
周亚勇[10](2009)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画面显示是实时监控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组态软件来生成在线显示画面并对画面设置动态特性,可以有效的提高监控系统的通用性和可靠性。本文作者利用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和可视化软件的实现方法丌发研制出的组态软件,实现了友好的用户界面、强大的图元类支持、完善的工程管理手段、有效的实时数据处理手段和良好的扩充接口等。本文从介绍面向对象的技术、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面向组件对象模型的技术入手,对该系统进行了面向组件对象的总体设计,按功能将系统分为叁个模块:工程管理器(Explorer),画面开发系统(Make)和画面运行系统(View)。工程浏览器是本软件的核心部分和管理开发系统,内嵌画面开发系统Make。它将图形画面、命令语言、设备驱动程序管理、数据报告等工程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并在一个窗口中进行树形结构排列,这种功能与Windows98操作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器的功能相似。画面运行系统完成系统的运行工作。画面运行系统可以显示画面开发系统中构造的现场的画面、实时地读取实时数据库中变量的数值、根据变量取值的变化完成动画效果,它是现场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最终形式。本文最后从程序编码的结构上进行了说明,还对本次开发的组态软件中的使用的核心代码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本文作者在开发实践中,体会到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的组态系统比以往的同类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可重载性和可扩充性。相信面向组件对象模型(COM)、面向对象和可视化技术在电力自动化领域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3-01)
组件对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具有快速开发、位置透明及松耦合等特性。它提供了在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装载程序的灵活性,以及组装程序的便捷性。基于该技术构建的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车载设备测试平台具有灵活扩展、通信及时可靠的特性,从而为车载设备相关测试案例的调试、测试平台相关模块的安装及后续测试执行等任务提供了便利,提高了车载设备测试平台的开发效率和准确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件对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贵,刘卫红,金旭,江辉.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6
[2].穆中华,李丽兰.基于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构建CBTC车载测试平台的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
[3].胡艳.基于组件对象模型/分布式组件对象的多数据库系统原型设计[J].硅谷.2012
[4].胡振华,伏云昌,张永安,杜源.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在数字全息中的应用[J].激光技术.2011
[5].王方.基于组件对象模型的数字化仪应用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
[6].湛永松,卢兆明.采用组件对象模型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工程图学学报.2009
[7].彭春光,刘健,黄柯棣.基于基本对象模型的组件式成员规划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
[8].谷震离.组件对象模型技术性能分析及应用[J].科技信息.2009
[9].揭志勇.基于组件对象的模型开发研究[J].科技信息.2009
[10].周亚勇.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的组态软件的开发与研究[D].江南大学.2009